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1例食管隆起性病变患者行内镜超声检查。结果 发现黏膜下肿瘤92例,其中肌原性肿瘤86例,脂肪瘤4例,囊肿2例,息肉14例,静脉瘤(静脉曲张)34例;外压性改变21例,其中胸主动脉外压18例,纵隔肿瘤3例。结论 内镜超声检查能较清楚地显示食管壁的5层结构,比较准确地判断隆起性病变与食管壁的关系,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均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EUS)、电子胃镜和CT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137例患者行EUS、电子胃镜和(或)CT检查,并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高频电凝切除术获取病变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EUS、电子胃镜和CT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食管黏膜下隆起型病变中以平滑肌瘤最常见(98.1%),胃黏膜下以间质瘤最常见(56.6%)。137例患者中,125例黏膜下隆起型病变(食管内<2.0cm、胃内<3.0cm)行ESD或高频电凝切除术,12例病变较大者行外科治疗。对于平滑肌瘤、间质瘤、囊肿和血管瘤,EUS的诊断准确率(83.2%)明显高于电子胃镜(45.2%)(P<0.05),而且EUS能清晰地显示出食管和胃的组织结构,可较准确地判断出隆起起源的层次;CT的诊断准确率(35.4%)明显低于EUS和电子胃镜,但在显示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并远处淋巴结转移方面,CT优于EUS和电子胃镜。结论 EUS可较好地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起源、范围及大小作出准确判断,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食管胃黏膜下病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同期收治的43例经超声内镜确诊为食管胃黏膜下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n=20)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组(n=23)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ESD组与EMR组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术后发生出血1例(2.0%);EMR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6.25%),其中出血2例,穿孔1例。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无切缘阳性者,EMR组术后切缘阳性者有2例(4.17%)(P<0.05)。ESD组患者均无复发,EMR组术后仅1例复发(2.08%)(P<0.01)。结论 ESD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切除病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下隆起病变经超声小探头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电子胃镜诊断为食管黏膜下隆起病变68例患者行超声小探头检查,根据病变起源层次及回声不同进行诊断,并指导选择内镜下或外科治疗方案。结果68例患者中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41例,起源于同有肌层的平滑肌瘤9例,起源于黏膜下层囊肿5例,静脉瘤6例,曲张静脉2例,脂肪瘤1例,腔外器官压迫4例。部分病变随访观察,有临床症状的病变分别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超声小探头检查是食管黏膜下隆起病变诊断的有效方法,并能指导选择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食管黏膜下病变的价值.方法:经内镜确诊食管黏膜下病变患者267例均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15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分析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结果,手术治疗者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平滑肌瘤148例(55.4%),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126例中病理证实120例,符合率95.24%;诊断脂肪瘤5例(1.87%),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4例均经病理证实,符合率100%(4/4);诊断息肉21例(7.87%),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21例中病理证实增生性息内19例,炎性息内2例·符合率100%;诊断颗粒细胞瘤1例(0.37%).间质瘤1例(0.37%),静脉瘤32例(11.99%),食管囊肿15例(5.63%),外压性改变3例(1.12%),未见异常41例(15.36%).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判断肿瘤性质,指导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超声内镜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在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中的价值。方法:1999年1月~2002年12月间93例经内镜或X线检查诊断为SMT的患者,给予EUS检查。结果:经EUS诊断的93例病人中,上消化道平滑肌瘤34例,平滑肌肉瘤2例,脂肪瘤7例,异位胰腺1例,息肉6例,囊肿2例,癌肿4例,血管曲张7例.转移性肿瘤4例,譬外压迫26例。结论:EUS在诊断SMT方面具有相当高的临床价值,诊断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内镜下黏膜切除对食管黏膜层上皮下病变的诊断、治疗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该院2005年12月~2008年8月收治的48例经超声内镜诊断的51处食管黏膜层上皮下病变,予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结果 51处病变均一次性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达100%,术后无1例发生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随访41例(85.4%),平均随访(10.7±8.2)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48例病例中有37例(77.1%)送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病理诊断食管间质瘤7例,平滑肌瘤25例,食管囊肿2例,血管瘤1例,鳞状上皮增生肥厚1例,淋巴管瘤1例.结论 超声内镜辅助下内镜下黏膜切除对食管黏膜层上皮下病变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能获得完整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8.
