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患者男性,47岁,司机。该患于1989年10月因胸闷,心前区不适而就诊,病人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血压17.3/12.0kPa,脉博72次/分,心界不扩大,心律整齐无杂音,胸片心影不大。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右室肥厚?1990年4月再发心前区疼痛持续10分钟,当即来我院查心电,诊断为窦性心律,间隔支阻滞A型。 讨论:左束支的间隔支阻滞近年来已日益受到临床和心电图工作者的重视。但单靠心电图难以做出诊断,应结合心电向量图及临床资料才能做出正确诊断。Demoulin等于1972年对20例正常心脏解剖学研究发现左室内传导束主要有三组,分别为左前支,左后支和抵达室间隔的中隔支。心电图诊断间隔支阻滞分A型和B型。A型:(1)右心  相似文献   

3.
<正>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3岁,因发作性心慌、气短、心前区不适5年,加重2天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体检:BP150/90mmHg,X线胸透左室大,切面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略肿大,左室后壁运动幅度降低,主动脉弹性减退;心电图检查(附图)为V1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心律不齐,P—P间期0.76—1.32s,P—R间期恒定为0.16s,心室波群有两种形态,均为窦性下传,并与R—  相似文献   

4.
5.
患者男性,68岁,冠心病,心律失常。近期服用麻黄羊丙阴,丹参片,消心痛等药。1993年8月8日来门诊复查:一般情况可。BP17。33/10‘73kPa,P96次/mi。、律齐,心界不大。两肺呼吸音清晰。卧位ECG示窦住心律,肢导联是低电压,下壁导联ST段平直,间歇性右束立传导阻滞,阻滞图形出现的始末P—P间期恒定为0.625.连续记录Vl导联见古束支阻滞与呼吸同步出现,吸气时消灭、每辆约ic次心搏.QRS同形发生一次周期性变化,而心率无改变。心电图诊断;卖性心律,呼吸间歇性右荣文阻滞。讨论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最常挂于心率改古时,故又称…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62岁,因间断性胸闷、心悸1年余,加重1周于1999年6月8日就诊。查体:BP17/10.5kPa,P80次/min,律齐,双肺(-)。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78次/min,V4和V5导联T波低平。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P88次/min。临床诊断:冠心病。 2 讨论   间歇性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并不多见,在病理情况下,由于种种病理原因,如炎症、心肌供血不足,致使传导系统的不应期产生病理性延长,它不能跟随心动周期的缩短而缩短。所以当心律增快到一定程度时,下传窦性冲动就会遇上病理性延长的不应期,产生传导障碍。当心率增至88次/min时,就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即快频率依赖性束支传导阻滞。本例出现的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应与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1]。  相似文献   

7.
8.
<正>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因反复右下腹痛3 a 于1990年7月17日入院。患者于3 a 前行剖腹产,术后半年出现右下腹阵发性疼痛,每于月经期前1周发作,月经期缓解,初时尚能耐受,后渐发展为除月经期外皆痛,痛时  相似文献   

