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用于下肢手术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在单侧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44例ASA Ⅰ-Ⅱ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NER组,n=22)和硬膜外阻滞组(EPI组,n=22).NER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EPI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15min、30min、60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12h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尿潴留不良反应并发症,记录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NER组手术期各时点的MAP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EPI组手术期MAP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术后NER组尿潴留、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EPI组(P<0.01),NER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EPI组(P<0.01).结论 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单侧下肢手术,患者术中循环功能的稳定,术后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丛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股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44例行股骨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腰丛阻滞(n=17)和腰-硬联合麻醉(n=27)两组.腰丛阻滞给予0.5%罗布卡因30 ml,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大肌沟入路.腰-硬联合麻醉选择L3~4或L4~5间隙,应用0.75%布比卡因1~1.2 ml注入蛛网膜下腔行腰麻,之后于硬膜外腔置入导管.麻醉平面不足者,硬膜外追加0.375%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过程中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辅助用药、腰-硬联合麻醉的平面、硬膜外追加的药量、有无麻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后舒张压(DBP)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0.05).腰丛阻滞组辅助用丙泊酚的量大于腰-硬联合麻醉组(P<0.05).结论腰丛阻滞麻醉对病人血压、心率的影响较腰-硬联合麻醉组更少.对股骨颈骨折行动力髋或鹅颈钉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单纯实施腰丛阻滞是可行的.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因需另加坐骨神经阻滞,故宜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中所发挥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9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腰从-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统计不同麻醉后的麻醉质量、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满意度等,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两组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Ramsay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4 h疼痛、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剩余药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5例,占10.64%)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6例,占12.7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43例,占91.49%)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对照组(44例,占93.62%)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我院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9例,按照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28例,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51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等生命体征,记录2组患者术中输液总量及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患者麻醉后镇痛效果。结果 2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较麻醉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较B组同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输液总量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术期均无并发症发生,A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痛,B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均有较好的疗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能有效降低免疫抑制及尿路感染风险,但可能需要加用更多的镇静或镇痛类药物;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但术中输液量较大。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身体质量及可否耐受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为患者减轻病痛,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磊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279-280
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临床上的应用在近年来越来越为广泛,髋部远端整个小腿的复杂手术均可采用此麻醉方法。北京市丰台医院自2010年开始应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行髌骨骨折手术,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68例髌骨骨折手术,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17~72岁,体质量45~97kg,ASAⅠ~Ⅱ级,所有患者均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  相似文献   

7.
下肢手术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琳  王国林 《天津医药》2003,31(10):636-639
目的 :观察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及芬太尼用于外周神经阻滞时对镇痛的影响。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 ,A、B组采用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A组神经阻滞前静脉给予100μg 芬太尼 ,B组将100μg 芬太尼均分2份用于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C组采用重比重布比卡因10mg行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结果 :A、B2组神经阻滞后平均动脉压 (MAP)无显著改变 ,C组阻滞15min和20min时MAP较基础值明显下降 (P<0 .01)。A、B组感觉神经阻滞范围小于C组 ,镇痛时间长于C组 (P<0 .01)。B组镇痛时间长于A组 (P<0 .01)。A、B组镇痛时间长于运动阻滞时间 (P<0 .05 ,P<0 .01) ,术中麻黄碱用量和术后24h内要求镇痛的人数少于C组 (P<0 .01)。结论 :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比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镇痛时间长 ,无不良反应 ,芬太尼用于下肢外周神经阻滞 ,可使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麻联合自控静脉镇痛(PCIA)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单胎足月妊娠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47例。A组采用腰麻联合PCIA麻醉,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母婴安全方面的指标。结果 A组麻醉满意率高于B组,且术毕时产妇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低,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两组麻醉显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的Bromage评分高于A组。产妇心率、呼吸、血压、新生儿娩出后1、5分钟的Apgar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麻联合PCIA及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阻滞完全,效果均好;腰麻联合PCIA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较高,但其程度较轻且易处理。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单侧下肢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神经阻滞组(A,n=18)和硬膜外麻醉组(B,n=18).A组:取患肢在上侧卧位,分别标定腰丛与坐骨神经阻滞穿刺点,将神经刺激仪正极与患者相连,负极连接与阻滞针上.腰丛注药量为0.33%罗哌卡因30 ml,坐骨神经注药量为0.33%罗哌卡因15 ml,B组:选择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硬膜外用药为1%罗哌卡因12~15 ml,观察并记录各组麻醉前,麻醉后5、15、30、60 min的SBP、DBP、HR、SpO2,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维持时间,术后1、4 hVAS评分及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麻醉前及麻醉后5 min两组患者的血压无明显差异,麻醉后15、30、60 min B组患者的SBP、DBP与A组相比降低明显.B组患者麻醉后15、30、60 min的SBP、DBP,较麻醉前、麻醉后5 min有显著性降低.A组患者整个麻醉过程中的SBP、DBP均无显著性变化.两组患者的HR、SpO2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快于B组(P<0.05),而恢复较B组慢.术后随访A组患者有1例术后1.4 h VAS评分为3分、5分,其余病例两时点VAS评分均为0分,其中有一例患者术后有轻微恶心,其余病例均无腰痛、头痛的症状,也无神经损伤症状的主诉.B组患者术后1 h VAS评分为0分,术后4 h VAS评分有3例患者为6分,2例为4分,4例患者术后有腰痛、头痛的症状,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结论 与传统的硬膜外麻醉相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78例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分组,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常规组给予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接受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维持及起效时间,术前和术后T细胞亚群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治疗,参照组患者按照全身麻醉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的80...  相似文献   

13.
林玮  林芩  王翔峰 《海峡药学》2010,22(12):146-147
目的 比较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用于单侧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时临床起效和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临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施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刺激器电流频率2Hz,起始强度1-2mA,正确定位后两点分别给予0.5%罗派卡因20mL,B组(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15m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30、6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B组阻滞15min的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A组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大于B组(P<0.05).术后无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外周神经阻滞,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麻醉起效快,术后镇痛维持时间长,术后对病人的活动能力限制少,是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时较为适宜的局麻醉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老年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病例6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在老年患者行下肢手术的过程中给予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法进行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将130例接受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及对产妇、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运动阻滞、肌松及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对产妇无影响,新生儿评分好.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全,母婴安全等优点,为目前剖宫产术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7.
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玉正 《安徽医药》2011,15(2):219-219
<正>腰硬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目前已成为下腹部和下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CSEA既有脊麻(腰麻)的起效时间快,阻滞效果好的优点,也可通过硬膜外腔置管提供长时间手术麻醉及手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手术常用方法有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效果因用药比例和给药种类而不同。在此依据相关文献,对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进行简要比较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定军 《江苏医药》2006,32(12):1178-1178
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采用改进型剥脱器开展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共116例(141个患肢),均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临床研究分析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妇产麻醉的临床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两年间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按照1∶1的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阻滞方法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阻滞方式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均无产妇因手术牵拉或镇痛不全等原因采用其他静脉注射药物进行辅助麻醉,治疗组12例产妇患者由于镇痛不全而使用其他药物进行辅助麻醉。产妇麻醉诱导前后进行患者的血压变化测量,治疗组患者有15例产妇发生低血压症状,对照组患者有20例产妇发生低血压症状,两组患者给于麻黄素静脉注射3min后血压值恢复正常,两组患者的血压恢复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术具有手术时麻醉药用量少,孕妇循环呼吸并发症少,麻醉效果快,术后患者头痛少的优点适合产科及妇科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