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武强  王晓武  郭豫涛  高萌  王雁  蔡军 《心脏杂志》2008,20(5):549-551
目的探讨补充生理水平的外源性雄激素对去势大鼠动脉壁内皮型NO合酶(eNOS)和诱导型NO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去势组、外源性生理水平雄激素补充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观察不同处理组胸主动脉壁一氧化氮合酶(NOS)亚型eNOS和iNOS mRNA和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去势组大鼠eNOS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外源性雄激素生理水平补充组大鼠eNOS的表达接近正常水平;两个处理组iNOS mRNA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补充外源性生理水平的雄激素对去势大鼠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血管壁eNOS影响NO的合成与释放而介导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均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饲以高脂饲料(不含维生素D3);C组:一次性给予大鼠维生素D3(30万U/kg体重)肌肉注射,以球囊损伤主动脉内皮和饲以含维生素D3(1.25×106U/kg)的高脂饲料;D组在C组的基础上饲料中加入5%壳聚糖。90 d后检测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NOS的活性。结果:(1)90 d后C组大鼠胸主动脉形成了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仅饲以高脂饲料的大鼠胸主动脉结构未见改变,D组大鼠胸主动脉未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血管中内皮型一氧化合酶(eNOS)后三组较A组均活性下降(P<0.01),而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B组较A组无差异,而C组较A、B两组表达和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0.01),较之C组,D组的水平下降(P<0.01),但仍高于A、B组(P<0.01);(4)较之A组,B、C组的TC、TG、LDL-C水平上升(P<0.05~<0.01),D组的较C组下降(P<0.05~<0.01);B、C组的HDL-C水平较A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壳聚糖可通过抑制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的吸收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通过对血脂的作用而间接发挥对NOS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变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水平对糖尿病(DM)大鼠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及与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M大鼠模型.SD大鼠分成4组:对照组、DM组、正铁血红素(HO-1诱导剂)组、锌原卟啉(HO-1抑制剂)组.应用离体血管张力检测技术观察胸主动脉舒张功能变化;RT-PCR法及比色法分别检测血管组织和血清中诱生型NOS(iNOS)及内皮型NOS(eNOS)的表达和NO含量.结果 与DM组相比,正铁血红素组血管环对乙酰胆碱舒张百分率有所提高,而锌原卟啉组血管舒张反应继续下降.应用正铁血红素可在提高DM大鼠血管和血清eNOS表达的同时降低iNOS/NO表达;而锌原卟啉组血清中iNOS活性及其在血管组织表达均增高.结论 提高HO-1的表达水平有益于改善DM大鼠血管舒张反应失调,这种保护作用与抑制iNOS/NO的生成、上调eNOS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健  王自能 《山东医药》2009,49(13):100-10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胎儿生长受限(FGR)胎盘及脐带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妊娠和15例FGR者胎盘、脐带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FGR者脐静脉内皮细胞eNOS染色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P〈O。01),FGR者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iNOS染色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P〈0.01)。结论FGR脐静脉内皮细胞eNOS高表达可能是对胎儿胎盘循环高血管阻力和缺氧状况的代偿反应,FGR可能存在一定的免疫和炎症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白藜芦醇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乐  曾秋棠  谢江 《山东医药》2005,45(28):25-26
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A组)、白藜芦醇干预组(B组)、白藜芦醇+Nω-硝基L-精氨酸甲脂干预组(C组)、白藜芦醇+氨基胍干预组(D组).观察分析得知,B组心肌酶释放量、心肌丙二醛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同工酶活性、NO含量与其他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C、D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显示B组心肌细胞损伤最轻.推测白藜芦醇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提高心肌诱导型NOS(iNOS)活性、促进NO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的表达。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STC组、对照组,每组16只。采用复方苯乙哌啶灌胃法制备STC大鼠模型,饲养100天后,采用活性炭灌胃法测定肠道传输速度确定模型建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大鼠结肠的表达情况。结果 STC组大鼠肠道传输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慢,首粒黑便排出时间为(686±57)min,较对照组大鼠(608±46)min显著延长(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NOS在STC大鼠结肠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eNOS、nNOS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NOS在STC大鼠结肠的表达异常,表明iNOS在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天麻酚类成分对脑缺血大鼠海马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造成大鼠脑缺血模型。造模6周后,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天麻酚类成分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天麻酚类成分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8只。