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细胞遗传不稳定环境诱变剂与肿瘤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遗传不稳定、环境诱变剂与肿瘤发生余应年,张小山浙江杭州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和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杭州310031癌变启动阶段在肿瘤抑制基因(抗癌基因)与原癌基因中发生的点突变事件在动物和人类肿瘤中已有广泛证明,并认为这是癌变的关键机制。它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人肿瘤发生中的多发性遗传改变1.多发性遗传改变一种以上与癌相关基因的改变,也就是N-ras的激活和c-myc的放大,是由Weinberg和他的同事在HL-60培养细胞中首先发现的.紧接着,Taya等阐述了在人肺巨细胞癌即Lu-65中K-ras突变和c...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中存在微卫星不稳定(MSI)和染色体不稳定(CIN)。微卫星不稳定指微卫星序列中重复单位的获得或丢失,多由于DNA错配修复系统改变所致。染色体不稳定包括整条染色体的获得或缺失,染色体易位、重排等,结直肠癌中常见有1p和8p的删除、17p和18q的杂合性缺失以及20q的扩增。两种类型的结直肠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在基因表达、疗效和预后等方面的差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林文娜  李新人 《癌症》1990,9(2):148-150
在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间通讯有重要意义。细胞之间的通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例如由激素分子传递的远距离通讯,以及通过突触进行的神经信息传递。20年前人们又发现了另一种称之为“间隙连接”(Gap Junction)的结构,并证明它也是一种细  相似文献   

5.
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发生频率,探讨其与异时多原发大肠癌的发生及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上海肿瘤医院1985年~2000年病理资料完整的70例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患者的124个存档蜡块,以及随访3年以上的35例散发性单原发大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测定.PCR法检测BAT25、BAT26两个位点来判断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情况,两个位点均阳性作为判断微卫星不稳定标准.微卫星不稳定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P值<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界限.[结果]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中,25.8%的肿瘤表现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单原发大肠癌为5.7%(25.8%vs.5.7%,P=0.01).其中同时多原发大肠癌MSI阳性率为15.6%,异时多原发大肠癌为36.7%(15.6%vs.36.7%,p=0.007);40岁以下,阳性率为53.8%,40岁以上为22.5%(53.8%vs.22.5%,P=0.015);右结肠阳性率为41.2%,左结肠阳性率为15.1%(41.2%vs.15.1%,P=0.001);Dukes'A、B、C、D期阳性率分别为25.0%、33.3%、22.2%、11.1%(P>0.05);高、中、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分别为20.0%、25.9%、21.1%、31.6%(P>0.05).70例患者平均随访61个月,MSI-H患者和MSS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和57.14%(P<0.05).[结论]MSI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预测异时大肠癌的发生,亦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判断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王启钊  吕颖慧  江楠  刁勇  许瑞安 《癌症》2010,29(3):265-271
干细胞可以通过不均匀分裂和均匀分裂两种模式产生后代,均匀分裂产生两个相同的子代干细胞;不均匀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中一个趋向分化,另一个保持自我更新的能力。干细胞不均匀分裂机制的失调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出现。干细胞的不均匀分裂受细胞极性因子、细胞命运决定因子及纺锤体的调节,这些因子突变或失调均可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因此,深入探讨干细胞的分裂模式以及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肿瘤细胞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今后肿瘤研究的重要方向。这些领域的深入研究将为肿瘤的耐药性、复发和转移等问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砷剂治疗APL卓有成效。砷剂可引起染色体异常 ,显著表现为染色体的端端融合 ,可引起端粒酶转录酶 (hTERT)的表达降低 ,从而使端粒酶活性下降。以NB4细胞为主要研究对象 ,用As2 0 3处理后检测各项指标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染色体组型及端粒 ,RT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杂交探针检测端粒长度 ,实时PCR检测各基因表达量 ,凝胶移动分析检测各转录因子的DNA结合力。结果 :①砷剂处理NB4细胞后 ,多倍体细胞核增加 ,出现染色体端端融合现象 ,端粒长度缩短 ,呈剂量依赖性 ,0 .75 μmol/L的As2…  相似文献   

8.
