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肠癌同期肝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大肠癌同期肝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提高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对我院1996.1-1999.10收治的具完整资料的114例大肠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病人发生同期肝转移。术前联合应用B超和CT对直径大于1cm的转移灶的检出率为78.9%。同期肝转移多发生在肝左叶,左半结肠癌转移高于其他部位,原发灶直径超过肠腔一半(79%)、有周围淋巴结转移(89%)、无肝硬化者肝转移率较高。高分化癌的同期肝转移率较其他类型无显著升高。血CEA值≥15μg/L者同期肝转移率高于<5μg/L(P<0.05)。血清CEA水平≥15μg/L、有周期淋巴结转移、无肝硬化是大肠癌同期肝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高分化大肠癌易发生肝转移。联合应用B超和CT检查及检测血清CEA值等方法有助于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大肠癌同期肝转移应一期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大肠癌的肝转移。为探讨大肠癌5—氟脲嘧啶(5—Fu)门静脉插管化疗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价值,1994年8月由中英两国专家合作,开始了本项课题的国际间大规模临床协作研究,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大肠科作为首批参加单位同期开始了此项研究。全部研究计划3~5年完成1万例临床研究,其中我国完成500例。 凡确诊为大肠腺癌者;无肝或远处转移者;肿瘤可以根治切除者均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设两个组即化疗组与非化疗组。病人于根治切除术完成关腹前行双育随机分组,决定是否进行门静脉插管。分入插管组病人按静脉切开步骤行门静脉插管,术后回房开始经导管24小时连续滴注5—Fu,每日1g,共7天,化疗完毕缓慢拔除导和即可。  相似文献   

3.
血清CA19—9,CEA RIA对大肠癌肝转移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大肠癌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是肝转移。若能在手术前早期诊断并行转移性肝癌切除术,可明显提高平均生存期。所以大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不仅是治疗方法的重要选择依据,也是进行肝切除,提高病人生存期的关键所在。本文旨在通过对131例大肠癌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测定,探讨其对大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价值,并分析CA19-9与癌胚抗原(CEA)同时阳性对肝转移的意义,以期对大肠癌肝转移术前诊断有所启迪。 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131例(男71,女60),大肠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年龄25~85岁,平均58.6岁。结肠癌67例,直肠癌64例。 二、病理特征:131例大肠癌病理诊断高分化腺  相似文献   

4.
作者进行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DNA非整倍体和C-erbB-2基因产物的增加对预示胃癌肝脏转移的意义。观察到74例胃癌中DNA非整倍体32例,占43%;32例功肝转移占62%,腹膜播种转移占43%,5年存活率为26%。非整倍体与预后和血管浸润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但与淋巴结转移或淋巴浸润无关。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内以C-erbB-2基因表达产物,发现89例胃癌中阳性19例,占21%,阳性结果与临床病理因素(包括肝转移,血管浸润程度等)无明显关系。以往多因素分析已表明,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发病率高,逐年上升,肝脏作为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常见部位,有近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出现肝转移,也有近20%的患者在结直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1].本研究收集了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接受根治术治疗的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实施根治术后出现肝转移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组织中Fas/FasL系统、nm23表达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Fas、FasL和nm2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肝转移 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Fas、FasL及nm23的表达情况。结果:55%大肠癌有不同 程度的Fas表达,低于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其表达与Dukes分期密切相关。分期越高,Fas表达率越低,有淋巴结 转移 的C期和有远处肝转移的D期Fas阳性表达率低于无转移的A期和B期,其中D期显著低于AB期,但C期与AB期、C期与D期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大肠癌组织FasL和nm23的表达率分别为68.75%和57.50%,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肝转移均无相关性。Fas/FasL系统与nm23表达亦无相关性。结论:Fas/FasL系统中Fas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 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征,nm23表达增加可能在大肠癌进展早期而不是在进展播散期起重要作用,与其转移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转移卵巢17例临床病理分析彭文明,黄锐明,郑秀玲,方云光,周敏能,钟慕贞本文收集大肠癌转移卵巢17例(占同期大肠癌病例受检例数的2.16%)的临床病理资料。发病年龄36~68岁(平均50岁)。卵巢肿瘤与大肠原发瘤同时发现4例,异时发现13例,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遗传相关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0例大肠癌进行家系调查,对其中14例具有遗传相关性大肠癌的家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具有遗传相关性大肠癌占同期大肠癌的11.67%,大肠癌一家族中有一级亲属两人以上发病的6个家族,占总的发病家族的1/20,而6个发病家族的发病人数为14人。占6个大肠癌家族一级亲属总人数(84人)的1/6。结论具有遗传背景的大肠癌家族成员是不可忽视的易感人群,临床上应提高对大肠癌病人家族调  相似文献   

9.
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大面积烧伤严重并发症之一,重者直接威胁病人生命。我科自1996年1月至2000年9月共收治此类病人2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病人,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3~45岁,烧伤面积35%~97%,平均47%,Ⅲ度烧伤面积15%~50%,平均  相似文献   

