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早期评估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以2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和36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为研究对象,另以4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6及PCT水平,分析二者与患者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BahhazarCT评分、血清生化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AP组、MAP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L-6水平分别为(531.37±168.67)pg/ml、(261.32±178.55)pg/ml、(15.31±3.15)pg/ml,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AP组、MAP组、健康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分别为(4.22±2.84)ng/ml、(0.45±0.33)ng/ml、(0.12±0.11)ng/ml,三组间P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IL-6和PCT水平与Ranson评分、APACHE11评分、BalthazarCT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6和PCT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患者90例(COPD组),按肺功能结果又分为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各30例;另选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IL-17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组血清IL-17水平与相应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的相关性;比较2组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COPD组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COPD组血清IL-17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高,中度亚组、重度亚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轻度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OPD组血清IL-17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r=-0.781,P〈0.05)。COPD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7水平变化可作为判定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IL-8和IL-12与急性胰腺炎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和早期监测指标。方法 :用 EL ISA方法测定 10例重型胰腺炎 (SAP) ,18例轻型胰腺炎 (MAP)和 10例正常健康者 (N)血清中 IL- 8及 IL- 12含量。结果 :SAP组 IL- 8,IL- 12水平明显高于 MAP组(P<0 .0 1) ,MAP组 IL- 8明显高于 N组 (P <0 .0 1) ,MAP组 IL- 12明显低于 N组 (P <0 .0 1) ,但 SAP组与 N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提示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 ,既存在抗炎反应又存在促炎反应 ,两者的结果与病变的严重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与急性胰腺炎病变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诊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5例,其中轻症胰腺炎患者30例,重症胰腺炎20例,比较两组第1、3、7天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变化。结果重症胰腺炎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轻症胰腺炎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轻症胰腺炎组患者的下降程度尤为明显。结论血脂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徐小达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157-2158
目的: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水平变化与急性胰腺炎(AP)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临床确诊AP患者(AP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各76例,AP组患者中包括重症胰腺炎(重症胰腺炎组)29例和轻症胰腺炎(轻症胰腺炎组)47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展开对症治疗,进行TNF-α、IL-1β、IL-6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重症胰腺炎组和轻症胰腺炎组患者TNF-α、IL-1β、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重症胰腺炎组高于轻症胰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P组患者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患者TNF-α、IL-1β、IL-6水平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动态监测TNF-α、IL-1β、IL-6水平可为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李丽  徐湘江  于春英  陈蔚 《安徽医药》2024,28(6):1156-1160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3(TRAF3)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 2021年 9月至 2022年 10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 165例急性胰腺炎病人为观察组,及同期该院 1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根据临床病重程度将病人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 60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65例。根据急性胰腺炎病人入院 28 d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 125例和死亡组 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血清 TRAF3、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 Spearman法分析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 TRAF3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 Ⅱ(APACHEⅡ)的相关性;对血清 TRAF3水平与 IL-6、TNF-α、肠道气体容积积分( GVS)的相关性进行 Pearson法分析;对影响急性胰腺炎病人预后的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分析血清 TRAF3水平对急性胰腺炎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 31.42±6.78)ng/L相比,轻症( 56.18±9.34)ng/L、中重症(74.45±10.87)ng/L、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86.42±11.05)ng/L病人血清 TRAF3水平随着危重程度的增加依次显著升高( P<0.05),病情越严重,身体质量指数( BMI)、 IL-6、TNF-α、肠道 GVS、APACHEⅡ评分越高( P<0.05);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 TRAF3水平与 IL-6、TNF-α、肠道 GVS、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 r=0.65、0.64、0.41、0.69,均 P<0.0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 BMI、IL-6、TNF-α、肠道 GVS、APACHEⅡ评分、 TRAF3水平[(87.25±10.52)ng/L比(67.81±10.34)ng/L]明显升高(P<0.05)。BMI、IL-6、TNF-α、肠道 GVS、APACHEⅡ评分、 TRAF3是影响急性胰腺炎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 P<0.05)。血清 TRAF3预测急性胰腺炎病人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1,截断值为 75.30 ng/L。结论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 TRAF3水平升高,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部分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管紧张素-Ⅱ(AGT-Ⅱ)的水平变化。方法60例AP患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3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3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8、PAF、AGT-Ⅱ比较观察三组间的水平变化。结果SAP组(急性期,恢复期)和MAP组(急性期,恢复期)TNF-α、IL-6、IL-8、PAF、AGT-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SAP组急性期TNF-α、IL-6、IL-8、PAF、AGT—Ⅱ水平均明显高于MAP组(均P〈0.05);SAP组和MAP组恢复期TNF-α、IL-6、IL-8、PAF、AGT-Ⅱ水平均明显低于急性期(均P〈0.05);SAP组死亡者TNF-α、IL-6、IL-8、PAF、AGT-Ⅱ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存者(均P〈0.05~0.01)。结论TNF-α、IL-6、IL-8、与SAP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SAP组AGT-Ⅱ水平升高较MAP组明显。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65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IL-1β、IL-6及IL-8的浓度。结果:CHB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HB患者TNFα、IL-6和IL-8水平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TNFα、IL-6和IL-8参与CHB免疫病理损伤过程,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8在判断CHB患者肝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8、IL-12及TNF-α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2(IL-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4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22例合并肾脏损害)以及30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IL-8、IL-12及TNF-α水平,分别比较急性期和缓解期以及有无合并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L-8、IL-12与TNF-α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HSP患儿血清IL-8、IL-12与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无肾损害HSP与紫癜性肾炎(HSPN)组血清IL培、IL-12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HSPN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HSP血清TNF-α水平与IL-8正相关(r=0.524P〈0.01)。