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掌握北疆塔克什肯和吉木乃口岸蝇类种属构成及季节消长,并为蝇类防治和传染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从2012年5月-2012年9月对塔克什肯和吉木乃口岸采用捕蝇笼法进行蝇类调查,将捕获的蝇类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捕获总计5 287只蝇类,平均密度125.88只/笼·天.其中塔克什肯口岸捕获成蝇442只,隶属3属3种,以家蝇为优势蝇种,占蝇类总数的80.77%,蝇数5-6月较高,达到32只/笼·天;吉木乃口岸捕获成蝇4 845只,隶属3科9属11种,以丝光绿蝇为优势蝇种,占成蝇总数的78.13%,蝇数9月较高,达到527.5只/笼·天.结论 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两个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等口岸蝇类本底情况,对防制口岸蝇传疾病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深圳湾口岸蝇类的群落组成及消长情况,为口岸蝇类的防制和口岸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深圳湾口岸的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进行了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捕获蝇类21266只,经鉴定隶属于4科11属14种,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占捕获蝇类的81.03%.蝇密度随季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杭州机场口岸蝇类本底情况,为口岸控制媒介生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年1-12月,采用蝇笼捕诱法对杭州机场口岸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16953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13属19种,优势种群为大头金蝇;蝇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蝇密度为176.59只/笼·d,在6、10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厦门口岸的蝇类本底资料,为口岸蝇类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7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厦门口岸的蝇类种群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58 350只,经鉴定隶属5科14属23种,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全年平均蝇密度68.2只/笼,蝇密度高峰期出现在5、9月份,不同生境的蝇密度也各不相同。结论本次调查掌握了厦门口岸蝇类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虫媒传染病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蛇口口岸的蝇类本底,为口岸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6年4~9月,采用笼蝇诱捕法,对蛇口口岸的蝇类种群和夏秋季节的消长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2078只,经鉴定分为5科6亚科12种,大头金蝇为优势种,丝光绿蝇、铜绿蝇次之。蝇类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69.3只/笼,5月为高峰期。结论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蛇口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与夏秋季节消长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生物防治、蝇类传染病调查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宁波镇海港口岸地区蝇类本底情况,为开展蝇类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3年1~12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港区蝇类进行调查。结果捕获蝇类3科8属12种,年平均蝇密度为89只/笼.d,家蝇为优势种,蝇密度高峰出现在7月,绿化地带蝇类密度最高。结论本次调查掌握了宁波镇海口岸蝇类基本情况,为口岸蝇类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京口岸地区蝇类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北京口岸地区蝇类本底情况,为开展蝇类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2007年4—11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北京口岸地区蝇类进行调查。结果捕获蝇类5科18属30种,年平均蝇密度为59.7只/(笼·d),在5月和9月分别形成2个高峰。结论北京口岸地区蝇类防治的重点是清除蝇类孳生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台州口岸地区蝇类的群落组成及季节消长等情况,为口岸蝇类的防制和口岸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台州口岸的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进行了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捕获蝇类22 107只,经鉴定隶属于5科13属16种,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占捕蝇总数的43.52%.蝇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307.04只/笼.结论 此次调查较为全面的掌握了台州口岸蝇类的种类组成、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生物传播病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辽宁主要口岸蝇类本底状况,为蝇类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诱蝇笼法及网捕法。结果 2001-2005年,共捕获蝇类60968只,鉴定为5科43属101种。结论辽宁口岸地区,蝇科为蝇类优势种群,38种,占总种数的37.6%;其次为麻蝇科,28种,占总种数的27.7%。本次本底调查,初步了解辽宁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为辽宁口岸蝇类和相关虫媒传染病的防制、保障国境口岸的卫生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青岛机场口岸蝇类本底情况,为口岸控制媒介生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2月对青岛机场口岸采用诱蝇笼捕集法,并不定期配合采用人工网捕法进行蝇类和其孳生地的调查。[结果]共捕获蝇类46715只,其中采用诱蝇笼捕集法捕获44685只。经分类鉴定分别属于7科47属97种,优势种为丝光绿蝇。[结论]本次调查全面掌握了青岛机场口岸蝇类的种类组成、季节消长情况和其孳生场所。加强机场周边环境整治,消灭蝇孳生地是今后灭蝇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庆寸滩港蝇类本底现状,为口岸媒介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在寸滩港采用蝇笼诱捕法,对寸滩港区不同生境蝇类的种类分布、密度及季节消长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共捕获蝇类2 876只,经鉴定隶属4科28属67种,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巨尾阿丽蝇、铜腹重毫蝇、紫绿蝇,蝇密度消长呈双峰型,平均密度为14.67只/笼,5月-7月为高峰期,12月-次年2月为低峰期,不同生境蝇密度不同,其中职工食堂密度最高。