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儿童支原体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并针对病因治疗,我们对住院儿童支原体(MP)感染调查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我院2002-12~2005-05住院的58例诊断符合第7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在发病前或发病同时均伴有呼吸道感染.其中12例为初次发病病程迁延(病程2~6个月),7例为多次复发病例(复发≥2次)作为病程迁延及复发病例组.另外3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病程相对较短的初次发病组.同期门诊按就诊顺序随机选择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年龄3~14岁,各组之间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过敏性紫癜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6例过敏性紫癜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临床诊断1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过敏性紫癜,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在支原体感染流行高峰期间,如遇过敏性紫癜患儿,应查支原体抗体,达到早期诊断、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25例MP感染引起的HSP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阳性的HSP中有发热者10例(25.0%)、咳嗽者18例(61.2%),其他症状与非支原体感染所致的HSP无明显差别。结论MP感染可引起HSP,其临床特征主要为皮肤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血尿,部分伴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病情易迁延、反复。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通过ELISA法的检测,100例呼吸道感染的小儿中支原体-IgM阳性患者48例,阳性率为48%。实验室检查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患者8例,冷凝集试验显示阳性病例占30%。当临床显示小儿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应立即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实验室检查,之后再与临床结合进行综合性分析,以防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漏诊情况的发生,耽误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5.
现将我科2005—03~2005—12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过敏性紫癜的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清热祛湿和中止血方联合西医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患儿89例纳入研究并随机编号1~89号,将奇数号患者纳入A组,偶数号患者纳入B组,其中A组45例,B组44例.A组采用甲强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联合多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序贯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皮疹、腹痛及关节肿痛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序贯联合多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于金涛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3):169-169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6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细菌性肺炎患儿26例为对照组,采取回顾式分析,两组根据临床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运用ELISA法进行检测,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反应蛋白、血沉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检测,可明显发现其阳性率异常升高,而C反应蛋白、血沉则有所下降,证明临床检验对诊断起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常见的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常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肾、脑、肺部等[1]。目前,儿童HSP不仅发病愈来愈多,而且重症病例也较以往多见,若不能及时正确处置,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在日本,Kawasa-ki等[2]曾报道,1987~2008年间日本儿童HSP的平均年发病率为(3.6±1.0)/10万;同期,亚洲儿童HSP的平均年发病率为4.9/10万;也有研究表明,约15%患儿有持续肾损害,约8%患儿进展至肾脏衰竭[3]。近年来HSP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报道甚少,现将本科收治1例重症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救治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50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感染组67例,中度感染组43例,重度感染组40例。所有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炎症水平,每日咳嗽时间、咳嗽次数,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总数(EOS)水平。结果:三组治疗后血清致炎因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轻、中度组低于重度组,轻度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低于中度组(P<0.05)。三组治疗后咳嗽次数、咳嗽时间较治疗前减少,且轻、中度组咳嗽次数少于重度组,轻度组咳嗽时间短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ECP、EO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轻、中度组低于重度组,轻度组EOS水平低于中度组(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在常规用药方案下轻度症状及中度感染患儿治疗效果尤为明显,但对于重度感染患儿治疗效果不及轻、中度感染患儿。在临床中,应根据...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3-124
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70例作为实验观察对象;临床针对所有患儿分别选择微生物培养法以及血清学检验法展开疾病检测。通过对比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以确定最佳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检测方法。在对所有患儿实施血清学检验的过程中,1次检验阳性率同2次检验阳性率进行比较,前者低于后者极为明显(P0.05)。在对所有患儿实施微生物培养检测的过程中,咽拭子检验阳性率同痰液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前者低于后者极为明显(P0.05)。在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率方面,微生物培养方法高于血清学检验方法极为显著(P0.05)。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在实施疾病检验的过程中,同选择血清学检验法进行比较,采用微生物培养法获得的检测准确率较高,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可以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2009年1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例9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将其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对比各组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经比较发现,该组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13∶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岁者40例,>3岁者56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证实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给予西药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病例】男,31岁。因腹痛、便血半个月,关节疼痛、皮肤紫癜1周收住院。患者于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阵发性剧烈绞痛,到省中医院就诊,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十二直肠糜烂,查血淀粉酶910 U/L,脂肪酶825 U/L,诊断为胰腺炎,予抑酶、补液(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等对症治疗2天,腹痛未减轻,并出现便血。肠镜检查示:回盲瓣、直肠糜烂,内痔。又按消化道出血予奥美拉唑、垂体后叶素及奥曲肽等药物治疗,症状仍无好转,逐步出现四肢关节疼痛,四肢皮肤远端散在红色出血点,遂考虑为过敏性紫癜,予地塞米松5 mg/d抗过敏治疗3天,上述症…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摘要 男,18岁。因上腹部疼痛10天于1999年1月13日入院。无发热,无恶心、呕吐及黑便。曾在家口服雷尼替丁效果差。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 36 .7℃,P 75次/min ,R 18次/min ,BP 12 0 / 70mmHg(1mmHg =0 .133kPa) ,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阴性,上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8.1×10 9/L ,N 0 .83,Hb 130g/L ,PLT 15 0×10 9/L ;尿常规PRO(±) ,BLD( ) ,RBC 8~12 /HP。胸、腹X片正常。心电图正常。肝、胆、胰、脾及双肾B超正常。纤维胃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并指导治疗。方法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本科治疗的120例HSP患者进行了HPIgG抗体检查、并将血Hp—IgG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与抗Hp治疗,B组仅用常规治疗,对治愈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Hp-IgG阳性81例(67.5%),Hp—IgG阳性的HSP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与抗Hp治疗,有效率高,且复发率低。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抗Hp治疗有利于HSP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疾病中支原体致病率增高已有共识,其常年散发,病种多样,对各脏器的损害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现收集我院2年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病儿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的特点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9月~2006年9月住院的血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病儿572例作为观察对象。男女比例为1.3∶1.5,年龄20d~14岁。婴幼儿60例,学龄前儿童264例,学龄儿童248例。发病季节:春、夏季占46%,秋、冬季占61%。1.2方法: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参照教材[1,2]。选用日本Fu-jirebio Ln生产的Serodia-MycoII试剂盒,用特异性免疫凝集试验检测血… 相似文献
19.
徐汉云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6,17(2):48-4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观察记录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热程度、热程、咳嗽类型),并进行C-反应蛋白(CRP)、补体C3、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测定及胸部X线片检查;采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方程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咳声连续,不规则的高热,热程1~7d。胸部X线检查以小斑点状模糊影为主;实验室检查中以CK-MB升高为主要表现,容易引起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年龄、季节、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和流行接触史是导致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发病时间在秋冬季节、出现不规则高热、且阵发性连声咳、免疫力低下并满足支原体流行期接触史的患儿,应高度怀疑感染肺炎支原体,应做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许超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0):87-88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1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