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疾病时空聚集分析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疾病的时空聚集分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了解疾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为探索病因和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为了更好地理解疾病时空聚集性研究的方法及其应用进展,本文从疾病的时间聚集性、空间聚集性和时空聚集性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扫描统计(scan statistic)是空间统计学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探测空间、时间、时空范围内某事件发生数的异常增加,并检验这种改变是否由于随机变异所造成.即探测研究区域内是否存在聚集性、聚集性的确切位置、聚集性的风险大小,并检验聚集性有无统计学意义.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常常表现为地域性病例数的增加与减少,地域性病例分布的聚集与消失.  相似文献   

3.
疾病的家庭聚集性可以由于疾病在家庭内传播引起,也可以是遗传和共同环境因素的作用。一般认为肺结核病患者的家庭内存在感染,其感染率较一般人为高。但对结核感染及发病的家庭聚集性和集体宿舍的聚集性分析尚未见报导,为了解学生集体宿舍内结核病发病的聚集性,我们对...  相似文献   

4.
在疾病的空间聚集性研究中,如果遇到人口分布情况不明,常使分析结果难以断论。排列检验(permutationtest)可作为一种在人口分布未知情况下的疾病空间聚集性检验。它以随机样本的分布作为理论分布,判断病例组的情况是否在理论分布的小概率区域内,从而得出有无疾病空间聚集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为防控COVID-19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1—2月南宁市COVID-19聚集性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感染来源、代际传播情况、疫情发现方式和规模等。结果 2020年1—2月南宁市共报告COVID-19聚集性疫情11起,报告确诊病例36例,涉及暴露人数293人,平均罹患率为12.29%,其中家庭聚集性疫情10起。疫情规模均较小,平均每起疫情报告病例3.27例。聚集性疫情病例发病时间在1月23日达高峰,报告时间主要集中在2月10日—18日;病例分布在2个城区和1个县,其中青秀区和西乡塘区罹患率为16.95%,高于马山县的5.17%(P0.05)。家庭密切接触者续发率为25.42%,高于其他密切接触方式(P0.05)。11起聚集性疫情中,输入疫情和输入关联性疫情9起;发生二代及以上病例5起,首代病例与二代病例发病间隔时间中位数为3 d。结论南宁市COVID-19聚集性疫情多由输入病例引起,以家庭聚集性疫情为主,疫情规模较小,报告集中在2月中旬,城区居民罹患率高于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上海市市区院前急救疾病谱,以及疾病救治呼叫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并进行可视化表达。方法利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系统2017年全年的急救出车数据,选取不同救治类型的急救呼叫为研究对象,结合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可视化表达不同疾病救治呼叫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描述不同疾病救治呼叫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 2017年全年上海市区范围内院前急救呼叫中救治呼叫177 722次,占49.83%。救治呼叫中,主要疾病为损伤性疾病(22.0%)、循环系统疾病(15.9%)、呼吸系统疾病(11.5%)、消化系统(9.2%)和脑血管疾病(8.9%)。多数疾病救治呼叫在早上8点左右达到高峰,白天较夜晚发生多。不同疾病救治呼叫呈现一定的季节规律性,总体来说,上海市所有救治呼叫在冬、夏季发生数较春、秋季偏高。结论描述了不同疾病救治呼叫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了不同疾病救治呼叫发生的空间聚集性和季节、时间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正>疾病的空间聚集性(spatial clustering)是指疾病的发生在空间上表现出的聚集倾向或趋势及疾病的空间分布特点和规律[1]。近年来,在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空间信息技术已逐步应用于疾病的空间聚集性研究。其中,Sa TScan,即圆形扫描法在传染病研究中应用多于其他软件[2]。2008年,Takahashi等[3]提出了适宜于监测不规则区域疾病暴发的时空扫描统计方法,即Fle XScan。手足口病是由肠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现场调查两起麻疹聚集性疫情,用时间曲线图的方法分析两起麻疹聚集性疫情是否存在流行病学关联,为研判、防控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两起麻疹聚集性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麻疹的临床特点,通过描绘时间曲线图及传播链关系图,探讨病例在发病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是否具有一致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判断两起聚集性疫情及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结果 2013年4月,珠海市发生两起麻疹的本地聚集性疫情(共6名病例),一起由输入性病例在住院期间同时传染同病房的两名本地人员引起;另一起为本地感染引起,表现为家庭聚集性,出现第3代病例。两起聚集性疫情不存在流行病学关联。结论时间曲线图能直观地显示病人的暴露、发病、传染及住院等时间分布,结合病例传播链关系图及流行病调查,能较好地理清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情况。  相似文献   

9.
Knox方法在传染病时空聚集性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Knox方法在传染病时空聚集性探测中的应用。方法介绍Knox方法的原理,以2005年45月北京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为例,介绍其统计分析过程并解释结果。结果在选定时间临界值13d和空间临界值29.67km时,流脑可能存在时空聚集性。选取其他时间和空间临界值,均无时空聚集性。结论在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并选择合适的时间与空间临界值的条件下,Knox方法能够较好地探测传染病的时空聚集性,对原因不明的疾病可以根据不同的临界时间和临界空间“诊断”其是否有传染性,因此对传染病早期预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顺德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为做好呼吸系统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制定保护人民健康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呼吸系统疾病相关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结果]顺德区呼吸系统疾病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存在空间聚集性,Getis-Ord G*i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疾病高发区都有两个.肺炎和呼吸系统的其他疾病空间聚集性不明显,Getis-Ord G*i分析结果显示两类呼吸系统疾病都呈随机散发分布现象.[结论]呼吸系统疾病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在顺德区具有一定的聚集性.  相似文献   

