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通过彩超对肝内三种常见强回声病灶(肝内胆管积气、胆管结石、肝内钙化灶)的鉴别与诊断。方法采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肝内钙化灶50例、胆管结石50例、肝内胆管积气50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胆管结石患者中,左叶发病17例,右叶发病22例,左右叶发病11例;彩超显示为结石分布于肝内胆管,多发且呈簇状,表现为条索状、斑点状、不规则形及团块状,出现高回声情况,伴随有回声影,胆管存在扩张情况且与门静脉分支呈"平行管"特征。在肝内胆管积气患者中,15例存在胆道手术史,彩超显示为胆管内强回声情况,体位会导致位置与形态发生变化,如强回声位于胆管前壁则后方为彗星征。在肝内钙化灶患者中,左叶发病24例,右叶发病21例,左右叶发病5例;彩超显示为强回声且呈现大小不一情况,以斑块状或团块状为主,可分布于肝内多处且为单发,胆管无明显扩张。结论彩超通过多切面与多角度扫描后,可与不同声像图相结合,可鉴别肝内钙化灶、肝内胆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积气,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管正平 《当代医学》2016,(26):22-2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三种肝内强回声病灶(胆管结石、肝内钙化灶、肝内胆管积气)中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肝内胆管结石和50例肝内钙化灶、10例肝内胆管积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彩超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上病例部分经由手术、CT、MRI、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等临床诊断所证实,部分经随访证实。结果本组30例肝内胆管结石中,肝左右叶同时存在的7例,左叶占43.3%(13/30),右叶占33.3%(10/30),其彩超声像图主要表现为结石沿肝内胆管走行呈簇状分布,结石一般多发,呈斑点状、条索状、团块状或不规则形,一般为高、强回声,后方大多伴明显声影,常伴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与伴行的门静脉分支呈“平行管征”征象。50例肝内钙化灶中,位于肝左叶25例,位于肝右叶15例,左右叶同时存在10例,其彩超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强回声一般可大可小,形态为点团状或斑块状,一般为单发,可位于肝内各处,无明显肝内胆管扩张。在10例肝内胆管积气中,8例有胆道手术病史,其彩超声像图主要变现为肝内胆管内强回声随体位改变,其形态、位置均发生变化,如强回声靠近肝内胆管前壁,后方会出现“彗尾征”征象。结论彩超多角度、多切面扫查,同时结合多种声像图信息,对肝内胆管结石、肝内钙化灶、肝内胆管积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对肝内胆管结石、肝内钙化灶及肝内胆管积气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经临床和病理证实上述三种病例声像图资料进行系统件分析.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形态各异,铸形排列,大都是多发,多位于左叶或左右叶同时发病,沿肝内胆管走行分布,常伴肝内胆管扩张;肝内钙化灶右叶较左叶多见,形态较小,呈点状或斑片状,呈簇状、"S"形等排列,常远离肝内胆管,不伴肝内胆管扩张;肝内胆管积气表现为肝内胆管内强同声团随体位改变形态、大小发生变化,强回声团靠近肝内胆管前壁,后方出现"慧星尾征".结论 超声对肝内胆管结石、肝内钙化灶及肝内胆管积气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肝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术后并发局限性脂肪肝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瑞兰 《中原医刊》2007,34(20):60-60
目的 分析5例肝恶性肿瘤患者在上级医院行肝动脉化疗或栓塞术后出现局限性肝脂肪变的原因。方法 收集5例来我院复查的介入术后肝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资料。其中3例超声分别显示肝右下叶局限性细腻回声增强兼后部回声衰减,另2例左内叶局限性高回声区,肝区后场局限回声衰减。3例外院病理证实为肝脂肪变性。结果 5例肝恶性肿瘤介入后肝叶出现局限性强回声区为经动脉化疗或栓塞后并发的局限性脂肪肝。结论 肝恶性肿瘤局限性脂肪变为介入术后肝细胞亚临床变性坏死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65例NEC患儿超声图像特征,并与X线平片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 65例NEC患儿中80.0%(52/65)的患儿声像图表现为多发肠壁增厚,增厚部位以小肠为主,小肠壁厚度均﹥3 mm,并可伴腹腔积液征象;41例可见肠壁积气,其中49.2%(32/65)于肠壁黏膜下可见点状或颗粒状气体回声,13.8%(9/65)浆膜下可见线状或短条状样高回声;23.1%的患儿(15/65)可见门静脉积气,超声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内呈现气泡样或串珠样高回声光点,和(或)肝实质内门静脉分支内高回声光斑或条片状高回声区。