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PU)约95%以上是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DU比GU多见,两者之比为3~4:1。本文将对各种类型PU的临床表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     
<正>1病因和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得名于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主要指胃溃疡(简称GU)和十二指肠溃疡(简称DU),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及其附近的肠袢以及异位的胃粘膜。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病,男性患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在DU为4.4~6.8∶1,GU为3.6~4.7∶1。DU多见于青壮年,而GU多见于中老年,前者发病高峰比后者约早10年。临床上DU比GU多见,两者之比约为3∶1。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1]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其深度达到或穿透黏膜肌层,直径多大于5 mm.溃疡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及其附近的憩室.胃溃疡(gastric 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是最常见的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在DU为(4.4~6.8):1,GU为(3.6~4.7):1.DU多见于青壮年,而GU多见于中老年,前者发病高峰比后者早约10年.临床上DU比GU多见,两者之比约为3:1.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胃黏膜的防御因子和攻击因子失衡所致.幽门螺杆菌(Hp)是导致溃疡发生的主要攻击因子之一,本文复习国内外文献,重点论述Hp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机制与防治.  相似文献   

4.
儿童消化性溃疡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PU)的特点。方法:对43例经内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进行分析。结果:内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溃疡(DU)31例,占72.1%,胃溃疡(GU)10例,占23.2%,食管溃疡2例,≤6岁组,6例,其中食管溃疡2例,GU2例,DU2例;〉6岁组37例(占86%),GU8例(21.6%),DU29例(78.4%)。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0例,占本组46.5%。H.pylori检出率为30/38(78.9%)例,其中GU为6/8例,DU为23/28例,食管溃疡仅1例为阳性。结论:学龄前期儿童各种类型PU患病率基本相同,学龄期则以DU为主;H.pylori感染是小儿PU发病的重要原因,PU也是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和复合溃疡(CU),大约10%的人一生中患过此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内镜检查的普及,以及人们对幽门螺杆菌(HP)的认识,在青年人中发病率有一定的变化。我们对12年来浙江大学学生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发现其中发病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邵武地区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地区性人群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2年胃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对消化性溃疡(PU)的检出率、性别、年龄、好发季节、溃疡部位和溃疡并发症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胃镜检查3 118例,检出PU 1 068例,检出率为34.3%,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820例(76.8%),胃溃疡(GU)156例(14.6%),复合性溃疡(CU)92例(8.6%).1995-2002年PU检出率逐年下降,以DU下降最明显(P<0.01).PU中男性占76.8%.DU以20岁以后多发,30~39岁最多见,GU以30岁以后多发.PU多发于3、4、5、6和11月,4月最多.DU的溃疡好发部位为球部前壁>大弯>小弯>后壁>球后部>降部,GU为胃窦>胃角>胃体>幽门>贲门>胃底.PU并发症以出血最常见(15.2%),穿孔发生率为0.5%,幽门梗阻为2.6%,癌变率为0.2%.中青年组出血发生率为14.2%,老年组(>60岁)为21.6%(x2=5.11,P<0.05).[结论]邵武地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特点是检出率较高,DU的检出率高,GU的检出率与国内其他地区相似,但呈逐年下降趋势.以春季、初夏及秋末发病率高,DU以30~39岁男性多见,GU的发病年龄晚于DU.溃疡部位以球部前壁、大弯、胃窦和胃角多见,溃疡并发症主要是出血,老年人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凯里民族地区243例消化性溃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民族地区消化性溃疡(PU)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7年住院PU 243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3年我院胃镜PU检出率15.04%,十二指肠溃疡(DU)与胃溃疡(GU)之比为3.17:1.男女之比为2.1:1;苗族59.67%,侗族29.22%;PU并发症中出血占42.39%,DU出血发生率48.67%,GU出血发生率为25%,老年患者半数缺乏系统治疗,常以消化道出血入院. [结论]DU发生率高于GU.男性多发,苗族侗族多发,其中苗族占59.67%,侗族占29.22%.DU和GU 50岁以上患者占38.36%和75.36%.DU并发出血48.67%,GU并发出血25%.为其防治和干预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慧先 《现代保健》2009,(22):85-86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特点,提高对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确诊的12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长期使用非甾体类药物36例,存在精神因素25例,合并其他慢性病32例,典型腹痛者32例,胃溃疡(GU)70例,十二指肠溃疡(DU)40例,复合性溃疡8例,GU部位依次为胃窦28例、胃角22例、胃体6例、胃底4例。溃疡面积0.4~4.0cm,大于2cm有68例,平均(1.7±0.5)cm。病理胃黏膜有腺体萎缩者占50例,肠上皮化生84例,不典型性增生者占40例。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检出66例。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合并症较多,接诊医生尽早做出诊断,适当延长疗程,对内科治疗疗效差或疑有癌变者,视其全身情况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延边地区朝鲜族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特点。方法 内镜检出的4842例PU,分成朝鲜族和汉族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胃溃疡(GU)检出率朝鲜族显著高于汉族而十二指肠溃疡(DU)检出率则相反;朝鲜族GU检出率明显高于DU检出率而汉族则相反;复合性溃疡(CU)检出率春季朝鲜族显著高于汉语而秋季则相反;PU检出率冬春两季朝鲜族均显著高于汉族。PU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朝鲜族显著高于汉族,DU患者HP阳性率显著高于GU患者。胃窦、胃体和球部前壁溃疡发生率朝鲜族显著高于汉族,而胃角、幽门管和球部大弯侧溃疡发生率则相反。各类溃疡发生率40岁组朝鲜族显著高于汉族,而≤40岁则相反,各类溃疡平均发病年龄朝鲜族均显著大于汉族。两民族GU均以胃窦最多,而DU均以球部前壁最多,两民族各类溃疡发病均以秋季最高。