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活检病理确诊并接受放疗的15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发生鼻窦炎的影响因素,以临床表现、鼻窦计算机断层扫描改善情况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放疗后随访12个月,鼻窦炎的发病率为82.0%,高于放疗前的发病率(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临床特点主要为流脓涕、嗅觉减退等。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后鼻窦炎与肿瘤分期、鼻腔侵犯、年龄、病理类型等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和鼻腔侵犯是放疗后鼻窦炎的独立影响因素。76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41例(53.9%),好转26例(34.2%),无效9例(11.8%),总有效率为88.2%。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与肿瘤分期、鼻腔侵犯等因素有关,行鼻咽冲洗可以有效减少鼻窦炎的发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鼻内镜手术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NPC)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行鼻内镜治疗的局部复发NPC患者62例,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析患者手术及随访情况、影响鼻内镜手术治疗局部复发NPC预后的因素。结果 62例患者5年生存53例,占85.48%。死亡组rT3期、首程调强放疗、再程放疗总剂量≥60 Gy的患者占比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首程放疗方式、再程放疗总剂量是影响鼻内镜手术治疗局部复发NP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且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局部复发NPC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肿瘤分期、首程调强放疗及再程放疗总剂量是影响NPC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Chen MY  Guo X  Wen WP  Hua YJ  Guo L  Li NW  Chen QY  Sun R  Hong MH 《癌症》2007,26(7):673-678
背景与目的:对于放疗后鼻咽局限性残留、复发鼻咽癌,二程放疗可以使部分患者得到长期局部控制,但其放射性后遗症也相当严重:而救援性外科手术在取得相仿甚至更优疗效的同时,避免了这些放射性后遗症.然而,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路创伤大,术野欠清晰,难以按肿瘤外科原则进行连续、整块切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微创性鼻内镜进路的复发鼻咽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从2004年9月至2007年1月,25例放疗后鼻咽局限性残留或复发鼻咽癌患者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经鼻内镜鼻咽切除术,将鼻咽肿瘤和足够的安全边缘连续、整块切除.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25例患者均在鼻内镜进路下按肿瘤外科手术原则进行根治性整块切除,仅1例切缘阳性,鼻咽创面愈合良好,均未追加术后放疗.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3~31个月),1例原位残留,3例术后原位复发,无远处转移和死亡.1年总生存率100%,无局部复发生存率达86.0%.无张口、吞咽、发音困难和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鼻内镜进路鼻咽癌救援手术能充分暴露鼻咽以及咽旁间隙浅部,能将鼻咽残留、复发病灶按肿瘤外科原则进行连续、整块根治性切除,并发症少而轻,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放疗后约10%~36%的患者复发。复发病灶通常对放疗不敏感,再程放疗疗效不佳,且会导致严重并发症,而外科治疗可以根治性切除癌灶并避免二次照射,成为复发鼻咽癌理想的挽救治疗方法。鼻外入路挽救手术创伤较大,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手术并发症。经鼻内镜鼻咽切除术因微创、切除范围不亚于鼻外入路,逐步成为rT1~2及部分rT3期患者的首选方案,相应的外科分期为复发鼻咽癌的分层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颈内动脉栓塞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等新技术的运用正在扩大挽救手术适应证,但广泛的外科切除是否优于二程放疗仍需更多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5.