US对肠壁积气检出的阳性率高于X线平片(P<0.05)。结论 US在NEC早期诊断及随访监测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 ultrasonography,US)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65例NEC患儿超声图像特征,并与X线平片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 65例NEC患儿中80.0% (52/65)的患儿声像图表现为多发肠壁增厚,增厚部位以小肠为主,小肠壁厚度均> 3mm,并可伴腹腔积液征象;41例可见肠壁积气,其中49.2%( 32/65)于肠壁黏膜下可见点状或颗粒状气体同声,13.8%(9/65)浆膜下可见线状或短条状样高回声;23.1%的患儿(15/65)可见]静脉积气,超声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内呈现气泡样或串珠样高回声光点,和(或)肝实质内门静脉分支内高回声光斑或条片状高回声区.US对肠壁积气检出的阳性率高于X线平片(P<0.05).结论 US在NEC早期诊断及随访监测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在X线上的早期表现为肠道动力性梗阻,最特征性的X线征象为肠壁壁间积气,肠壁壁间积气继续发展可形成门静脉充气。病变进展时可出现腹腔积液进行性增多.选择性肠襻扩张固定、肠穿孔等。CT检查可通过口服欧乃派克后测尿液的CT衰减系数。NEC患的尿液CT衰减系数明显高于非NEC患。NEC的特征性表现壁间积气在T,WI、T2WI加权影像上表现为肠壁内的线状低信号,囊状的壁间积气在T2WI上为肠壁内的多个环状低信号。NEC在超声图上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为门静脉内散在的颗粒状高回声区,代表在门静脉内的微量气体;另一种表现为肝静脉内的斑片状高回声区,为气体从门静脉末梢分支进入肝静脉而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6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脾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6例患者中4例就诊前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有左季肋区不适,3例伴有明显血小板降低,2例合并肝血管瘤,2例合并肝囊肿.彩色多普勒示脾大,脾内可见多个不规则稍强回声区,CT示脾内多个低密度区.6例患者均接受脾切除手术,术后4例(其中包括2例术前伴血小板降低者)患者血小板显著增高,经给予抗凝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上对无症状脾大的患者,影像学上发现脾增大,脾内发现不均质低密度灶,应怀疑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脾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华枝睾吸虫病及其并发症的超声诊断。方法运用超声对79例肝吸虫病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并对53例出院患者超声随访3个月。观察肝、胆、胰等回声改变及门静脉血流指标。结果肝吸虫病并肝硬化的主要声像特点为:肝内胆管回声改变、肝左叶及胆囊肿大,并发肝硬化时声像与对比组有明显差异。结论超声作为普查技术能早期诊断本病极其并发症、监测疗效。  相似文献   

10.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门静脉癌栓4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晚期肝癌合并PVTT患者的51支门静脉主干或(和)第1级分支内癌栓进行HIFU治疗,观察治疗后癌栓支门静脉血流变化、癌栓回声和消减变化以及患者肝功能、腹水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11例15支门静脉充满型癌栓支彩色多普勒超声无血流信号,癌栓呈低回声或等回声;治疗3~4次后,13支PVTT由低回声或等回声变为中等回声或强回声,癌栓体积较前缩小1/2~1/3,门静脉内见到彩色血流信号;第5~7次治疗后,15支PVTT支均见彩色血流信号,癌栓体积进一步缩小,其中13支见到连续稳定的再通血流信号,患者肝功能、腹水和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9例36支非充满型PVTT经治疗后,癌栓回声明显增强,其体积缩小1/2~1/5,原来连续不稳定的血流信号变为稳定的再通血流信号.结论:HIFU治疗PVTT安全、痛苦小、无创伤、有肯定的疗效,将成为一种用于治疗大多数PVTT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6岁,上腹部不适疼痛1周,疑为胆囊炎行超声检查.肝脏大小、形态均正常,肝表面光滑,肝内回声均匀,门静脉内径1.2cm,门静脉主、左干及其分支结构正常,而右干管腔结构基本消失,显示为一条索状强回声,且其两个分支即右前静脉支回声与门脉右干回声相似,右后静脉支则显示不清,肝内胆管无扩张.  相似文献   

12.
