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测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进展为重型危重型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7日—3月14日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研究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指标。 结果 16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36例为轻型普通型,33例为重型危重型。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型危重型和轻型普通型在年龄、饮酒史、感染地为湖北、有明确接触史、合并慢性心脏病、高血压、总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糖、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有饮酒史(OR=3.06)、有慢性心脏疾病(OR=15.26)、总蛋白偏低(OR=2.13)、入院时血糖升高(OR=4.91)、C反应蛋白升高(OR=12.34)为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有饮酒史、有慢性心脏疾病、入院时总蛋白偏低、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为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的危险因素。提示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有以上因素的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数(TLC)、CD4+T(Th)与CD8+T(Tc)比值变化情况,以及TLC和Th/Tc值作为新冠肺炎病情进展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8日—2月10日某院确诊的12例COVID-19患者的实验室检测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分为重型/危重型组、轻型/普通型组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LC,比较不同病情患者TLC、Th/Tc值。结果 COVID-19患者TLC占比低于正常值范围,重型/危重型组较轻型/普通型组更低;COVID-19患者Th细胞占比、Th/Tc值高于正常范围,重型/危重型组比轻型/普通型组患者更高。流式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Th细胞、Tc细胞绝对值均降低,轻型/普通型组、重型/危重型组T淋巴细胞[(913±275)μL VS(526±228)μL]、Th细胞[(530±99)μL VS(351±41)μL]、Tc细胞[(255±84)μL VS(128±70)μL]绝对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过TLC、Th/Tc的值判断COVID-19患者免疫状态,预测炎症水平,可为监测COVID-19患者疾病进展和确定抗"炎症因子风暴"治疗时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心脏相关评估指标,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20年1月21日—2月20日期间我院收治的95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危重型组(14例),重型组(40例)和普通型组(41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电图。结果 危重型组和重型组年龄分别为(64.2±13.2)岁和(60.0±13.0)岁,均显著高于普通型组的(50.0±16.5)岁(P均<0.05)。重型组AST、LDH及危重型组CK升高率均高于普通型组(P均<0.05),其中LDH绝大多数为轻度升高。心电图异常以T波改变为主,未见恶性心律失常。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心脏指标异常多见于危重型组和重型组,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相关,LDH升高最多见,但程度较轻,心电图异常以T波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云南省公开发布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一般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确诊病例174例,年龄3~85岁,平均(41.7±18.1)岁,男性89例(51.1%),女性85例(48.9%)。全省14个地州市均有确诊病例;入院后病情评估轻型占21.3%,普通型占68.8%,重型占9.2%,危重型占0.7%;出院98.9%、死亡1.1%。确诊病例中湖北籍47.4%,云南籍42.9%。51.1%从武汉到云南,11.5%曾到武汉,11.5%密切接触新冠肺炎病例,24.7%为不明确流行病学史。首发和临床症状中,以发热、咳嗽、咳痰、乏力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95.5%病例白细胞正常或减少,41.3%患者淋巴细胞计数降低,29.2%患者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少部分病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轻/普通型和重/危重型患者首发症状中,发热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2%比78.6%,P<0.05)。结论 云南省新冠肺炎大部分病例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人群中普遍易感,且在性别间无差异。临床分型大多患者为普通型,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乏力,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确诊的5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将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作为病例组(危重组),轻型和普通型组患者作为对照组(轻普组)。对比分析两组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58例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47岁,轻普组49例(84.48%),重危组9例(15.51%)。与轻普组患者相比,重危组患者年龄较大,且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较多,发热、咳嗽等新冠肺炎典型症状表现较少,而出现头痛、睡眠障碍的比例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型COVID-19患者年龄较大,多伴有慢性病,发热、咳嗽等典型症状较少,并出现头痛、睡眠障碍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20年1月20日-2月27日株洲市80例确诊为COVID-19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比较轻型和普通型组、重型和危重型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80例 确诊患者中,湖北疫区来源22例(27.5%),非湖北疫区来源58例(72.5%),其中有明确接触传染源者45例(56.3%),无明确接触史者13例(16.3%)。聚集性疫情共17起,涉及病例55例,湖北输入性聚集疫情4起,病例9例,其中家庭聚集3起;本地聚集性疫情13起,病例46例,家庭聚集10起,社交聚集2起,朋友聚餐1起。80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7.5岁;男女比例为1 ∶1;22例患者(27.5%)合并基础疾病,居前3位的基础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轻型病例8例(10.0%),普通型55例(68.8%),重型11例(13.8%),危重型6例(7.5%)。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乏力、头痛、肌肉酸痛、腹泻。