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讨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中,为防止传染病传入我国,应当对这些可能存在危险性的出入境人员、物品和各类传染病实施风险分析。综合考虑病原学、流行病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因素,建立传染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科学的方式评估传染病通过口岸传入的风险,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危险等级或危害程度,才能提出进行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查找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口岸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述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在传染病监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南沙口岸几个典型个案从监测发现到快速妥善处置过程的总结,分析南沙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所取得的成效。结果说明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实现了南沙口岸传染病的有效监控。结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牢固建立传染病有效防控的坚实屏障,并有效实现了卫生检疫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提高国境中小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措施。方法 以佛山口岸为例,从传染病防控工作现状、传染病检出情况和当前工作的存在问题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佛山口岸有多种防控措施,但仍然存在旅客信息难获取、体温监测结果存在误差、医学人员不足、快速检查不易开展等中小口岸普遍存在的问题。结论 结合口岸实际,提出快速应对、可操作性强的防控措施的建议,实现国境口岸对传染病防控的快速反应,提高应变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际上原有传染病死灰复燃,新发传染病层出不穷,各种烈性传染病暴发不断,与我国接壤的周边国家疫情更是严峻复杂。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科技飞速发展、交通快速便捷,使得传染病的跨境传播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已成为世界经贸和旅游大国,对外联系与合作的国家不断增加,举办的大型活动和赛事越来越多。国家对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探索,将进一步增加疾病传入传出的风险。传染病跨境传播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完善我国国境口岸传染病应急防控体系的对策。方法对美国在预防和控制急性传染病方面的规划、监测体系、提高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目前我国国境口岸传染病防控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美国具有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能有效控制突发传染病的传播,而我国国境口岸传染病应急防控体系还存在不足。结论结合口岸实际情况,借鉴美国的经验,建立更为合理、有效的国境口岸传染病应急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I)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养禽业的禽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随时间变化规律,为制订传染病防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0~2006年全国口岸出入境人员体检资料,采用指数曲线拟合,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建立的指数曲线预测模型lg(Y)=0.90756+0.11469x,经方差分析,F=148.62126,P<0.01,回归系数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模型成立,显著有效.经相关指数分析,R2=0.97379,曲线拟合度甚佳.各年度口岸出入境人员体检检出的传染病实际值与预测值基本吻合,相对误差平均值仅0.0194,显示模型预测效果良好,预测值可信.结论 建立的指数曲线拟合预测模型,不仅可作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近期预测,还可以进行远期预测,并有助于开发新的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呼吸道感染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在人流和物流集中的国境口岸传播风险极高。因此当务之急是口岸卫生检疫部门寻找一种多通量、检测速度快、特异性高和准确性好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技术。方法目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技术主要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血清免疫学和核酸检测技术,但是存在检测时间长、通量小和不适合口岸现场检测等缺点,不能满足口岸现场检测要求。结果总结分析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技术,微流控技术应用在口岸呼吸道传染病检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结论微流控技术具有通量大、便携性和准确性好等优点,可以满足口岸呼吸道传染病检测的方法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证明多元主体协作机制在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并明确其建设方案,该文以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协作机制的应用为例,描述了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任务需求,分析单一主体应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弊端,评价多元主体协作机制对于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其目前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防止传染病监测过程中冒名顶替,增强传染病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方法 将指纹识别技术嵌入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体检信息系统,应用于传染病监测体检过程中的身份验证.结果 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有效防止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体检过程中的冒名顶替.结论 传染病监测体检是卫生检疫的重要内容,而冒名顶替现象严重干扰传染病监测体检工作.建立指纹识别技术在传染病监测体检中的应用模式,防止冒名顶替,增强传染病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为我国经济、政治利益和国民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传染病大流行的早期,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入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各国政府通常的做法之一,是在入境口岸采取卫生检疫措施,包括体温监测、医学检查、流行病学调查、隔离和治疗等。在这种情况下,旅客尤其是旅行者中的疑似传染病患者和确诊传染病患者的各项权利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从而造成了患者权利和公共卫生利益之间的矛盾。