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报告36例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与40例正常对照组甲襞微循环观察结果,发现疾病组存在明显微循环障碍,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皱微循环中的白色微聚物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近10年来 ,我科进行甲皱微循环检查的病种及患者均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总结了66种疾病3567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经甲皱微循环检查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的病案资料 ,43种疾病865例甲皱微循环中发现有透明血浆柱 ,24种疾病228例中发现白色微聚物。本资料提供了7种微循环障碍性疾病 ,共2087例 ,其中197例发现有白色微聚物的患者 ,经不同方法治疗后 ,每种疾病含有自卑微聚物的例数均有所减少 ,减少的比例波动于30%~50%之间 (P>0.05)。在促使甲皱微循环中的白色微聚物解聚的各种方法中 ,以活血化瘀类中草药及其制剂最引人注目。结论甲皱微循环中的白色微聚物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 ,似乎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就现有认识 ,解散和消毁甲皱微循环中的白色微聚物 ,还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球结膜微循环检查方法,对21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与对照组(25例健康人),按疾病不同分期及不同治疗进行了球结膜微循环、眼底、肾功等观察和比较。其中氮质血症期5例,尿毒症期9例;进行药物治疗11例,透析治疗3例,肾移植7例。年龄15—64岁,男13例,女8例。结果见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球结膜微  相似文献   

4.
洪建军  蒋萌 《中国微循环》1999,3(3):175-176
目的了解结缔组织疾病甲襞微循环及该病出现脏器损害时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对47例结缔组织疾病甲襞微循环观察,其中27例住院病人分类比较、结果患者组与健康组微循环形态、流态、管周状态等多项指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15例脏器累及组与12例脏器未累及组进行比较表明:二者在流态、管周状态、总积分值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结缔组织疾病存在明显的甲襞微循环异常,并与脏器累及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甲襞微循环的方法现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很多疾病的不同时期都存在着微循环障碍。小儿重症肺炎时,由于感染、中毒、酸血症、低氧血症、离子紊乱等,致全身各系统微循环障碍,这一点临床早已证实。而在一般小儿肺炎时,甲襞微循环观察尚不多。我们通过对30例肺炎小儿甲襞微循环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按照球结膜微循环综合定量评价方法观察了50例正常人和40例慢阻肺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发现在慢阻肺组积分值高达16.8土7.3,而对照组仅为8.9士2.6(P<0.01).证实在慢阻肺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微循环障碍,提出了充血型和缺血型两种不同类型并浅析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110人的甲襞微循环改变与血流变学检测指标对比分析, 就二种诊断技术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作一客观评价与探讨. 方法: 将患者分为脑梗塞组40例、冠心病组40例、健康对照组30例. 采用WX-8型微循环显微镜、 LBY-N6型旋转血液粘度计及相应电脑分析软件. 清晨空腹先行甲襞微循环检测, 再采血做血液流变学测定, 并输入微机进行盲法比较与统计学处理. 结果: 脑梗塞与冠心病组的甲襞微循环积分值与血流变学组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甲襞微循环对心脑血管疾病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诊断符合率均不低于血流变学技术, 且相应指标呈现良好的相关性, r值>0.40, 部分指标表现为高度正相关, r>0.70, P<0.05. 结论: 甲襞微循环技术与血流变学检测均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敏感指标, 二者分别从不同角度, 以不同方式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病程演变和病情发展的内在联系, 对预防发病、判断病情程度、评价疗效、推断愈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且二种技术存在互代的可能性; 与血流变学相比, 甲襞微循环技术还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操作更为简便、费用更为低廉, 更易为患者接受等诸多优点,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阿斯匹林与茶色素对Ⅱ型糖尿病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蕾  吕美霞 《中国微循环》1998,2(2):113-114
本文观察了Ⅱ型糖尿病4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10例的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显示Ⅱ型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微循环改变。经采用阿斯匹林和茶色素联合用药2个月,其综合加权积分值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两药联用治疗糖尿病微循环病变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3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应用山莨菪碱治疗及其前后甲襞及球结膜微循环变化观察。结果:1.32例治疗组应用山莨菪碱治疗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2%(P<0.05)。山莨菪碱治疗后,患者血流速度增快,动、静脉口径比例好转(P<0.01),使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收到好的效果。2.观察3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微循环异常率为73.49%。治疗后微循环改变率为83.6%(P<0.01),提示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存在脑微循环障碍,应用山莨菪碱治疗能改善微循环障碍。3.通过3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微循环观察,发现观察球结膜比观察甲襞微循环具有更多的信息、更直观,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估价更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9例老年前期和老年期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并与58例健康中老年人作对照;比较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管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老年期组甲襞微循环的管周状态、流态及总积分比老年前期组高。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在治疗过程中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法以改善微循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测左手无名指甲襞微循环(简称单侧NFM)以示全身微循环状态, 意在辅助临床诊断, 指导治疗. 本文对130例各种疾病患者进行双手无名指甲襞微循环(简称双侧NFM)观测, 其加权积分与单侧NFM观测加权积分用统计学方法处理, 进行比较. 方法: 观测130例各种疾病患者(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疾病、颈椎病等), 男78例, 女52例. 采用国产的WX-6型多部位微循环检测仪, 常温下双手无名指甲襞微循环放大80倍进行观测并加权积分. 观测指标: 微循环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三方面共19项指标. 结果: 65%患者左、右手NFM 19项指标加权积分基本相同, 二侧之间无明显差异. 35%患者左、右手19项指标观测存在差别, 有的差别极大. 130例患者双侧NFM综合加权积分与单侧NFM加权积分经统计学处理存在差异, P<0.05. 