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王忠杰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1)
咳喘方 组成:白胡椒50g,川椒50g,生姜50g,冬虫草30g,蛤蚧30g,核桃仁250g,蜂蜜500g,麻油20g。 配法:将白胡椒,川椒、生姜、冬虫草、蛤蛴研成细粉,用120目筛过好备用。铁锅烧热后,麻油擦锅,倒入蜂蜜,慢火烧开,把事先碾好的药粉边放边搅,散完后放入核桃仁搅匀起锅。 相似文献
2.
3.
4.
5.
<正> 郭贞卿老中医出生于世代业医的家庭,行医六十余年,在内、妇、儿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将其颇著疗效的经验方四则介绍于下。楂蔻饮治疗风疹块郭老治此病强调三点:即祛风、和血和改善体质。其中对慢性荨麻疹更强调体质的改善,常谓正气内充,阴阳平调,病从何来。郭老治疗此病,总以楂蔻饮为基本方剂,此方使用五十多年,疗效较好,特别是对一些慢性反复发作的荨麻疹。 相似文献
6.
一、疥疮将硫黄、苦参、百部、土槿皮、蛇床子、白鲜皮、川椒、雄黄、密陀僧各30克,樟脑10克,冰片5克,碾为细末,加入1000毫升80%酒精中浸泡,7天后滤取药液,贮瓶备用。先以热水、肥皂洗澡,取药液直接涂擦全身,有皮损处应多涂,每天3~5次,每次涂两遍,3天为1个疗程。涂药期间不洗澡,不更衣,第4天洗澡、更衣后再重复用药。禁过度搔抓,忌煎炸、海鲜、酒类、辛辣刺激饮食。本方长于杀虫灭疥、消炎收敛、退疹止痒。一般用药2~3个疗程即痒止疹消。二、带状疱疹药用鱼腥草、板蓝根、大青叶、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各30克,连翘、紫草、黄…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林俊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3)
一、顽固性眉棱骨痛,头痛证李××、本厂职工、女、年近四旬。于一九八六年十月七日起就诊。患者三年来眉棱骨痛,头痛。痛时恶心欲呕,冷汗淋漓。症见口苦咽干,大便粘稠,牙龈疼痛,鼻内有小疖子,肢节疼痛。诊右脉弦长,左脉寸小滑关细。舌苔白腻质淡红夹青。证属:气机不畅,阳明经风热。法当调理气机,祛阳明经风热。处方:温胆汤加味以治。法夏10克、竹茹1团、枳实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苏梗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佛手10克、吴芋3克、荷顶3个、甘草6克、加减:口干咽痛加花粉10克、寸冬10克、枇杷叶10克、减吴芋;肢痛加威灵仙10克;腹胀加大腹皮10克;牙龈痛加升麻减吴芋。共诊六次,服药计十二剂。棱眉痛,头痛证 相似文献
17.
吴家骏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2)
鼓胀两则鼓胀一病,始见于《灵枢·水胀》篇,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张景岳谓“肢体无恙,胀惟在腹,故又名单腹胀。”一语破的地点明了本病的特点. 其一张××女 40岁通海大河咀乡农民患者1978年曾在县医院摄x胸片,明确患有肺结核,经抗痨治疗,病情稳定.1984 相似文献
18.
治湿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脉延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6):26-27
"湿"有外感"六淫"湿邪,有内伤脾虚生湿,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不过外感湿邪致病以湿重症状为重,兼见脾虚之象,如困倦乏力、纳差、口淡黏腻或发甜,胸闷、脘痞、腹胀或恶心欲呕,苔厚腻,脉濡缓.脾虚生湿者,以脾虚症状为主,兼有湿之见证,如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肢体困重或见腹胀、肠鸣便溏或腹泻、舌淡苔薄腻、脉濡弱等.笔者根据我院吴养初老中医临证经验,按照上、中、下焦及四肢湿邪所在部位不同,总结湿邪辨治四法,疗效满意,兹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