结论调查填补了重庆寸滩港口岸蝇类调查资料的空白,为进一步开展蝇类传播传染病监测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重庆铁路口岸的蝇类本底,为口岸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6年10月-2007年9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重庆铁路口岸的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共捕获蝇类784只,4科13属30种,优势蝇种为巨尾阿丽蝇、丝光绿蝇、铜绿蝇、大头金蝇;蝇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16.33只/笼·日;4月为高峰期;不同生境的蝇密度不同,其中垃圾站最高。[结论]调查填补了重庆铁路口岸医学媒介生物蝇类的资料空白,为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生物防制、蝇类传染病监测和控制提供了依据。对蝇类的控制应根据不同时间和地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重点在垃圾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昆山口岸蝇类本底情况,为开展蝇类防制和口岸监督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2006年3—12月采用笼诱法对昆山口岸蝇类的种群组成、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21754只,经鉴定隶属4科12属15种,其中大头金蝇为优势种,占捕蝇总数的69.49%,其次为丝光绿蝇和黑尾黑麻蝇,分别占捕蝇总数的19.26%和2.63%,不同调查点的蝇类种群构成不完全相同。蝇密度在6月份和10月份形成2个高峰,分别为381.83只/笼·日和561.42只/笼·日。〔结论〕本次调查基本掌握昆山口岸蝇类本底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蝇类防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口岸的蚊蝇监测,掌握口岸蚊蝇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口岸蚊蝇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蚊类采取诱蚊灯法,蝇类采取捕蝇笼法,并对捕获的蚊蝇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此次监测共捕获蝇类4 78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科10属12种,优势种为丝光绿蝇;捕获蚊类142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3属4种,优势种为尖音库蚊。在吉木乃、塔克什肯口岸首次捕获了传播疟疾的重要媒介米赛按蚊和传播西尼罗热脑炎的重要媒介尖音库蚊,在吉木乃口岸生活区首次捕获雨兆花蝇。结论口岸区域蚊蝇新纪录的发现,说明新疆口岸具备蚊蝇传播传染病的流行条件,有必要加强相关传染病病原体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重庆铁路口岸的蝇类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6年10月-2007年9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重庆铁路口岸的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共捕获蝇类784只,4科13属30种,优势蝇种为巨尾阿丽蝇;蝇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16.33只/笼·日;4月为高峰期;不同生境的蝇密度不同,其中垃圾站最高。结论调查填补了重庆铁路口岸医学媒介生物蝇类的资料空白,为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生物防制、蝇类传染病监测和控制提供了依据,在控制方面应根据不同时间和地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重点在垃圾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晋江围头港的蝇类构成、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口岸卫生监督和蝇类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4.9-2005.8采用捕蝇笼诱捕法对围头港蝇类的种群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共捕获蝇类17 978只,年平均蝇密度为99.88只/笼·日,经鉴定隶属4科11属16种,其中以家蝇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36.02%;其次为元厕蝇和中华海花蝇,分别占捕获总数的18.13%和12.24%,蝇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型,以10月为最高,达到234.93只/笼·日。不同生境蝇类密度有差别,以食堂的为最高,达186.28只/笼·日。结论在围头口岸的蝇类密度控制方面,要以家蝇、元厕蝇、中华海花蝇、大头金蝇为主要监控对象;同时根据不同时间、地点采取相应的消杀灭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本底调查,了解掌握葫芦岛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开展蝇类控制及蝇类传播传染病的监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2012年5月-2012年11月以葫芦岛港货物堆场、职工宿舍区和职工食堂外三处为调查点,采用诱蝇笼捕集法,以青方和烂苹果为诱饵进行诱捕,对捕获的成蝇用乙醚熏杀后,送媒介生物实验室进行种群鉴定。结果本年度调查共捕获成蝇1161只,经鉴定隶属于4科14属17种,优势蝇种为黑尾黑麻蝇,占24.98%;蝇密度高峰期出现在8月,峰值为27.5只/笼·天。蝇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13.8只/笼·天。结论初步了解了葫芦岛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密度分布和季节消长,为口岸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生物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顺德口岸容奇港蝇类的种群构成、不同生境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蝇类控制和传染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2月以容奇港(内河集装箱港口)内职工饭堂、货物堆场、职工宿舍区为调查点,采用笼诱法,对捕获的成蝇用乙醚熏杀后进行种群鉴定、计数及选择性制成标本。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366只,经鉴定隶属于4科6属9种,优势种蝇为丝光绿蝇占46.17%;蝇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3.39只/笼·d,高峰期出现在四月,峰值为17只/笼·d。结论基本摸清容奇港蝇类的本底情况,港区内蝇类平均密度较低,符合SN/T1415-2004《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控制标准》的规定(成蝇密度<10只/笼·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皇岗口岸蝇类、蜚蠊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12月采用笼诱法对皇岗口岸的蝇类进行了调查,采用盒式诱捕法进行蜚蠊调查。〔结果〕捕获蝇类2436只,经鉴定为4科10属16种,其中大头金蝇为优势种群,年平均蝇密度为20.3只/笼.d。捕获蜚蠊357只,经鉴定为2科2属2种,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年平均蠊密度0.58只/盒。〔结论〕皇岗口岸蝇类密度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应采取措施加强灭蝇工作。继续开展口岸生物媒介本底调查,掌握其变化规律,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