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作者单位自1964年6月至1993年6月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室缺)2169例。其中围膜部室缺1520例、肺动脉下室缺380例、隔瓣后室缺249例、肌部室缺5例、左室右房通道7例、多发型室缺8例。手术死亡率为0.74%。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271例中,51例中进行肺组织活检,并按Heath-Edwards分级,分为四级。术前应用硝普钠静点,可降低肺血管阻力。作者重点介绍了各种类型室缺的手术适应证和修复方法,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处理以及合并畸形的矫正和并发症防治。  相似文献   

2.
2169例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单位自1964年6月至1993年6月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室缺)2169例,其中围膜部室缺1520例,肺动脉下室缺380例,隔瓣后室缺249例,肌部室缺5例,左室右房通道7例,多发型室缺8例,手术死亡率为0.74%,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271例中,51例中进行肺组织活检,并按Heath-Edwards分级,分为四级,术前应用硝普钠静点,可降肺血管阻力,作者重点介绍了各种类型室缺的手术适应证和修复方  相似文献   

3.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简称VSD)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肺动脉高压(简称PH)。作者自1989年5月~1995年5月手术治疗VSD307例,病死率2.9%,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p/Ps≥80%)24例,病死率20.8%。本文通过对心导管材料、心脏杂音、胸片、心电图等的资料分析,对照手术结果,结合文献,对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手术期的处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高压术后肺动脉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识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肺高压)患儿术后肺动脉压的变化规律,提供临床分析处理的依据,我们1995年10月~1999年12月连续观察25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重度肺高压病儿和12例中度肺高压病儿术后肺动脉压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室缺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自1989年5月至1996年5月,我们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357例,死亡11例,死亡率3.1%;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者30例,死亡6例,死亡率20%。可见影响VSD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合并重度PH。通过对VSD合并...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处理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处理的有关问题王天佑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相当常见。在几种常见先心病中,肺动脉平均压超过5.33kPa(40mmHg)的病例约占5%~25%。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p/Ps>0.75)的临床处理有...  相似文献   

7.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耿希刚李兆志黄庆恒孙立侯立业作者单位:710061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脏外科1984年5月至1995年7月我们对10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并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4例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围术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20 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以前列腺素E1 应用不同时机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例。试验组在体外循环开始后从中心静脉持续泵注前列腺素E120ng·kg- 1 ·m in- 1;对照组在体外循环中,开放升主动脉后开始用前列腺素E1 。观察围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PAP)、动脉压与肺动脉压之比(PP/PS)、心脏指数(CI)、肺阻力指数(PVR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的动态变化。结果 体外循环后各时点的肺动脉压力与主动脉压力之比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1)。肺阻力指数和体循环阻力指数在体外循环后逐渐升高,试验组肺阻力指数在升主动脉开放后6 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试验组心指数在开放循环后2~4 小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内畸形矫正手术中,体外循环开始即应用前列泉素E1 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开放升主动脉后给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8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提高小婴儿室缺伴肺动脉高压的手术疗效,总结16例8kg以下室间隔缺损(室缺)伴肺动脉高压婴儿行急诊手术修补室缺的经验。其中14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死亡1例(6%)。作者认为,婴儿巨型室缺应尽早手术治疗为宜,深低温停循环方法尤为适合;术后强调持续保持病婴镇静及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高压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自体心包修补大房缺的体会(附4例报告)钟德生,谢建强我院于1989年4月~1992年12月共进行体外循环房缺修补术19例,其中4例用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女性,年龄10~28岁,心功Ⅰ~Ⅱ级。EKG检查:2例右...  相似文献   

11.
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我们为15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室间隔缺损(VSD)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双向分流病人进行了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30岁以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30岁以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从 1978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手术治疗 30岁以上的继发孔房缺患者 4 6 9例 ,其中男 14 4例、女 32 5例 ,年龄 30~ 6 8岁 ,平均 38 6岁 ,肺动脉高压 10 5例 ,心律失常 4 5 8例。所有患者均行房缺修复术 ,补片修复缺损者 35 8例 (其中自体心包补片 30 5例 )。 2 5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持续吸入低浓度 ( 6× 10 -6)一氧化氮。 5例房颤患者同期行右侧迷宫术。结果 死亡 3例 ( 0 6 % )。术后心律失常 180例 ,左心功能不全 2 7例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2 8例 ,再次开胸止血 12例 ,空气栓塞 1例。 2 5例术后持续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患者平均肺动脉压下降 2 8 5 %。 5例同期行右侧迷宫术患者 ,术后房颤消失。随访35 2例 ,随访时间 3个月~ 2 0年 (平均 5 6年 ) ,心功能Ⅰ~Ⅱ级者 2 9例 ,其余患者心功能均正常。结论 成人房缺应尽早手术 ;采用补片修补时自体心包为首选 ;应用吸入一氧化氮疗法治疗术后肺动脉高压效果良好 ;合并房颤的房缺修补术应同期行迷宫手术 ;术中、术后注意防治心律失常及进行左心功能的保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监护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淳成,陈光华我院1987~1992年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95例。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40例(PP/PS>0.5),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95例中男55例,...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西地那非对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手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作用,Peiravian等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人选2002年9月~2004年9月,一组室间隔缺损术后中到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主动脉压比值为0.76±0.17)且全身去饱和(主动脉氧饱和度=0.89±0.11)的患儿,给予患儿口服西地那非[0.3mg/(kg·3h)],服用24~48h(西地那非组);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心脏手术技巧和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手术治疗日益增多,而围术期的处理对于手术成功和术后的恢复起着很大的作用[1]。我们于1993年11月~1997年6月收治了51例3岁以下VSD伴中至重度...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1999年9月27日成功地为1例先天性室缺、艾森曼格氏综合征的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心肺联合移植术。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患者女,23岁,体重50kg。活动性心慌、气喘20余年,发绀10余年。重度肺动脉高压(阻力性),压力为105/67mmHg。供者为男,24岁,脑死亡,心肺正常。供、受者ABO血型相同,检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正常。 术前准备 受者术前3天口服维生素K4 4mg,每天3次;环抱素A 300mg,每天3次;卡托普利12.5mg,每天3次;静脉注射头孢噻肟钠1.0…  相似文献   

17.
下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王维新解士胜郑光明徐金星李令珂李一粟1986年12月至1996年12月我们共手术治疗下腔型房间隔缺损(房缺)46例,占同期房缺手术的23%(46/206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3~52岁,平均...  相似文献   

18.
合理选择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径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自1988年3月~1995年11月收治的心室间隔缺损219例。其中膜周型缺损100例(45.7%),隔瓣后型61例(27.9%),干下型58例(26.4%)。手术修补膜周型室缺宜用右心房切口。干下型室缺可采用肺动脉切口。全组采用右房及肺动脉切口者153例(70%)。当室缺类型判断不明或显露欠佳时可选用右心室切口。  相似文献   

19.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病婴外科治疗中 ,对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处理十分重要。现介绍我们2 8例的处理经验如下。临床资料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6月 ,我们手术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收缩压与血压收缩压比 ,即sPAP/sBP≥ 0 75 )先心病病婴 2 8例 (同期先心病直视手术 2 38例 )。全部病例术前均经心脏B超检查和体外循环前直接测压证实。男 13例 ,女 15例 ;年龄 2~ 12个月。室间隔缺损 (室缺 )17例 ,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3例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7例 ,其中心内型 4例 ,心上型 3例 ;部分型房室隔缺…  相似文献   

20.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8月至2005年8月,我们对5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室间隔缺损(VS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儿施行VSD补片开窗的大动脉调转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