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磺达肝癸钠对中国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NSTE-ACS应用磺达肝癸钠患者中随访资料完整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单纯药物保守治疗2448例患者,男性1696例,年龄21-90岁,平均(68.4±12.1)岁。观察住院期间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与国外OASIS-5大型临床研究比较。结果与OASIS-5研究比较,本研究基本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97.1%(2043/2104),PCI术中无死亡病例。与依诺肝素用于NSTE-ACS治疗后辅助抗凝的OASIS.5研究结果比较,显示在9天、30天时死亡、心肌梗死或顽固性心肌缺血复合事件发生率有相同的临床疗效,但9天大出血发生率磺达肝癸钠明显低于依诺肝素(P〈0.05)。磺达肝癸钠组9天时大出血发生率较OASIS-5研究依诺肝素组显著降低(1.6%llS4.1%,风险比0.38;95%可信区间0.28-0.54,P〈0.05)这些差别在30天随访中持续存在(1.4%VS5.0%,风险比0.65;95%可信区间0.45-0.93,P〈0.05)。应用替罗非班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未用替罗非班患者(25.6%12S3-8%,P〈0.001)。肾功能损害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病病变为主,PCI术后TIMI3级血流所占比例也较低(21.0%),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略高(1.2%)。9天死亡、心肌梗死或顽固性心肌缺血复合事件发生率,较’肾功能正常患者显著增加(4.94%VS1.04%,风险比7.87;95%可信区间3.41-18.16,P〈0.05)。这种差别在30天随访中持续存在(5.4%vs2.4%,P〈0.05)。磺达肝癸钠组。肾功能损害患者大出血发生率均较OASIS-5研究中依诺肝素组显著降低(2.2%VS6.4%,P〈0.001)。结论磺达肝癸钠在NSTE-ACS患者PCI及药物保守治疗中应用均是安全的,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肱动脉途径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组(n=50例)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组(n=50例)。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和曝光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和费用。结果经肱动脉途径和股动脉的手术成功率均为98.00%。两组的透视时间分别为(7.89±3.51)min和(7.88±3.43)min,手术时间分别为(42.9±9.2)min和(42.5±9.1)mi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经股动脉途径组相比,经肱动脉组的穿刺部位并发症较低(P〈O.05),平均住院时间较短(P〈O.05),平均住院费用也较低(P〈O.01)。结论对于不适合经桡动脉途经治疗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可以首选经肱动脉途径PCI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延迟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133例AMI患者被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组)和非PCI组,PCI组于发病后平均13d行PCI术。随访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与非PCI组相比,PCI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80%比27.3%,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42±6.9)%比(57.4±3.5)%,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完全经桡动脉途径(fully transradial approach,fTRA)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逆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东莞康华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分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CTO并行逆向PCI治疗的患者。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血管及介入治疗的资料,同时对比fTRA及经股动脉途径(transfemoral approach,TFA)在J-CTO评分及逆向CTO评分下介入治疗成功率、效率及安全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82例行逆向PCI治疗的CTO患者,其中fTRA组173例,TFA组509例。fTRA和TFA组不同J-CTO评分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RA和TFA组逆向CTO评分0分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99%vs. 99%,P=0.998)。而fTRA和TFA组逆向CTO评分1分(87%vs. 92%,P...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长闭塞时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6月入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有CTO病变并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358例患者。分组标准:病变闭塞时间≤12个月组(135例),病变闭塞时间>12个月组(223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CI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病变闭塞时间≤12个月比较,闭塞时间>12个月组的CTO患者老年患者(≥60岁)、糖尿病患者比例高(P<0.01),女性患者、高血压患者比例也高于闭塞时间≤12个月组(P<0.05)。闭塞时间>12个月组的CTO病变绝对性闭塞比例高(P<0.01),刀切状病变、长度≥15 mm或并发桥状侧支循环形成的CTO比例也均高于闭塞时间≤12个月组(均P<0.05)。两组病变和病例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1% vs 95%, 93% vs 97%)。两组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无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MACE发生率1年随访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CI治疗闭塞时间较长的CTO病变也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强化降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ACS+DM)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和预后。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行PCI的ACS患者278例,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ACS+DM组(91例)和非糖尿病ACS组(NDMACS组,187例),ACS+DM组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使HbAbl〈6.5%。