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勇  任梅  王丽丽  朱仲侨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183-2184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巩膜环扎加压术后眼部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用眼科A超、检影验光等对23例23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1d及术后1,4,12wk时的眼轴长度、眼屈光度等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增加在术后1,4,12wk时均较术前增长(P<0.01)。眼屈光度增加、前房深度变浅,及角膜曲率增加在术后1,4,12wk时均较术前增加,且向负值偏移(P<0.05)。结论:巩膜环扎加压术后眼轴长度和屈光状态的变化与眼内嵴有关,术后眼轴增长是眼屈光度负值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巩膜宽带环扎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前后屈光状态及眼球各部分形态和容积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间行巩膜宽带环扎术并手术成功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6例(26只眼),利用A型超声、角膜地形图等技术,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视网膜脱离巩膜宽带环扎术后眼轴显著延长,前房显著变浅,晶状体明显增厚,而角膜平均屈光力和散光的变化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视网膜脱离巩膜宽带环扎术后可发生眼球形态改变,其屈光状态的改变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巩膜加压及环扎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近年来开展了315例巩膜加压及环扎术,对其中的并发症进行了分析,特报告如下。315例中男214眼,女101眼,年龄3~70岁。巩膜内外填压术261眼,环扎及环扎加压术54眼。并发症有①填压物脱出11眼(3.5%),发生在术后3天~1年。术后1周内...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成功地环扎加压手术后,眼屈光状态.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和视力等改变,我们于1993年1月至1996年8月对52例52眼环扎加压手术成功的RRD患者,作了前瞻性临床研究,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组52例中,男性31,女性21;右眼29例,左眼23;平均年龄37.4(12-70)岁;发病至诊治时间3天-1年,平均52.8天.将52眼环扎加压手术分为两组:A组(28眼)林扎带长58-60mm,眼球周长缩短(22.37%;B组(24眼)环扎带长55-57mm,眼球周长缩短>23.37%.2.方法除…  相似文献   

6.
环扎加压术后玻璃体的短期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海东  王晓珏  张皙 《眼科研究》2002,20(2):166-169
目的 分析环扎加压手术后玻璃体的短期改变。方法 采用超声和临床检查分析接受环扎加压术的76眼术前到术后短期内玻璃体的改变。结果41眼(53.9%)术后玻璃体内混浊物质增多。术前超声检查下后极区完全玻璃体后脱离(PVD)、部分PVD和无PVD者分别为20,34和22眼,而术后初次超声检查时则为46,26和4眼。结论在环扎加压术后,相当一部分眼术后短期内出现后极区PVD的范围迅速扩大。与黄斑中心凹周围相比,这种急性的PVD更多地首先发生于视盘区。  相似文献   

7.
硅橡胶巩膜环扎加压致过敏反应l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5 1岁。因右眼网脱术后结膜下反复出血 1月余入院。患者 3个多月前因右眼视网膜脱离在我院行电凝环扎加压术 ,环扎加压材料为硅橡胶 ,术后 3天 ,右眼睑高度肿胀、压痛 (+) ,无搏动感 ,无脓性分泌物 ,球结膜无水肿 ,角膜透明 ,KP(- ) ,前房 Tyn(- )。术后 1周 ,眼睑肿胀消退。眼底检查 :玻璃体轻度混浊 ,环扎加压嵴清晰 ,遂予以出院。出院 2月后 ,出现右眼结膜下出血 ,来诊时查见内眦处球结膜肉芽组织增生 ,予以局麻下切除 ,但以后 1月里 ,右眼肉芽增生处仍时有出血 ,查见内眦处肉芽组织再次增生 ,结膜囊内无脓性分泌物或瘘管 ,…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脱离是白内障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又因为瞳孔不易散大,后囊膜增生,人工晶体反光及像差使周边眼底检查非常困难,裂孔发现率低,故手术成功率低。我科2004年11月-2005年11月共收治5例5眼,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环扎加压术后眼前节改变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莹  张皙  王卫峻  刘堃  严正 《眼科研究》2000,18(6):554-556
