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平均生育年龄的推迟,诸多女性在育龄期被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目前临床上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效果值得肯定,但本病完全缓解后仅有约50%的患者成功妊娠并分娩。临床研究发现年龄、肥胖及超重、合并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子宫内膜损伤及受孕方式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总结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上述因素进行探讨并综述,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在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朱滔  于爱军 《浙江医学》2016,38(6):383-388
目的研究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筛选方法、治疗方案及生育后的处理。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符合入组标准的9例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对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孕激素治疗反应率为100%,6例(66.7%)完全反应(CR),3例(33.3%)部分反应(PR)。达到CR的中位服药时间为6个月。其中1例成功怀孕并分娩,1例妊娠中,3例复发。复发患者中1例行分期手术,1例再次服用孕激素保守治疗并获得二次完全缓解,停药12个月复发而行手术治疗。3例PR患者中1例接受分期手术治疗,2例拒绝手术者接受二线保守治疗。9例患者长期随访,均无瘤生存至今。结论口服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ndometrialatypicalhyperplasia,EAH)的患者并存隐匿性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入院诊断为E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绝经前患者(44例)及绝经患者(17例)分别讨论。根据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EAH组及子宫内膜癌组,分别观察绝经前患者及绝经后患者中对合并隐匿性子宫内膜癌有预测价值的危险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用于评估入院诊断为EAH的患者实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结果在绝经前患者中,诊刮前子宫内膜厚度、术前EAH分级被选人方程,所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其判别正确率为86.4%。在绝经患者中,绝经年限、术前EAH分度被选入方程,所建方程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4),其判别正确性为82.4%。结论①对于绝经前EAH患者,诊刮前子宫内膜厚度、EAH分度有助于临床工作中术前判断其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②对于绝经患者,绝经年限、EAH分度对术前判断其实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有应用价值,从而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董永胜  刘河 《包头医学》2008,32(2):91-92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AHE)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情况。方法:对我科存档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阅片、分析。结果:有35.8%的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患者合并有子宫内膜癌,且年龄多≥40岁。结论:对年龄≥40岁、诊刮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的患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临床医生和患者应考虑到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刘颖  田春桃 《广东医学》2020,41(23):2461-246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AEH)合并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术前诊断AEH,并行全子宫切除术的8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合并EC的高危因素。结果84例术前诊断AEH的患者中,15例(17.9%)全子宫切除术后诊断EC。年龄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预测AEH合并EC的敏感指标,而绝经状态、高血压、糖尿病不是预测EC的指标。15例伴发的EC均为早期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未见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随访11例患者7~61个月,1例发现复发。结论术前诊断AEH的患者,特别是高龄、高BMI的患者,子宫切除术后易合并EC。伴发的EC往往是早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呈年轻化趋势,且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增加。以高效孕激素为基础的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方法能达到高的完全缓解率,但是生育力依然低下。以“妊娠为目的”积极助孕策略受到学者重视,但是关于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保留生育功能后助孕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就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助孕时机、助孕方案以及助孕中的难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代娟  杨炳   《四川医学》2021,42(3):313-317
近年来随着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ncer , EC )发病年龄的逐渐年轻化,现代女性结婚、生育年龄的延迟及EC患者多合并不孕,越来越多患者尚未完成生育或有生育要求,这对E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关注日渐增多,也对EC 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提出更高的要求.现结合近年来取得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以大剂量孕激素治...  相似文献   

8.
对于年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能力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能满足患者生理需求。关于年轻未生育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能进行生育能力保留,尽管国内外学者进行临床试验并长期随访后发现目前对于适合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可以利用激素治疗、辅助生殖技术等一系列干预措施,达到顺利分娩的目的。但是,在研究合并妊娠时的疾病监测、妊娠后的病情发生发展以及合并卵巢肿瘤的处置中依然存在争议:决定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时机、结束妊娠的方式及监测病变过程中操作手段的局限性。所以,对于年轻未生育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是子宫内膜增殖症的一种分型,是指腺体细胞增生并具有细胞不典型,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约1/3可发展为癌。其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阻止病变的内膜向癌发展,目前其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现将其具体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8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4例合并不孕,2例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分化7例,高~中分化1例;FIGOIa期6例,FIGOIb期2例;孕激素受体阳性6例,阴性2例。先以甲羟孕酮(MPA)每天1g,连服7~30d后改为0.5g/d维持治疗,治疗3~10个月,完全缓解(CR)后巩固治疗3~6个月停药,完全缓解5例,2例部分缓解,无缓解1例;随诊2~45个月,7例无瘤存活,1例妊娠并生育。结论: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对于仔细选择年轻子宫内膜癌妇女是可行的。由于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在长期观察中的复发率仍高,故应强调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非典型增生组)的病理结果、临床特点、B超检查结果、FBG、性激素、血清糖类抗原(CA)125水平及治疗、妊娠结局.设同期就诊的输卵管梗阻不孕症患者23例为对照组.结果 18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为轻度不典型增生5例,中度不典型增生10例(合并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重度非典型增生3例.非典型增生组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值、月经紊乱发生率、阴道不规则流血发生率、子宫内膜异常发生率、空腹血糖水平、雌二醇水平均大于/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非典型增生或复杂型非典型增生5例患者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其余13例给予大剂量孕激素治疗病情缓解后行助孕治疗,获得妊娠4例(30.77%).结论 不孕症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多表现为月经混乱、子宫内膜结构异常及部分内分泌指标异常.轻中度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可采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加助孕治疗,而重度患者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Endometrial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ies of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Effective and cost-effective screening method for populations ...  相似文献   

13.
