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道1株从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到的同时发生鞭毛抗原减弱和α-β位相变异2种变异的沙门菌。方法将待检沙门菌株划线分离至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平板,并使用相诱导血清进行诱导,使其复原。结果沙门菌株在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平板上传代3代,其第2相H抗原能与相应诊断血清发生反应;使用相诱导血清诱导后,其第1相H抗原能与相应诊断血清发生反应。结论在沙门菌血清分型中应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特别是H抗原发生自然变异和/或结构受损现象,达到正确分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基于缓冲蛋白胨水(Buffer protein sputum water,BPW)培养法的沙门菌H抗原诱导方法。方法将H抗原缺失的沙门菌加入缓冲蛋白胨水中,通过培养离心收集菌体沉淀,直接用于H抗原缺失的沙门菌血清分型;未凝集样本再次以BPW培养诱导后鉴定;并同时采用软琼脂法诱导H抗原,进行2种方法的比对。结果采用BPW培养法和软琼脂法分别诱导40株H抗原缺失的沙门菌,BPW培养法诱导1、2次累计成功率分别为82.5%、100.0%;软琼脂法需1~5次诱导出H抗原,诱导1、2次累计成功率分别为20.0%、47.5%。诱导后H因子的凝集效价BPW培养法以"+++"或以上为主(占82.5%),软琼脂法以"++"或以上为主(占82.5%)。凝集时间BPW培养法<10s,软琼脂法为30~120s。结论 BPW培养法诱导沙门菌H抗原速度快、凝集效果好,可用于H抗原缺失的沙门菌血清型鉴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快速准确检测疑似沙门菌食物中毒积累经验,更好的应对疑似沙门菌食物中毒检测工作。方法 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对采集的肛拭子进行沙门菌的检验,对双相菌H抗原位相变异试验,除按标准进行外,还用本实验室方法:用H抗原阳性的血清菌悬液接种华氏管装的半固体,接种诱导出另一相H抗原。结果 在4起由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检出3起是肠炎沙门菌,有1起在冰箱中检出污染源是肠炎沙门菌,1起是波茨坦沙门菌,刚分离时“A-F”血清不凝集,经传代后可出现血清凝集。结论 沙门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较难,及时采样和增菌可以提高检出率,血清型别较为复杂,对双相菌的位相变异试验诱导另一相的H抗原时,诊断血清菌悬液诱导方法更简便,熟练掌握沙门菌的血清学特征和其他相关的检验对准确及时分离沙门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在沙门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分离自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的27株沙门菌,用肠杆菌科鉴定系统API 20E和ATB ID 32E进行生化鉴定并血清分型,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7株沙门菌的生化鉴定结果为沙门菌属细菌,其中25株血清分型结果为肠炎沙门菌,抗原模式(9,12:g,m);其余两株菌H相抗原除g和m因子凝集阳性外,d因子也有凝集反应。PFGE结果显示27株菌株中26株的带型完全一致,另1株与其他26株仅有1条条带的差异,相似度为96.3%。27株菌的MLST型别均为ST11型,提示为肠炎沙门菌。结论分子分型技术,特别是MLST技术有助于沙门菌的辅助鉴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沙门菌1相鞭毛蛋白抗原fliC基因在快速分型鉴定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应用。方法:根据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相鞭毛蛋白fliC-d和fliC-a基因以及菌体抗原rfbS基因的核酸序列,设计针对fliC-d、fliC-a及rfbS基因的3对特异性引物,采用多重PCR法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别在750 bp和329 bp处扩增出2条特异性目的条带,在258 bp处扩增出1条相同条带,非伤寒沙门菌株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均为阴性。结论:fliC基因检测可用于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型鉴定,而rfbS基因则无助于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液相芯片技术在检测、鉴定抗原缺失的沙门菌中的应用。方法依据国标GB 4789.4-2016和盲样考核手册,对3份考核盲样进行增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分别采用血清凝集和多重PCR液相芯片技术进行血清型分型,比较其优缺点。结果 3份考核样经分离、纯化,以血清凝集法和多重PCR液相芯片技术进行分型分析,鉴定结果一致,2份样品为阿贡纳沙门菌和婴儿沙门菌,1份样品为未检出。2017S-10(5)-1 H相中第二相未观察到凝集现象,2017S-10(5)-3第一相观察不到凝集现象,分别经3次、2次诱导后才获得鉴定结果,分别耗时3d、2d,平均成本为1 000元/样本;液相芯片技术分型耗时4h,平均成本为500元/样本。结论利用液相芯片技术能够快速、准确鉴定抗原缺失血清型沙门菌,可在有条件的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一种新的位相变异(诱导)实验方法对沙门菌进行血清型鉴定。方法取1滴(约50μl)诱导血清到直径6 cm的平板中,再加入约5 ml的软琼脂,待凝固后将沙门菌点种到平板中央。37℃培养24 h后,取菌落边缘部分对H因子鉴定。