手术为主综合治疗鼻咽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手术为主综合治疗鼻咽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无颅底骨侵犯和远端转移的鼻咽癌14例(其中3例是放疗不能控制者),按鼻咽癌临床分期标准,Ⅰ期6例,Ⅱ期3例,Ⅲ期5例,行手术为主、术中冷冻、术后放疗和(或)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14例中10例采用经腭进路手术,其中7例采用软硬腭舌形切口,舌形的尖端指向悬雍垂,3例采用软硬腭垂直裂开切口;4例采用鼻侧切开入路手术。结果:14例分别观察1~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鼻窦炎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并探讨放疗后继发鼻窦炎的预防、治疗措施和手段.方法 回顾性评价86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头颈部CT或MRI检查资料,结合其中15例患者放疗后的鼻内镜检查资料,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鼻窦炎的影响因素及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6例鼻咽癌患者中,放疗前16例患有鼻窦炎,放疗后55例发生鼻窦炎,其中T分期较高、鼻腔有侵犯的患者放疗后鼻窦炎发生率较高(P =0.003和P=0.024).放疗中及放疗后给予鼻腔冲洗等局部治疗的患者鼻窦炎发生率较低(P =0.000),放疗前就有鼻窦炎的患者,11例放疗后未得到改善,CT显示仅4例患者鼻窦炎好转,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甚至有所加重.18例长期应用鼻血管收缩剂滴鼻(连续使用>1月)引起药物性鼻炎,鼻阻塞、鼻窦炎症状更加严重.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鼻窦炎发病率高,T分期较高、鼻腔有侵犯、鼻腔冲洗等局部治疗是放疗后继发鼻窦炎可能的影响因素,加强放疗中、后期鼻腔局部治疗可减少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陶维能 《实用癌症杂志》2014,(12):1644-1646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切除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入的56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行鼻内镜手术,对照组行传统鼻切开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对照组短,疼痛情况也较对照组轻,并发症发生较少且复发率较低。结论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内镜光学技术的发展和五官科医生在鼻窦手术中广泛使用内镜.内镜在经蝶窦垂体腺瘤外科中的应用逐渐被熟知。本研究主要探讨神经内镜下再次经蝶窦手术治疗复发垂体腺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经蝶手术后复发的垂体瘤患者进行了内镜下再次经蝶切除术。观察其安全性、肿瘤切除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内镜下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2例。本组术后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为一过性尿崩症、电解质紊乱和脑脊液鼻漏,术后83%(10/12)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2例随访6个月至5年,疗效满意。结论:神经内镜下再次经蝶窦手术治疗复发性垂体腺瘤是安全有效的.而熟练的内镜技术和可靠的颅底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咽部占位性病变的适应症、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22例鼻咽部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及术后效果。结果:22例患者中有9例良性病变,13例恶性病变;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术后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治愈;1例鼻咽部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症患者术后进行心理治疗;1例放线菌病患者术后进行长期抗菌治疗;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术后未能确诊,随访18月后再次活检确诊,未进行后续治疗;1例横纹肌肉瘤患者术后3月失访;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复发,继续在肿瘤科治疗。结论:对于鼻咽纤维血管瘤及以复发性鼻咽癌等恶性肿瘤,可在鼻内镜下按解剖标志逐步暴露病变边界,彻底切除肿瘤并修复缺损创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生存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鼻咽癌83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test对生存率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Cox风险比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中位生存1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1.3%、33.0%和23.8%。单因素分析发现,根治性放疗后远处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与初诊时N分期、放疗结束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转移部位、转移后所行化疗的周期数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N分期、转移后所行化疗的周期数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初诊时N分期对鼻咽癌的总生存有决定性作用,足够有效的化疗有望延长放疗后远处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Liang FY  Sun W  Han P  Lu X  Lian YN  Huang XM 《癌症》2012,31(3):142-149
The diagnosis of postradiation nasopharyngeal skull base lesions in pe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is still a tough problem in clinical practice.An early and accurate diagnosis is important for subsequent management.We prospectively evaluate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EBV) DNA in detecting postradiation nasopharyngeal skull base lesions in NPC patients.From July 2006 to September 2010,90 patients with postradiation NPC(34 women and 56 men;median age:42 years) met the selection criteria and were recruited in this study.All postradiation nasopharyngeal skull base lesions were found in the late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examinations before endoscopic surgery,and the nasopharyngeal cavity was normal under flexible nasopharyngoscopy.Plasma EBV DNA detection was performed within 2 weeks before endoscopic surgery.A total of 90 endoscopic operations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without an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Recurrences confirmed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were found in 30 patients.The specificity,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plasma EBV DNA detection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MRI.In addition,combining plasma EBV DNA detection with MRI improved the specificit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MRI.Plasma EBV DNA detection followed by MRI would help to diagnose recurrence whereas MRI was unable.