与轻型和普通型组患者相比,重型和危重型组患者年龄更大,糖尿病、高血压病比例更高,发生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4次/分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细胞数正常或减低者78例(97.5%),淋巴细胞计数<1.0×109/L者20例(25.0%);重型和危重型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清蛋白均低于轻型和普通型组患者(均P<0.05),多项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例(11.3%)患者无肺炎表现,15例(18.8%)患者肺部单侧受累,56例(70.0%)患者肺部双侧受累,17例(100.0%)重型、危重型患者均为双肺受累。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呈家族聚集性发病,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中所占比例较高,大多数重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减少,可作为临床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休克属于严重、罕见的不良反应,如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病毒”)疫苗为新上市疫苗,人们对其不良反应的关注度高。本文分析1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发生过敏性休克案例的调查处置过程,为规范接种疫苗后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3月武汉火神山医院接收的600例经核酸检测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483例、重型98例、危重型19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和核酸检测的新冠肺炎检出率,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下新冠肺炎患者累及肺叶情况与病灶特点,并根据临床分型及影像学特点重新分型。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新冠肺炎的多层螺旋CT检出率为99.50%(597/600),与核酸检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层螺旋CT检查,597例患者中普通型480例、重型98例、危重型19例,而且相较于轻型患者,重型与危重型患者的肺部感染面积更大。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灶特点主要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61.47%)。结论:对于新冠肺炎患者,可积极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明确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成都市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的影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截至2021年4月15日,经成都市入境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史被分为疫苗接种组和疫苗未接种组。回顾性收集和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资料。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临床指标、血清抗体和淋巴细胞检测。采用WPS 2019软件整理数据,采用R 4.0.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5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包括疫苗接种组20例(出现临床症状4例)和疫苗未接种组55例(出现临床症状16例)。疫苗接种组的首针接种时间分布为2020年7-11月,其中接种2剂次疫苗采用一次性接种方式有10例,采取2次间隔接种方式有10例,2次接种间隔14~57 d,完成疫苗接种与发病时间间隔87~224 d。两组病例的分类和临床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疫苗接种组病例分类为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较高(40.00%,8/20),而疫苗未接种组的临床分型以普通型的比例较高(76.36%,42/55)。两组病例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2个靶标(ORF1ab和N基因)Ct值、淋巴细胞亚型、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苗接种组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低于疫苗未接种组(P<0.05),但新冠病毒血清抗体IgM、IgG及总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疫苗未接种组(P<0.05)。结论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仍存在感染的风险,但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可迅速产生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对感染者产生一定保护作用,已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病例分类以无症状感染者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陕西省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暴发期间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德尔塔(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引发疫情的防控策略。方法 回顾性查阅西安市COVID-19其中一所定点收治医院西安市人民医院确诊病例基本资料、诊断分型、首发症状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03例COVID-19确诊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16∶1,年龄范围10个月~94岁,中位年龄33岁,主要以轻型(58.46%)和普通型(39.12%)为主,其中70.13%患者完成两针新冠疫苗接种,13.51%患者未接种过新冠疫苗;COVID-19首发症状以咳嗽、咽部症状、发热最为多见,分别占42.96%、29.87%、25.60%,另有129例患者疾病初期自觉无明显症状;患者年龄和疫苗接种情况对疾病分型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患者是重型(57.14%)或危重型(66.67%)病例高发人群,未接种疫苗患者导致重型(50.00%)或危重型(66.67%)发病率高。结论 陕西省西安市本次由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引发的本土疫情聚集性暴发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根据人群分布特点,需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上海市崇明区尘肺病死亡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做好尘肺病防治与管理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调查和汇总分析上海市崇明区1959—2019年职业性尘肺病死亡病例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尘肺病患者发病年龄、接尘工龄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1959—2019年上海市崇明区尘肺死亡病例226例,男性223例(占98.67%)。硅肺死亡病例最多(119例),病死率最高(82.07%)。尘肺病患者发病年龄与病程呈负相关(rs =-0.596,P<0.001)。