同时,按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中的简易平板法、倒管法和玻管法进行位相变异实验对H因子进行鉴定。结果 184株沙门菌中有176株按照本方法确定了血清型,有156株经诱导后得到了另一相H因子;而用平板法、倒管法和玻管法分别有77株、120株、112株确定了血清型。本方法的诱导成功率远高于国家标准推荐的平板法、倒管法和小玻管法。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可靠的沙门菌位相变异实验的方法,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在沙门菌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在沙门菌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1株分离自腹泻病人的沙门菌疑似菌株用肠杆菌科鉴定试条API 20E进行生化鉴定并进行血清学鉴定,应用MLST分型方法对该菌株分子分型。结果:API 20E鉴定为沙门菌属,Vi因子血清不凝集,O因子血清A-F O多价不凝集。该菌的MLST型别为ST64型,提示为鸭沙门菌。结论:MLST分子分型技术有助于沙门菌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本实验室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检测沙门菌的能力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方法按照考核方作业指导书对实验样品进行前处理,参照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进行沙门菌的检验,将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鉴定为沙门菌的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和分型。结果 1号和3号样品在沙门氏+菌显色平板等3种选择性分离平板上均长出典型沙门菌特征的菌落,2号样品在3种分离平板上均无菌落生长;1号和3号样品中的可疑菌落经生化鉴定后结果与阳性对照菌株的一致,均符合沙门菌典型的生化反应特征;通过对可疑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1号样品血清鉴定结果为肯塔基沙门菌,3号样品血清鉴定结果为鼠伤寒沙门菌,2号样品中未检出沙门菌。3个样品的能力验证结果与考核方一致,本实验室取得满意结果。结论参加能力验证是提高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参加本次能力验证,能有效提高本实验室出具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本实验室从事食品检验的能力和质控水平。  相似文献   

10.
CHROM平板在沙门菌初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用CHROM平板对上海口岸从业人群进行沙门菌初筛。方法:采用cHROM平板进行沙门菌初筛,可疑菌落做血清凝集、肠道综合发酵管生化、VITEK生化鉴定、血清分型。结果:CHROM平板的灵敏度为100%,本中心用CHROM平板初筛,比前两年用SS平板初筛沙门菌检出率高12.2倍。结论:采用CHROM平板初筛,能快速、灵敏、简便、准确地提高沙门菌检出率,该平板尤其适用于食物中毒中沙门菌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1.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六日八道镇八道村五屯因牛肉污染发生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1病原学检查1.1采样增菌分离培养 无菌操作采样煮熟的牛肉和患病带菌者粪便分别接种到SC增菌液中37℃培养24h增菌液分别接种到SS琼脂,中国蓝、EMB平板37℃24h培养,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为革兰阴性杆菌,再接种到双糖铁培养基中纯培养做血清学鉴定和生化反应。1.2血清学分型鉴定 双糖铁培养基上纯培养菌做血清学分型鉴定,用A一F多价0因子血清凝集,生理盐水对照不凝集,0109因子血清凝集,H抗原g、m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C群沙门菌血清型的鉴别诊断研究。方法:对2007年上海市黄浦区的C群食源性暴发沙门菌鉴定中存在与泰国产沙门菌分型血清H相因子有交叉凝集的菌株使用丹麦(SSI)血清参比;分析菌株的抗生素耐药性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图谱,选择部分猪霍乱和汤卜逊沙门菌腹泻株进行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MLST)分子分型;通过PluseNetChina非伤寒沙门菌数据库图谱比对上海的汤卜逊暴发菌株与重庆市C群沙门菌暴发菌株的分子型。结果:2007年黄浦区报告8株猪霍乱暴发菌株经丹麦血清分型鉴定为汤卜逊沙门菌;2007年的4株猪霍乱和5株汤卜逊沙门菌经丹麦SSI血清复核鉴定均为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汤卜逊沙门菌暴发菌株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为100%,耐药谱与散发株显著不同;2007年重庆市的多起食源性暴发案例中的C群沙门菌经复核鉴定亦为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并与上海的暴发菌株在遗传学上存在高度同源。结论:泰国血清的H相因子间存在交叉凝集现象。推测2007年上海市发生的食源性暴发病例可能由输入性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多重耐药克隆株引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沙门菌显色培养基检测食品沙门菌分离和初步鉴定的作用。[方法]将100株实验室保存的沙门菌及非沙门菌接种CAS和DHL培养基平板进行对比。同时取178份食品样品增菌后接种CAS和DHL平板做比较试验。[结果]沙门菌在CAS平板上呈现特定而典型的紫红色菌落,非沙门菌呈蓝色或无色菌落,食品样品中沙门菌的检出率为3.37%(CAS)和1.69%(DHL)。