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通气病人感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应激与适应为概念框架 ,采用定势访谈法调查了 5 9例机械通气病人的感受。结果发现 ,气管插管是主要内在应激源 ,与气管插管有关的不适和疼痛、活动受限、睡眠障碍、体位不适等属于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应激反应。吸痰、物理约束、ICU环境、抽血等是外在应激源。交流障碍、缺乏信息、医护人员及其医护活动等是人与人之间的应激源。还暴露了不被重视的适应性的行为。概括地描述了机械通气病人的感受 ,并根据病人的感受提出了一些建议 ;指出了改进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患者感受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患的感受。方法:以应激与适应为概念框架,采用定势访谈法调查了59例机械通气患。结果:气管插管是主要内在应激源,与气管插管有关的不适和疼痛,活动受限,睡眠障碍,体位不适等属于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应激反应。吸痰、物理约束、睡眠障碍、体位不适等属于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应激反应,吸痰、物理约束,ICU环境、抽血等是外在应激源,交流障碍、缺乏信息、医护人员及其医护活动等是人与人之间的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机械敢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是呼吸管理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机械通气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护理体会:(1)固定好气管插管,经常检查并确保其在位:(2)气管插管气囊充气应适度;(3)保持气道通畅,正确实施气管内吸引;(4)加强呼吸道温化和温化;(5)预防感染,定量做好口腔护理;(6)重视心理护理(7)防止自行拔管等意外情况发生;(8)拔管前后严密监测呼吸功能,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经验,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9例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在护理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护,掌握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注意气道湿化,掌握正确吸痰方法及气囊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感染,做好胃管的护理及心理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例无出现护理并发症,缩短了病人置管天数,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治疗效果。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做好呼吸道管理及各项基础护理,加强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是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病人的不适与痛苦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相似文献   

6.
7.
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是呼吸管理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机械通气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护理体会:(1)固定好气管插管,经常检查并确保其在位;(2)气管插管气囊充气应适度;(3)保持气道通畅,正确实施气管内吸引;(4)加强呼吸道温化和湿化;(5)预防感染,定时做好口腔护理;(6)重视心理护理;(7)防止自行拔管等意外情况发生;(8)拔管前后严密监测呼吸功能,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8.
尤继芹 《全科护理》2011,(36):3315-3315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病人气管插管的护理,为临床护理干预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206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病人,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措施,观察病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85例病人病情好转并成功脱机,16例病人死亡,病死率为7.77%,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病人发生并发症,均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2.43%。[结论]对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病人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肺功能恢复,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护理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振英 《护理研究》2007,21(5):1288-1289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对47例气管插管病人采用常规法和呛咳法两种方法吸痰。[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吸出痰量、痰液性状和血氧饱和度(SpO2)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法吸出的痰量多且黏稠,吸痰后SpO2明显高于吸痰前和常规法。[结论]机械通气病人采用呛咳法吸痰,能充分吸出气道深部的痰液,有效防止气道阻塞,改善通气。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状态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导管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所病人的气管导管护理,是呼吸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处理亚低温状态机械通气病人就显得更重要。安是提高此类病人抢救成功率重要环节。西方介绍了以下几方面护理体会:1.对病人的全身情况观察以了解病情变化。2.固定好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加强气管管理。3.预防感染,做好口腔护理。4.合理调整呼吸机各项参数,观察机械通气效果,改善呼吸功能。5.重视心理护理。6.拔管前后注意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2.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湿化液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2000年1月~2003年6月,我科对4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病人,根据湿化液及使用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进行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振英 《护理研究》2007,21(14):1288-1289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对47例气管插管病人采用常规法和呛咳法两种方法吸痰。[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吸出痰量、痰液性状和血氧饱和度(SpO2)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法吸出的痰量多且黏稠,吸痰后SpO2明显高于吸痰前和常规法。[结论]机械通气病人采用呛咳法吸痰,能充分吸出气道深部的痰液,有效防止气道阻塞,改善通气。  相似文献   

14.
老年病人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老年病人一旦合并肺部感染,病情发展较快,容易发展成呼吸衰竭,往往需要给予机械通气,而机械通气如果采取气管切管,会给病人带来创伤,而且老年病人愈合不好,采取无创面机械通气操作简便,能迅速有效地控制病情。1 临床资料1996~1998年,收治21例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老年病人,年龄65~86岁,本组病例的特点:年龄大、起病急、反复肺部感染、发热、咳嗽、痰粘稠不易咳出、呼吸浅快。如何做好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老年病人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 插管前准备21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工作,讲明此项治疗的意义及预后,以配合抢救。22…  相似文献   

15.
ICU气管插管(ETT)作为危重病人的抢救及全麻大手术后的呼吸支持是不可避免的治疗手段,但机械通气迫使病人活动受限,引起沟通障碍;另外,24h监测和亮如白昼的灯光、病人的紧张、疼痛、焦虑等都能干扰睡眠,这些都可能会导致病人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应激过程。为了减轻气管插管对病人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于2004年3~9月对92例气管插管拔管后的清醒病人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深入了解,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病人紧急更换气管插管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对2004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老年病房23例机械通气病人成功紧急更换气管插管的病情观察与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发现及时、处理迅速,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更换经鼻气管插管获得成功,整个抢救过程用时10 min~15 min,抢救过程中、抢救后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迅速处理,做好更换气管插管前、中、后多项细致的护理工作,可保障机械通气病人紧急更换气管插管顺利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谈燕聪  孙蔚  嵇晓霞  武淑萍 《护理研究》2011,25(13):1171-1172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病人紧急更换气管插管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对2004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老年病房23例机械通气病人成功紧急更换气管插管的病情观察与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发现及时、处理迅速,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更换经鼻气管插管获得成功,整个抢救过程用时10 min~15 min,抢救过程中、抢救后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迅速处理,做好更换气管插管前、中、后多项细致的护理工作,可保障机械通气病人紧急更换气管插管顺利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机械通气在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对于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道的护理至关重要,要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我科自2000年至2001年间共收治应用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42例,现将对该类病人的呼吸道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郑坤 《护理研究》2006,20(9):2415-2415
气管切开病人机械通气时通常将插管直接与呼吸机直角型接头相接,气管插管随翻身、呼吸机及管道的活动易发生移位或脱出.不仅给病人带来机械刺激,而且危险性大。为此,从2003年4月起将螺旋软管应用于50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病人,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素彦  王丽丽 《天津护理》2004,12(3):154-154
通过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认为护理中应熟悉掌握呼吸道的管理,恰当的体位、固定气管插管、合理的气道插管、适时正确的吸痰、教会患者咳痰技巧。给予营养支持,避免菌群失调,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