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显著高于非大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sICAM-1与hsC—RP、Fib、TG、TC以及LDL—C呈显著正相关,且SBP、hsC—RP和sICAM-1对T2DM大血管病变呈独立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 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5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观察组,经体检证实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年人血清标本2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二组血清中s ICAM-1和s VCAM-1的表达。结果二组中s ICAM-1和s VCAM-1的表达差别显著。观察组s ICAM-1和s VCAM-1的表达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s ICAM-1和s VCAM-1高表达,二者的上调参与病变形成和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7例PBC患者及20例对照组血清sVCAM-1、sICAM-1的含量,分别比较PBC患者child-pugh分级各级别上述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PBC患者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hild-pugh分级B、C级患者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高于A级(P<0.05).结论sVCAM-1、sICAM-1参与了PBC的病理生理过程,与疾病分级相关,血清8VCAM-1、sICAM-1含量增高可作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损害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与黏附分子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1例合并高血压和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及36例正常人血清中sVCAM-1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sVCAM-1水平[(973.25±73.38)μg/L]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30.45±12.47)μg/L],P<0.001.合并高血压患者sVCAM-1[(1263.99±87.00)μg/L]较微血管病变者[(726.57±95.40)μg/L]增高更明显(P<0.001).结论sVCAM-1参与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0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大血管并发症组(58例),无大血管并发症组(46例),并选取39例非糖尿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老年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清RBP4、s VCAM-1。结果 1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RBP4、s VCAM-1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无大血管并发症组高于对照组(P0.05)。2血清RBP4与s VCAM-1、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正相关,与HDL-C显著负相关(r=-0.169,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BP4、s VCAM-1、TG、LDL-C是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RBP4与s VCAM-1在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石绮屏  冯烈  任强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6,14(2):108-108,111
17例单纯冠心病(CHD)患者和17例CHD伴T2DM患者的研究显示,CHD伴T2DM者的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CHD积分均高于单纯CHD患者(P均〈0.05),冠心病人群的sVCAM-1水平与CHD积分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水平。方法老年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6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36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IL-1β、HCY、s VCAM-1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s VCAM-1、IL-1β、HCY、TNF-α、IL-6、CRP、空腹胰岛素(FNS)、餐后胰岛素(PNS)、空腹C肽(FCP)、餐后C肽(PCP)、胰岛素抗体(INS-Ab)、Ab、FPG、2 h PG、Hb A1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L-1β、HCY、s VCAM-1水平变化可随着老年T2DM患者周围神经的变化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及罗格列酮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及病房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A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B组)40例及健康对照者(C组)40名,检测体重指数、血脂、血压、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VCAM-1.2型糖尿病患者(A组、B组)均以罗格列酮(4 mg/d)干预治疗2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上述各指标,进行不同治疗时段对照研究及指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A1c、甘油三酯、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A1c、甘油三酯均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VCAM-1分别与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呈负相关;A组sVCAM-1水平高于C组,B组sVCAM-1明显高于A组;罗格列酮干预后A组sVCAM-1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应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后sVCAM-1有不同程度下降,提示罗格列酮对防治这类患者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肝损害的不同程度与sICAM-1的关系,探讨sICAM-1对于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水平。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慢性肝炎中度和重度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1)。慢性肝炎轻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sICAM-1的变化,可作为反映肝组织炎症损害程度的较为灵敏的指标。对于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变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及2-DM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水平,探讨其变化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46例IGR患者、50例2-DM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VCAM-1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各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IGR组及2-DM组VCA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2)相关关系分析提示VCAM-1与HBA1c呈正相关(R=0.58,P<0.01)。结论IGR阶段VCAM-1已有明显升高,其改变早于2-DM的诊断,大血管病变的改变可能在IGR阶段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VA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并下肢血管病变(LLA)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64例,其中合并LLA(LLA组)34例,无LLA(无LLA组)30例;另选20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VAP-1、sICAM-1。结果 LLA组、无LLA组血清sVAP-1、sICAM-1高于对照组(P均〈0.05);LLA组、无LLA组、对照组sVAP-1水平与sICAM-1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7、0.941、0.477,P均〈0.05);LLA组LLA严重程度与sVAP-1、sICAM-1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78、0.642,P均〈0.01)。结论 sVAP-1、sICAM-1是T2DM患者LL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测定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与46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ICAM-1、生化指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IMT将糖尿病患者分为:IMT正常组(30例)、IMT增厚组(28例)、斑块组(50例);将斑块组再分为稳定斑块亚组(34例)、不稳定斑块亚组(16例),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组sICAM-1水平逐步升高(P〈0.05);不稳定斑块亚组高于稳定斑块亚组(P〈0.05)。