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PET/CT三维数字化导航技术在肺结节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1年5月来潍坊市人民医院就诊,经临床及螺旋CT平扫、增强难以确诊,并在1周内做过PET/CT检查的70例有可比性的胸部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主要非处理因素将70例患者分组,即按照肺结节大小相近(直径差值 < 0.2 cm)、病变部位两两配对,每对编号1、2,共35对,随机分为多模态数字化导航组和传统手术组。记录2组穿刺结果,比较2组患者穿刺的诊断准确率、穿刺一次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次数及活检次数。结果 多模态数字化导航组与传统手术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1%、80%,P = 0.018;穿刺一次成功率分别为71.4%、42.8%,P = 0.016;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42.8%,P = 0.008;穿刺次数分别为1(1,2)、2(2,3),P < 0.001;活检次数分别为1(1,2),2(1,2),P = 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ET/CT多模态数字化导航技术不仅操作精准、安全、可靠,而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氟18-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 SPECT/CT)与GE 64排CT异机融合前后图像质量,探讨异机融合18F-FDG SPECT/CT(简称异机融合)诊断结直肠癌及TNM分期的优势。方法 36例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18F-FDG SPECT/CT和异机64排CT检查,图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完成18F-FDG SPECT图像分别与同机低能量CT及异机64排CT图像融合。36例患者中,共65枚病灶,其中原发灶36枚,淋巴结转移灶19枚,远处转移灶10枚,并依此分为三组;分别对三组同机融合及异机融合图像中病灶边界是否清晰、与邻近脏器关系是否清晰、是否有伪影进行主观评分,同机融合及异机融合图像质量得分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 三组图像质量得分异机融合均高于同机融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03和-3.858和-2.844,均P<0.01)。结论 结直肠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远处转移灶异机融合图像均优于同机融合图像,异机融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sane》2014,(5)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应用PET/CT与MRI检查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40例,比较分析两种检查对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PET/CT与MRI检查对原发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7.50%和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P0.05);40例患者中PET/CT对淋巴结转移病例诊断敏感性、准确率均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x~2值分别为4.59、8.66,均P0.05);PET/CT与MRI共同检出转移的淋巴结共98个,与手术证实淋巴结数目107个相比,联合检出率为91.58%;经比较PET/CT检出率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19,P0.01)。结论 PET/CT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率、敏感性高的诊断方法 ,并且能准确的检出妇科恶性肿瘤转移的淋巴结数目,对临床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在喉癌及喉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喉癌及喉咽癌患者46例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实验证实为喉癌与喉咽癌,明确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2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比较病理结果与螺旋CT对喉癌及喉咽癌的病理分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结果 CT对喉癌及喉咽癌的术前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T分期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2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螺旋CT增强显示均可见淋巴结不同程度增大,18例患者淋巴结相互融合成团并呈现不规则、分叶状,淋巴结界限不清并与周围组织有粘连,中心可出现低密度坏死区或环样强化。结论 术前螺旋CT检查可准确评估患者病理分期,并且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较高,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320排CT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结果。方法 分析113例行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患者的影像资料。以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作为参考进行比较,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共分析1 326段冠状动脉。3组图像的优良率和可评价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低、中、高心率患者诊断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能保证不同心率的图像质量并具有较好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6.
PET、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ET、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9例经临床、CT、MRI诊断放射性脑损伤病人行PET检查(2例行PET-CT检查),分析病变的放射性分布,即糖代谢的高低。结果 PET或PET-CT均显示了颞叶较大病变,对脑干病变显示不敏感。结论 PET、PET-CT对中、晚期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重大,PET-CT的分辨率大于单一PET扫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使用PET/CT与MRI对妇科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对自2011年6月—2012年12月该院就诊的20例妇科肿瘤患者行PET/CT与MR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PET/CT与MRI检查对原发病灶的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能更有效地检出转移淋巴结,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提高宫颈癌临床分期诊断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比较临床分期、MRI扫描与病理诊断分期的符合率。