9.
雷斌 《疑难病杂志》2005,4(6):370-370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7岁。因持续咖啡色尿1月,剧烈腹绞痛,头痛、呕吐1天,于2000年11月5日入住本院内科。患者因患慢性重型肝炎、IgA肾病于2000年7月住省级某医院肝病科,10月上旬出现咖啡色尿,放置后呈黑色,睡眠后尿色加深。经某医院会诊,排除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0.
病人,男,79岁。缘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胸闷、胸痛,疼痛呈隐痛,伴有后背部疼痛,对冷刺激敏感,当时无发热、气短,每次发作症状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曾在本院就诊,胸部正位片提示:未见异常。于7h前患者在睡眠中痛醒,感胸闷、气短,疼痛呈压榨样,同时伴有后背部疼痛,不缓解,活动后加重。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1—2010年急诊科收治的AAD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过程和预后。结果 4例患者均被误诊。4例患者均以胸痛起病,3例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抬高,1例表现为广泛导联ST段压低,1例心肌酶升高,3例心肌酶正常,4例均给予抗血小板治疗,3例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4例患者均死亡。结论 AAD患者心电图出现缺血或损伤性改变,极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给予不适当治疗,病死率高,应重视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误诊原因 ,提高急危重症病人的诊断水平。方法 门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住的患者1 94例 ,按出院诊断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分为误诊组和非误诊组 ;按是否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造影组和非造影组。分别比较两组入院首次心肌酶学阳性改变率、入院首次心电图阳性改变率、典型缺血性胸痛的发生率、误诊率以及临床合并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造影组和非造影组的误诊率分别是 1 8 85 %及 8 93 % ,差异显著 ,P <0 0 5 ;而入院主要诊断依据两组无差异。误诊组和非误诊组两组比较无论从年龄、合并症、入院主要诊断依据等方面均有差异 ,P <0 0 5 ;误诊疾病种类主要是急性肺栓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急性左心衰及脑梗塞等。结论 误诊主要与对某些疾病的认识不够 ,追问病史不认真、体格检查不细致及不能正确的分析相关检查结果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Sgarbossa方案在诊断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肌梗死的实用性。方法 收集可疑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64例,以心肌酶学指标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确诊的客观标准,比较Sgarbossa方案和传统心电图诊断方案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等。结果 Sgarbossa方案在诊断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55.2%、94.2%、88.1%、71.1%;传统方案为62.6%、80.6%、72.0%、71.1%。两者相比在特异性、阳性预测率方面,Sgarbossa方案优于传统方案,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在Sgarbossa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心电图鉴别诊断指标综合判断可能会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王琼涛  金秀  杨海珍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085-1086,1158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心肌炎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方法对37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中,有低热、咳嗽、咽痛等上感症状8例,胸闷、气促8例,胸痛5例,心慌10例,恶心、呕吐8例,所有病例心肌酶谱均升高,心电图表现酷似下壁心肌梗死8例、前间壁心肌梗死4例、前壁心肌梗死5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7例、前壁+下壁心肌梗死2例。结论急性重症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血清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临床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对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动态分析患者心电图演变,及时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等检查认真鉴别,以尽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洪树坤  杨坤兴 《医学综述》2012,18(15):2518-2519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为胆绞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9例首诊误诊为不典型AMI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不典型AMI患者病初时均被误诊为胆绞痛。其中4例死亡。结论提高临床医师对不典型AMI的重视,对减少AMI误诊率、病死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89例CLBBB患者进行心肌酶检查,其中AMI患者19例,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2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V1~3呈rS型导联,V6导联的QRS波群呈顶端粗钝且宽阔的R波,V1-4的ST段弓背呈0.3-0.5mV的抬高,STV5、V6、I、aVL导联呈0.1-0.2mV的斜上方抬高;7例下壁心肌梗死,其中5例Ⅱ、Ⅲ、aVF导联均为QS型,ST段弓背呈0.3~0.5mV的抬高,T波呈直立;10例前间壁心肌梗死,其中9例的V1、V2、V3导联呈QS型,8例V1、V2、V3导联ST段的单向弓背呈0.4-0.8mV的抬高,T波呈直立,且无法轻易识别J点,4例ST段的抬高情况与T波呈"R"型。结论:在心电图的检测当中,QRS主波以及Q波向下时,ST段的单向弓背呈0.3-0.8mV的抬高,或QRS主波为向上时,ST段呈0.1-0.2mV的斜上方抬高,这对AMI间合CLBBB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束支阻滞均影响心室的除极和复极,二者并存不能用常规的心电图标准诊断AMI,是临床心电图诊断的难点。本文结合近年文献和新指南,对两者并存时AMI的心电图诊断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与束支阻滞均影响心室的除极和复极向量,二者并存不能用常规的心肌梗死心电图标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束支阻滞多年来一直都是临床心电图诊断的难点.本文结合近年文献简述束支阻滞对心肌梗死的影响和心肌梗死合并束支阻滞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AT1受体拮抗剂对左室重构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首次AMI患者1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随机分为卡托普利(C)组12.5~25.0 mg,3次/d;缬沙坦(D1)组代文80 mg,1次/d;缬沙坦(D2)组代文,起始量为80 mg,1次/d,2周后血压平稳且患者能耐受时增至160 mg,1次/d,患者均分别于治疗1、6、12、18个月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有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1)短期应用(1年内)3组患者的LA、LVDd、IVSd、LVPWd、LVMI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用药1年后,缬沙坦组与卡托普利组上述指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缬沙坦组治疗1年后与卡托普利组心功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疗效与剂量相关.结论 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一样,早期应用能有效防治AMI后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其远期疗效可能优于卡托普利,且疗效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