王蔼明  尹善德  李敏  冀立娟  陈蕾 《医学争鸣》2009,(16):1498-1500
目的:探讨曼月乐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子宫内膜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6例患者宫内放置曼月乐后,每3mo左右行一次诊断性刮宫后再放置曼月乐环,然后观察子宫内膜病理学改变.结果:连续3—4次手术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表现逐渐消失.结论:曼月乐环对非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EH)与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的500例刮宫标本,观察标本中EH病变,并找出其中的EIN,总结EH与EIN的关系。结果:EIN在不同类型的EH中发病率不同,且在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复杂增生中发病率最高(P<0.05)。结论:EIN在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复杂增生的发病率较高,因而明确EIN的临床病理特征对EIN的诊断及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 without atypia,EH)患者临床特征、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时机及预后分析。方法 分析2011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因异常子宫出血行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3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不同治疗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94例纳入患者依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子宫内膜单纯增生组258例和子宫内膜复杂增生组136例。两组无妊娠史分别是10.85%(28/258)和19.12%(2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始治疗方式选择口服孕激素药物治疗分别占73.25%(189/258)和57.35%(78/136),子宫切除术占12.1%(31/258)和25%(35/136),两组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孕激素口服治疗3~6个月后子宫内膜随诊显示对孕激素反应良好者两组分别为85.7%(162/189),59.0%(46/78),内膜单纯增生组明显优于复杂增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激素治疗方案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增生组以孕激素周期性应用为主。单纯增生组3种孕激素治疗方案对孕激素的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11,P=0.161),复杂增生组高效孕激素连续应用孕激素的反应率明显高于天然黄体酮连续应用者(χ2=6.390,P=0.041)。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分组是子宫内膜对孕激素反应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OR=0.233)。初始治疗为子宫切除术者子宫内膜标本组织学诊断分布显著不同,复杂增生组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增生组(χ2=35.620,P<0.001)。单纯增生组2例诊断升级,1例复杂增生,1例不典型增生。复杂增生组2例子宫内膜癌(5.71%),8例不典型增生(22.8%)。两组病理升级发生率分别6.45%(2/31)和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对孕激素的反应性总体良好,单纯增生患者对孕激素后半期周期序贯疗法反应良好,可作为临床初始治疗的首选。复杂增生组高效孕激素反应性良好。复杂增生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的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单纯性增生。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复杂增生患者约30%并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刮宫病理存在明显的过低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力治疗后冻胚移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门诊经体外受精或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行冻胚移植的经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逆转的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了112例患者的179个冻胚移植周期,按冻胚移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分为4组:自然周期组(n=29)、促排卵周期组(n=38)、直接替代周期组(n=89)、降调+替代周期组(n=23)。比较分析各组的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活产率的因素。结果 在179个周期中,促排卵周期组与自然周期组、直接替代周期组和降调+替代周期组比较,其妊娠周期活产率(34.2%、31.0%、31.5%、30.4%)、活产率(46.7%、31.8%、34.8%、22.2%)、妊娠周期临床妊娠率(52.6%、37.9%、49.4%、43.5%)、妊娠周期生化妊娠率(65.8%、44.8%、64.0%、47.8%)更高,自然周期组妊娠周期流产率低于其他3组(18.2...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增殖症诊断性刮宫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应用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方法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症(EH)的准确性。方法对门诊诊刮为EH,短期内行子宫切除术的150例患者作病理诊断,并与诊刮诊断进行比较分析,还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8例诊刮诊断为复合型不典型增生(CAH)患者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结果150例患者诊刮诊断为单纯型增生(SH)、复合型增生(CH)、单纯型不典型增生(SAH)和CAH分别为53、11、26和60例;经子宫切除后病理学诊断为SH、CH、SAH及CAH者分别为65、7、15、29例,其余34例为子宫内膜癌(EC)。诊刮对SH诊断的准确性较高,而对CAH诊断的准确性则较差;SAH、CAH并存EC显著高于SH、CH(χ2=26.3,P<0.001)。CAH并存EC者显著高于SAH(χ2=9.78,P<0.005)。绝经后不典型增生患者并存EC的可能性显著高于绝经前患者(χ2=3.93,P<0.05)。并存EC的CAH患者PC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并存EC者(P=0.02);且其表达强度也明显强于未并存EC患者(Uc=3.66,P<0.05)。结论诊刮诊断SH的准确性较高,而诊断CAH的准确性较低;CAH并存EC的比例比较高;测定PCNA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判断CAH患者是否并存EC。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对子宫内膜超微结构改变的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45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行LNG-IUS治疗。分别于治疗第3、6、12月行超声检测、诊断性刮宫术,观察患者月经量改变情况、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及病理改变,并对病理标本进行电镜观察,了解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LNG-IUS治疗可使月经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镜表现为:内膜上皮纤毛细胞间隙增宽,胞内可见核碎片,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嵴消失。分泌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微绒不发达,细胞核碎片状改变。间质细胞变大,细胞器丰富,核大,常染色质丰富,呈蜕膜样细胞。结论 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