结果 MRI对IB期宫颈癌的分期准确性明显高于临床分期(χ2=4.16,P < 0.05);MRI对该组病例总的诊断分期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临床分期(χ2=4.16,P < 0.01)。结论 MRI检查对宫颈癌的诊断分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MRI扫描显示宫颈外膜毛糙或模糊时选择手术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血管显示率在子宫肌瘤、卵巢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2例,以及同期我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42例,对入组患者分别进行CT平扫以及CT增强扫描,分析两种疾病CT检查特点以及CT平扫与增强CT扫描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卵巢肿瘤患者中内膜样癌患者4例,颗粒细胞癌患者13例,囊腺癌患者14例,囊肿患者2例,纤维瘤患者4例,畸胎瘤患者5例;子宫肌瘤患者卵巢静脉以及卵巢动脉显示率均低于卵巢肿瘤患者(P < 0.05),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动脉显示率与卵巢肿瘤患者无明显差异(P > 0.05),但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动脉显示率稍高于卵巢肿瘤患者;CT增强扫描在子宫肌瘤以及卵巢肿瘤诊断中阳性率明显高于CT平扫(P < 0.05)。结论 在对卵巢肿瘤以及子宫肌瘤诊断时可将卵巢动脉以及卵巢静脉的血管显示率作为诊断参考指标,卵巢肿瘤卵巢动脉以及卵巢静脉的血管显示率更高,通过增强CT扫描可以明确观察患者相关血管现象情况,且在疾病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出率,可以在临床中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正侧位定位像结DoseRight技术进一步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儿童上气道CT检查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搜集行上气道CT检查的3~7岁患儿107例,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飞利浦128iCT进行数据采集,试验组采用上气道正侧位定位像定位,对照组只采用侧位定位像定位。记录两组患儿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 volume dose index,CTDIVOL)以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所得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 实验组ROI1的SD值高于对照组而S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83,-5.98,P < 0.01);两组患儿SD值及SNR在ROI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289,P = 0.772);实验组平均CTDIVO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6,P = 0.012);对照组平均DLP较实验组高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46,P = 0.019)。结论 双定位像结合DoseRight技术能够降低OSAHS儿童上气道CT检查的辐射剂量并保证图像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分析影响诊断效能的相关因素以及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1例肺癌(476枚淋巴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行PET-CT进行诊断,分析诊断的效能(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分析影响PET-CT诊断效能的因素,以及肺癌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PET-CT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65.75%(96/146),特异性89.39%(295/330),准确率82.14%(391/476),阳性预测值73.28%(96/131),阴性预测值85.51%(295/345),同手术病理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真阳性淋巴结与假阳性淋巴结的短径、SUVmax值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真阳性淋巴结与假阳性淋巴结的密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Logistic回模型分析分析显示,肿瘤的病理类型为腺癌、中央型肺癌、低分化程度是肺癌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PET-CT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诊断的灵敏度受淋巴结的短径与SUVmax值影响,诊断的特异性受淋巴结的密度影响。纵隔淋巴结转移主要与病理类型、病灶部位、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与核磁共振成像( MRI)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应用PET/CT 与MRI检查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40例,比较分析两种检查对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PET/CT与MRI检查对原发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7.50%和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05);40例患者中PET/CT对淋巴结转移病例诊断敏感性、准确率均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χ2值分别为4.59、8.66,均P<0.05);PET/CT与MRI共同检出转移的淋巴结共98个,与手术证实淋巴结数目107个相比,联合检出率为91.58%;经比较PET/CT检出率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1)。结论 PET/CT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率、敏感性高的诊断方法,并且能准确的检出妇科恶性肿瘤转移的淋巴结数目,对临床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判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患者9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胸部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在手术后对病灶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胸部CT和MRI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MRI扫描,灵敏度为88.73%,特异度为94.74%,阳性预测值为98.44%,阴性预测值为69.23%,高于胸部CT扫描的69.01%、52.63%、84.48%、31.25%。