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凉膈散源出于《和剂局方》,是临床常用的传统中成药。它由大黄、芒硝、连翘、甘草、黄芩、山栀、薄荷等药配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传统应用于上中二焦邪火热毒盛,胸膈烦热,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和齿痛、鼻衄、便秘、尿赤等症候。本人曾用此方治疗心肌炎、胆结石、胆囊炎三种病例,取得新的效用。在治疗过程中体会有: 1.方名:“凉膈”,指明本方善于泻胸膈部的邪火热毒。《时方歌括》谓:膈上如焚一服消”。验之临床,确然如此。诸允心肺肝胆胃等脏腑病变,只要见有胸膈烦热这一主症,即可选用本方治之。近年有人用以治疗胰腺炎,照样获得良好效果。2.本方大黄、芒硝、连翘、甘草四药的用量比重较大,全方功效,既可泻下通便,又能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2.
凉膈散临证举隅零陵地区卫生局中医科(425000)郑日清凉膈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仁、薄荷、黄芩、连翘、竹叶、白蜜九味药组成。本方为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胸膈热聚而设,具有泻火通便,清上泻下之功。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急性结膜...  相似文献   

3.
凉膈散出《和剂局方》是治疗上中二焦邪郁化热的方剂。方中清上泻下并行,是“以泻代清”的良方。吾用此方加减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入里化热兼见中焦燥热之证,每收良效。  相似文献   

4.
凉膈散新用     
曾凤兰 《新中医》1998,30(5):52-52
凉膈散新用曾凤兰海南省临高县人民医院,临高县城关镇(571800)凉膈散出自《和剂局方》。由大黄、玄明粉、甘草、栀子、黄芩、薄荷、连翘、淡竹叶、蜂蜜组成。具有泻下、清热、解表之功。主治上中二焦热邪炽盛,心胸肺胃受灼,出现烦躁口渴,面赤唇焦,口舌生...  相似文献   

5.
凉膈散一方出于宋代《和剂局方》,系由连翘、大黄、芒硝、甘草、山栀、竹叶、黄芩、薄荷等八味药物组成。本方功能凉膈、清热、解毒,连翘、黄芩、竹叶、薄荷清疏于上,以治肺胃心胸之热;大黄、芒硝荡涤于中,“以下为清”,有除胃肠燥热之功,更用甘草以缓之,综观全方虽以清泻上中二焦之热为目的,但方中薄荷、山栀,颇有栀豉汤开畅胸膈之义;大黄、芒硝、甘草乃调胃承气汤;山  相似文献   

6.
刘云鹏为湖北省沙市市中医院妇研所主任医师,业医60余载,对温病、妇科造诣尤深,现为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凉膈散(《和剂局方》)本为散剂方,由栀子、薄荷叶、连翘、黄芩、竹叶、甘草、大黄、芒硝、蜂蜜少许组成。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主治上中二焦邪热炽盛、胸膈烦热,口渴、便秘溲赤诸证。刘师以本方加减,改为汤剂增倍服用,治疗女科热郁胸膈、入于血室之疾,取得一定疗效,现整理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凉膈散是《和剂局方》的一个散剂方,它由大黄、朴硝、甘草、栀子、茯苓、薄荷、连翘、竹叶组成,主治上中二焦热邪炽盛,心胸肺胃受灼,出现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或咽痛吐衄,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干,脉滑数等症。  相似文献   

8.
凉膈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作用,临床多用来治疗中上二焦邪郁积热,表现为身热口渴、胸膈烦热、口舌生疮、便秘溲赤之证。笔者用之加减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取得满意疗效,并做了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药饮片的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共观察100例,其中男49例,女51例;年龄6个月~1岁61例,1岁以上39例。临床随机分为中药配方颗粒剂组50例和中药饮片组50例。两组在病情、病程、体温、症状、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发热,咽部红肿疼痛,咽腭弓、…  相似文献   

9.
玄参甘寒质润,功能清热生津、滋阴润燥,善清阴虚之浮游之火;其又成寒入血,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泻火解毒,治温病邪陷心包,神昏谵语者。  相似文献   

10.
凉膈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中上二焦邪热炽盛证的代表方,由连翘、川大黄、朴硝、炙甘草、山栀子、薄荷、黄芩、竹叶等药物组成,具有泄火通便,清上泻下之功。方中连翘重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薄荷疏散上焦之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清解郁热;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三药质轻升散,清解的同时透邪(热)于外,有"火郁发之"之义。黄芩与栀子同用,清热解毒,泻火除烦,通泻三焦;大黄与芒硝配  相似文献   