B超检查在闭合性肝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超检查在闭合性肝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0月在我院应用西门子公司SEQUIOA512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5.0 MHz)诊断且经术后证实的48例闭合性肝外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结果 48例患者中,肝脏真性破裂33例,被膜下破裂10例,中央型破裂5例.(1)真性破裂:肝脏外形增大,形态不规则,轮廓线中断;包膜不完整、断离、缺损,断离口周围常伴有不规则混合性强回声区,边界模糊;肝实质内可见强弱不均的杂乱回声,与正常肝组织无明显分界,损伤早期表现为不规则模糊的絮状、云雾状或斑块状强回声,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密度逐渐变为低回声或无回声液性暗区.肝肾间隙探及不等量的无回声区.(2)被膜下破裂: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内部回声均匀,肝包膜强回声亮线与肝实质间出现无回声区,呈棱形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血肿机化时呈较强回声.(3)中央型破裂:肝脏肿大,形态异常,但包膜完整,内部回声紊乱,肝实质内出现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及强弱不均的回声区,边界欠清晰.结论 B超检查诊断肝脏外伤方便、快捷、准确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应注意随诊动态观察,难以探查的部位应扩大扫描视野,对肝脏周围及腹腔全面扫查,并进行必要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与分析超声对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2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证实,且均采用超声进行检查.观察分析其声像图特征.结果:20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其均符合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且符合率为100.0%;二维超声表现:肝门静脉主干及分支部分狭窄或者狭窄,且其内部及周围充满蜂窝状分隔光带,且长短不一,光带间为无回声区,正常门静脉主干结构消失;血流表现:门静脉闭塞段或者边缘处血流信号较少或者未见,蜂窝状无回声区域内存在暗淡血流信号,且呈红蓝相间、杂乱无章;经多点取样频谱多普勒显示为连续性门静脉血流频谱,且呈毛剌状,方向不定,为低速、平坦的血流流速曲线.结论:超声对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即诊断准确性高,且能清晰显示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图像特征,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移植肝血流动力学的参数,探讨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5例肝移植患者不同时期的肝动脉、肝静脉及门静脉的峰值血流速度(PS)、肝动脉阻力指数(RI).结果 术后2周内,移植肝正常者门静脉PS及肝动脉R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动脉P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DI 技术对了解肝移植术后移植肝的灌注情况,及早发现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TVS)早期诊断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作用.方法:对64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每3天复查1次阴道超声和血β-HCG.直至诊断为宫内孕或宫外孕.结果:62例在子宫旁或盆腔内探及环状强回声或非均质性包块,36例子宫内膜不同程度增厚,18例宫腔内显示单环状无回声区,2例子宫及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早期诊断未破裂型宫外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晓东  刘洋  徐刚 《中国医疗前沿》2012,(9):67+61-67,61
目的探讨门静脉积气的CT影像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05年5月-2012年3月我院发现门脉积气患者7例,回顾分析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表现为沿门静脉内含气密度影,呈枯枝样,门静脉左支受累及7例,门静脉右支受累4例,肠系膜上静脉受累3例,脾静脉受累2例。其中1例为腹部钝性伤,3例机械性肠梗阻(其中1例为肠套叠,2例为肠扭转),2例肠系膜动脉血栓,1例急性胃肠炎。结论 CT不但能准确显示枯枝状的低密度影,还能对病因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宫宁  罗飞 《当代医学》2010,16(2):74-74
目的探讨药物性胆囊内强回声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超声对药物性胆囊内强回声的诊断正确率。方法采用彩色超声对应用头孢三代抗生素后胆囊内出现强回声的患者进行随访,直到胆囊声像图恢复正常。结果患者用药后胆囊内可探及强回声斑或强回声团,其中4例胆囊腔内可见多枚点状强回声,呈堆积样;3例呈强回声光团伴声影;2例为胆囊内充满型强回声。停药后经过超声随访胆囊内强回声逐渐消失。结论超声对药物性胆囊内强回声的诊断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提示超声医生应通过多切面扫描,仔细观察,并询问病史、治疗经过及用药情况,尤其是近期应用过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病人,一定要进行超声随访,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下针刀治疗髌腱腱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超声定位下对18例髌腱腱病患者髌腱内高密度强回声区组织进行针刀治疗,治疗后4周随访.对比治疗前后髌腱内高密度强回声区组织的弹性应变率和11点数字疼痛评分(11-point numerical radng scales,NRS)变化.结果 治疗后高密度强回声区组织弹性应变率和N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超声定位下针刀治疗可降低髌腱内瘢痕组织的硬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焦笑鸽  张艳华  谢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0):2205-2206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3岁,于2004年7月21日行心脏彩超做剑下切面时偶探及一异常回声区,随用LOGIQ200、探头频率3.5 MHz扫查,超声所见:于右侧肾脏与肝脏之间可见大小为14.0 cm×7.6 cm实质性回声区,边界清晰,边缘尚规整,内回声中等偏强,分布不均匀,其内可见不规则液区,大小为1.5 cm×1.3 cm,肿块内可见散在强回声光点、光斑;肿块致肝脏、门静脉变形、前移,肝肾分离;致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分离,下腔静脉前移于肿块表面,管腔受压变形呈扁状.肿块下方可见1.5 cm×l.3 cm低回声区,边界清晰,边缘规则.超声诊断:①腹膜后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确诊.②肿块下方所见多为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急性阑尾炎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图像特征对急性阑尾炎及其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临床手术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阑尾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本组70例患者中,有明确病因的27例(38.6%),均为粪石阻塞.60例(85.7%)超声检查阑尾及其周围示明显改变.阑尾改变包括形态改变、管壁厚度改变、管壁回声改变、管腔内容物.阑尾外周改变包括回盲部水肿、胃肠道积气积液扩张、外周肠间隙积液、阑尾周围强回声组织包绕、小网膜囊积液、盆腔积液、门静脉栓子.结论 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高,对粪石阻塞引起的阑尾炎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分型诊断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