HSP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IL-12正相关(r=0.670,P〈0.01)。结论细胞因子IL-8、IL-12及TNF-α可能参与HSP/HSPN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治疗的SAP患者92例, 检测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 进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 并进行临床干预, 观察血清IL-6、IL-10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患者血清IL-6[(103.75±15.53)ng/L]水平最高, 局部并发症患者IL-10[(97.33±13.06)ng/L]水平最高;BISAP评分≥ 3分的患者中预后结果为死亡的例数最多[26(37.14%)]。SAP患者血清IL-6水平与BISAP评分呈正相关(r=0.62, P < 0.05), 血清IL-6水平、BISAP评分均与血清IL-10水平呈负相关(r=-0.57、-0.61, 均P < 0.05)。结论 SAP患者的血清IL-6、IL-10水平出现升高或降低时, 则提示患者的病情有加重的趋势, 及时根据血清IL-6、IL-10水平进行干预, 可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灌注参数联合血清D-二聚体(D-D)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17例AP患者病例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MAP组(轻度): 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57.9±8.3)岁;MSAP组(中度):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58.6±8.1)岁;SAP组(重度):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57.4±8.7)岁。根据入院28 d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95例)、死亡组(22例)。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灌注扫描检查,同时采用免疫乳胶比浊法检测血清D-D表达水平。比较各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相关参数及血清D-D表达水平的差异性,分析螺旋CT灌注参数、血清D-D表达水平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螺旋CT扫描相关参数联合血清D-D预测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χ2t检验比较,多组间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AP患者BF、BV等参数及血清D-D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MTT、PS等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0.283,均P>0.05)。随着病情加重,BF、BV明显下降(P<0.05),而血清D-D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死亡组BF[(59.57±8.36)ml·100 g-1·min-1比(87.06±23.59)ml·100 g-1·min-1]、BV[(6.05±1.87)ml/100 g比(15.82±8.63)ml/100 g]明显低于存活组,而血清D-D[(1.47±0.28)mg/L比(0.84±0.39)mg/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755、15.161、11.205,均P<0.001);BF、BV等参数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呈负相关(r=-0.573、-0.585,均P<0.05),血清D-D水平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呈正相关(r=0.617,P<0.05),而MTT、PS等参数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无明显相关性(r=0.175、0.207,均P>0.05);BF、BV等参数联合血清D-D预测重症胰腺炎(SAP)和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 螺旋CT灌注参数(BF、BV)联合血清D-D在预测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血清白介素(IL)-10、IL-15及IL-18的影响。方法用信封法将5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前及治疗后1,4,7 d,检测2组患者IL-10、IL-15及IL-18水平,并评价2组C反应蛋白(CRP)、血尿淀粉酶、腹痛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1周时,治疗组患者的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血尿淀粉酶接近正常;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 d,2组患者IL-10、IL-15及IL-1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4,7 d,治疗组患者血清IL-15、IL-18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P<0.01);而IL-10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IL-15、IL-18分泌,上调IL-10水平,对SAP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郭朝金  轩妍 《天津医药》2022,50(11):1205-1208
目的 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中转录因子PU.1、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并探究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78例作为疾病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7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以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转录因子PU.1和IL-4表达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疾病组患儿血清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水平及PU.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4水平及PU.1相对表达量及其联合检测用于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2、0.855和0.984,相应的敏感度分别为58.97%、78.21%和94.87%,特异度分别为83.33%、78.21%和97.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IL-4、PU.1、IL-6、CRP、TNF-α水平升高为影响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D-二聚体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6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7例、女69例,年龄(75.5±4.0)岁,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134例)、脓毒性休克组(32例),另根据治疗28 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119例)、死亡组(47例)。比较不同病情及预后情况患者血清TBil、D-二聚体及IL-6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TBil、D-二聚体及IL-6水平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TBil、D-二聚体及IL-6水平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血清TBil、D-二聚体、IL-6水平分别为(26.90±4.37)μmol/L、(4.86±1.14)mg/L、(276.25±24.33)pg/ml,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19.85±3.83)μmol/L、(2.10±0.89)mg/L、(212.66±22.7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血清TBil、D-二聚体、IL-6水平分别为(24.15±4.09)μmol/L、(3.66±1.05)mg/L、(245.33±22.72)pg/ml,均明显高于生存组(20.05±3.56)μmol/L、(2.23±0.67)mg/L、(221.36±20.9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Bil、D-二聚体、IL-6水平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均呈明显正相关(r=0.531、0.626、0.627,均P<0.001)。ROC显示,血清TBil、D-二聚体、IL-6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790、0.795、0.785,均P<0.001],且三项联合评估价值较高(AUC=0.892,P<0.001)。结论 检测血清TBil、D-二聚体、IL-6水平可有效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且三者联合检测时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许莉敏  谢燕 《天津医药》2023,51(2):194-197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及血清白介素-6(IL-6)在糖尿病肾脏病(DKD)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0例DKD患者(DKD组)及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2组IL-6、DNMT1、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空腹血糖、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 GFR)、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 UAER)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IL-6、DNMT1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KD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4 h UAER、IL-6、DNMT1及联合检测对DKD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KD组的空腹血糖、IL-6、DNMT1、血肌酐、24 h UAER、LDL-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而eGFR、HDL-C水平降低(均P<0.05)。DKD组的IL-6与DNMT1呈正相关(r=0.560,P<0.05);且IL-6、DNMT1与24 h UAER呈正相关(r分别为0.551和0.570,P<0...  相似文献   

16.
