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病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CRI)的病原学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于福建省立医院EICU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13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x2线性趋势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统计和分析其CRI发生率、病原学特征以及可能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中心静脉留置导管1363根,导管检出病原菌阳性为147例,CRI发生率为10.79%,每1000导管日发生CRI 3.05次;CRI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46.94%)、革兰阳性球菌(40.14%)、真菌(12.9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重复置管、股静脉置管、使用多腔导管、长期留置导管、病情危重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为CR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加强CRI危险因素控制,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分析严重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48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监测,包括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皮肤、导管的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引起严重烧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皮肤、置管部位等因素有关。结论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需保持置管环境的洁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与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 分析598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疑静脉导管感染者130例行导管留置的时间、部位、细菌学监测.结果 留置导管时间为3~70 d.其中77例占12.88%血培养和导管尖端微生物学培养阳性.共检出病原菌151株:革兰阴性菌48株占31.79%,革兰阳性菌78株占50.65%,真菌25株占16.56%.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不动杆菌;大多数细菌具有高度耐药性.部位的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股静脉、锁骨上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时间≤13 d的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14 d的.结论 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行静脉置管术,规范穿刺技术、严格置管护理、缩短留置时间和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危重病患者血管内导管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安自民 《中国血液净化》2012,11(10):530-53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2008~2011年以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19例,分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21 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34例,占15.52%,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感染总数的61.76%,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3株,占38.23%,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占14.70%,股静脉插管的感染率并不显著高于颈内静脉插管(x2=0.914,P=0.339);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呈正相关(x2=13.350,P=0.001);与基础疾病无明显相关性(x2=0.284,P=0.991).结论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导管留置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功能衰竭患者股静脉双腔导管留置失败的原因,探讨相关对策。方法对320例次导管留置进行全程监测及周期性评估。结果股静脉置管成功率为98.43%,误穿股动脉20例,4例在扩条或导管插入时发生皮下大血肿而改行左侧穿刺。结论肝功能衰竭患者股静脉穿刺置管需谨慎,严格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可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院血液透析病人深静脉置管引起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1999年5月至2009年5月,深静脉置管维持性血液透析40例,发生严重感染6例,占15.0%,更换导管时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分析。结果引起血液透析深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置管2、3、6月的感染率分别为16.7%、33.3%、50.0%,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发生率为0,股静脉置管发生1例,占16.7%,其余5例均为颈内静脉置管,占83.3%。局部护理合理者感染机会少。6例感染者均有护理不得力因素存在。结论引起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及护理不得力,则导管感染率越高,锁骨下静脉置管深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严格深静脉置管护理和缩短留置时间对防止相关性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并分析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2月,随机抽取行中心静脉穿刺患者560例。治疗结束后,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引起心胸外科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中,葡萄球菌占50%,真菌占16.7%;深静脉置管3,4,5周的感染率分别为24.5%、35.6%和65.2%;普胸手术及开放性胸外伤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8%、18.0%,高于心脏手术及化疗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及贵要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9.6%、9.4%)低于颈内静脉(18.7%)。结论引起心胸外科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首位病原菌;深静脉留置时间愈长,则导管感染率越高;普胸手术及开放性胸外伤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心脏手术及化疗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及贵要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低于颈内静脉。严格深静脉置管护理和缩短留置时间对防止相关性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液净化中不同部位行深静脉置管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4年1月-2006年5月120例经颈内静脉、100例经股静脉进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予置管前沟通,置管后观察,加强宣教以及对误伤动脉、血肿、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等并发症作出有针对性、预防性的干预措施。经股静脉置管,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而经颈内静脉置管为90%;经颈内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经股静脉置管患者;经颈内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低于经股静脉置管患者,并发局部血肿、误伤动脉的发生率却高于经股静脉置管患者。颈内静脉置管难度较股静脉置管大,容易误伤动脉、并发局部血肿,但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堵塞率低,且患者活动不受限制,保留时间较长,可作为血液净化首选的临时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符晓  朱笑萍  吴鸿  袁芳  陈星 《中国血液净化》2009,8(6):309-310,311-312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和处理,总结其经验。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7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1251例,留置中心导管1269例次。