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欣  姚传臣  骈晶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2):2577-2580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蛋白(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密度值(MVD)三者的相关性及其在肾上腺皮质癌发生和浸润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患者存档石蜡标本20例,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组11例,肾上腺皮质癌组9例。另取10例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及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COX-2、VEGF及MVD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恶性组中表达最高,良性组中表达较低,对照组中无表达,恶性组与良性组及恶性组与对照组之间COX-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恶性组中呈高表达,VEGF在恶性组中的表达与在良性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良性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恶性组中表达最高,良性组次之,对照组最少,两两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COX-2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COX-2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VE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COX-2、VEGF和MVD可作为肾上腺皮质癌发生、发展及浸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 E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资料及复习有关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探讨其预后及判断指标。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5.1岁(34~58岁),均无结节性硬化症病史。其中5例影像学考虑肾癌。术后病理显示肿瘤由上皮样肿瘤细胞、畸形血管及散在成熟脂肪细胞组成。2例病灶内可见核分裂象,其中1例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8例均诊断为肾EAML,其中1例伴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AML)。8例肾EAML中1例为高度恶性潜能。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肾EAML是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其预后及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判断标准尚需更多的病例积累、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多成分分化的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结果:3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肿瘤细胞近似于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细胞异型性小。1例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出现坏死,肿瘤细胞呈短梭形,核分裂像多。免疫组化标记示肿瘤组织vimentin、desmin、ER、PR阳性,而PCK、EMA、S-100、LCA、CD34均阴性。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发病率低,可伴发多成分分化,诊断依据肿瘤组织浸润生长、核分裂像及免疫组化的结果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肠间叶性梭形细胞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和预后指标。方法 在光镜观察的基础上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 5例直肠间叶性梭形细胞肿瘤的 Vimentin、Actin、Desmin、S- 1 0 0蛋白和 CD34的表达。结果 病理学确诊良性 2例 ,恶性 1 3例 ,肿瘤平均直径 6.8cm,平均核分裂数 8个 /1 0 HPF,并随 、分级增高而增多 ;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平滑肌肿瘤 1 1例 (良性2例 ,恶性 9例 ) ,GIST 4例 ;随访 1 3例恶性肿瘤中有 3例复发 ,6例死亡 ,均为 、 级 ,其平均核分裂数 1 2个 /1 0 HPF。结论 肿瘤大小、核分裂数为直肠平滑肌肿瘤和 GIST良恶性诊断的重要指标 ;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多少与其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34、p53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两种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3例PXA及11例GCG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CD34、p53等免疫组化分析。结果:PXA患者组织学特征: 肿瘤由巨怪瘤细胞、梭形细胞和泡沫样瘤细胞组成,有丰富的网状纤维及淋巴细胞浸润,坏死和核分裂象少见。GCG患者组织学特征: 瘤细胞多形性,以巨怪形瘤巨细胞为主,核分裂象和出血坏死多见,网状纤维沿血管周围分布,有淋巴细胞浸润。CD34在11例PXA中呈弥漫阳性表达,而在GCG中无一例阳性表达;p53在11例GCG中的阳性表达率达到60%-90%以上,而在PXA中的阳性率小于5%。结论:PXA及GCG临床、病理组织形态相似而预后完全不同,两者鉴别诊断的要点在于瘤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象、坏死等。CD34、p53的免疫组化染色在两种肿瘤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生物学行为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53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学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gA、Syn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行临床资料分析及跟踪随访.结果46例有阵发性高血压,4例有持续性高血压,4例无自觉症状.50例细胞分化成熟,4例有周围组织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gA(+);Syn(-).结论CgA在嗜铬细胞瘤呈阳性表达,可用于鉴别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主要依据是否有转移.  相似文献   

7.
有完整包膜的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完整包膜的甲状腺髓样癌(M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有完整包膜的1例MTC进行大体、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有完整包膜,癌组织免疫组化:NSE、CgA、SyN、CT、CEA阳性;CK19、TG阴性.淀粉样物质染色阳性.结论:有完整包膜的甲状腺髓样癌极其少见,其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erkel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例Merkel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光镜下癌细胞圆形、卵圆形,大小形态较一致,胞质稀少似裸核,核分裂像多,癌细胞呈巢索状、弥漫排列;免疫组化标记CK,EMA,NSE,CSA和Syn呈阳件表达,LCA,HMB45,Vim,S-100,CD99均呈阴性表达;其中1例切除后复发.结论: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熟悉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Merkel细胞癌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 12例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功能性肿瘤 8例 ,主要以柯兴综合征为主 ,性征异常者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相对少见。无功能性肿瘤 4例。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大小 5 5~ 18 5cm ,平均 7 5cm。CT和MRI提示肿瘤边界不规则 ,内部质地不均匀。 12例均行肾上腺癌根治性手术 ,3年生存率2 5 %。结论 :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对肾上腺皮质癌作出诊断。根治性手术是肾上腺皮质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纵隔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通过对3例纵隔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治,复习相关文献,就本病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纵隔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主要表现为瘤体对邻近脏器的局部压迫及刺激症状。