目的 观察环扎加压术后患眼眼前节的结构改变,探讨这些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25名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后眼前节的改变,观察是否有脉络膜脱离,并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 术前9只眼(36%)有睫状脱离,以裂隙状主。术后21只眼(84%)发生睫状体脱率,以楔状为主,并伴有睫状体水肿,水肿的程度与脱离的宽度密切相关(r=0.713,P〈0.05)。定量测定表明: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平角、睫状体厚度、睫状体脱离的宽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前房中央深度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睫状体脱离,睫状体水肿,前房角狭窄是环扎加压术后的普遍现象。房角狭窄是继发青光眼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0岁因左眼视网膜脱离行巩膜环扎并玻璃体切割术3年多,一直无不适感,左眼红、疼、异物感20天,于2004年4月11日来本院就诊。右眼视力1.0,左眼0.08,矫正视力左眼0.15(-4.25DS-2.75DC×180)。眼压右眼12mmHg,左眼11mmHg。右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正常。左眼颞上方距角膜缘约4mm处可见环扎带接口处外露于球结膜外,局限球结膜充血、水肿,无分泌物,角膜缘上方4mm处可见环扎带走行,其他方向未见环扎带,前节大致正常。玻璃体腔内尚透明,眼底(三面镜下)见视盘颜色正常,边界清,视网膜血管管径和分布正常,黄斑区有一约1PD大小的萎缩斑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11.
贾丽  米生健  常秋花  王晓鲁  李金科  张超 《眼科》2003,12(4):219-220
目的 :观察环扎术后眼球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 :前瞻性研究了 3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环扎术患者。分别在术前 1天、术后 1 0天测量屈光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角膜水平及垂直曲率。结果 :巩膜环扎术后屈光度向负值偏移 (- 0 75± - 0 2 5)D。角膜水平曲率变大、前房变浅 (P <0 0 5)。而角膜垂直曲率和晶状体厚度变化不明显 (P >0 0 5)。控制环扎带平均 65mm长时 ,眼内嵴高 3~ 6D ,眼轴长度平均增加 1 36mm。结论 :巩膜环扎术后眼屈光度向负值偏移。眼轴长度的增加是偏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AIM: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vitreous cavity length and diopter after scleral encircling (SE) produce.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68 eyes of 68 non-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macula-off retinal detachment who were operated by SE surgery. The corneal refractive power, ocular axial length and diopter were measured by keratometer, A-mode ultrasonic meter and computed dioptometer.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rneal refractive power among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1, 3 and 6 mo (0.57±0.54 D at pre-surgery;0.72±0.26 D at 1mo; 0.71±0.34 D at 3mo; 0.69±0.31 D at 6mo; all P>0.05 ). Axial lengths were obviously lengthened, especially in vitreous cavity length (17.87±3.09 mm, 19.69±3.12 mm, 18.97±3.56 mm, 18.76±3.47 mm, 18.68±3.42 mm at pre-surgery, 1wk, 1, 3 and 6mo postoperatively, P <0.05) and diopter also increased at beginning and then recovered gradually. After 1 and 3 mo, axial length (vitreous cavity length) and myopia were more and in higher degree than before surgery. CONCLUSION: The change of postoperative vitreous cavity length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results in the changes of axial length and then makes the change of diopter.  相似文献   

13.