尘肺病患者接尘工龄与病程无相关性(rs =-0.107,P=0.109)。不同尘肺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50,P<0.05)。不同期别尘肺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66,P<0.05)。随着尘肺病期上升,病死率明显上升。1959—1979、1980—1989、1990—1999、2000—2009、2010—2019年尘肺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50,P<0.05)。死因前3位是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结论2015—2019年上海市崇明区现患尘肺病例数量减少。建议进一步加强尘肺病患者的健康监护和管理,控制肺部和慢性呼吸道疾病,延长尘肺患者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1日-5月30日山东省部分地市新冠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收治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资料,按疾病严重程度进行临床分型,分析不同年龄、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剂次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573名,临床分型包括无症状感染者315人(55.0%)、轻型感染者214人(37.3%)、普通型感染者44人(7.7%)、重型感染者0人(0%)。已进行疫苗加强接种397人(69.3%),未进行加强接种176人(30.7%)。573名感染者中,83.6%(479/573)的感染者年龄集中在18~69岁年龄段。不同年龄段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5,P<0.01),不同核酸转阴时间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3,P<...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2日—6月22日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59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疾病分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Procarta Plex多细胞因子检测系统检测外周血25种细胞因子和9种趋化因子水平。结果 59例COVID-19患者中,无症状感染组28例(47.5%)、轻型组6例(10.2%)、普通型组19例(32.2%),重型/危重型组6例(10.2%)。无症状感染组中位年龄为23.0(19.3,34.8)岁,显著低于普通型组的35.0(24.0,52.0)岁和重型/危重型组的64.5(52.0,68.3)岁(P均<0.05)。无症状感染组患者较少患有基础疾病,均无症状、体征和胸部CT变化,其外周血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重型/危重型组(P均<0.05),同时CD4+ 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普通型组(P<0.05)。14例无症状感染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4例无症状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CD4+ T细胞计数的变化幅度均显著低于普通型组、重型/危重型组(P均<0.05)。无症状感染组外周血可检测到11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其中IL-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IP-10水平均显著低于普通型组、重型/危重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以青年为主,但未发现与性别因素相关。随着COVID-19病情进展,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降低,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但上述指标在无症状感染者中未见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喀什地区结核病登记治疗现况和特征,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11—2020年喀什地区结核病患者登记信息,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2020年喀什地区肺结核患者登记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18—2020年结核病患者登记发病率年均递减率为40.48%。2011—2016年女性登记肺结核患者数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约0.90,2017年男女性别比基本持平(1.00),2018—2020年男性患者数高于女性,性别比分别为1.05、1.20和1.12。随着年龄上升,各年份年龄别登记人数和登记发病率均上升,年龄别登记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79,P<0.001)。肺结核登记病例构成比较大的有莎车县(16.43%~23.64%)、英吉沙县(9.51%~13.87%)、喀什市(8.11%~11.40%)、叶城县(6.98%~13.40%)和巴楚县(4.92%~16.65%)。2018年起喀什地区复治比例上升至27.29%,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20.77%和28.39%。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耐药情况、年份、病原学诊断结果与复治比例有关(均P<0.05)。结论2018年以来喀什地区结核病发现和治疗力度加大,疫情明显下降,但仍面临结核病患者登记发病率较高的形势,中老年、耐药、病原学阳性人群是防治的重点人群,易导致复治比例上升,应针对上述人群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22年9月四川省遂宁市发生的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疫情特征,为遂宁市的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本次疫情相关资料,对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本起疫情持续15 d,共报告205例感染者,男性85例,女性120例,年龄中位数M(P25,P75)为52(34.5,60)岁;无症状感染者90例,确诊病例115例(轻型106例、普通型3例、重型4例、危重型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病毒基因测序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76,未完成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组患重症的比例为2.44%,高于完成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组的0.49%;未完成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组首次核酸阳性ORF1ab靶标为25.10、N靶标Ct值中位数为25.10,均低于完成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组的29.30和28.45。结论随着防控措施的落实,疫情得到快速有效控制。新冠疫苗加强免疫可以有效降低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内蒙古满洲里市新冠感染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21年11月28日—12月17日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满洲里市新冠感染病例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9.0软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特点。