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动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自然染疫动物及其寄生蚤种类、构成,以探讨其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宿主地位和保菌作用。方法 统计分析本所1953~2003年间有关鼠疫监测资料。结果 疫源地共判定染疫动物6种,其中狭颅田鼠是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首次记录的疫鼠种类。结论 长爪沙鼠是该疫源地内鼠疫菌的主要贮存宿主,每次鼠疫流行是以长爪沙鼠为主要染疫动物的沙鼠型鼠疫,其他动物参与流行,对动物鼠疫的保存延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综合文献资料,鄂西山区已发现与医学有关的小动物802种,隶属3纲、14目、56科、268属,地理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制定鼠疫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夜笼法。在广州市12区、县级市设置监测点,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10年间共捕获鼠形动物8 891只,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8 285只,食虫目动物606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1.25%;在1 185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243只,捡获蚤811只。发现蚤类4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平均鼠染蚤率为20.51%,总蚤指数为0.68;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监测结果,探讨防控对策。方法按《鼠疫联防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宿主、媒介调查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验。结果捕获动物2目6科10属12种,黄鼠为优势种,平均密度为0.30只/hm^2;采集蚤类4科6属12种,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优势种,黄鼠体蚤指数为1.50,染蚤率为60.20%;细菌学培养和血清学检验未检出阳性。结论该疫源地动物间鼠疫处于相对静息状态,但针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该疫源地的特殊性,鼠疫对疫区乃至周围人群的危害性依然存在;应密切联防协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疫情报告网络,提高鼠疫控制应急反应能力和鼠疫处理工作能力;重新细化监测方案,扩大流动监测规模,提高先期发现动物间鼠疫流行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记录、分析青海省革螨和恙螨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为预防控制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鼠疫疫源地内动物、昆虫区系分布与种群结构的调查工作,采集动物体外寄生螨进行分类鉴定。结果青海省自6种鼠疫染疫动物体表和巢穴中调查到寄生革螨和恙螨55种,隶属于10科22属,占全省已知革螨和恙螨总数的47.01%,34种为古北种,两界兼有种21种;青海藏南亚区分布最多,达50种,黄土高原亚区和西部荒漠亚区分别为23种和11种,羌塘高原亚区发现的最少,目前仅3种。结论截止目前,尚未证实青海省一种螨类能自然感染鼠疫,螨类在该鼠疫疫源地内的作用和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监测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染疫动物及其寄生蚤种类构成,探讨其宿主地位和保菌作用。方法 统计分析近50年间阿拉善黄鼠自然疫源地有关鼠疫防治的调查与监测资料。结果 在该疫源地的3次动物间鼠疫流行中判定染疫动物7种,染疫蚤4种,分离出鼠疫菌159株。结论 阿拉善黄鼠是该疫源地染疫动物的绝对优势种群,鼠疫菌的主要贮存宿主,与其主要寄生蚤—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Ctm)的共同作用是造成鼠疫传播与流行的主要因素。其他动物参与流行,对鼠疫菌的保存与延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T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I抗体.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1 709只,分属2目2科4属7种.其中啮齿日动物1 615只,食虫目动物94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0.39%,鼠密度(捕获率)为9.83%:在194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40只,检获蚤84只,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猫栉首蚤;鼠染蚤率为20.62%,总蚤指数为0.43;黄胸鼠蚤指数为0.56;未查出鼠疫FI抗体.结论 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8.
鄂西山区医学小动物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文献资料,鄂西山区已发现与医学有关的小动物802种,隶属3纲、14目、56科、268属,地理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展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海原县鼠疫疫源调查,掌握鼠疫疫源状况,制订预防鼠疫的措施。方法在西吉县红耀乡、火石寨乡、白崖乡、西滩乡、偏城乡、马建乡,海原县李俊乡采用鼠疫流行病学、生态学、动物昆虫学、细菌学、血清学等方法进行鼠疫疫源调查。结果共发现小型兽类2目4科6属10种,阿拉善黄鼠为该地区优势种群,平均密度为0.95只/hm^2,单公顷最高为3只/hm^2,主要分布在海拔1688~2366m的黄土高原亚区干草原地带;野外小型鼠捕获率为0.59%;体外寄生虫发现3目7科12属20种,其中蚤类3科5属8种,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优势种,阿巴盖新蚤、细沟双蚤、无规新蚤和禽角叶蚤为常见种,似升额蚤介中亚种、红羊新蚤数量较少。细菌学检验399份,蚤培养161组1120只,血清学检测281份,反向间接血凝检测1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检测虽未发现阳性结果,但经鼠疫流行病学分析,基本具备动物鼠疫流行条件,该地区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宁德港区船厂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体表媒介生物(蜱、蚤、螨)携带情况,为灭鼠以及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定的鼠、蚤、蜱、螨等4种媒介生物监测方法,于2009年7月-2010年6月选择2个造船厂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171只,其中鼠类128只,鼠类密度3.58%,鼠形动物隶属2目2科2属4种,褐家鼠为优势种属,鼠密度存在明显季节性;检获蚤1匹,种属鉴定为不等单蚤;螨56匹,总染螨率为10.53%,总革螨指数为0.33,隶属2科3属4种;蜱9匹,总染蜱率为3.51%,总蜱指数为0.05,种属鉴定均为全沟硬蜱。结论宁德船厂的鼠形动物及体表媒介种群均为福建省普遍存在的媒介生物种类,未见新品种,但鼠密度指标未达到我国<1%的行业标准,应加强对鼠及其寄生虫媒介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根据吉林省鼠疫疫源地现状调查方案要求,我们利用2年时间对动物种群结构及其变化进行调查,共发现啮齿动物5科11属,并有食虫、食肉目6种。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流行态势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大部分地区位于青海省境内 ,现已查明有 30个疫源县、118个疫源乡、6 74个疫点 ,疫源面积达 18× 10 4km2 ,有 13种自然染疫动物和 9种自然染疫昆虫 ,是我国各型鼠疫疫源地中鼠疫流行最为猛烈、对人群威胁最为严重的一块疫源地。1 鼠疫流行概况1.1 动物间鼠疫 喜马拉雅旱獭 (以下简称旱獭 )是这块疫源地的主要宿主。疫情活跃 ,动物间鼠疫流行连年不断。仅 1999、2 0 0 0年在旱獭体和旱獭体表寄生虫体内分离出鼠疫菌 4 1株 ,发现新疫点 8个。 2 0 0 0年 5月从祁连山北麓肃南所捕的 2 18只旱獭 ,经河…  相似文献   

13.
