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管插管冲洗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现代医院》2005,5(9):66-67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冲洗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48例,随机分为两组,气管插管冲洗组和无气管插管冲洗组。气管插管组进行气管内吸引,并注射0.5~1ml生理盐水反复1~2次冲洗。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对吸入粘稠胎粪者于吸净气管内分泌物后立即气管插管予气道冲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治愈率高,病死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足月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临床治疗价值,提高MAS的治疗成功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确诊为重症MAS的足月患儿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及常规支持疗法,观察组同时给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比较观察两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呼吸机参数变化、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氧合功能改善快且明显,呼吸机参数及时下调,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缩短,气漏及ARDS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S应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能及时有效改善肺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减少气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是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彭芬  吴华莉  田鹏 《中国妇幼保健》2014,(33):5530-5532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机械通气(SIMV+PC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情况。方法:将6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IPPV)和对照组(SIMV+PC模式),两组均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OI)、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经过24 h、48 h的监测,两组Pa O2、Sa O2、Pa CO2、Fi O2、O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比较,上述指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氧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气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1.43%(32/35),对照组治愈率为84.85%,两组治愈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IPPV与机械通气均能改善患儿的通气和氧合状态,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相比,可以降低VAP和气漏发生率,降低氧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吕深  黄从付  丁刚  陈诚  周翔  韩静  王强  麻莉 《现代医院》2007,7(11):46-47
目的探讨胎粪吸引管联用沐舒坦防治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136例MAS患儿,分为A组76例和B组60例,A组指生后清理口腔和鼻腔黏液后,给予胎粪吸引管行气管内吸引,治疗中给予沐舒坦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B组则常规给予清理口腔和鼻腔黏液(必要时气管内冲洗)等治疗措施。结果A组76例全部治愈,并发症明显减少,无1例死亡,治愈率100%;B组治愈52例,家属放弃4例,死亡4例,治愈率86.7%。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机械通气、氧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A组明显优于B组(均p<0.05)。结论及时清吸气管内胎粪污染的羊水可以明显提高MAS患儿的治愈率,胎粪吸引管联用沐舒坦雾化吸入是抢救MAS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低通气策略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新年  刘先知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223-2224
目的探讨保护性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膜病(HMD)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将45例HMD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PC-SIMV-PSV通气模式,潮气量5~8ml/kg;对照组PC-SIMV通气模式,潮气量10~13ml/kg,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吸气峰压(PIP)、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保护性通气应用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可促进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协调,降低吸气峰压、潮气量可减少气胸及低碳酸血症发生,有利于呼吸机撤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生儿流量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新生儿流量CPAP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平均氧疗时间、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儿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生儿流量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效果比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更好,可以缩短患儿的临床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芳 《现代医院》2007,7(6):23-2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29例早产儿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PS,并与15例确诊NRDS后用PS的早产儿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预防组在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与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死亡率无明显差别,预防组及治疗组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PS预防性给药可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降低住院总费用,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不同方式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燕 《现代医院》2009,9(1):24-26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30例高危早产儿作为对照组(Ⅰ组),气管内直接滴注PS100mg/kg,,30例同期住院的高危早产儿作为改良组(Ⅱ组),予改良方式注入PS100mg/kg防治NRDS,作临床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两组用药后机械通气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血气结果和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早产儿RDS机械通气发生率为40.0%(12/30),改良组机械通气发生率为26.67%(8/30)。两组药物外喷、脱管、感染、气胸、颅内出血发病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6h改良组PaO2和pH值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较用药前显著性降低。改良组用药后氧疗时间为11d(2~21d),其中8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4d(3~11d);对照组30例氧疗时间为15d(4~30d),其中12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5d(3~18d),两组间氧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方法应用PS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减轻RDS的程度,改善血气,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且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4年11月该院产科出生的出生体重<1 250 g或胎龄<32周的有可能发生HMD的高危早产儿41例,随机分为预防组及对照组,对照组22例,予以吸痰、吸氧、控制感染、保暖、预防出血等治疗;预防组19例,除与对照组上述治疗相同外,入院后尽早予以预防量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Curosurf)气管内滴入,剂量为100 mg/(kg.次)。具有机械通气指征时均予以纽邦150型或100型呼吸机行机械通气。结果:预防组HMD发生率、Ⅲ+Ⅳ级HMD发生率、机械通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氧疗时间,预防组8.4±6.9 d,对照组13.2±7.2 d,预防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PS可降低HMD特别是Ⅲ+Ⅳ级HMD的发生率,减少早产儿机械通气的机会,缩短氧疗时间,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曹杨  万雪媛 《医疗装备》2021,(7):110-11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接受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试验组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48 h后的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24、48 h后,两组的OI均高于治疗前,FiO2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OI高于对照组,Fi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缩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时间,并可有效改善期通气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胡小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97-2098