10.
颜魁  谢莹  段绪伟  汪多平  许坚  韦正波 《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2013,(11):1324-1327,1330,F000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Ⅱb区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患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能够获得Ⅱa、Ⅱb、Ⅲ、Ⅳ、Ⅴ及Ⅵ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病人资料共61例,其中3例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共计算64侧颈各区淋巴结转移率,并分析各个临床指标,包括性别、年龄、T分期、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率等与11b区转移的相关性。结果61例病人,共64侧颈Ⅱ、Ⅲ、Ⅳ、Ⅴ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4%(22/64)、43.8%(28/64)、42.2%(27/64)、25.0%(16/64)和48.4%(31/64),其中Ⅱa和Ⅱb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25.0%(16/64)和9.4%(6/64)。多因素分析显示Ⅱa区淋巴结转移是Ⅱb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Ⅱb区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如果出现Ⅱa区淋巴结转移则Ⅱb区应行常规清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探讨两者在大肠癌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不同类型的大肠癌组织48例(试验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3岁。任意选癌旁5cm以上的正常组织24例(正常对照组)。采用SABC法检测IGF-Ⅰ、IGF-ⅠR的表达。结果在48例大肠癌组织中,IGF-Ⅰ、IGF-Ⅰ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8%、58.33%,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6.67%、16.67%。IGF-Ⅰ、IGF-Ⅰ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而与其他的病理因素及患者5年生存情况无关。IGF-Ⅰ和IGF-Ⅰ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相关性。结论IGF-Ⅰ、IGF-ⅠR可能相互协同作用参与大肠癌的浸润、转移,可作为反映大肠癌进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但IGF-Ⅰ、IGF-ⅠR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张树范 《医学信息》2005,18(8):1016-1017
我院2000-2004年共收治阑尾炎病人125例,其中坏疽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25例,占20%,现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性18例,女性7例,最大71岁,最小6岁,6-15岁13例(占52%),50岁以上5例(占20%),发病至入院最短1天,最长10天。1.2临床表现全组病人均有腹痛、发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和探讨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价值。方法 26例中晚期大肠癌,按Seldinger法进行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供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灌注与栓塞治疗。结果 灌注栓塞术后病人症状改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不完全梗阻症状消失,近期疗效明显。结论 采用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已有肝转移的病例;同时行转移瘤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PCNA表达在大肠癌肝转移的意义作者对手术切除大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23例(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的大肠癌患者30例(对照组)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检测和病理特征分析观察,结果表明:(1)大肠癌组织内PC-NA阳性细胞均有表达。但其表达程...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肝脏高转移株SPan-1的抗原表达的变化[日]/山田靖哉…医学.一1996,176(11).一741~742大肠癌的肝转移是调控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已明确在作为肿瘤标记物的糖链抗原中,癌细胞膜表面的某种搪链抗原,作为癌转移时的粘附分子而发挥...  相似文献   

16.
脑转移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国内报道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6%~10%,我院自1980年~1997年间共收治脑转移瘤患者78例,约占同期脑肿瘤的7.5%。其中经开颅手术并获得病理结果的65例。现通过临床病案分析,对脑转移瘤的有关问题加以分析讨论。 一、临床资料 1.性别和年龄:65例中男44例(67.5%),女21例(32.5%)。年龄最小26岁,最大79岁,平均54.6岁。其中21~  相似文献   

17.
臀部烧伤患者常合并有肛门、会阴烧伤,病理变化及治疗有其特殊性,本文对此浅谈综合治疗体会,并作一些初步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98年,我院烧伤科共收治烧伤病人1560例,其中臀部烧伤者287例,占烧伤住院总人数的18.4%。287例中,单纯臀部烧伤143例,占臀部烧伤病人总数的49.8%;合并肛门烧伤者58例,占20.2%;合并会阴烧伤47例,占16.4%;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tathmin蛋白与p27kip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25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25例大肠腺瘤组织、47例大肠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及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stathmin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48%、74.47%;正常大肠黏膜组分别与大肠腺瘤组及大肠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组与大肠癌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hm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②p27kap1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80%、31.91%.正常大肠黏膜组与大肠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组与大肠癌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大肠黏膜组与大肠腺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27kip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③stathmin蛋白的表达与p27kip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695 3,P<0.01).结论:stathm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27kip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提示stathmin及p27kip1蛋白共同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stathmin蛋白可作为一种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正> 针对肿瘤的抗独特型疫苗研制正取得进展。美国Wister研究所等报道了抗结肠直肠癌独特型疫苗的临床试验结果。该疫苗并非用以预防健康人,而是激发肿瘤病人的免疫系统以攻击肿瘤细胞。 用该疫苗治疗的30例病人,治疗前均经手术切除原发肿瘤,但均有肝脏转移病灶。有些病人同时接受化疗。其结果是6例病人出现部分缓解,7例肝转移得到抑制。其中多数具有阳性反应者均接受过化疗。该研  相似文献   

20.
葛永祥 《医学信息》2009,22(12):2813-2814
目的探讨区域化疗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肝转移的作用.方法治疗组31例大肠癌常规根治术后患者,以介入导管介入法区域化疗替代全身静脉化疗;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静脉化疗;两组化疗方案均为5-Fu+CF+L-OHP,治疗后观察其5年的肝转移发生率及存活率.结果治疗组5年内出现肝转移5例(16.1%).对照组肝转移12例(32.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常规根治术后患者以介入导管区域化疗替代全身静脉化疗可降低肿瘤肝转移的发生率并提高五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