给药3周后,比色法检测海马NO含量和NOS活性,免疫印记法检测大鼠海马NOS 3种亚型(nNOS,iNOS,eNOS)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NO含量、NOS活性及nNOS和iNOS表达明显升高,eNOS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高剂量组大鼠海马NO含量、NOS活性及nNOS和iNOS表达明显降低,eNOS表达明显升高;低剂量组大鼠NOS活性和iNOS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天麻酚类成分对脑缺血大鼠海马NO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亚芹  韩璇  刘文敏 《山东医药》2010,50(12):32-34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肾组织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A、B、C组,模型组给予高尿酸饮食,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治疗组给予高尿酸饮食的同时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参芍胶囊治疗,14d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中ET、NO、NOS和PAI-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NO和NOS降低,ET及PAI-1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浆NO和NOS升高,ET、PAI-1降低,其中巾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可以通过升高肾组织中NO、NOS及降低ET及PAI-1水平,从而改善高尿酸血症造成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下时,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丹参酮ⅡA(TSN)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及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探讨TSN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硝酸还原法、免疫组织化学法,首先分别检测不同浓度(10-8~10-6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1、6、24h)的AngⅡ对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产生NO及其eNOS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然后比较在10-6mol/L的AngⅡ作用的不同点(0h点为A组、6h点为B组)加入不同浓度(10、50mg/L)TSN,分别检测作用1、6、24h后内皮细胞的NO生成和eNOS的蛋白质表达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像系统检测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水平的变化。结果(1)随着AngⅡ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NO的产生及eNOS的表达呈顺序下降(P<0·01),表现出剂量、时间依赖性的负性作用。(2)TSN可抑制AngⅡ对内皮细胞分泌NO及eNOS表达的负性作用(P<0·01),但尚不能恢复到空白对照组水平(P<0·05);此作用与TSN的浓度无明显关系(P>0·05)。在TSN作用1、6h,A组的抑制效应明显强于B组(P<0·05);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至24h,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AngⅡ可引起主动脉内皮细胞[Ca2 ]i显著升高(P<0·01),TSN可部分抑制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Ca2 ]i升高(P<0·05)。结论TSN可抑制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以及细胞eNOS蛋白质表达的负性作用,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对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藏红花对酒精及酒精加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索藏红花对酒精及酒精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设5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A)、白酒(B)、白酒加藏红花(C),白酒加CCl4(D),在D组基础上加用藏红花(E)对5组大鼠血清ALT和肝脏组织学病变进行比较。结果:藏红花能降低白酒和四氯化碳引起的ALT升高(P<0.05);B、C组及D、E组互比肝脏组织学改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藏红花对酒精及酒精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A组)、高脂饲料组(B组)、高脂饲料+VitD3组(C组)、高脂饲料+普罗布考组(D组)、高脂饲料+普罗布考+VitD3组(E组)。第16周时对大鼠行血流动力学研究,并取血检测血清TG、TC、HDL-C、LDL-C、NO、一氧化氮合酶(NOS)、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最后取主动脉制成病理切片,行HE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组TG、TC、LDL-C、NO、NOS水平升高(P均〈0.01),HDL-C水平降低(P〈0.01);与未干预组比较,普罗布考干预组NO、NOS、T-AOC水平均升高(P〈0.05),TC、HDL-C、LDL-C、MDA水平降低(P〈0.05)。血流动力学监测,仅C组大鼠输入硝普钠后血压下降大于输入乙酰胆碱(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2.
正常高值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选择正常高值血压者(≥120/80mmHg)109例及正常血压者(〈120/80m/nHg)49例,测量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VBS)、血清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EusA法)等,并做比较。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升高[(3.08±1.58)mg/L比(3.86±1.7)mg/L,P〈0.01],CHO、TG、HDL—C和LDL—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尿微量白蛋白与血压、血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收缩压r=0.177,P〈0.05;舒张压r=0.252,P=0.001;空腹血糖r=0.279,P〈0.01。校正年龄、性别、血脂、体重指数偏相关分析表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血压、血糖水平仍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收缩压r=0.156,P=0.055;舒张压r=0.233,P〈0.05;空腹血糖r=0.251,P〈0.05。结论①正常高值血压组尿微量自蛋白水平较高,血糖、体重指数有异常变化,但血脂无异常变化。②尿微量白蛋白发生与舒张压、血糖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大鼠动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1,AT1)mRNA表达、血清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水平的影响及降脂治疗的作用,探讨高脂饮食诱导内皮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电脑数字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和高脂血症治疗组。高脂血症组持续高脂喂养,高脂血症治疗组4周后在高脂喂养同时喂服辛伐他汀10mg/(kg·d),高脂血症组不予药物治疗。第20周末检测3组的血清脂蛋白浓度及AT1mRNA表达水平、血清AngⅡ和NO浓度。结果高脂血症组和高脂血症治疗组第4周末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0周末,高脂血症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于高脂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第20周末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6±14)mm Hg vs.(127±13)mm Hg vs.(125±13)mm Hg,P0.05;1mm Hg=0.133kPa]。方差分析显示,3组第20周末血清NO2-/NO3-浓度[(38.0±9.9)μmol/L vs.(29.6±7.2)μmol/L vs.(35.8±9.5)μmol/L,P0.05]、主动脉组织AT1mRNA表达水平(0.66±0.05vs.0.75±0.08vs.0.70±0.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血清AngⅡ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T1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708,P0.05;r=0.656,P0.05)。