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在冠心病(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0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各30例,运用免疫比浊法测量hs-CRP、DD,运用凝血酶凝固时间测量FIB,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AMI组、UA组的血清hs-CRP、FIB、DD的水平比SA组、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的血清hs-CRP的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A组的FIB、DD水平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的血清hs-CRP、FIB、DD检测,可反映出CHD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不同类型冠心痛中的变化和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6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67例,AMI患者59例,入院12h内采血,测定hs-CRP浓度,并记录其住院及随访期间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心肌梗死及再发梗死、心绞痛等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组hs-CRP水平高于UA组、SA组和对照组(P<0.01);UA组hs-CRP水平高于SA组(P<0.05)和对照组(P<0.01);且hs-CRP升高者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升高.结论 hs-CRP浓度在AMI及UA患者急性发作期明显升高,且与心脏事件发生危险性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杨杰英 《淮海医药》2006,24(1):28-2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单纯冠心病组、混合冠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的水平.结果各病例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纯(CHD)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冠心病病情的加重血清hs-CRP水平有逐步升高的趋势;混合CHD组(合并感染、DM的冠心病病人)血清hs-CRP水平高于单纯CHD组.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30例健康者血清SAA、IL-6、TNF-α和hs-CRP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SAA、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并呈AMI> UA> SA的趋势(P<0.05和0.01),且在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者逐渐增高(P<0.01);SAA与IL-6、TNF-α和hs-CRP水平显著相关(P<0.01).结论 SAA、IL-6、TNF-α和hs-CRP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可作为CHD病情观察的指标,以预防CHD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将193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并与104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测定血清Lp(a)、Fg、DD水平.结果:血清Lp(a)、DD水平在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g水平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Lp(a)水平在UAP组和AMI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FS水平在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SAP组、UAP和SAP组(P<0.01);DD水平在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高于UAP和SAP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p(a)、DD、HDL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结论:血清Lp(a)、Fg、DD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为临床工作中冠心病的预测和评估病情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ACT-A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不同冠心病患者血清ACT-A水平,观察其与冠心病危险程度的关系,并对其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入选稳定性心绞痛(SA)2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2例和健康对照组(Con)30例,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CT-A、IL-6水平,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①SA组和ACS组ACT-A水平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ACS组血清水平明显高于SA组(P<0.05).②血清ACT-A水平PCI术后24 h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CRP、IL-6水平较术前仍显著增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ACT-A水平增高,且冠状动脉斑块越不稳定其增高水平更为明显.ACT-A可能通过调节斑块的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ACT-A有望成为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良好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高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慧  孟昭斌 《中国医药》2010,5(7):596-597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TG、HDL-C、LDL-C水平变化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探讨临床识别和预测ACS的指标.方法 将1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和稳定型冠心病组(SCHD组),同时选择66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分别测定、比较3组的血清TG、HDL-C、LDL-C、hs-CRP水平.结果 ACS组和SCHD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分别(9.26±10.98)mmol/L和(4.65±7.56)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21±1.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和S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s-CRP水平与T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2,P<0.01),与LDL-C含量亦呈明显正相关(r=0.41,P<0.01),与HDL-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4,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 hs-CRP水平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erios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ACS患者86例(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A1组,44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2组,42例)两组;另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C组).血清periostin、VEGF和ET-1使用ELISA法检测,hs-CRP使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 血清periostin、VEGF、ET-1及hs-CRP的表达水平,ACS组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A2组明显高于A1组(P<0.05或P<0.01).Periostin的表达与VEGF和hs-CRP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VEGF的表达与ET-1和hs-CRP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ET-1的表达与hs-CRP呈正相关(P<0.01).结论 ACS患者periostin、VEGF、ET-1和hs-CRP均呈高表达;联合监测这些因子有利于评估ACS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8w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结果 ACS患者血清hs-CR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的血清hs-CPR和DD水平,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10.
