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童牙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14岁的牙病患儿198例,按年龄将其分为三组,1~5岁组62例,6~11岁组80例,12~14岁组56例.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心理干预前后各组患儿的主动合作率.结果:心理护理前后,1~5岁组和6~11岁组患儿的主动合作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2~14岁组患儿的主动合作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疾病治疗时,对低龄儿童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主动合作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也在不断上升。人们对口腔的保健意识也有所增强。现在基本上一家一个孩子,年轻的家长们对儿童牙齿的保健、预防、治疗的要求也上升到一个高度。下面笔者根据在口腔临床多年实践经验体会,就儿童牙病这个问题从发病特点、临床护理、如何实施三个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现代医学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实践证实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患者配合治疗的程度和疗效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心理问题引起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影响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些说明当今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整体口腔疾病的口腔护理非常重要。本文着重对患口腔疾病的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观察,并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儿童在牙病治疗时的心理行为分析,揭示儿童心理活动特点,并对儿童在牙病治疗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及针对不同心理和反应采取的治疗方法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儿童龋病最常见,病理过程,治疗中的护理与成人不同,对不同类型的患儿采取不同的护理手段是决定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护理人员在牙病患儿就诊中的宣教工作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0.
儿童牙病治疗时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结构的变化、儿童患牙病复杂化,治疗时难度增大,现结合我科从1994年至今1000例患儿的实践,就其心理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蔡淦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1):1301-1301
由于儿童牙颌系统的生理解剖和患病后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措施等均与成人有所不同 ,再加上其尚未发育成熟的人格特征 ,因此在临床上儿童牙病的治疗相对困难。掌握患儿心理变化特点 ,有针对性地运用恰当的护理措施 ,是儿童牙病得以顺利治疗的重要保证。1 患儿心理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1.1 恐惧 所谓牙科恐惧症是指对牙科所特有的忧虑、紧张或害怕的心理状态 ,以及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力降低、甚至躲避治疗的现象。据统计 82 .15 %的患儿进入医院就害怕[1] 。原因大致有 :1)陌生的环境以及身穿白大衣的医护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牙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在口腔门诊随机选择320例 2~12 岁的牙病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结果 干预组通过临床护理干预,取得患儿的信任和配合,93.1%(149/160) 的患儿能配合治疗.对照组仅46.3%(74/160)患儿能配合治疗.结论 医护人员对患儿采取护理干预进行口腔疾病治疗,可以非常明显地取得患儿的主动配合,是帮助儿童积极治疗牙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细食品的增多,儿童牙病患越来越多。怎样使患儿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治疗过程,是每位口腔医生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儿童牙科畏惧症是指牙病患儿在牙科治疗中所具有的紧张、害怕、忧郁的心理状态,以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抗拒治疗的现象.它对儿童牙病的准确诊断及彻底治疗均有较大影响,是儿童求诊及继续治疗的一大障碍,而且这种畏惧感还可延至成人期.因此,了解其发病原因,在治疗中掌握儿童的心理状况,并采用一系列心理护理方法至关重要.现将近1年来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牙病治疗中对恐惧、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门诊就诊的4-6岁学龄前龋齿儿童368例,分为干预组(n=186)和对照组(n=182),干预组进行治疗前、中、后综合心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音乐疗法、行为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牙科治疗。于干预前、龋齿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进行牙科畏惧(CDAS)评估、合作度(ICC)评估及心率测量。结果牙病治疗期儿童存在畏惧情绪,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CDAS、ICC评分及心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干预组CDAS评分(11.35±4.31)明显低于对照组(14.27±5.23)(P〈0.01);干预组治疗前ICC评分(2.8±1.3)、治疗中ICC评分(2.9±2.1)均低于对照组(4.2±2.5,5.1±2.8)(P〈0.01);对照组治疗中心率(104.5±15.8)、治疗后心率(97.5±14.7)明显高于干预组(90.1±17.9,88.9±11.4)(P〈0.01),干预组治疗后心率(88.9±11.4)较治疗前(90.1±17.9)减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明显降低牙病治疗期儿童的恐惧、焦虑情绪,减缓心率,提高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18.
儿童牙病治疗前的心理调整和治疗操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建民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3,17(3):31-33
儿童属于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因此,作为口腔科医护人员只有了解儿童的一些心理特点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才能顺利做好儿童牙病的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口健康的好牙,牙齿健康以预防为主,预防牙病、爱牙护齿从小做起,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家长们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