两组均应用DES支架行PCI术治疗,ACS+DM组和NDMACS组分别行急诊PCI术20例(22.0%)和49例(26.2%),分别行择期PCI术71例(78.0%)和138例(73.8%)。随访36-48个月,观察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和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ACS+DM组患者中女性比例和三支血管病变明显高于NDM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6%比46.0%,P〈0.05;58.2%比33.2%,P〈0.05)。ACS+DM组和NDMACS组PCI术成功率分别为96.7%和97.3%。两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降糖治疗可使ACS+DM患者PCI术后获得与NDMACS患者同样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PCI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使随机被分为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TFA组,50例)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TRA组,50例),对比两组 X穿刺点压迫时间、手术参数差异、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FA组比较,TRA组门球时间[(18.7±5.6)min比(20.1±6.7)min]、X线曝光时间[(16.7±5.6)min比(22.1±6.7)min]显著增加,穿刺点压迫时间[(14.8±5.7)min比(3.9±1.6)min]显著缩短,并发症发生率(16.0%比4.0%)显著下降(P<0.05或<0.01)。结论:与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相似,但穿刺点压迫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故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首选方案,更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在广泛使用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时代,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DESIRE(Drug-E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为单中心回顾性注册研究,入选了两个不同时间段即非DES时代及DES时代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3763例患者。本研究选取DES时代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70例(包括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者和本次入院新诊断糖尿病者),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组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致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非致死性卒中或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两组基线情况无明显差异。PCI组的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低于CABG组(0.5%比4.1%,P=0.001),主要为死亡率较低(0.5%比3.3%,P=0.012)。PCI组和CABG组分别随访592.6-I-121.3d及581.5-I-148.3d,两组随访率相似(92%比89.7%,P=0.311),两组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组有增高趋势(14.2%比9.0%,P=0.056),主要为再次血运重建的患者较多(8.5%比2.1%,P=0.001),随访中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相似。结论在广泛使用DES的时代,行PCI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CABG,主要为院内死亡率低。两组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I组的再次血运重建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65例患者72处 CTO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的疗效。结果:CTO病变 PCI成功率为91.67%(66/72);CTO病变闭塞时间>12个月者 PCI成功率显著低于3~12个月者(81.48%比97.78%),闭塞长度>15mm的 CTO病变 PCI成功率显著低于闭塞长度≤15mm者(78.26%比97.96%);断端呈刀切状的 CTO病变 PCI 成功率显著低于鼠尾状者(71.43%比96.55%),P 均<0.05;PCI失败有6处,其中4处因导丝未能通过病变,2处因球囊未能通过病变;介入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住院期间均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术后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90.16%。结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与病变特征、CTO病变闭塞时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临床特点,评价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组358例择期PCI治疗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分为非慢性完全闭塞(non-CTO)组(闭塞时间2周~3个月,126例)和慢性完全闭塞(CTO)组(闭塞时间3个月,232例)。对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影像特征、PCI术中使用的技术及器械、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non-CTO组比较,CTO组PCI治疗成功率低(75.4%比85.3%,χ~2=4.397,P=0.005),但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比19.0%,χ~2=0.216,P=0.642)。两组间在介入路径、指引导管直径选择及导丝、支架数目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造影剂使用量、介入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在特殊器械及技术应用方面CTO组显著多于non-CTO组,如微导管的使用(47.4%比28.6%,χ~2=12.004,P0.001)、影像技术的支持(血管内超声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4.7%比0.8%,χ~2=3.928,P=0.047)、冠状动脉旋磨术的应用(5.6%比1.6%,χ~2=3.281,P=0.005)、对侧造影技术(38.4%比17.5%,χ~2=16.676,P0.001)及逆向导丝技术(5.6%比0,χ~2=7.326,P=0.007)的应用等。12个月的随访显示,CTO组总体MACE事件发生率低于non-CTO组(3.7%比16.0%,χ~2=7.084,P=0.008)。