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别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MGB探针技术对70例HCC患者和57例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和分析。结果HCC患者中C基因型占74.29%,B基因型占24.29%%,BC基因型占5.71%。HCC患者c基因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CHB患者(P〈0.05)。HCC(40~50)岁年龄组和5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中B基因型分别占16.67%、28.57%;C基因型分别占83.33%、68.57%,两年龄组患者B、c基因型分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HCCB、C基因型患者的血清HBeAg阳性率、HBeAb阳性率、e系统(HBeAgHBeAb)阴性率及HBVDNA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南京地区HBV相关HCC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少量为BC混合型。HCC患者的基因型与发病年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HCCB、C基因型患者的HBeAg表达状态以及HBVDNA复制水平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3.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主要发生在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的基础之上,与乙型肝炎病毒(HBV) 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 感染密切相关。多学科合作诊疗模式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兴起的诊断和治疗复杂疾病的理想模式,特别是对于 一种疾病有多器官损害表现,或一种疾病有多种治疗方法的疾病帮助更大。本期专题笔谈“HBV 相关HCC 的多学 科合作诊断与治疗”将从内科医生在HCC 多学科诊疗模式中的作用、HCC 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HBV 相关HCC 抗病毒治疗的作用及与预后关系、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HCC 的临床分析等方面进行系列讨论。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HBV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HBV X基因及其产物X蛋白、核心启动子突变、前S2区突变、剪接特异性蛋白等均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已建立的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预测模型(REACH—B评分模型)。方法收集2004年10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初次入院、HBsAg阳性超过半年的患者,分为HCC组和对照组(非HCC组),回顾性收集相关指标,进行评分评估。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断各模型预测价值。结果预测3年HBV相关性HCC发生,共纳入627例患者,其中HCC组151例,对照组476例。REACHB评分模型预测3年HCC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95%CI:0.74~0.82),敏感度为73.00%,特异度为78.70%。联合甲胎蛋白(AFP)建立R—AFP评分模型,对3年HCC发生的AUC升至0.80(95%CI:0.76~0.83,Z=2.50,P=0.01),敏感度为71.03%,特异度为79.13%。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3与AFP之比(AFP—L3%)建立R—AFP—L3%评分模型,对3年HCC发生的AUC进一步升至0.83(95%CI:0.80~0.87,Z=2.45,P=0.01),敏感度为75.01%,特异度为79.32%。预测5年HBV相关性HCC发生,共纳人159例患者,其中HCC组65例,对照组94例。REACH—B评分模型预测5年HCC发生的AUC为0.79(95%CI:0.72~0.87),敏感度为73.60%,特异度为75.43%。R-AFP评分模型对5年HCC发生的预测价值AUC升至0.84(95%CI:0.77~0.90,Z=2.70,P=0.006),敏感度为83.12%,特异度为77.89%。结论联合AFP及AFP—L3%能优化REACHB评分模型对3年和5年HBV相关性HCC发生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 ELISA 法检测了140例肝癌患者的 HBV—M 和抗—HCV(其中38例检测了 HDV—M),并分别与56例非肝病患者和164例肝炎患者比较。结果肝癌病人中有91.2%检出 HBV—M 阳性,32.1%检出抗—HCV 阳性,HDV—M 无阳性检出。在抗—HCV 阳性的肝癌病人中,HBV—M 阳性率达95.6%。经X(?)检验分析,在 HCC 中,HBV—M、抗—HCV 和 HDV—M 的总体率两两之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 HBV 与 HCC 关系最密切。HCV 次之,而 HDV 关系不明显。HCV 主要与 HBV 以重叠感染方式存在,因而推测 HCV 单独致癌的可能性不太,主要是通过调节和协同 HBV 而起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肝细胞癌(HCC)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是中国HCC 的主要病因,高病 毒载量是HCC 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已有资料显示,在HCC 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 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提高生存质量,显著改善HBV 相关性HCC 患者的 预后。推荐对HBV DNA 阳性及HBV DNA 阴性但拟接受抗肿瘤治疗的HCC 患者均应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优先 选用强效、低耐药的口服核苷( 酸) 类似物。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中差异表达EST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差异表达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ion sequence tag,EST)的全长、ORF、电子表达谱、染色体定位和编码蛋白质的功能,指导实验研究。方法 应用多种生物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两条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和RACE方法、测序获得的结果一致;两条:EST分别定位于2p13~15、3p14;高表达EST主要表达于肿瘤组织,低表达EST主要表达于正常组织;高表达基因所编码蛋白质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前mRNA加工和细胞骨架组装,低表达编码蛋白质和机体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结论 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有助于高效、快速地克隆、鉴定新基因。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及其X基因对培养肝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型肝炎病毒 (HBV)X基因 (HBx)的表达产物反式激活宿主细胞癌基因 ,是HBV诱发肝癌的主要机制[1] 。近年 ,人们发现 80 %以上的恶性肿瘤细胞存在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 ,认为端粒酶的激活与恶性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并把端粒酶活性作为肿瘤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2 4] 。