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由于医学进步,诊断手段的发展及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脑卒中患者被发现;多项研究发现脑梗死发生有低龄化趋势。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47例低龄脑梗死患者,对其危险因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47例患者中男31例,女性16例;年龄7~20岁3例,21~30岁12例,31~45岁32例;有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4例。有吸烟嗜好者(5年以上),0.5~1包/d6例,1~2包/d17例,2包/d以上6例。低龄(30岁前)吸烟21例,高龄(30岁后)吸烟8例。作息无规律者32例,其中夜出昼息者24例,长途夜班客车司机4例,夜宵摊市8例,酒吧工作12例。女性中有4例长期口服避孕药。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7例中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随访2年,记录其复发和死亡事件.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分析两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7例患者中,5例失访,2例死于其他疾病,共入选200例.2年内复发37例(18.5%).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高血压史、冠心病史、高尿酸、空腹高血糖、尿蛋白阳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尿酸血症(OR=2.962,95% CI为1.281 ~ 6.849,P<0.05)、空腹高血糖(OR=2.838,95% CI为1.301~6.192,P<0.01)、尿蛋白阳性(OR=2.912,95% CI为1.212 ~6.998,P<0.05)可以预测脑梗死复发.结论 高尿酸血症、空腹高血糖、尿蛋白阳性为中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7d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回顾性分析165例TIA早期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LDL≥2.6mmol/L、TIA发作次数≥3、症状持续时间≥60min、糖尿病、入院后高血压与TIA早期进展成脑梗死显著相关(OR=3.38~10.44,P<0.05)。结论 TIA早期进展至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56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与128例同期入院的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比较其临床特点、梗死类型及危险因素。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复发类型;复发的时间多在初次病后的一两年内,其次在5年后;与初发组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是复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增加脑梗死复发的几率,提高对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的认识,并积极干预,对于预防复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狭窄、血压、血糖、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例数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P〈0.01),血管狭窄、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感染、消化道出血、忧虑、精神紧张等也是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血脂、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等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2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非斑块组,将其与体检中心63名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颈部血管多普勒、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FIB、CRP、GhbA1C.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压、LDL-C、TG、FIB、CRP、血尿酸、GhbA1C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粥样硬化非斑块组(P<0.05或 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非斑块组血压、LDL-C、TG、FIB、CRP、血尿酸、G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结论 血压、LDL-C、TG、血尿酸、FIB、CRP、GhbA1C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336例SSS患者中,SSS合并脑梗死组83例,SSS不合并脑梗死组253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SSS合并脑梗死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SSS合并脑梗死组吸烟、有高脂血症史、合并冠心病、既往有心力衰竭发作史及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脂血症史及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65(95%CI:1.029~1.102),2.128(95%CI:1.209~3.745),1.740(95%CI:1.021~2.966),1.962(95%CI:1.147~2.863)。结论:年龄、吸烟、高脂血症史及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8月在潍坊市脑科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366例,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24个月,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别、糖尿病、冠心病、吸烟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适度饮酒为保护性因素。结论男性、糖尿病、冠心病、吸烟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适度饮酒可预防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9.
无症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脑血管疾病中,无症状脑梗死日渐受到重视。文章就其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年龄、糖尿病、心脏疾病、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狭窄和精神状态异常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后痴呆的早期治疗和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102例脑梗死病人在住院期间行临床和智能评估、头颅MRI检查,并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龄、男性、文化程度低、高血压、糖尿病、病灶数目多、体积大、左半球或双侧半球病变为脑梗死后痴呆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后痴呆是由多因素决定的,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对早期治疗和预防痴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随着现代诊疗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复发性脑梗死病例也相应增加。如何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并找出其相关因素,为脑梗死二级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很高,且复发性脑梗死有较高的致残率,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上预防脑梗死复发是二级预防的重要环节.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很多,本研究就其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伟 《地方病通报》2010,(3):96-96,99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1998~2009年乌鲁木齐有色医院收治的老年人(年龄〉60岁)记录性别、年龄、血压、病史(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以脑CT或MRI的检查结果分为脑梗死组(实验组)和非脑梗死组(即对照组);合并有其他脑血管病的病例不在本项研究的入选中,有服用降脂药物的患者,停服降脂药物2周后再检测血液的生化指标;两组病人的血液生化指标均采用美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结果脑梗死组病人同时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和血尿酸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有显著性差别(P〈0.01和P〈0.05)。结论高血压作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老年人防治脑梗死的重点内容。降压、降低LDL或提升HDL/LDL比值以及防治胰岛素抵抗对防治老年人脑梗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81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性分析181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入组病例分为15~29岁和30~45岁两个年龄组,对两组间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TOAST分型,对两组各型之间的发病率进行比较.发现青年脑梗死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病史、吸烟、高脂血症病史、饮酒、糖尿病史、心脏病史、家族史.危险因素中吸烟和高脂血症两年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OAST分型中除心源性栓塞外,其他类型在两年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复杂,应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相关检查寻找病因,进而积极给予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统计7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7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41例,发生率为5.65%。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数、侵入性操作、NIHS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侵入性操作(50=6.763)的危险性最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复杂,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可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亚型和预后。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97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组(516例)和非高血压组(460例)。对危险因素、脑梗死亚型和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既往脑梗死史、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高龄、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明显多于高血压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高龄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7.
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2-10~2003-11对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ACI)152例入院时记录性别、年龄、血压、病史(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脑梗死史、高尿酸血症、吸烟史),并予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肾功能、血脂、载脂蛋白,心肌酶、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I,抗凝血酶Ⅲ、头颅MRI(或CT)、颈动脉彩超检查。累计稳定性脑梗死98例和进展性脑梗死54例,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46项指标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载脂蛋白B(apoB)、血糖(GLU)、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PK-MB)、а-羟丁酸脱氢酶(а-HBDH)和舒张压(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CRP、WBC、apoB、GLU、LDH、CPK-MB、а-HBDH升高和DBP下降易致脑梗死进展。结论入院时CRP、WBC、apoB、GLU、LDH、CPK-MB、а-HBDH升高和DBP下降可作为急性脑梗死进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糖尿病(DM)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将24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DM合并脑梗死(DM组)99例,单纯脑梗死(非DM组)1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病死率.结果 与非DM组比较,DM组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梗死病史及其家族史等危险因素者多,病死率高(P均<0.05).结论 DM合并脑梗死较单纯脑梗死的合并危险因素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孙刚  王珩  周广喜 《山东医药》2010,50(20):66-67
目的探讨急腹症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826例急腹症病例,其中对20例急腹症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与单纯急腹症比较。结果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感染与急腹症合并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结论急腹症并发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感染是脑梗死产生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行临床和智能评估 ,颈动脉彩超及头颅MRI检查 ,对研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 ,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本组脑梗死后痴呆的发生率为 31 2 5 % ,统计分析表明 :以多发性梗死、左半球梗死、大梗死、颈动脉狭窄、以往脑血管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为老年人脑梗死后痴呆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脑梗死后痴呆是由多因素决定的 ,积极对危险因素的干预 ,可预防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