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AS)有很大的关系。而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和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化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炎症反应的一种敏感而非特异性标志物,其介导的补体激活在人类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炎症作为重要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进展和血栓形成过程。炎症反应包括炎症因子与血管壁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现有证据显示血浆中炎症标志物水平下降会减少冠心病或非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3.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时会急剧升高,可用以评价活动性,炎症性疾病.冠心病(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显示hs-CRP可作为亚健康人群发生冠心病危险的一个重要预报因子,也是冠心病患者病情恶化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4.
张会敏  陈满华 《河北医药》2006,28(7):604-605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炎症性疾病过程[1,2].可溶性E-selectin(sE-selectin)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sE-selectin通过介导内皮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间相互粘附作用,促进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从而在冠心病(CHD)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但其是否与冠心病病情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sE-selectin和一氧化氮(NO)的浓度变化,试图探讨其在冠心病病情监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辛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阚建英 《天津医药》2005,33(9):583-584
近年来不稳定心绞痛发病率明显上升,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是主要的病理机制。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一项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最近有报道,CRP水平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能预测心血管疾病。一些试验已证实他汀类药物有降脂功效以外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辛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短期评估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炎症在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P)、C3的增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ACS预后相关。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测CRP、C3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是否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与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42例冠心病患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别测定42例冠心病患和30例健康血浆NO和ET-1浓度,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血浆ET-1较健康组明显增高(P<0.01),而NO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说明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冠心病的发生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型抗血栓形成药在冠心病中的应用吕茂家(山东省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东营257055)近年研究表明冠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抗血栓治疗是治疗冠心病、防治心性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许多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的相继临床问世[1],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0年3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204例,按有无代谢综合征分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101例)和单纯冠心病组(103例),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血浆CRP、IL-6、TNF-α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1)。CRP、IL-6、TNF-α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0.51和0.51,P〈0.01)。结论 CRP、IL-6、TNF-α升高是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炎症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臻峥 《药学进展》2011,35(8):382-384
血管内血栓形成是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等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凝血因子Xa(FXa)发挥着重要作用。FXa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抗凝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各大制药企业均在致力于该类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11.
唐忠梅  莫大  农凤秋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504-1504
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破裂和血栓形成等因素起关键作用。而粥样斑块突然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最主要原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由此可见,古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疗效观察。同时记录有无显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脑梗塞发生期间患者白细胞总数及分叶核白细胞较健康人明显增高(P<0.01),根据分叶核白细胞在脑卒中发病时,有阻塞血管、收缩血管和使血栓形成的作用,说明分叶核白细胞在脑梗塞发生期间增高不仅仅是一种炎症反应,而是与血小板的功能相同,对血栓形成起重要作用,因此,白细胞总数特别是分叶核白细胞,可作为脑梗塞病情程度,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突发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炎症介质的参与关系密切,炎症因子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炎症因子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便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诊治手段,作者采用ELISA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4.
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炎症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被公认,炎症过程中黏附机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日益受到重视,有多种黏附分子参与此过程,而其中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与冠心病之间的联系更值得人们去探讨,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炎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生长因子研究成为热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许多病理和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炎症反应中产生bFGF的细胞,诱导bFGF生成的物质作用作了综述,内源性、小剂量bFGF在炎症反应早期促进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和T细胞的趋化作用;在炎症发生过程中主要促进一氧化氮(NO)的生成,通过细胞因子网络释放前列腺素E2(PGE2),可能诱发自由基的产生,与其它细胞因子共同作用,或许加重  相似文献   

16.
血浆sTM和sICAM-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因子-1(sICAM-1)的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CS组及对照组血浆sTM及sICAM-1的水平。结果:ACS组sTM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AMI组sTM水平高于UA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CAM-1水平AMI组高于对照组和UAP组(均P〈0.01)。AMI组sTM与sICAM-1呈正相关(r=0.656,P〈0.01)。sTM及sICAM-1与肌钙蛋白Ⅰ(TnI)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3和0.34,均P〈0.01)。结论:sTM、sICAM-1水平是反映ACS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和范围的良好标志。炎症反应、内皮损伤在ACS发生过程中起协同作用,炎症反应促进了急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洪斌 《中国医药》2012,7(11):1479-1481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脏缺血病变的最常见类型,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从脂质条纹到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乃至不稳定斑块的生成、破裂和血栓形成有各种炎症细胞和大量炎性递质参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是一种与冠心病有关的新的炎症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周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4):731-732
炎症和高脂血症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特征,而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直接原因。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炎症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活动。他汀类药物被认为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抗炎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血浆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学说中,除了已被人们接受的脂质浸润学说和损伤反应学说外,炎症反应的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炎症反应贯穿于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演变以及破裂的整个病理过程。炎症细胞与血管内环境中的细胞、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而趋化因子则是联系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的枢纽。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SR-PSOX)是一种具有结合磷脂酰丝氨酸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用的趋化因子,同时也是清道夫受体家族成员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其与冠心病关系方面研究甚多,争议也较多,现就其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冠心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较高,致死率亦较高。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粥样斑块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脂质沉积,而是全身动脉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结果[1]。由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炎症相关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在冠心病的预防、诊治过程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炎症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