11.
汪方记 《新中医》1998,30(10):43-43,56
凉膈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调胃承气汤加味而成,原方为火热之邪,传入上中二焦,脏腑积热之证而设。笔者将此方用治多种常见外科、皮肤科疾病,每收良效。兹举案例数则如下。1脓疱疮案刘某,男,3岁半,1992年6月22日就诊。其母代诉:全身皮肤起...  相似文献   

12.
妙用凉膈散临证举隅尹逊英梁翠兰张茂雷山东省肥城市人民医院(肥城271600)尹延军山东省肥城市中医院(肥城271600)凉膈散,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凉膈通便之剂,具有泻火通便,清上泻下的功效。由大黄、芒硝、甘草、栀子、黄芩、薄荷、连翘、竹叶、白蜜...  相似文献   

13.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梗茎,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肠、肝经。其主要作用有通便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大黄中引起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为番泻甙甲。根据祖国医学“通则不痛”以及“六腑以通为用”的原理,对一些肝胆疾病患者兼急腹症属于实热结滞之证,常首选用大黄,配以清热、泻火、解毒、行气等药,每每取得较好效果。大黄泻下力强,并有清热、泻火、利胆退黄等作用,适用于乙肝初期湿热毒邪较盛和乙肝的急、慢性期的大便不畅以及湿热交滞胃肠引起便溏不爽,湿热蕴结脾胃,引起胃肠症状以及乙肝肝硬化腹水期均可选用大黄。  相似文献   

14.
凉膈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朴硝、大黄、甘草、山栀子、薄荷叶、黄芩、连翘、竹叶、蜂蜜九味药组成。功能清上泄下,泻火通便。原方主治“大人小儿脏腑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颌颊鳍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粘,睡不宁,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秘结,一切风壅”,后世常用治上中二焦热邪炽盛之证。张季高老中医用此方化裁,辨证治疗风火头痛,兹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5.
巴建全 《江苏中医药》2019,51(11):86-89
凉膈散原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之功,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近年来,凉膈散在临床各科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耳鼻喉科(外耳道炎)、口腔科(急性智齿冠周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呼吸系统(外感发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消化系统(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肠病、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皮肤科(寻常痤疮、寻常型银屑病、尿毒症皮肤瘙痒)、神经系统(中风、小儿癫痫)及脓毒症等不同科别和系统的疾病。临证使用凉膈散应抓住证治要点,随证加减,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同时还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生大黄生用攻积导滞之势猛,泻火解毒之力亦强,处方入煎剂时须"角注"后下,若另包开水冲泡兑服或研末吞服,疗效更佳。熟大黄以黄酒拌透蒸熟、露晒干名"熟大黄",亦名"制大黄""制川军",泻下清热之力较生品力缓,具有清热化湿、止血之功,体虚邪实而不耐攻者尤宜。酒大黄酒洗大黄介于生大黄和熟大黄之间,可驱上焦之火下行。醋大黄醋制大黄入肝,破血而泻血分之实热,并可调经。  相似文献   

17.
唐黎标 《养生月刊》2008,29(2):140-143
"茶为万病之药",是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对茶的多功能保健作用的高度评价.中医学认为茶叶苦、甘,性凉,人心、肝、脾、肺经.苦能泻下,燥湿,降逆;甘能补益缓和;凉能清热、泻火、解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茶体轻浮,采摘之时,茅孽初萌,正得春生之气.  相似文献   

18.
酒军白茅根大黄生用泻下作用峻猛,酒制后可缓其峻烈之性,而解毒通腑、活血祛淤之功不减。李东垣说:大黄用酒炮治可使湿热毒邪从小便引出。白茅根清热凉血,通利小便。二者配合运用,能使湿热毒邪前后分消。关幼波教授治疗肝炎、胆囊炎证属湿热壅盛,热盛于湿、毒邪蕴结者,善选此二味与他药配伍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凉膈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应用凉膈散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耳鼻喉科急性疾病出现上、中二焦郁热证候时,用凉膈散治疗可达到清泻脏腑积热、清上泻下的治疗目的。结论:凉膈散用于耳鼻喉科急性疾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凉膈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军、朴硝、甘草、山栀、薄荷、黄芩、连翘、竹叶、蜂蜜等组成 ,主治上中焦郁热之证 ,具有泻火通便 ,清上泻下之功。笔者临床对外感风热或感寒久郁化热 ,夹有痰、食、湿之高热不退 ,烦躁不安 ,腹胀 ,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 ,舌红苔薄黄 ,脉数有力者 ,用凉膈散疗效较好 ,介绍如下。1 肺 炎 肺炎属中医“肺炎喘嗽”、“咳嗽”范畴 ,以肺气郁闭为主证 ,多由外感或痰热所致 ,但小儿脾气本虚 ,肺脾不调 ,易食积不化 ,停滞中洲 ,外感内伤 ,中焦郁热不除 ,外邪不得宣散 ,故身热不退。当泻火通便 ,清上泄下 ,使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