结论高脂可能通过上调AT1受体表达和抑制NO活性而损伤血管,他汀类药物则可逆转这种状态,有利于阻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2(NOX2)在AngⅡ促进高血压炎症因子IL-1β分泌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分离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进行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AngⅡ组(B组),AngⅡ+NOX2抑制剂二苯基碘(DPI)组(C组)。分别检测单个核细胞NOX2蛋白、IL-1β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NOX2蛋白、IL-1βmRNA及蛋白的表达升高(P〈0.01或P〈0.05);与B组比较,C组NOX2蛋白、IL-1β蛋白的表达降低(P〈0.01),而IL-1β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ngⅡ能通过上调单个核细胞NOX2的表达促进IL-1β蛋白的分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例血脂正常的C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每晚20 mg,连续服用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Hcy、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血脂LDL-C、IMT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HDL-C升高(P<0.05),TC、TG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CAS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其血清Hcy水平,调整脂质成份的结构并能减低CAS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糖、脂代谢异常对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 120例年龄60岁以上老年男性,其中单纯高血压组4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40例、高血压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组40例,共3组。分别对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其BPV长时变异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糖、脂代谢异常对高血压患者BPV产生的影响。在高血压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组中按TC<5.72 mmol/L及TCl≥5.72 mmoL/L分为非高胆固醇组及高胆固醇组两亚组,分析此两亚组BPV的差异。结果 (1)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组BPV增大(均为P<0.05);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相比,高血压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组BPV增大(均为P<0.05)。(2)高胆固醇组较非高胆固醇组BPV增大(均为P<0.05)。结论 (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较单纯高血压组的BPV增大,提示糖代谢异常可能加重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高血压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组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BPV增大,高胆固醇组较非高胆固醇组BPV增大,提示脂代谢异常可能加重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胆固醇升高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绝经年限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血脂特点。方法将410例女性高血压患者按绝经年限分为四组:A组28例,未绝经;B组131例,绝经〈18年;C组116例,≥18年绝经〈24年;D组135例,绝经≥24年。对比各组之问年龄和血脂水平的临床差异。结果绝经各组患者年龄逐渐增加,各项血脂水平也增加,与未绝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apoA)均表现为先增加,但随绝经年限增加又逐渐减低(P〈0.01)。LDL—C和ApoB异常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P〈0.05)。结论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受绝经及其绝经年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50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3年6月在解放军305医院进行体检的50岁以上人员1162例,其中男性668例,女性494例,年龄50~89岁。按年龄分为四组:A组(50~59岁)、B组(60~69岁)、C组(70~79岁)和D组(80~89岁)。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脂4项测定,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不同年龄以及各组不同性别间血脂水平和异常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男性血脂总体水平比较,女性TC平均水平升高(P0.05),而血脂HDL-C、LDL-C和TG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A、B、C、D各组中,与男性比较,女性血脂检测指标均有升高(P均0.05)。各组男性,随年龄增加,血脂异常发生率增加。结论在男性人群中,随年龄增长,血脂水平降低,血脂异常率升高。而女性随年龄增加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高TC血症和高LDL-C血症发生率逐渐增加。50岁以上人群,男性与女性血脂水平有明显差异,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72例UAP Ⅲ级患者被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量组,于人院后给予口服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LDL—C、HDL—C)、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率(ΔD%)。并于2周内观察各组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的情况。结果:大剂量组服药2周后血脂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肱动脉AD%明显增高(P〈0.01),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62.86%,常规量组血脂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83.78%,较之大剂量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Ⅲ级患者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其他高血压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静息心率增加对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对320例原发性1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测定其静息心率(R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酸(BUA)和尿微量白蛋白(MAU)。按RHR分为RHR1组(≤69次/min)、RHR2组(70-79次/min)和RHR3组(≥80次/min)。结果高血压患者TG(r=0.152,P〈0.05)、TC(r=0.152,P〈0.05)、LDL—C(r=0.230,P〈0.05)、FPG(r=0.201,P〈0.05)、hs—CRP(r=0.410,P〈0.001)、BUA(r=0.390,P〈0.05)、MAU(r=0.122,P〈0.01)随RHR的增加而增加(P〈0.05,P〈0.01);HDL—C随RHR的增加而减少(r=-0.510,P〈0.05)。结论1级高血压患者TG、TC、LDL—C、HDL—C、FPG、hs—CRP、BUA、MAU与RHR相关。RHR增加是1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