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下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行超声内镜检查.2例起源于黏膜层的食管息肉;34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4例起源于黏膜下层,包括脂肪瘤2例,食管囊肿1例,孤立静脉瘤1例(内镜下呈蓝紫色,未予处理).根据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性质及病变大小决定行内镜下EMR或ESD治疗,完整切除病变.结果 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病变最大直径0.4~2.5 cm,平均1.45 cm.29例行内镜下EMR治疗,6例病变最大直径超过1.5 cm者行内镜下ESD治疗,ESD手术时间15~45min,平均30min.4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黏膜下肿瘤考虑穿孔可能性大未予内镜下治疗.2例术中出血较多,经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电凝、氲离子凝固术治疗及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无术后出血,无ESD穿孔.所有EMIL、ESD切除病变全部送检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1.5及6个月随访,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能够对食管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可指导黏膜下肿瘤的治疗.大多数食管黏膜下肿瘤行EMR治疗简便、安全,对于痛灶较大、EMR难以完整切除的病变行ESD治疗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食管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9.
超声内镜在胃食管隆起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泛指上消化道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肿瘤、及消化道壁外脏器或肿物压迫引起的隆起。作者自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回顾性分析本院124例经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胃食管隆起性病变的病例,体现其在胃食管隆起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iniprobe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mEUS)对食管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胃镜检查提示食管隆起病变的226例患者行mEUS检查,记录超声结果,其中53例同时行细针抽吸、电凝切除或手术治疗并行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与mEUS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mEUS诊断的226例食管隆起性病变中,间质细胞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间叶源性肿瘤)155例,食管壁外压迫33例,炎性增生11例,息肉6例,脂肪瘤6例,食管癌5例,瘤样增生4例,血管瘤3例,囊肿1例,肺癌侵犯食管壁1例,性质不明1例.同时行活检的53例中,mEUS诊断结果与活检结果符合49例,诊断符合率为92%.结论:mEUS检查对食管隆起病变能作出定位诊断,并能根据超声图像推断其病理性质,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超声胃镜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6例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患者,用超声胃镜水囊法或水囊法结合水充盈法检查。结果:245例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患者明确诊断,诊断率95.7%,明显高于胃镜(66.0%)和钡餐检查(53.1%);97例手术患者超声胃镜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91.8%。结论:超声胃镜检查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超声内镜对十二指肠隆起病灶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超声内镜、内镜、X线钡餐造影和CT比较研究法,评价66例EUS诊断十二指肠隆起病灶的价值。结果:66例十二指肠隆起性病灶的发生率依次为壶腹癌、壁外肿瘤压迫、壁外脏器压迫、粘膜下肿瘤、息肉、乳头炎、十二指肠癌、鲍氏腺瘤、淋巴瘤。对十二指肠隆起病灶的总诊断符合率EUS为93.94%,明显高于内镜(75.76%)和钡餐造影(53.03%)。EUS对息肉、鲍氏腺瘤、乳头炎的诊断符合率低于内镜,对壶腹癌、十二指肠癌、淋巴瘤的诊断符合率则与内镜相当。EUS系目前确诊十二指肠粘膜下肿瘤及壁外压迫病灶的最佳方法。结论:该资料显示EUS诊断十二指肠隆起性病灶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冷沉淀在食管癌、胃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恶性肿瘤患者长期处于消耗状态,造血功能低下,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加之切除恶性肿瘤的手术创面大,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同时由于术中输血、输液易导致稀释性凝血病,使凝血障碍加重.申法奎等[1]把冷沉淀应用于血友病患者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为减轻和防止术中出血,促进伤口愈合,笔者对食道癌、胃癌患者术中输注了冷沉淀,并与输注全血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超声影像技术在腹内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腹腔镜超声技术(LapUS)对30例怀疑腹内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分期诊断和术中应用,旨在探讨LapUS对腹内恶性肿瘤分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结果显示LapUS对腹内肿瘤诊断正确率达96.7%(29/30),12例避免了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术(占40%),腹腔淋巴结转移诊断正确率86.7%。结论认为LapUS对腹内恶性肿瘤准确定位、准确分期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而腹腔镜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明显提高诊断正确率,从而可判断恶性肿瘤切除性、减少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术及指导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5.