结论: 由于部分患者双侧NFM的改变情况不同, 提示仅观测单手NFM不能如实全面地反映微循环改变以及微循环改变与疾病的病情、病程之间的关系, 易误导临床用药或者用药不全面. 故认为采用双手无名指NFM检查方法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及其关系. 方法: 食管癌患者40例, 均经食管镜活检, 病理学确诊, 并排除了同时患有其它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 对照组40例, 为健康体检者, 采用国产M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 放大100倍, 固定专人每日上午8∶00~10∶00进行单盲法观测. 结果: 食管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①交叉数、袢顶管径、管袢间距有显著差异; ②流速、微血栓等差异更显著(P<0.001); ③管袢周围渗出(P<0.001); 其变化程度与食管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 结论: 食管癌患者存在着微循环障碍, 其血液粘度高、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微循环障碍, 有利于癌症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微循环障碍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监测微循环的变化, 针对性采取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措施不失为一种有益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小儿肺炎69例甲襞微循环动态变化。丹参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结果显示:小儿肺炎急性期存在微循环异常,治疗后丹参组甲襞微循环血管形态、流态、管周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0.05,<0.01)。评价了丹参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疏通微循环、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 110人的甲襞微循环改变与血流变学检测指标对比分析 ,就二种诊断技术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作一客观评价与探讨。方法 :将患者分为脑梗塞组 40例、冠心病组 40例、健康对照组 30例。采用WX 8型微循环显微镜、LBY N6型旋转血液粘度计及相应电脑分析软件。清晨空腹先行甲襞微循环检测 ,再采血做血液流变学测定 ,并输入微机进行盲法比较与统计学处理。结果 :脑梗塞与冠心病组的甲襞微循环积分值与血流变学组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甲襞微循环对心脑血管疾病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118例七种四肢血管疾病的甲襞微循环(NFM)临床表现与特征,旨在拓宽微循环检测的临床运用范围,提高此类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愈率。方法 采用XTWY多功能微循环彩色图象分析系统,设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 118例患者的NFM表现有两类:(1)缺血性微循环障碍,DG>A-SO>TAO>RSD,共同特征见:管襻欠清晰、数目减少、输入枝纤细、襻顶扩张、管襻缩短、血细胞聚集、血流缓慢、患肢皮温降低2~3℃;(2)充血性微循环障碍,TP>ELG>NAG,共同特征见:管襻增多、输出枝扩张、迂曲、管襻延长、患肢皮温升高1~3℃,血流多增快,两类均有管襻畸形率增加(>30%)。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同时不同的四肢血管病又有着各自的NFM特征。结论 NFM变化可以反映不同四肢血管疾病的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客观指标,拓宽了微循环检测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471例包括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5种传染病病人的甲襞微循环观察分析,发现几乎所观察的疾病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与健康状态相比较,都有着非常显著差异(P<0.01)。表明疾病对机体甲襞微循环有着确凿的影响。所观察的5种疾病中,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4种疾病的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与除重型肝炎以外的病毒性肝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三种疾病进展期的检查结果与其处于恢复期的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相比较有着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疾病中甲襞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及管周状态的单项积分值亦有差异。这都表明不同疾病和疾病的不同时期对甲襞微循环影响及其影响的严重程度是不相同的。通过对部分病人甲襞微循环的连续动态观察,还发现疾病过程中某一时期甲襞微循环障碍的程度与该疾病的预后及转归无明显的相关性,而可能与机体的免疫水平及当时机体所处的免疫状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改善程度与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光量子血液平衡疗法治疗老年病人观察其对血液流学及甲襞微循环影响作用。方法100例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均异常的住院老年病人 (65岁以上 )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 ,对照组与治疗组的病人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情况相匹配。在常规治疗疾病的基础上 ,对照组使用血栓通治疗 ,治疗组则加用光量子血液平衡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查 ,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比较 ,无差异性 (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均有差异性 (P<0.05)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 ,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变亦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光量子血液平衡治疗对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的作用比血栓通更明显 ,这是任何药物治疗都难以达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丹参治疗小儿肺炎甲襞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观察小儿肺炎69例甲襞微循环动态变化。丹参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结果显示:小儿肺炎急性期存在微循环异常,治疗后丹参组甲襞微循环血管形态、流态、管周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0.05,〈0.01)。评价了丹参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疏通微循环、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34例雷诺氏病病人和4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同时以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田牛氏提出的“甲襞微循环的综合定量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上述疾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特点。观察对象:雷诺氏病:女30例,男4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女15例,男28  相似文献   

20.
甲襞微循环是全身微循环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身微循环状态甲襞微循环的改变与许多疾病有关。我们釆用田牛氏“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对30例寒冷性多形红斑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的动态观察,发现其甲襞微循环管襻形态、血液流态及襻周状态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应用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有助于本病患者的康复。为诊断和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