淋巴结转移分布中,胸中段最多,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所占比例分别为26.67%、60.00%、13.33%,胸上段中最上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胸中段气管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最多,胸下段贲门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最多,MRI诊断准确率高于胸部CT。结论 胸部CT、MRI均能够诊断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MRI诊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优于胸部CT,MRI在胸段淋巴结各部位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胸部CT,能够更清晰显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DWI在99Tcm-MDP骨显像中不能明确良恶性的脊柱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之间常规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发现脊柱病灶(≤ 2),但性质不能明确的30例肿瘤患者(男12例,女18例,中位年龄57岁),1周内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以2种以上影像检查(CT或MRI)和/或随访(≥ 6个月)明确脊柱病灶的良恶性诊断,分析DWI对脊柱病灶的诊断效能。测量、分析良恶性组病灶间ADC值差异,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判定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阈值,并计算ADC值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完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共39个骨病灶,其中恶性27个,均为骨转移灶;良性12个:终板炎6个、感染性4个、退变2个;39个病灶中:良性病变组病灶平均ADC值为(1.402±0.441)×10-3mm2/s,恶性病变组病灶平均ADC值为(0.929±0.221)×10-3mm2/s,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4.494,P<0.05)。以1.163×10-3mm2/s为阈值,曲线下面积为0.843,ADC值评估骨疾病变潜在恶性的敏感度92.6%,特异度75.0%,准确度94.9%,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85.7%。结论 DWI对99Tcm-MDP骨显像不能定性的骨病灶具有较高的良恶性诊断效能;ADC值作为量化指标对脊柱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PECT/CT融合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96例乳腺癌可疑骨转移的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 740~1110 MBq,3~6 h后按常规方法行SPECT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可疑病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由两位核医学科医师先对全身骨显像的平面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分析SPECT/CT融合图像并诊断,诊断分为肿瘤骨转移和无骨转移。诊断结果分别与病理或随访获得的正确诊断比较,并计算全身骨显像、SPECT/CT融合显像对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符合率,采用SPSS 16.0软件,对全身平面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两组数据的差异进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6例乳腺癌患者最终诊断为骨转移者53例,无肿瘤骨转移者43例。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40例,灵敏度为75.5%(40/53),无肿瘤骨转移28例,特异性为65.1%(28/43),全身骨显像诊断与最终诊断结果符合68例,诊断符合率为70.8%(68/96);SPECT/CT融合骨显像诊断的灵敏度为94.3%(50/53),特异性为95.3%(41/43),诊断符合率为94.8%(91/96),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全身平面显像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12.39、19.36,P均< 0.05)。结论 SPECT/CT融合骨显像能够提供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较全身骨显像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多参数MRI成像技术用于前列腺癌病理和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2016—2021年收治的8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多参数MRI成像扫描。以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切片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多参数MRI成像用于显著性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主要病灶部位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参数MRI用于鉴别显著性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60%、阳性预测值为97.3%、阴性预测值为50%;鉴别主要病变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切片结果一致性为75%;检测包膜外侵犯敏感性为40%、特异性为91.4%、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54.2%;检测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16.7%。结论 多参数MRI成像用于鉴别显著性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及检测前列腺癌主要病变的准确度均较高,对于制定前列腺癌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实施普通CT检查,随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耗时及获得结果等待时间;比较两组对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比较两组发现阳性淋巴结的数量与大小。结果:CT组检查耗时为(15.3±2.1)min,短于18F-FDG PET/CT的(49.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67,P<0.05),获得结果等待时间为(4.1±0.3)h,短于18F-FDG PET/CT组的(20.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93,P<0.05),18F-FDG PET/CT组胃周及远隔脏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9例(97.5%)和39例(97.5%)高于CT组的28例(70.0%)和10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5和41.290,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