结论 延边地区朝鲜族PU在检出率、检出季节、发病部位、年龄及HP感染等方面均有自己的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阜康市溃疡病发病学特点。方法对近4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检出766例溃疡,食管溃疡29例,胃溃疡55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15例,复合性溃疡90例。(2)男性溃疡患者552例,女性溃疡患者254例,两者之比为2.27:1。(5)食管溃疡60岁以上居多,胃溃疡30岁以上居多,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1—50岁居多,复舍性溃疡41-60岁居多。结论(1)病变好发部位以胃溃疡最多,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次之,再之复合性溃疡,食管溃疡最允(2)溃疡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1.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常见病,据估计,约10%的人口一生中患过此病。本病可发生在不同的年龄。但DU多见于青壮年,而GU则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病较女性多。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1988年至1997年我院共行胃镜检查4280例,检出消化性溃疡734例,检出率为17.28%。其中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分别为73.91%和22.28%,二者之比为3.31:1。男女之比为13.15:1。发病平均年龄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分别为42.83岁和32.46岁,发病高峰年龄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分别为41-50岁和31-40岁。溃疡病发病有明显季节特征。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3.91%。上腹痛的出现率老年组与中青组分别为54%和83.81%。并发症发生率为19.83%,以出血最多见,为19.84%,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9%和15.25%。老年组常以消化道出血就诊,提示老年组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且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26例同期收治的不同年龄组的消化性溃疡进行对比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老年组典型胃病症状占21%,恶性肿瘤占消化性溃疡的7.1%,男女之比为87:1,而非老年组分别为54%,3.1%,4.14:1。且老年组巨大溃疡比例增加,溃疡位置亦上移,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具有症状不典型,巨大溃疡比例及癌变率均增加,女性发病率上升,溃疡位置上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治疗的50例NSAID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同时收集同期非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表现为胃溃疡(Gu)10例,占20.0%,胃溃疡伴糜烂32例,占64.0%,十二指肠溃疡(DU)5例,占10.0%,对照组表现为胃溃疡(GU)28例,占56.0%,胃溃疡伴糜烂10例,占20.0%,十二指肠溃疡(DU)10例,占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复合性溃疡观察组3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Hp感染率相近,胃镜检查表现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刘洪武  陆萍 《现代保健》2012,(14):35-36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12月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9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1次,d,早餐前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40mg,1次,d,早餐前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溃疡愈合情况等,记录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为(3.6±1.2)d,对照组为(3.8±1.4)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奥美拉唑相当,但是泮托拉唑不影响肝细胞色素酶的活性,不影响其他药物的体内代谢,尤其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及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6.
消化性溃疡复发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消化性溃疡(PU)是指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据统计,人群发病率为10%,随着H2受体阻滞剂(H2RA)及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绝大多数PU都能在4~6周内治愈,但1年中溃疡的复发率高达50%~70%[1],本文对PU的复发因素及防治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约10%左右,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两者的比例约为1.56~5.6:1。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一般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其策略是减少侵袭因素,增强黏膜防御能力,使两者达到生理性平衡。  相似文献   

18.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是严重损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饮食结构也在随着生活节奏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PU的患病人数以及发病率均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国外有报道称,估计约有10%左右的人在其一生中患过此病,且该病好发于任何年龄段。临床资料显示,十二指肠溃疡(DU)多见于青壮年,而胃溃疡(GU)则是以中老年最为多见;前者的发病高峰一般比后者提前10年左右。临床上DU患病人数多于GU,DU与GU发生率的比值大约为3∶1左右。不论是GU还是DU均好发于男性。目前,PU已成为影响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相关研究证实,优质的护理措施对PU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对PU的相关护理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PU的临床护理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世界上约有10%的人口一生中患过此病,多见于青壮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消化性溃疡使人产生疼痛,影响进食和正常生活,且溃疡和炎症的反复刺激,会导致溃疡癌变,尤其是胃溃疡容易癌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慢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慢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者的发病率为14.81%;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2)随着病程的延长,消化性溃疡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3)慢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者的发生率与发病年龄、慢性肝炎临床分型及有无消化性溃疡症状无关;而于性别、病程长短等有关。结论慢性肝炎与消化性溃疡有一定的关系,对临床治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