我们构建了体外肝细胞模型 ,对HBx与端粒酶有无内在关联进行了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一 )工具酶和试剂 限制性内切酶NcoⅠ、BglⅡ购自MBI公司 ;TaqDNA聚合酶、dNTP购自Promega公司 ;T4 DNA连接酶 ,DN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的特点,探讨HCC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9年7月济南市传染病医院450例确诊的HCC住院患者病史及血清学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0例HCC患者HBV、HCV、HBV合并HCV感染分别为422、17例和11例。422例HBV感染者平均年龄(53.85±10.00)岁,高发年龄为50~59岁,男女比例为7.79∶1;17例HCV感染者平均年龄(60.18±5.47)岁,高发年龄为60~69岁,男女比例为2.40∶1。HCV相关性HCC(C-HCC)患者的发病年龄高于HBV相关性HCC(B-HCC)患者;B-HCC男性患者比例高于C-HCC;高病毒载量及长期肝炎发作是HCC形成的相关因素;C-HCC患者中2型糖尿病比例高于B-HCC患者。结论HBV感染所致的肝炎较HCV所致的肝炎更容易发生HCC。年龄大、男性、肝炎史长、肝硬化是HBV/HCV相关性HCC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HBVX基因,并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X基因检出率对比分析。方法在微孔板上包被HBVX基因片段的捕获探针;PCR扩增被检标本中目的片段,其引物用Bio-Ⅱ-dUTP修饰,在微孔板上杂交后用链霉亲和素碱性磷酸酶系统显色。结果该方法检测HBVX基因灵敏,特异;乙型肝炎后HCC患者HBVX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结论检测HBVX基因对HCC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16.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基因甲基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1、SFRP2基冈甲基化状态及其与肝细胞癌发牛发展的关系.方法 利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45例肝细胞癌患者术中取得癌组织、癌旁组织及6例胆囊结石或肝脏血管瘤患者正常肝组织中SFRP1、SFRP2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数据行X2检验、Fisher's 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结果 在45例HCC患者中,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FRP1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占62.2%和35.6%(X2=6.403,P<0.05);SFRP2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占51.1%和28.9%(X2=4.630,P<0.05);6例正常肝组织均未检测到甲基化.癌组织中SFRPI与SFRP2基因甲基化在性别、年龄、HBV血清标志物、癌旁组织类型、有无转移和病理分级等因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SFRP1与SFRP2基因异常甲基化具有线性相关性(r=0.381,P=0.01).结论 SFRP1和SFRP2基因甲基化在HBV相关性HCC中是个频发事件,将来有可能作为一种预测HCC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别构建乙型肝炎病毒截短L蛋白(NL蛋白)和M蛋白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体外表达;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NL蛋白和S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对比预测分析NL蛋白与S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 以全长L蛋白目的基因为模板,PCR扩增NL蛋白基因和M蛋白基因,分别与根据pCHO1.0改造后的表达载体pCHO1.0-1和pCHO1.0new-1构建重组质粒,共转染CHO-S细胞进行蛋白表达并利用阴离子交换层析方法进行蛋白纯化。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纯化蛋白的纯度及活性,利用透射电镜观察VLPs形成情况。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rotParam分析NL蛋白和S蛋白的理化性质,利用Signal P5.0 Service和TMPRED分析蛋白的信号肽和跨膜区,利用NPS@SOPMA和Swissmodel分别预测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利用IEDB Analysis Resource分析预测蛋白的可及性、亲水性、β转角和线性抗原表位。结果 构建的pCHO1.0-1-NL和pCHO1.0new-1-M重组质粒序列正确,表达蛋白纯化后的纯度可达85%,纯化蛋白可被抗-HBs抗血清识别。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形成直径约为22 nm的VLPs。经生物信息学比较分析,NL蛋白为疏水性蛋白,含有3个跨膜结构,无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则卷曲,结构较为松散。与NL蛋白相比较,单纯S蛋白则含有4个跨膜区域,并含有信号肽。IEDB Analysis Resource预测NL蛋白抗原优势表位,其前S蛋白氨基酸区域较S蛋白含有更多的抗原优势表位。结论 成功构建含前S1和前S2共表达载体,并同时表达含乙型肝炎病毒NL、M和S蛋白的VLPs。生物信息学分析了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优势表位的理论集中区域,为研发含有前S蛋白的新一代乙肝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是人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尤其是早期肝细胞癌(eHCC)的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eHCC的检出率逐年增高,但国内外均未有影像诊断eHCC的统一标准,为了提高临床早期识别及影像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学组以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分会等多个学术团体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共40余名相关专家共同制订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早期肝细胞癌影像学检查与诊断标准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本文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对共识进行解读,内容涵盖影像学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诊断eHCC标准、相关热点问题共识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相关专业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抑癌基因P53与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的作用过程,包括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p53基因已成为抑癌基因中研究最为深入的基因之一。研究表明p53基因的变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p53基因结构、功能与肝细胞癌的关系及治疗应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周期蛋白A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整合的关系及其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逆转录(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35例HCC及其相邻非肿瘤组织中的周期蛋白A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PCR和southern印迹法检测HCC标本中的HBx基因的整合.结果35例HCC中周期蛋白A蛋白过表达率为60.0%(2l/35),mRNA过表达率为42.9%(15/35),基因扩增率为2.8%(1/35).周期蛋白A蛋白过表达与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BV DNA整合与周期蛋白A基因表达改变有相关性,周期蛋白A基因蛋白表达失控是肝细胞癌变中的早期事件,并且可能是HBV影响肝细胞正常细胞周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