目的:观察气管内注入立止血加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4月治疗的56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在呼吸机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气管内注入立止血,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53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中存活50例(94.3%),肺出血停止时间(5.7±2.4)h,呼吸机使用时间(36.1±15.1)h。未经机械通气治疗的3例患儿均死亡。结论:机械通气联合气管内注入立止血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陈启冰 《医疗装备》2023,(15):87-89
目的 比较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与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将行气管插管注入PS的4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采用LISA技术的40例患儿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试验组辅助通气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72 h内机械通气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SA技术在NRDS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气管插管注入PS,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辅助通气时间,降低机械通气风险,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李丹  张烨  黄英  钟小辉  朱霞 《医疗装备》2022,(21):156-158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应用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且口腔分泌物较多的48例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式,观察组采用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进行吸痰,比较两组气管导管脱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腔黏膜损伤的发生率及护理工作量(包括每日更换固定胶布次数、每日擦拭分泌物或吸痰次数)、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气管导管脱管、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更换固定胶布次数、每日擦拭分泌物或吸痰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吸痰,能够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脱管、口腔黏膜损伤的发生率,并可减少护理工作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11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328例早产儿(<34周)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75)与对照组(n=153),对照组采用单纯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观察组采用INSURE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氢离子浓度指数(pH)水平、治疗后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2及p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和无创通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缩短早产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和无创通气时间,还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在喉镜直视下用一次性吸痰管气管插入清理羊水Ⅲ度粪染且无活力的足月新生儿呼吸道的临床效果,验证羊水胎粪污染与羊膜腔感染有无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9月产科分娩的羊水Ⅲ度粪染且无活力的足月新生儿共120例患儿,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60例及羊水清的正常新生儿为羊水清组60例,比较两组完成一次吸引所需时间、出生5 min时Apgar评分、复苏囊-面罩正压通气率、再次气管插管率等.结果 试验组完成一次吸引所需时间(16.88士2.11)s,对照组(20.70±3.02)s;试验组并发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用氧时间(54.25±21.23)h,对照组(99.75±36.87)h;试验组再次气管插管率及MA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5 min时Apgar评分、胸外按压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羊水清组中羊水IL-6含量、炎性细胞浸润,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喉镜直视下用一次性吸引管吸引气道可以更有效地清理气道,减少再次气管插管率,并能减少MAS的发生率;羊水粪染与羊膜腔感染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有刨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 将52例严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先用常规呼吸机治疗,病情好转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28例,有创机械通气至撤机.直接过渡到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以及再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严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的发生和再插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冲洗式导管间歇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8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间歇声门下吸引方法。结果常规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45.8%,而采用可冲洗导管间歇吸引行机械通气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冲洗导管间歇吸引声门下滞留物能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新生儿用有创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观察组新生儿用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疗法联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器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PaCO2与PaO2)、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尽管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可显著缩短新生儿器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对新生儿血气指标的改善效果更好,而且观察组还可显著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结论: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有呼吸困难且需要呼吸支持的NRDS患儿1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0例。观察组患儿生后尽快予以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患儿生后予以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不拔除气管导管直接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aO_2、PaCO_2、PaO_2/FiO_2和FiO_2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用氧时间、治愈情况、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治疗后PaO_2增加而PaCO_2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_2高于对照组而PaCO_2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PaO_2/FiO_2增加而FiO_2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而FiO_2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和用氧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机械通气,INSURE术治疗NRDS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郑婧  谢春 《医疗装备》2020,(8):181-182
目的探讨渐进性早期康复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依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COPD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依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应用Boaray 5000C型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渐进性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性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COPD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依赖患者中能够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