内镜超声检查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9例经胃镜活检修实的胃癌患者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EUS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0.3%,其中T181.8%,T270.4%,T388.9%,T471.4%。EUS鉴别粘膜和粘膜下癌的准确率为63.6%,而对粘膜和粘膜下癌的阳性预到值分别达90%和70.6%。EUS对胃癌淋巴结状况的判断准确率为81%,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9%和89.5%。而EUS对胃癌N分期的准确率仅65.1%,其中N089.5%,N159.4%,N232.4%。EUS对远处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5.4%和100.0%。EUS对胃癌TNM分期的判断准确率仅58.6%,而对Ia/Ib、Ⅱ/Ⅲa、Ⅲb/Ⅳ的总体判断准确率、高估率和低估率分别为76.7%、5.3%和18%。结论:EUS对胃癌术前T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为更新确的判断TNM分期,EUS必需联合螺旋CT、腹腔镜等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EU-M30,GF-UM200型;7.5/12MHz超声内镜对322例内镜提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部分甚至结合活检仍、无法确诊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2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中,以胃的隆起性病灶最多(198例),其他依次为食道(95例),十二指肠(23例)和贲门(6例)。病变性质以良性病变为,共检出平滑肌瘤121例(位于固有肌层83例,黏膜肌层38例),其它依次为恶性肿瘤53例,外压性病变50例(其中胃底20例,脾脏外压14例),未发现病变23例,异位胰腺20例(胃窦15例),血管性病变16例,息肉11例,炎症9例,消化道壁增厚8例,嗝 肿与脂肪瘤各5例,纤维瘤1例。恶性病变及部分良性病变获组织学证实。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贴近病变部位进行扫描。能清楚地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较好的提示病变的性质,对明确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肌瘤的良恶性判断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10年来手术治疗的550例70岁以上食管癌、贲门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50例中手术切除539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19%,病死率1.82%,手术探查率2%。结论高龄食管癌病人术前有较多的并发症,术后的并发症也较低龄病人多,但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仍可以使高龄病人手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在肝胆胰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70例胰腺癌、28例胰腺良性疾病、26例原发性肝癌、16例肝脏良性病变、14例胆管癌、35例胆管良性疾病病人的血清CA199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结果 胰腺癌、胆管癌CA199水平与对应良性疾病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t=5.294、2.863,P〈0.05),而肝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99对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5.71%、64.28%、30.77%,胰腺癌与胆管癌CA199诊断的灵敏度比较无差异性,但是二者与肝癌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χ2=19.390、4.183,P〈0.05)。结论 CA199对胰腺和胆管系统的恶性肿瘤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而对肝癌的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insulin INS)主要由胰岛β细胞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它是由51个氨基酸残基所组成的激素。血清胰岛素的检测,临床上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诊断及胰岛素瘤的诊断,而对于冠心病诊断则不被重视。最近的研究证明,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引起脂代谢异常的一个因素。为了探讨冠心病患者高胰岛素血症与血清脂质的关系,本文对78例冠心病患者血胰岛素和血脂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阴道B超及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阴道B超 (TVS)及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出血的准确性。方法 :对 1 98例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TVS检查 ,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 ,随后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在宫腔镜下进行内膜活检 ,将TVS和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为 :1 7例未能刮出内膜组织或内膜组织过少不足以作出病理诊断 ,萎缩性子宫内膜 1 0 2例、内膜息肉 2 0例、内膜增殖症 1 7例、子宫内膜癌 1 6例、内膜炎 8例、正常内膜 1 8例。TV显示 1 0 8例内膜厚度≤ 5mm ,90例 >5mm ,所有子宫内膜癌的内膜厚度均 >5mm ,宫腔镜诊断1 4 1例内膜正常 ,57例异常。TV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1 0 0 %、40 %、69.8%、1 0 0 % ,宫腔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1 0 0 %、89%、93 %、1 0 0 %。结论 :TVS及宫腔镜对诊断绝经后出血敏感性都很高 ,但宫腔镜的特异性高于TVS ,绝经后出血的患者应常规行TVS检查 ,如子宫内膜厚度超过 5mm ,应行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