结果 2021年11月28日—12月17日满洲里市累计报告新冠感染病例548例,男女性别比1.03∶1,31~60岁病例占51.6%,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学生、工人为主,临床严重程度主要为轻型(46.5%)和普通型(47.6%);早期病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咽痛、流涕、发热等流感样症状,具有一定隐匿性;病例的疫苗接种比例较高(90.7%),未接种疫苗病例重型、危重型比例高于接种疫苗病例。结论 2021年11月28日—12月17日的满洲里市疫情为一起新的境外输入来源引起的口岸城市疫情,属于Delta变异株,具有场所、家庭、学校聚集特点。疫苗接种可有效降低Delta变异株所致新冠感染患者临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惠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19日至5月31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COVID-19确诊患者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和住院相关情况。结果 惠州市确诊病例发病集中在2020年1月20日至2月18日,惠东县29例、惠城区17例、惠阳区11例、博罗县5例。轻型22例、普通型37例和重型3例,无危重型病例。男女比例为1∶1,发病年龄为1~85岁,中位数为46(36,60)岁。有明确湖北旅居史55例(88.71%),无明确接触史3例(4.84%)。未出现本地病例,主要以湖北省输入性病例(55例)为主,并且多为家族聚集性病例(45例)。经两两比较,重型病例住院天数长于轻型和普通型病例(P<0.05);不同临床分型病例的发病年龄和核酸首次转阴所需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14.52%)病例在出院6~15 d内出现复阳现象,复阳病例第2次入院核酸转阴间隔时间较首次入院核酸转阴间隔时间短(P<0.05)。结论 惠州市COVID-19以湖北省输入性和家庭聚集性为主,主要分布在惠东县。病例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住院天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996—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脑血管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政府部门针对性制定脑血管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死亡率、早死相关的损失生命年(YLL)、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LD)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指标评价闵行区脑血管病疾病负担,运用Joinpoint线性回归法分析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计算不同年份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1996—2021年闵行区脑血管病YLL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全人群:APC=-1.69%,t=-6.9,P<0.05),脑血管病YLD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全人群:APC=1.17%, t=3.5,P<0.05),脑血管病DALY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3年起有所波动(全人群:APC=-1.43%,t=-5.6,P<0.05)。男性YLL率高于女性,女性YLD率高于男性,2014年后男性DALY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病疾病负担上升,70岁以后疾病负担大幅上升。结论闵行区脑血管病疾病负担处于较高水平,年龄、性别等存在差异,需进一步完善脑血管病筛查、干预和康复措施,减少因脑血管病导致的残疾和过早死亡,降低脑血管病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的负担。  相似文献   

19.
付小强  黄威  李文伟  方斌 《上海预防医学》2022,34(11):1106-1111
目的分析2016—2021年湖北省鄂州市流感监测结果,了解流感样病例(ILI)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病原学变化趋势,为流感防控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1年湖北省鄂州市流感哨点医院报告的ILI监测数据和网络实验室的病原学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1年湖北省鄂州市ILI就诊百分比(ILI%)为2.81%,呈逐年上升趋势,报告ILI以0~4岁为主,占总数的55.55%。2016—2021年共检测7 716份ILI标本,其中核酸阳性标本1 467份,阳性率为19.01%;甲型H1N1流感主要集中在1月至4月,甲型H3N2流感主要集中在8月至12月,乙型Victoria系流感主要集中在4月至7月和12月至次年3月,乙型Yamagata系流感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流感网络实验室对1 467份核酸阳性标本分别用狗肾细胞(MDCK细胞)和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2种方法进行流感病毒分离,毒株总分离率为32.78%,其中MDCK细胞分离率为26.93%,高于SPF鸡胚分离率(5.86%)。2016—2021年鄂州市共报告13起ILI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的小学、中学和幼托机构人群密集场所。结论冬春季是鄂州市流感防控的重点时期,易暴发疫情,0~14岁儿童是防控的重点人群;不同监测年度流感病毒亚型交替流行,应持续加强监测,新冠肺炎疫情部分防控措施在预防流感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1—2018年浙江省台州市户籍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死亡水平及早死概率的特征,为政府制定慢性病防制规划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1—2018年台州市户籍居民死亡数据,分析慢性病导致死亡数在总死亡数的占比、慢性病死亡率、慢性病早死概率等指标。采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中标率)计算标化率。利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2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其统计学检验结果。结果2011—2018年台州市慢性病死亡231 724例,死亡率为486.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1.55/10万,慢性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79.89%,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2011—2018年台州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及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P<0.05)、糖尿病标化死亡率(P=0.46)及早死概率(P=0.22)均未下降,农村地区上述4类慢性病各年龄组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4类慢性病死亡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同时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2011—2018年台州市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13.49%降至2018年的10.49%,平均年降幅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P<0.05)。结论慢性病死亡是台州市主要死亡原因,为降低慢性病死亡率应需开展慢性病的有效防控措施,特别是糖尿病的防治和男性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