其中,置入股静脉409例,颈外静脉544例,颈内静脉285例,永久性置管31例。结果导管留置时间:股静脉平均3周,颈内、外静脉平均4月,永久性置管平均11月。置管过程中主要的并发症为误穿动脉(2.36%)、局部血肿(2.13%)和渗血(1.26%)。导管留置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为感染(6.38%)和导管流量不足(5.04%)。感染包括局部感染(6.38%)和导管感染(2.83%),股静脉置管者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0.27%和3.67%,是股静脉留置时间最短的主要原因。颈内、外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局部感染者每日消毒换药,导管感染者采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尿激酶1万单位封管,封管2~3次症状缓解者继续封管2周,无效则拔管。导管流量不足原因有导管贴壁、打折或导管内血栓形成,以双腔导管多见。导管异位以颈外静脉置管者多见(2.57%),主要和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有关。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但应注意其适应症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对193例采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三种部位进行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术的重症患者进行导管类型、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等相关性感染因素的分析,并针对其感染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包括: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加强CVC置管的无菌措施、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等.结果经精心有效的护理,193例患者中因导管堵塞3例,因感染拔管6例.针对CVC相关性感染因素进行相应护理,可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郑蓉  黄薇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48-2049
目的 探讨瘀血积分评估系统在心内科病人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194例心内科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9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对其静脉留置针的封管,留置时间进行管理,观察组患者应用瘀血积分评估系统评估患者,依据评估结果针对性对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封管,留置时间进行管理.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堵管、局部渗漏,注射局部皮下瘀血发生率,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堵管、局部渗漏,注射局部皮下瘀血发生数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平均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瘀血积分评估系统对心内科病人静脉留置针进行管理可降低静脉炎、堵管、局部渗漏,注射局部皮下瘀血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值得在心内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冯璟琰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468-1468
<正>在临床治疗中膀胱镜插管将一次性输尿管导管插入肾内后,体外一端不易固定。我们借助双腔导尿管固定一次性输尿管导管的方法,解决了一次性输尿管导管固定难、易脱落的缺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护理干预对双腔气囊尿管留置导尿时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垫高臀部与增加插管深度对气囊尿管留置导尿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61例行气囊尿管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无菌导尿术,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插管深度与垫高臀部10~20cm,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及一次插管成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留置导尿时血尿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干预组下腹坠胀不适、尿道口刺痛、插管困难、尿管滑出、烦躁等方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导尿成功率、患者舒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气囊尿管留置导尿增加插入深度与垫高臀部安全可行,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长期导管留置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改进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其中部分患者因而出现了建立长期血透通路困难的情况。我院透析中心于2005年起开展了长期导管(即带涤纶套双腔导管)深静脉置入作为长期血透通路,至今已4年,共实施165例。本文对我中心现有63例长期导管置入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蓉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218-1219
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导致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实验室检查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导致失败的原因除了常见的导管堵塞、静脉炎、管腔回血外,还会发生穿刺部位血液外渗的现象而导致留置失败,且较为多见。为此,我科2008年3~10月对194例次肝硬化PT延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在输液完毕封管后采取改变肢体位置,提高静脉留置的时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科病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病房导尿管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护理干预,以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实施护理干预与控制。对我科2010年1~12月1018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50例,其中发生尿路感染16例,尿路感染率32%,留置尿管〉7d,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率居首(100%);其次是女性患者(-4.0%)及使用抗生素〉5d患者(3.77%)。结论针对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加强护理监管,可有效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六西格玛管理(6Sigma)方法在降低留置导尿伴随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应用6Sigma管理方法分析引起留置导尿伴随感染的关键因素和有效措施,观察组强化了导尿操作、会阴护理和引流系统维护,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6Sigma方法在留置导尿伴随院内感染患者中应用,有效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赵烜 《护士进修杂志》2013,(24):2270-2271
目的探讨2例患者安装植入式深静脉置管后引起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总结分析2例住院患者深静脉置管局部感染的伤口护理过程。结果加强深静脉置管输液的护理,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发生局部感染的危险性。结论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深静脉置管的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处理。出现局部感染并发症后,能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避免进一步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HSCT)是指病人进行大剂量的放疗、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预处理,最大限度地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同时抑制或摧毁免疫系统功能,再输入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并植活,达到免疫系统的重建和恢复。  相似文献   

20.
<正>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引起ICU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有文献报道[1],由于长期置管导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 rel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