结论 PCI开通冠状动脉闭塞病变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PCI治疗CTO病变较开通闭塞时间3个月的闭塞病变需使用更多的特殊器械和专项技术,PCI治疗的成功率前者低于后者,但远期预后却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PCI)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首次发生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62例,其中30例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直接PCI组),32例患者接受UK静脉溶栓治疗(UK)组),两组均于发病6h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疗效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两组院内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PCI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率高于UK组(96.7%:62.5%),P〈0.05。临床疗效:直接PCI组再发梗塞、发生心肌缺血事件和心力衰竭比率明显低于UK组,(13.3%:34.4%),P〈0.05。二周后超声心动图显示,直接PCI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UK组(64.9±7.6)%:(49.1±7.3)%,P〈0.05,也明显高于UK组中溶栓成功组(64.9±7.6)%:(53.4±8.5)%,P〈0.05。结论:直接PCI是AMI早期再灌注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IRA再通率,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比较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非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介入、药物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09午9月于我院住院的非心肌梗死冠心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105例。根据患者意愿是否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将患者分为介入治疗组(PCI组)51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MT组)54例,临床观察6~18个月内稳定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结果PCI组和MT组共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4例,PCI组发生1例为心脏性死亡,MT组发生3例为再次血运重建术。两组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1.4%和37.0%,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分别为19.6%和29.6%。以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行PCI与MT治疗相比发生心绞痛及心血管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常规后扩张治疗对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管造影成功的老年钙化病变冠心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后扩张组(治疗组,62例)和常规置入组(对照组,62例)。观察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及1年后支架内血栓、再狭窄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后扩张组和常规置入组患者PCI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比4.8%,P〉0.05)。1年后的随访结果显示,后扩张组的MACE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8%比12.9%,P〈0.05);支架内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常规置人组均明显减少(1.6%比4.8%,4.4%比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PCI中常规后扩张治疗安全、有效,能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100例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被分为≥70岁组(30例)和〈70岁组(70例),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冠脉造影、并发症等特点。结果:与〈70岁组比较,≥70岁组女性、糖尿病、高血压及冠脉多支病变比例均显著升高,吸烟、冠脉单支病变比例明显较低,PCI治疗时间[(49.0±19.4)min比(61.0±22.5)min]显著增加(P〈0.05或P〈0.01);住院期间发生KillipⅢ级以上心力衰竭(11.43%比40.00%)、严重心律失常(28.57%比53.33%)、心源性死亡(1.43%比10.00%)及出血并发症(1.43%比10.00%)比例显著升高(P〈0.05或〈0.01);PCI成功率,术后6个月两组因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住院率及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7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临床特征和〈70岁患者有别,其近期预后更差,术后6个月的预后与〈70岁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与最优药物治疗对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的远期预后,同时比较侧支循环良好的CTO病变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纳入我院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冠状动脉造影提示CTO病变患者361例。根据不同治疗策略将纳入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n=169)和优化药物治疗(OMT)组(n=192),同时通过Rentrop分级评估361例患者的CTO血管的侧支循环情况,将Rentrop≥2级的CTO病变定义为侧支循环良好的CTO病变,共209例患者,其中PCI组114例,OMT组9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资料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相关资料,随访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CI和OMT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随访时间为15(10, 33)个月,在361例CTO病变患者中,PCI组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7.7%vs. 18.8%,P=0.003)及心肌梗死发生率(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2003年11月~2006年12月应用药物洗脱支架的346例冠心病患者,收集15~52个月的临床资料,评价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TVR);其中72例复查冠脉造影,对其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靶血管动脉瘤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6例冠心病患者共成功植入药物洗脱支架674枚,PCI术后207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0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率达91.3%。