[结论]采用CAS选择性平板分离沙门菌具有直观易鉴别、减轻工作量和检出率较高等优点,适用于暴发性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在沙门菌血清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2015年无锡市健康从业人员肠道分离得到的144株沙门菌,分别采用传统玻片凝集法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血清分型,以前者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144株沙门菌利用传统玻片凝集法均可分型,共鉴定出28个型别。两种方法鉴定结果一致的有134株菌,符合率为93.06%,Kappa值为0.68,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实时荧光PCR法对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与玻片凝集法鉴定结果一致性高,且检测时间较短,操作简单;对不常见血清型或存在交叉情况时,建议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提高沙门菌血清分型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位点基因序列分型方法在沙门菌分型鉴定研究中的应用,初步掌握广州地区沙门菌多位点基因序列分型数据。方法选取沙门菌7对保守管家基因aroC、dnaN、hemD、hisD、purE、sucA、thrA作为研究靶标,对其进行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 41株沙门菌分离株有8个血清群和14个ST型,食品来源沙门菌菌株的血清群有7个,ST型为10个,患者来源菌株血清群为5个,ST型为10个,实验中还发现2个新的ST型。结论沙门菌血清学分群结果与MLST分型结果的对应关系密切,很多ST型菌株的血清群固定,相同血清群菌株也有较固定的ST型,因而,可运用多位点基因序列分型方法对沙门菌进行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16.
邱华红  成玲  陈惠瑜 《现代预防医学》2014,(9):1651-1652,1655
目的从患儿血液中分离出罕见的姆瓦林沙门菌,进行细菌鉴定;探讨该菌引起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诊疗措施。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 3D对血标本进行培养,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沙门菌属诊断血清和泰国SA公司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血培养阳性细菌鉴定为沙门菌属,血清学分型为O47,Hy,H(1,6)。结论姆瓦林血清型沙门菌引起败血症临床罕见,目前尚未见报道,鉴定要点A~F多价血清不凝集;诊断的关键是早期进行血培养,明确病因,及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7.
沙门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1],也是在夏秋之际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之一[2-3]。该菌是发现较早,研究较深的一种病原菌,国际上至今已发现2000多种,国内也有200多种。我们地区情况如何?故将近年来我们瓯海区检到的15株沙门菌予以鉴定,在鉴定中对2株疑难菌株,我们使用了经典方法与现代化检测技术后,予以确诊,今将鉴定经过与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2 菌株来源 系肠道门诊及饮食行业等人员中检到。1.2 方法1.2.1 常规鉴定 (1)菌株→普通琼脂平板→克氏双糖铁琼脂(包括生化试验,血清学分型) (2)诱导及返祖试验[4] 菌株:0.8%软琼脂平板菌株:作返祖及促使其鞭毛发育良好,以作鉴定用。当仅出现一相抗原时,用该相血清加入软凉脂上,待血清干后,用白金针将待鉴菌点种于该血清中心,次日,取其边缘菌苔,用另一相血清凝集之,如另一相未出现,则再用同法操作之,每试验一次,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国内罕见沙门菌株——长湾泥沙门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沙门菌临床治疗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慈溪本地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细菌学鉴定、血清分型、耐药性研究、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生化鉴定为沙门菌属;血清分型为O17∶Ha∶H5;对国家致病菌识别网选择的30种抗生素均不耐药;与余姚、北京发现的菌株在分子分型上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国内长湾泥沙门菌具有高度同源性,对常规抗生素不耐受,但本次感染未发现与外来动物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H和 O抗原常用于鼠伤寒沙门菌 (Salmone11atyphimurium STM)的鉴定 ,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常可指导 STM患者的治疗用药。为探讨 STM L型变异菌对 H和 O抗原及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影响 ,本文对体外诱导的 3株 STM L 型及其原菌进行了 H和 O的抗原检测和对抗生素的敏感试验 ,以期有利于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浓度的营养琼脂上作沙门菌"H"抗原位相变异试验,并与GB/T 4789.4-2008中"玻管法和简易平板法"相比较,发现应用50%浓度的普通营养琼脂制成的斜面培养基,"H"抗原位相变异试验中一次诱导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