青海田鼠鼠疫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近年(1997—2003)青海田鼠鼠疫流行特点,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防治规划”和“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发现1997-2003年间,除1998、1999年未监测外,其余5个年度均有青海田鼠鼠疫流行;发现染疫动物4种,除青海田鼠外,还有牧犬、沙狐和家猫,染疫媒介3种。结论青海田鼠鼠疫呈连续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2000年初乾安县进行过鼠疫疫源地现状调查,同时期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为对比政策实施前后疫源地变化进行本次研究。方法选取乾安县2016—2020年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监测点设置,捕获的宿主、媒介种属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共设置流动监测点20个及疫源检索点265个,捕获宿主动物1目4科6属7种10 224只;捕获媒介蚤类3科3属3种1 070匹。结论环境相关政策的实施会改变原有宿主、媒介的生存环境,从而间接影响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青海鼠疾概况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中心地带,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条件艰苦,是我国古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之一,最早的人类鼠疫可追溯到1754年(河南蒙旗自治县)。该省鼠疫防治工作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历史上完全是个空白区。自1954年首次从旱獭体内分离出鼠疫菌以来,截止1996年已证实有3O个县、币、镇共13O个乡、736个疫点,疫源面积15万平方公里,动物8科27属43种,蚤类7科44属162种,蝉2科6属16种,革螨8科23属71种;恙螨2亚科73O种,旱獭虱1种。传播鼠疫的动…  相似文献   

16.
1975—1999年云南剑川动物鼠疫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云南剑川鼠疫自然疫源地于 1975年被发现 [1] ,位于东经 99°4 0′~ 99°55′,北纬 2 6°15′~ 2 6°4 5′,面积约16 0 0 km2 ,海拔 2 2 0 0~ 4 0 0 0 m,属滇西北横断山高山峡谷地带 ,植被以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丛为主。 1975~ 1999年 ,为掌握该疫源地动物鼠疫的流行规律 ,进而制定科学的防制措施 ,我们进行了长期系统的动物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现报告如下。1 宿主1975~ 1999年 2 5年间共捕获动物 10 8110只 ,隶属 4目 13科 30属 51种 ,其中大绒鼠 336 0只 ,占31.0 8% ,齐氏姬鼠 310 2 3只 ,占 2 8.70 %。此两种鼠为该疫源地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石渠县2001-2013年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监测数据。方法 运用Excel统计分析石渠县鼠疫疫源地监测数据。结果 2001-2013年青海田鼠平均密度是244.73只/ha;青海田鼠体蚤12 733匹,3科4属8种,蚤指数为0.90、染蚤率为42.96%;青海田鼠巢蚤22 512匹,3科4属8种,染蚤率为100%、蚤指数为55.59;夜行鼠420只,3目4科5属9种和1种未定的水栖鼠;血清学检测青海田鼠血清1 787份,阳性率为5.60%,牧犬血清784份,阳性率9.54%;自毙青海田鼠鼠疫菌检出率为14.57%,活体青海田鼠鼠疫菌检出率为0.22%。结论 石渠县动物鼠疫继续流行,应做好鼠疫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盐池县为历史人间疫区,1970年首次以细菌学证实了鼠疫自然疫源性的存在。相隔15年后1987年又发生动物鼠疫大流行,其来势之猛,强度之大,范围之广,染疫动物种类、数量之多,鼠蚤检菌率之高,在宁夏沙鼠疫源地内实为罕见,现就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0~2012年内蒙古长爪沙鼠疫源地啮齿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染疫情况,为该疫源地鼠疫流行特点和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2000~2012年内蒙古鼠疫监测数据,应用Excel2003软件对啮齿动物及感染鼠疫的啮齿动物按不同年代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长爪沙鼠疫源地共捕获啮齿动物2目6科24种80 580只,各年度捕获啮齿动物种类波动在15~21种之间,平均每年为18种。各年度获啮齿动物数量波动在4 609~7 850只。有8种啮齿动物自然感染鼠疫,其中从7种动物体内检出鼠疫菌623株;从5种动物体内检验出阳性血清119份。结论内蒙古长爪沙鼠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宿主类型复杂,动物鼠疫流行活跃,应加强对该疫源地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传播媒介的角度探讨环县存在鼠疫自然疫源性的可能性,并为确定该地区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性提供媒介昆虫学资料.方法 依据<中国动物志>(昆虫纲)蚤类调查方法 ,梳检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收集洞干及巢蚤进行鉴定,对蚤类种群分布、染蚤率及蚤指数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共发现有蚤类4科11属18种,蜱2种.阿拉善黄鼠体蚤总指数1.12.总染蚤率34.7%.阿拉善黄鼠主要寄生蚤是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蚤指数为0.83,占阿拉善黄鼠体蚤总数的75%.结论 该县媒介昆虫种类组成、主要寄生蚤染蚤率、蚤指数均与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基本相同,具有构成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媒介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