血清sICAM-1水平与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呈正相关。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有关,其升高与慢性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型脑钠肽(BNP)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在T2DM合并冠心病(CHD)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T2DM合并CHD患者(T2DM+CHD组)64例和T2DM未合并CHD患者(T2DM组)64例,进一步将T2DM+CHD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检测各组BNP、sVCAM-1等指标水平. 结果 与T2DM组相比,T2DM+CHD组血清BNP、sVCAM-1水平升高,且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sVCAM-1与HbA1c呈正相关,且BNP与sVCAM-1呈正相关(r=0.376,P<0.05;r=0.652,P<0.05; r=0.309,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bA1c、TC、LDL-C、BNP和sVCAM-1是T2DM合并CHD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BNP、sVCAM-1水平对T2DM合并CHD危险分层有重要的判断意义,BNP可作为预测T2DM患者心血管病变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 (endothelin-1,ET-1)的变化及其在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大血管病变者43例,无大血管病变者17例)和31例对照者的血浆ET-1的浓度. 结果 (1)2型糖尿病组的血浆ET-1浓度高于对照组,且有大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ET-1浓度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相关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相关. 结论 (1)2型糖尿病患者ET-1参与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可作为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2)HDL-C、HbA1c、TG水平和ET-1有协同作用,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应强调控制血糖、降低血TG和升高HDL-C,以延缓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一种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配体。有研究表明ICAM-1在缺血局部发生炎症反应产生的各种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是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大量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复杂疾病,实质上是血管内皮细胞对损伤因子的一系列炎症和纤维增生反应,而不是一种简单的脂质沉积疾病。  相似文献   

17.
选择素E、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VCAM ) 1是粘附分子家族的成员 ,血液中可检测到可溶性选择素E及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粘附分子由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及其它多种细胞表达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等之间的粘附 ,在胚胎的发育和分化、炎症与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的许多研究发现粘附分子与 1型糖尿病关系密切〔1,2〕。为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粘附分子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本研究测定血清可溶性选择素E、sVCAM 1,报道于下。一、对象和方法1 .对象 :糖尿病组为 42例据美国糖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长期健身运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长期运动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任何运动,长期运动组坚持健身运动。结果长期运动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实验后与实验前和对照组相比变化明显(P<0.05),腰围、臀围实验后及实验前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长期运动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变化明显(P<0.05),三酰甘油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产生了很大变化(P<0.05);在实验后,长期运动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产生了明显变化(P<0.05),低密度脂蛋白也比对照组变化大(P<0.01)。长期运动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实验后及实验前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明显(P<0.05),sICAM-1实验后及实验前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明显(P<0.01);长期运动组空腹血糖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变化明显(P<0.01);长期运动组空腹血糖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明显(P<0.05);长期运动组舒张压(DBP)实验后与实验前和对照组相比变化明显(P<0.05),收缩压(SBP)实验后与实验前及对照组相比变化明显(P<0.01)。长期运动组握力、坐位体前屈、静息心率实验后及实验前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明显(P<0.05),肺活量实验后及实验前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明显(P<0.01)。结论长期健身运动能够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糖耐量正常人群、2型糖尿病及亚临床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可溶性CD36(sCD36)的水平.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及社区糖耐量正常人群135例,根据颈动脉超声分为糖尿病合并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组(SMDM组,118例)、单纯糖尿病组(DM组,78例)、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组(SMD组,42例)和对照组(NC组,93例),比较4组sCD36水平及其他临床和理化参数.结果 SM组、DM组及SMDM组的sCD36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糖尿病与亚临床大血管病变对sCD36水平有正交互作用(F =5.741,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血浆sCD36是单纯亚临床大血管病变(OR =2.444,95% CI:1.449 ~4.125,P=0.001)及糖尿病患者合并亚临床大血管病变(OR=1.248,95% CI:1.038~1.499,P=0.018)和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1.206,95% CI:1.026~1.418,P=0.024).结论 血浆sCD36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与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的风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 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 1(s VCAM- 1)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检测了 18例 1型糖尿病和 47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2 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 s ICAM- 1、s VCAM- 1以及甘油三酯 (TG)水平。结果  1血清 s ICAM- 1和 s VCAM- 1水平 ,1型、2型糖尿病患者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5~ 0 .0 1) ,2型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又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P<0 .0 5~ 0 .0 1) ,1型糖尿病与 2型糖尿病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血清 s VCAM- 1水平 ,2型糖尿病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 (A组 )、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高血压组 (B组 )高于单纯高血压组 (C组 )和甘油三酯、血压正常组 (D组 ) (P均 <0 .0 5 ) ;3 1型糖尿病和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s ICAM- 1和 s VCAM- 1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r=0 .83、0 .5 3,P均 <0 .0 1)。结论  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s VCAM- 1升高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关 ;2血清 s ICAM- 1和 s VCAM- 1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 ,并可作为糖尿病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