王坚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35-273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检测的意义.方法 1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各50例,采用ELASA双抗夹心法检测D-D水平,CLAUSE法检测Fg水平.结果 SA组D-D水平与UA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40、18.334,均P<0.01);UA组D-D水平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0,P<0.01).SA组Fg水平与UA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76、11.730,均P<0.01);UA组Fg水平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1).D-D水平: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17、15.603,均P<0.01);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662,P<0.01).Fg水平: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87、11.855,均P<0.01);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9,P<0.01).结论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D-D、Fg水平有较大差异,且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D-D和Fg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CHD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8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对象血清hs-CRP、HCY和IL-10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和SAP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ACS患者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AP患者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较SAP患者显著增高,而IL-10水平则较SAP患者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清hs-CRP、HCY和IL-10水平与CH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评估CHD病情,尤其对急性冠脉事件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的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超敏C-反应蛋白、MMP-3与TIMP-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质金属蛋白酶3、基(MMP-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58例ACS患者,1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15例正常体检者外周血血清hs-CRP、MMP-3、TIMP-1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S组血清hs-CRP、MMP-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TIMP-1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正常对照组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CS组间指标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RP水平与MMP-3水平无相关性(r=0.099,P=0.539),与TIMP-1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415,P=0.007),血清MMP-3水平与TIMP-1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333,P=0.033)。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MMP-3、TIMP-1水平升高与ACS的发生关联,提示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3.
杨顺来  靳宝兰 《天津医药》2004,32(4):211-213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Fg)水平以评估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冠心病患者126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42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36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48例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D -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D -二聚体和Fg的阳性发生率及含量,UA和AMI患者组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 ;SA组患者的D -二聚体和Fg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UA组D -二聚体阴性组的Fg水平小于阳性组 (P<0.05) ,而AMI这两组Fg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D -二聚体及Fg 含量越高 ,越易发生AMI ,UA组D -二聚体、Fg增高者可有血栓形成。D -二聚体和Fg含量测定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发生新鲜血栓形成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中的差异,同时观察二者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序贯入选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ACS患者共105例,按临床诊断将ACS患者分为三组,再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不同组别组进行比较分析。另设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对照组和冠状动脉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进行BNP、hs-CRP测定。结果①ACS患者(包括不同临床类型亚组)在BNP和hs-CRP水平上均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②BNP和hs-CRP水平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ACS患者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且BNP和hs-CRP水平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Gensini积分存在正相关:r=0.782(P<0.05);r=0.741(P<0.05)。结论 ACS患者的BNP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BNP和hs-CRP可作为临床上评价入院ACS患者危险程度的简单、有效、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孟祥娟  许静  程爱娟 《天津医药》2016,44(4):497-500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 B1 (HMGB1) 及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 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为 ACS 的患者 90 例和对照组 90 例,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抽取空腹肘正中静脉血, 检测 HMGB1 及 hs-CRP; 将 ACS 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组 (45 例) 和强化组(45 例), 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 20 mg 每天 1 次和 40 mg 每天 1 次, 治疗 1 周后再次抽取空腹肘正中静脉血, 检测 HMGB1 及 hs-CRP。结果 ACS 组患者血清 HMGB1 及 hs-CRP 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ACS 组患者血清 HMGB1 水平与 hs-CRP 水平呈正相关 (r= 0.389, P<0.01)。治疗前, 标准组与强化组患者血清 HMGB1 及 hs-CRP 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 1 周, 2 组患者血清 HMGB1 及 hs-CRP 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 且强化组较标准组降低更明显 (均 P<0.05)。结论 HMGB1 和 hs-CRP 相互影响,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 HMGB1 表达, 减轻ACS 患者的炎症反应, 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6.
联合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入选20例ACS患者(ACS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及20例对照者(C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抑制物1(TIMP-1)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s-CRP、MMP-9、TIMP-1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及C组(P<0.05);血清MMP-9与TIMP-1及hs-CRP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CHD患者,联合检测hs-CRP、MMP-9、TIMP-1有助于提高临床对ACS的预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65例2型糖尿病及157例非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者确诊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未见狭窄者为冠脉正常组。再按照病变血管严重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3组。糖尿病患者按照上述条件分组,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及尿酸、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78.46%,冠脉复杂病变的比例为72.55%,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尿酸升高,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尿酸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降低、尿酸升高,且胆红素降低、尿酸升高程度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