巩膜环扎术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巩膜环扎术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ement,RRD)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1995~1999年由我院RRD计算机分析系统收录的RRD行玻璃体手术者共254例中有随访记录的118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1次玻璃体手术,按手术中是否进行巩膜环扎分为巩膜环扎组和非环扎组,分别分析各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级别、裂孔位置、不同眼内填充物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的关系。 结果 118例患者手术后随访1.5个月~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6.5个月。视网膜复位96例,占81.4%,未复位22例,占18.6%。视网膜复位者中巩膜环扎组视网膜复位43例,占44.7%,非环扎组视网膜复位53例,占55.3%。巩膜环扎组与非环扎组PVR不同级别(C,D级)、不同填充物以及PVR C级不同部位视网膜裂孔(裂孔位于赤道前、赤道区或赤道前后均有裂孔)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PVR D级视网膜裂孔位于赤道后者巩膜环扎组与非环扎组比较,非环扎组视网膜复位率高于环扎组,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RRD玻璃体手术中巩膜环扎与否对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无明显影响。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12-214)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后早期泪膜变化的临床特征及其规律。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7月行巩膜扣带术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连续临床病例36例(36眼)。于术前1d,术后1d、3d、10d、1个月及3个月进行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等检查,以对侧眼作为自身对照,根据临床检查结果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眼:术后1d、3d,70%患者术眼出现疼痛、发痒、红肿及流泪等不适症状;BUT术后10d与术前相比平均增加5.35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时80%患者泪膜趋于正常;CFS评分在术后1d减少最明显,与术前1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4.038,P=0.001);SIT术后1d增加最明显(P=0.001),50%患者泪液分泌量大于30mm,70%患者泪液分泌量大于25mm,术后10d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眼:术后未出现眼部不适症状;BUT术后10d、1个月、3个月分别为(8.33±5.45)s、(8.44±4.70)s、(8.75±3.71)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IT术后1d,17%患者泪液分泌量大于25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眼与对照眼组间比较,干眼不适症状、BUT和SIT在术后1d、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FS评分术前1d、术后1d、3d、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47、-3.174、-2.528、-1.555,均为P<0.05)。结论巩膜扣带术后早期可出现明显眼表不适症状,并影响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性,术后3个月时术眼眼表及泪膜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46眼)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及其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眼采用巩膜环扎外加压术,12眼采用巩膜环扎术,4眼采用巩膜外加压术治疗;术中36眼放液,10眼未放液治疗。一次手术成功39眼(84.78%)。术中是否选择放液对一次成功的视网膜复位率无明显影响。最终随访44眼视网膜复位,治愈率达到95.65%。术后35眼(76.09%)视力较术前提高。结论巩膜环扎,外加压术联合术中放液或不放液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术与巩膜环扎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20例(20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术(A组)的临床资料,并在同期住院行巩膜环扎垫压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随机选择40例(40只眼)作为对照组(B组),术后随访比较两组的视网膜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网膜首次复位率A组为90%,B组为95%;最佳矫正视力A组为0.48±0.33,B组为0.48±0.28;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进展者A组占5%,B组占10%,两组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4642、0.9662、0.5089)。术后A组出现复视1只眼,B组出现短期高眼压3只眼,黄斑水肿1只眼,复视1只眼;两组术后屈光度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019),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及散光度的变化均没有显著差异(P=0.5444、0.8732、0.0582)。结论外加压手术是一种有效复位脱离视网膜的手术方式,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能获得很好的疗效,而对眼球创伤小、仅改变眼局部形态结构,能避免传统巩膜环扎垫压术的一些并发症,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周华  袁援生  蔡宁  陈佳 《眼科》2001,10(3):184-185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行巩膜环扎术后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对30例(30只眼)视网膜脱离行巩膜环扎术后的白内障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结果巩膜环扎术至白内障手术的平均时间间隔为(41.7±6.99)个月。白内障术后平均随防(17.07±2.53)个月,30只眼中20只眼(66.67%)的最佳矫正视力≥0.5,仅1只眼于术后3个月复发视网膜脱离。结论视网膜脱离行巩膜环扎术后,再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大多数眼可获得较好的视力效果,很少引起视网膜脱离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巩膜环扎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的眼表改变。方法对30例(3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环扎术,分别于术前3d、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行患眼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比较术前、术后的检查结果。结果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显示,术前3d(12.75±2.96)mm与术后1周(5.55±3.89)mm、2周(8.32±2.85)mm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4.00,P<0.01);泪膜破裂时间结果显示,术后1周(9.02±3.62)s、2周(10.11±4.76)s、1个月(12.35±4.33)s与术前3d(15.65±5.03)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显示,术后1周染色阳性眼数与术前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35)。结论巩膜环扎术会影响眼球表面微环境,术中应尽量减小手术范围和损伤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