蔺军  冯宁  郭昆 《天津医药》2022,50(12):1306-1309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正五聚蛋白-3(PTX-3)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周坏死感染的价值。方法 112例SAP患者根据胰周坏死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54例)和未感染组(58例)。对感染组的患者进行病原菌的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CD14-ST、PTX-3、降钙素原(PCT)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情况。结果 感染组患者共检出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73.77%),革兰阳性菌14株(22.95%),真菌2株(3.28%)。感染组血清sCD14-ST、PTX-3、PCT、CRP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SAP患者血清sCD14-ST与PTX-3、PCT、CRP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PTX-3与sCD14-ST、PCT、CRP均呈正相关(P<0.05)。sCD14-ST、PTX-3、PCT、CRP升高均是SAP患者发生胰周坏死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sCD14-ST、PTX-3、PCT、CRP预测SAP患者发生胰周坏死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95%CI...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40例,女45例,年龄(56.67±2.12)岁;另选取同期于医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57.17±2....  相似文献   

18.
段炤  邹峥 《江西医药》2011,46(11):981-985
目的探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清IL-17及IL-10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1例急性期及亚急性期KD患儿血清IL-17及IL-10的水平,并与同期22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急性期、亚急性期KD患儿组血清IL-17及IL-10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期KD患儿组血清IL-17及IL-10水平均高于亚急性期KD患儿组(P〈0.01);急性期KD患儿血清IL-17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r=0.630,P〈0.05)。亚急性期KD患儿血清IL-17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负相关。(r=-0.810,P〈0.05)。结论急性期KD患儿血清IL-17水平和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亚急性期KD患儿血清IL-17水平显著下降,而亚急性期血清IL—10水平虽较急性期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IL-17是一种强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10是一种抑炎细胞因子,二者血清水平的变化提示它们分别在KD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各自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清IL-17和IL-10的水平为K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犀角地黄汤合方含药血清对树突状细胞(DC)激活T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含药血清组和空白血清组,每组5只,分别使用犀角地黄汤合方和蒸馏水连续灌胃3 d,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分选15例健康志愿者及8例ITP患者CD4+ T细胞,将荷载血小板抗原的DC与CD4+ T细胞共培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犀角地黄汤合方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为荷载血小板抗原的DC与健康志愿者CD4+ T细胞,模型组和犀角地黄汤合方低、中、高剂量组为荷载血小板抗原的DC与ITP患者的CD4+ T细胞,其中对照组和模型组加入大鼠空白血清,犀角地黄汤合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体积分数为5%、10%及20%大鼠含药血清。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 T细胞的增殖情况,各组调节性T细胞(Treg)和效应性T细胞(Teff)的比例以及CD4+ T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17以及抑炎因子转化因子-β(TGF-β)、IL-10的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4+ T细胞增殖百分比、Teff细胞比例以及促炎因子IL-2、IFN-γ和IL-17升高(P<0.05),Treg细胞比例、CD4+ T细胞表面PD-1表达量以及抑炎因子TGF-β、IL-10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犀角地黄汤合方低、中、高剂量组CD4+ T细胞增殖百分比、Teff细胞比例依次降低,Treg细胞比例、CD4+ T细胞表面PD-1表达量和抑炎因子IL-10、TGF-β升高(P<0.05),促炎因子IL-2的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犀角地黄汤合方中、高剂量组IFN-γ和IL-17降低(P<0.05)。结论 犀角地黄汤合方尤其是高剂量组含药血清能够在体外调节ITP患者CD4+ T细胞的过度增殖分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这可能是犀角地黄汤合方治疗ITP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