DES植入术后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0.9%(3/346),院外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3.7%(11/346)。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发现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8%(1/132);靶血管动脉瘤形成0.8%(1/132);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4.5%(6/132),其中4例再次于靶病变处植入DES。PCI术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过程中的出血并发症37例,白细胞减少2例。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MACE、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很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脉旋磨术(CRA)在冠状动脉钙化(CAC)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6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治疗,且需行PCI治疗的CAC病变患者104例被随机分为旋磨治疗组(52例,接受CRA)和球囊扩张组(52例,接受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介入治疗指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最小管腔直径无显著差异(P=0.304)。与球囊扩张组比较,旋磨治疗组手术时间[(96.29±7.15)min比(72.96±5.76)min]、对比剂用量[(113.25±14.54)ml比(83.27±13.18)ml]、放射线暴露时间[(12.74±1.58)min比(9.07±1.26)min]、术中并发症发生率(26.92%比5.77%)显著降低,支架置入数量[(1.75±0.28)枚比(2.27±0.35)枚]、术后最小管腔直径[(3.15±0.53)mm比(4.31±0.86)mm]、病变残余狭窄<10%率(65.38%比94.23%)、手术即刻成功率(76.92%比98.08%)均显著升高(P均<0.01)。随访期间,旋磨治疗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球囊扩张组(13.46%比38.46%),P=0.004。结论:CRA能显著提高CAC病变患者PCI治疗手术成功率,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桡动脉人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7有至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157例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TRCA)组71例和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TFCA)组76例。观察两组手术的成功率、介入治疗时间、并发症等。结果两组病例基本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CA组与TFCA组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2%比98.6%,P〉0.05)。从穿刺到指引导管撤出时间,TRCA组为(51.2±18.3)min,TFCA组为(46.7±16.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TRCA组出现桡动脉痉挛2例,局部血肿1例。TFCA组出现局部血肿3例,迷走反射5例,假性动脉瘤1例,排尿困难6例,腰痛4例。结论对ACS患者,两种人径的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TRCA治疗血管、出血、血栓/栓塞并发症少,且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可作为ACS可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病变为分叉病变时,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1209例发病在12h内的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PCI,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37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72例,其中梗死相关病变为分叉病变的患者(分叉病变组,BF)247例(20.4%),为非分叉病变的患者(非分叉病变组,NBF)962例(79.6%)。观察BF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急诊PCI的成功率及术后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BF组和NBF组患者年龄、性别、心功能Ⅲ~Ⅳ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变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BF组中220例(89.1%)只在主支置入支架,102例(41.3%)应用导丝保护边支,27例(10.9%)主支及边支均置入支架。BF组与NBF组主支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比98.2%,r=2.10,P=0.15),术后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比3.2%,x^2=1.53,P=0.22),术后1年随访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4.2%比12.5%,x^2=0.51,P=0.48)。结论AMI患者IRA病变为分叉病变时,急诊PCI治疗有较高成功率,近期及远期疗效与AMI患者非分叉病变类似。  相似文献   

20.
【】 目的 分析我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oronary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此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CTO病变行PCI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1月至12月住院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冠状动脉慢性闭塞并行PCI治疗的患者232例,按年龄分组,对比分析老年组[年龄≥60岁,平均(66.6±5.4岁]108例及中青年组[年龄<60岁,平均(51.3±6.3)岁]124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闭塞血管开通率、围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老年组患者冠心病家族史比例低于中青年组,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中青年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闭塞病变血管支数及部位、平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应用导丝数量及球囊数量、支架植入数、闭塞病变开通率、随访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CTO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和中青年CTO患者相当,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 老年冠心病患者CTO病变的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