笔者论述了中国2009年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大流行早期采取的卫生检疫措施,对入境旅行者,特别是入境旅行者中的疑似甲流患者和甲流患者的权利的影响,分析了在应急状态下,患者权利和公共卫生利益之间的矛盾,并结合中国相关法律现状,从保护患者权利的角度,给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自然灾害对口岸传染病流行规律和传播风险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通过分析常见自然灾害对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以及给口岸带来的传播风险,提出检验检疫部门应采取的针对性防控措施。结果检验检疫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体系,建设预警机制,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不断跟踪检疫新技术发展,以适应复杂的疫情形势。结论完善的综合防控体系有助于口岸应对自然灾害中传染病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甲型H1N1流感为例,探讨口岸防控传染病成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方法以深圳口岸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为线索,以甲型H1N1流感对深圳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为参考,对传染病防控评估指标、评估体系作系统分析,构建流行病学、经济学、社会学"三位一体"的传染病防控评估体系。结果建立流行病学、经济学、社会学"三大体系",明确指标系统化、指标量化、指标标准化"三个要素",是构建系统评估体系的核心内容。结论系统全面的疫情防控体系对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学校突发卫生事件特征和预防控制现状,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学校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我市2010—2012年3年间学校传染病数据为依据,对学校突发卫生事件流行病学描述及防控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3年间我市学校共发生上公共卫生事件9起,均为IV级事件,发生5起流行性腮腺炎,2起水痘,2起流行性感冒,病例共计351例,无死亡病例。9起学校传染病事件中7起由当地卫生医疗机构报告,2例疾控机构报告。首发病例到报告事件最长为17.35d最短为2.51d报告事件到创建事件最长2.11d,最短为1h,从首发病例到末例发病最短间隔5.22d,最长间隔41.22d,调查报告100%填写完整。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等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病地区剧中在卫生条件和经济水平较差的农村中小学。虽然,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监控措施落实有较大幅度改善,但仍需在学校卫生工作管理和防控措施落实上加大力度,落实好联防联控机制,实现预防和建设传染病流行和爆发,保证学生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廖耘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747-474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上升,与以往相比,人们更注重精神生活,但是与此同时,正因为科技发展,人们对传染病的控制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但是仍有对传染病不重视,或者在传染病防治过程中未采取正确手段的人们,导致传染病蔓延和扩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本文就针对新形势下的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开展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我国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从法律法规体系、联防联控机制、防治机构、监测预警系统、疫苗研发、筹资机制等方面对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进行系统梳理。从综合防治策略、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实验室检测技术和实验室网络、完善传染病防控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稳定防控经费投入、加大科技创新支撑、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八个方面提出现代化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发展的建议,供决策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目前新出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研究传染病控制国际法规,依法、科学、有效开展新出现传染病控制。方法收集各新出现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各国传染病立法,分析新出现传染病的原因、流行情况及国际上防治传染病的法规措施的差异性。结果新出现传染病此起彼伏.遍及全球各地,控制突显重要,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已超过人类传染病控制法规的发展。结论修改、补充、完善传染病法规,加强国际间合作,共同应对是良策,也提示各国在自扫门前雪的同时应加强对国外新出现传染病传入国内的防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河源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6月河源口岸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年1月—2010年6月共监测体检987人次,检出各类传染病97例,总检出率9.83%。其中HBsAg阳性85例,检出率为8.61%;HCV-Ab阳性5例,检出率为0.51%;肺结核1例,检出率为0.10%;梅毒5例,检出率为0.51%;HIV抗体阳性1例,检出率为0.10%。出境劳务人员传染病检出率高于非劳务人员(2=5.194,P<0.05)。传染病检出率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16,P>0.05)。男性的传染病总检出率及HBsAg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2=3.877,P<0.05及2=3.910,P<0.05)。结论 HBsAg阳性为河源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入境商务人员及出境劳务人员是河源口岸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江苏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江苏口岸800838名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并使用χ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以劳务人员为主(56.16%),年度职业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染病检出率分析表明近2年较2007年以前有增加的趋势,疟疾以2008年最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2006年后不断增加,梅毒、开放性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总体呈增长趋势,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呈波浪形趋势。病例构成比分析表明,疟疾以2008年最高,病毒性肝炎以2007年最高,HIV感染、梅毒近3年持续增长,开放性肺结核呈波浪形趋势。不同年度病例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呈年轻化;国籍(地区)分布越来越广,特别是非洲和东南亚国家(地区)。结论口岸传染病防控应关注劳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关注HIV感染等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的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