11.
伤寒病自1982年起在普格境内发生爆发或散发流行,截止1992年,11年中各年的发病率不相等。运用疾病时间聚集性分析方法对本县11年伤寒发病进行分析,结果:X~2=58.06、P<0.01。可见这11年的总体发病的时间分布不相等,有极显著的时间聚集性。了解伤寒流行的时间分布为本县控制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区域,探究其2004—2019年H5N1亚型高致病禽流感发生次数时空分布特征。  方法  基于ArcGIS 10.5软件和SPSS 26.0软件,应用聚类分析和χ2检验研究H5N1疫病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应用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H5N1疫病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  通过时间聚类分析,得到在疫情流行阶段(2004—2005年)和平稳阶段(2006—2019年),H5N1疫情暴发次数在时间分布上都存在聚集性,其中1月、2月、6月和11月为疫病的高发期。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疫情流行阶段H5N1空间分布呈聚集性,疫情平稳阶段呈现随机分布。通过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流行阶段H5N1热点地区集中在中国中部地区,主要包括乌鲁木齐、咸宁、岳阳、安庆、九江等市,平稳阶段的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部。χ2检验显示疫病发生与候鸟迁徙具有相关关系。  结论  中国H5N1禽流感在流行阶段具有时空聚集性,在平稳阶段仅具有一定的时间聚集性。  相似文献   

13.
家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聚集性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家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聚集性发生的流行病学因素,探讨预防此类中毒事件的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6年2月14日同一天发生的家庭一氧化碳中毒病例进行调查,并选取与病例同样使用煤炉的邻居29户67人为对照组。调查其发病及自救情况、家庭住房情况、燃煤情况等。同时了解中毒发生前后当地气压、气湿、风向情况。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毒者居住区域呈散在分布,居住场所多为面积6~15m2的一楼或者平房,通风不畅;家庭使用煤球炉,并有将其放置卧室内的习惯。聚集性事故发生当天气压低、湿度大、微风。同住人数少、采取有效自救是影响中毒程度的保护因素;救治时间晚、年龄大、中毒时所处房间居整栋房屋中间或朝北、中毒前封炉时间晚、被发现的时间晚、窗户朝西及朝北、烟囱朝西均是导致中毒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一氧化碳中毒聚集性发生与温湿度、风向、居住条件、房屋方位和门窗、烟囱朝向等有关。加强气象因素与中毒伤害关系研究,开展中毒监测预警、对居民进行中毒预防健康教育、改善居住环境可以控制家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聚集性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8-2019年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时空分布特征,为疫情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8-2019年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资料,描述性分析不同时间和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发病率分布;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时空扫描分析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时间和空间聚集性特征.结果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2011~2013年河南省某县出生缺陷发生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引入空间权重矩阵的概念,对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行空间经验贝叶斯平滑调整,采用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2011~2013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上呈现空间聚集性分布(P<0.05),2011~201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高值聚集村数分别为10个、12个和15个。结论:该县出生缺陷发生具有空间聚集性,出生缺陷发生的聚集区表现出由东向西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聚集性发病是SARS流行的一个重要特征.聚集性发病主要发生在医院、患者家庭内和与患者在一个相对封闭空间内的密切接触者.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还可通过手经口、鼻、眼等传播.  相似文献   

17.
疾病空间分布状态的负二项分布概率生成模型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疾病分析中,疾病空间分布状态是描述疾病空间分布的特征量。通常用概率模型来表征疾病空间分布状态,其中,负二项分布概率模型是描述疾病空间聚集性的常用模型〔1,2〕。但是,通常的建模方法是根据疾病的空间分布资料拟合负二项分布概率模型,并根据拟合优度确定疾病空间分布状态是否符合负二项分布,然后再用负二项分布的有关参数解释疾病空间分布特征。这种建模方法不符合疾病空间分布模型的建模原则,也不利于模型流行病学含义的解释。正确的建模方法是:必须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假设,在所提出的假设下,建立疾病空间分布模型,再用所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国肺结核发病的时空分布规律,为防控肺结核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7年全国各月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进行圆分布分析,计算平均角,估计发病高峰日,并进行雷氏检验。收集2016年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进行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和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聚集性。结果 中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存在明显的时间集中趋势,发病高峰集中在3—5月。中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圆分布分析存在平均角,经雷氏检验Z=13004.94,P<0.05。经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肺结核发病率在我国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I=0.487,Z=4.278,P<0.05。经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肺结核发病率在新疆、青海、西藏及其周围存在空间上的聚集,其他区域未显示出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结论 我国肺结核发病存在时间集中趋势和空间聚集性,肺结核的时空分布特点对肺结核防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萧县全部86起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萧县累计发现家庭聚集性疫情86起,共发病172人。每月均有疫情报告,4~5月为高峰;农村地区疫情数占89.53%,发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自然村庄手足口病发病率为463.22/10万,未发生家庭聚集性疫情自然村庄手足口病发病率为390.8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9.843,P0.001);0~5岁发病最多,占总数的88.37%;以散居儿童(81.98%)为主。发病时间间隔1d以内的有63起,占总数的73.26%。结论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疫情普遍存在,改善农村地区家庭的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对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国菌阳肺结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聚集性,为结核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应用空间扫描统计和克里格插值分析研究中国菌阳肺结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聚集性,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将研究结果可视化。结果中国菌阳肺结核空间分布非随机化,存在一个高发聚集区(LLR=16.54,RR=1.62,P=0.001)和一个低发聚集区(LLR=15.66,RR=0.43,P=0.001)。绘制我国菌阳肺结核发病风险比的连续平滑克里格插值地图。结论空间扫描统计和克里格插值分析方法可联合应用于疾病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聚集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