肾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ite instablility,MSI)在肾细胞癌中的表现及与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用PCR方法分析34例肾细胞癌MSI表现;应用RT-PCR方法检测5种人类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在肾细胞癌和肾癌细胞系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用PCR-SSCP技术对15例肾细胞癌标本进行MMR基因hMLH1的19个外显子进行筛选,观察基因突变的情况;用PCR方法检查肾癌组织中TGF-βⅡ型受体(TGF-βRⅡ)基因和BAX基因移码突变的情况。结果 34例肾细胞癌中有15例(44.1%)表现为MSI,并多见于晚期肿瘤;15例表达MSI阳性肾癌标本中,3例hMLH1基因mRNA表达缺失,3例表达明显降低,但在正常对照及PCC949细胞系都表达5种MMR基因;PCR-SSCP筛检结果,15例MSI(+)细胞中3例显示异常电泳带型;40%(6/15)及27%(4/15)分别见TGF-βRⅡ基因及BAX基因移码突变,但不表现在MSI(-)肾肿瘤及正常细胞中。结论 肾细胞癌MSI与MMR基因表达有关,较高的突变率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与MSI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染色体不稳定分子机制及其与肿瘤发生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 GR  Cao Y 《癌症》2004,23(3):353-357
绝大多数肿瘤特别是实体瘤细胞常表现为染色体不稳定性。本文从纺锤体检测点、多中心体、细胞周期检测点、DNA双链断裂、异常端粒、甲基化等角度综述了染色体不稳定性产生的可能分子机制,以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这些研究为肿瘤发生分子机制的研究拓展了新的视野,为肿瘤诊断、治疗、分型、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微卫星DNA (microsatellite) ,亦称简单重复序列 (simplesequencesrepeats ,SSRs) ,约占人类基因组的 10 %。核心序列碱基数一般为 1~ 10个碱基 ,重复 8次或更多。人类基因组中以 (CA/GT )n(简称 (CA )n) ,重复序列最多 ,总共有 5× 10 4 ~ 10 5个 ,平均每 6~ 6 0kbDNA就存在 1个(CA )n ,CA重复次数约 15~ 16次[1] 。在微卫星区域出现的突变率远高于非重复DNA序列。微卫星因其高度多态性常被用来进行人类染色体的基因绘图。大多数微卫星无特殊的…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患者基因组遗传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伍欣星  赵旻  李晖  邱小萍  谭云  戴天力 《肿瘤》2003,23(3):190-193
目的 研究中国宫颈癌高发区宫颈癌患者基因组遗传不稳定性改变,为寻找宫颈癌相关内源因子提供依据。方法 从GenBank中选取8对微卫星DNA引物,采用PCR-变性PAGE-银染方法检测50例宫颈癌(来自高发区)活检组织及其对照(同病例血液)样品的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I)。结果 LOH总检出率为66%(33/50),其中,D18S474(染色体18q21)LOH达40.5%;染色体3p21.2—3p21.3中微卫星位点D3S1478,LOH达31.7%;并且在原位癌与浸润癌中,LOH分布也有一定差异。MI在宫颈癌患者基因组中仅存在少数微卫星位点,总的发生率较低,为8%(4/50)。结论 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hr)感染外,细胞内源基因的改变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高频LOH位点18q21 D18S474、3p21.2-3p21.3 D3S1478可能存在潜在的宫颈癌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3.
caveolin-1 (cav-1)基因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抑癌候选基因。它编码的胞膜窖标志性蛋白Caveolin-1 (Cav-1)具有调控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和凋亡等功能,在肿瘤发生和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av-1基因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不仅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具有致癌和抑癌双重作用。本文着眼于基因水平,从cav-1基因编码的两个亚型、基因突变以及启动子甲基化等方面综述Cav-1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为预防和监测肿瘤的发生以及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细胞周期素(cyclin)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是细胞周期调控的基本分子。CDK的活性依赖于cyclin的存在,cyclin-CDK复合体周期性装配、激活和降解是驱动细胞周期有序进行的基本分子机制。已经发现cyclin有11种:cyclin A-K,CDK有10种:CDK 1-10。但是在细胞周期过程发挥主要作用的只有:cyclin A、B、D和E,以及CDK1、2、4和6。CDK在大部分细胞中恒定表达,而cyclin的合成与降解仅仅发生在细胞周期的某一时相。cyclin与CDK装配成不同的复合体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发挥作用,保证细胞周期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 p53 蛋白表达与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胃癌手术患者10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53蛋白和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 protein,MMRP)(MLH1、MSH2、MSH6和PMS2)表达,分析p53表达和MSI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术后患者随访2年,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中p53、MLH1、MSH2、MSH6和PMS2均定位于肿瘤细胞核。104例胃癌中p53阳性46例(44.23%);MMRP阳性65例(62.50%),39例MMRP表达缺失(37.50%),其中MLH1、MSH2、MSH62及PMS表达缺失分别为25例(24.04%)、19例(18.27%)、18例(17.31%)和 22例(21.15%)。胃癌低分化组及Ⅲ期组中p53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p5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MSI呈负相关(r=-0.486,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MSI和p53阴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胃癌组织中p53与MSI呈负相关。对胃癌组织监测p53与MSI对制定给药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胃癌与遗传     
胡胜  宋启斌 《中国肿瘤》2004,13(12):790-793
胃癌的遗传分两种形式,一种为家族性遗传模式(即强易感性),另一种为人群基础的遗传模式(即弱易感性).胃癌发生与癌基因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有关,但并非是两者的简单综合体.胃癌转移和预后也明显受患者遗传背景的影响,如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等.胃癌与遗传(基因)学研究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过程,单个基因、单个通路难以解释癌症复杂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微卫星不稳定DNA标记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基因作图的遗传标记、遗传疾病致病基因的连锁分析及基因位点缺失或杂合性缺失的研究.因微卫星不稳定高频型结直肠癌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因此微卫星不稳定现象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微卫星不稳定现象可能的原因、微卫星不稳定高频型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及微卫星不稳定现象与抑癌基因的关系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管癌中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变化。方法:肝外胆管癌标本70例、肝外胆管结石胆管组织40例,饱和氯化钠法提取组织DNA,PCR-SSCP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MSI,根据规定标准判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low-frequency MSI(MSI-L)和high-frequency MSI(MSI-H),计算总MSI率。结果:在肝外胆管结石胆管组织、胆管癌(无转移)、胆管癌(区域淋巴结或局部/远处转移)中MSI率分别为5.0%、21.1%、37.5%,高中分化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中MSI率分别为32.6%、22.2%。结论:MSI与胆管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微卫星不稳定DNA标记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基因作图的遗传标记、遗传疾病致病基因的连锁分析及基因位点缺失或杂合性缺失的研究。因微卫星不稳定高频型结直肠癌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 ,因此微卫星不稳定现象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微卫星不稳定现象可能的原因、微卫星不稳定高频型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及微卫星不稳定现象与抑癌基因的关系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20.
由萘胺的体外生物实验探讨芳胺致癌作用机理崔明珍,项芒,裴淑,祝旭景,张丽帼,杨华,蔡丽,杨立新(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北京100020)关于芳胺致癌作用机制,国内外曾有不同报道。我国戴乾圜提出了双区理论,认为芳香胺致癌,除代谢过程中氨基羟化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