病理学提示瘤细胞呈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内含血管腔,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显示CD31、CD34、FⅧRAg呈阳性。结论:纵隔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类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尤其是免疫组化。治疗首选手术。因其具有潜在恶性,术后宜行瘤床区局部放疗。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皮质癌14例临床分析周小娟主治医师赵新汉,宋玉侠,薛颖,安怀伦西安医科大学一附院肿瘤科(710061)肾上腺皮质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而少见的肿瘤,我院1966~1993年收治肾上腺皮质癌14例,现就诊断、治疗作一分析探讨。临床资料本组男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年轻女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例女性患者,年龄14~20岁;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10/10HPF。结论年轻女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少见,提高对该病临床病理特点的认识,对避免误诊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和电镜观察,对有关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恶性特征诸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除肿瘤浸润和转移外,核分裂像数目(≥1/10HPF)和肿瘤大小(>:6cm)、细胞异型性及肿瘤出血坏死是诊断平滑肌肉瘤的四个最重要的指标。认为平滑肌母细胞瘤与平滑肌肉瘤同源,故上述标准亦适用于平滑肌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6例,平均年龄为49.7岁;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48.3岁;平均肿瘤直径为9.39 cm。镜检:细胞稀少区和细胞丰富区交替分布,两者之间有粗的玻璃样变胶原纤维分隔。密集区肿瘤细胞丰富,呈束状、旋涡状排列,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明显,有肿瘤性坏死,核分裂均大于4个/10 HPF。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TAT6和Vimentin一致阳性表达,CD34、BCL-2、CD99不同程度阳性表达。结论: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确诊依据形态学及免疫组化,需与形态学表现相似的其他恶性梭形细胞肿瘤鉴别,其预后不良,易复发和转移,根治性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必要时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子宫平滑肌肿瘤的病理特点,为子宫平滑肌肿瘤的诊断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138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将子宫肌瘤标本进行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类型。结果子宫平滑肌肿瘤可同时与子宫内膜增生、腺肌病、卵巢各种囊肿及多种良恶性病变并存。在138例子宫平滑肌肿瘤中,普通平滑肌瘤126例,占91.3%;特殊组织学类型平滑肌肿瘤8例,占5.8%;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3例,占2.2%;平滑肌肉瘤1例,占0.7%。其中多发性肿瘤61例,占44.2%;肿瘤多发生于肌壁间。镜下检查显示,不同肌瘤其核分裂象数目、细胞学异型性和凝固性肿瘤细胞坏死情况显著不同。结论子宫平滑肌瘤是常见肿瘤,可同时与子宫、卵巢各种良恶性病变同时存在。其中核分裂象数目的不同、细胞学异型性和凝固性肿瘤细胞坏死是鉴别诊断子宫平滑肌肿瘤良恶性的标准,但不是唯一指标,应结合细胞异型性及周围有无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综合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无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jie 《实用癌症杂志》1989,4(2):103-105
报道3例罕见肿瘤——无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重量1850~5400g,均行手术探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作者讨论了该病的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提出诊断的关键在于:遇到腹膜后或“上腹部”肿块时应考虑到无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的可能性而进行必要的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临床无特殊表现,肿块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镜下观察:肿瘤呈不规则管状结构、间质呈黏液状,瘤细胞呈立方形或梭形、胞浆嗜酸,核形规则,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染色AE1/AE3、EMA、Vimentin阳性表达,S-100、Desmin、SMA、CD34、HMB45、CD10、CD15、CgA、Syn、NSE、CD99阴性表达,Ki-67(3%).结论: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为少见肿瘤,明确该肿瘤的组织起源及病理特征,对于病理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与预后。  方法  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例肾上腺皮质癌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病理和预后。  结果  10例患儿年龄5个月至11岁9个月,平均年龄(53.3±48.4)个月;男性5例,女性5例。临床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高血压、皮质醇症和外周性早熟。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升高8例,神经烯醇化酶升高5例,皮质醇升高4例,部分性激素异常2例。辅助检查全腹部CT增强表现为肾上腺区域形态不规则的肿块,密度不均匀,包块内可有坏死、钙化,部分伴有周围组织的浸润。病理提示肿瘤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像多见,核分裂指数高,间质血窦丰富,可见坏死,肿瘤浸润,血管侵犯,Weiss评分≥3分。年龄、LDH、皮质醇、Weiss评分、肿瘤大小、分期、手术切除率在预后因素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肾上腺占位的患儿,结合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早期做出皮质癌的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提高患儿生存率至关重要;结合病理学检查可以较好地与其他肾上腺包块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carcinoma showing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CASTLE)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CASTLE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总结其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特征,检测抗体CD5、CD117、p63、CK19、TG、TTF-1等。结果:本组6例患者皆为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3岁,肿瘤直径3~6cm(平均4.5cm)。镜下瘤组织呈岛状、索状,被纤维组织分隔,间质及肿瘤细胞间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瘤细胞梭形,可见空泡核,核仁小,核分裂较少。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CD5、CD117、p63、CK19等。结论:甲状腺CASTLE具有较独特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和免疫表型,诊断依靠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与甲状腺未分化癌、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及转移性淋巴上皮癌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子宫恶性PEComa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肿瘤发生于子宫体肌壁间,直径约8.5 cm,术前B超提示为平滑肌瘤待排。镜检:肿瘤浸润性生长,由圆形、多边形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呈片巢状或绕薄壁不规则血管呈放射状排列,瘤细胞透明或嗜酸,异型明显,有较多瘤巨细胞,核分裂象5个/50HPF,可见大片凝固性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SMA、Desmin阳性,HMB45部分阳性,Ki67约40%阳性。结论:子宫恶性PEComa少见,术前易误诊为平滑肌瘤,免疫组化肌源性标记和黑色素标记双向表达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