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lasma EBV DNA is an effective and feasible biomarker for detecting postradiation nasopharyngeal skull base lesions in NP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放疗后颅底放射性骨坏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颅底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f the skull base,ORN)的临床特征,提高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2例确诊的鼻咽癌ORN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单程放疗者发生颅底ORN的潜伏期为3年-15年,而再程放疗者潜伏期为7月-2年,颅底ORN特征性CT表现:骨破坏广泛而对称或局限;骨体的表面裸露在气腔中;有死骨形成;软组织见小气泡,内窥镜表现为鼻咽或耳道骨坏死,可见骨质裸露或死骨形成。而鼻咽复发者则不会看到这些表现。6例局限性ORN手术治疗,1例死于衰竭;6例广泛性ORN保守治疗,3例死于鼻咽大出血,1例死于衰竭。结论:颅底ORN根据CT及内窥镜特征可诊断;手术治疗效果最佳。广泛ORN或伴放射性颅神经损伤者预后较差,鼻咽大出血及衰竭为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经鼻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行经鼻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endoscopic endonasal skull base surgery,EESBS)患者共150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基础疾病信息、手术信息、术后信息、抗菌药物使用信息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150例手术患者中27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18.0%;脑脊液培养结果阳性8例,阳性率为29.6%。27例颅内感染患者中18例(66.7%)发生脑脊液漏,脑脊液漏发生平均9.28天。23例患者(85.2%)术中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引流,22例患者(81.5%)颅底重建。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未在术前0.5~1.0 h使用抗菌药物、术中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引流、术中颅底重建、BMI≥25 kg/m^2为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筛选EESBS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实现颅内感染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颅底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颅底缺损重建技术。方法:对25例前颅底肿瘤患者根据原发肿瘤的生长部位和颅内外受累的情况,分别采用冠状切口经额颅内入路手术、鼻侧切开或扩大鼻侧切开术或颅面联合手术,采用带蒂骨膜瓣或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颅底缺损。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近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改善,无手术死亡、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至13年,存活1年以上者22例,3年以上者12例,5年以上者9例,10年以上者3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9/16)、37.5%(3/8)。结论:术式选择取决于原发肿瘤的生长部位和颅内外受累的情况;颅面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可用于较大颅底缺损的重建,具有安全、取材方便、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与骨转移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共518例初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UICC2002版分期标准分为Ⅲ期、ⅣA期、ⅣB期)入组。按治疗前是否有颅底骨质破坏分为A、B两组:A组(无颅底骨质破坏)243例,B组(有颅底骨质破坏)275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后的骨转移发生率及骨转移时间。结果 518例骨转移发生率为11.8%(61/518),其中A组16例(6.6%),B组45例(16.4%)(P<0.05)。在61例发生骨转移患者中,B组单一骨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73.3% vs. 43.8%,P<0.05);A、B两组出现首次骨转移事件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4.0月,19.1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颅底骨质破坏是影响局部晚期鼻咽癌骨转移发生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伴有颅底骨质破坏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易发生骨转移、单一骨转移发生率高,颅底骨质破坏是引起骨转移发生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复发鼻咽癌和初发鼻咽癌的蛋白质磷酸化表达差异,以期为复发鼻咽癌的发生机制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选择4例复发鼻咽癌患者和4例初发鼻咽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实验室提取总蛋白,应用磷酸化抗体蛋白质芯片与提取蛋白进行杂交,检测两者之间的差异磷酸化位点。通过phosphosite在线网络数据库分析蛋白质磷酸化位点变化及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结果]复发鼻咽癌和初发鼻咽癌的蛋白质磷酸化表达不同,共筛选出16个差异磷酸化位点,15个差异蛋白,复发鼻咽癌组织中上调蛋白8个,下调蛋白7个。[结论]初发鼻咽癌和复发鼻咽癌组织之间存在蛋白质磷酸化水平差异,可能与鼻咽癌复发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鼻咽癌病人DNA含量与临床某些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 89例病理诊断为鼻咽癌肿瘤标本 ,用图像仪进行检测。结果 鼻咽癌异倍体病人为 2 5人 ,占 2 8% (2 5 /89) ;二倍体病人为 6 4人 ,占 72 % (6 4 /89)。肿瘤细胞DNA含量与病人的病期、淋巴结转移、颅底骨和颅神经是否受累无关 ;但与颅底骨和颅神经同时受累有关 ,与生存率也有关。颅底骨、颅神经同时受累其异倍体率较单一颅底骨或颅神经受累者高 ,分别为 4 2 %和 16 % (P =0 .0 2 3) ,5年存活病人异倍体率较 2年存活病人低 ,分别为12 %和 2 8% (P =0 .0 2 9)。结论 异倍体鼻咽癌侵犯性强 ,长期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1992年Jankowski等首次在内镜下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内镜经鼻蝶、扩大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日趋成熟,广泛应用于垂体瘤、脊索瘤等颅底肿瘤的切除。该术式安全、微创、有效,并发症的发生率远低于传统术式,但出血性血管损伤是该术式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当可明显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将着重探讨该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术后出血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11例单鼻孔内镜下经蝶、扩大经蝶入路肿瘤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垂体瘤91例,脊索瘤9例,Rathe囊肿5例.颅咽管瘤3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血管网状细胞瘤1例,骨软骨瘤1例。结果:肿瘤全切92例(82.9%),次全切16例(14.4%),部分切除3例(2.7%);术中出血〈200ml92例(82.9%),〉200ml17例(15.3%),〉1000ml2例(1.8%);术后鼻衄2例(1.8%);术后鞍上血肿4例(3.6%)。结论:单鼻孔内镜下经蝶入路、扩大经蝶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术后出血为该入路严重的并发症。应通过正确操作、及时处理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