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TR I)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观察其手术成功率.结果 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为99%, 2例失败.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诊疗路径,成功率高,具有止血容易、术后无需卧床、无体位活动限制,患者痛苦小和局部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仲罕婷  左燕  张曙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1057-1058
我院2004年8月~2006年8月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术(PCI)40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8月~2006年8月行PCI共404例,其中经桡动脉路径224例,经股动脉路径180例。经桡动脉路径224例中,男155例,年龄39~83岁,女69例,年龄44~73岁;其中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CAG)7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146例。经股动脉路径180例中,男102例,年龄44~72岁,女78例,年龄42~82岁;其中单纯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G)57例,PTCA CS123例。  相似文献   

3.
目前,诊治冠心病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行冠状动脉介入可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与后者相比,前者具有创伤小、止血方便、外围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无体位限制、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技术。我院2010年8月-2012年7月收治冠心病患者326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38例及支架植入术188例,经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支架内再狭窄成为重要的术后问题,大多数患者冠脉支架后不愿再进行冠脉造影复查,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冠状动脉的检查简便、快捷,且诊断准确性高,基本无创,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理想检查手段。本文分析1例典型的冠脉支架后再狭窄患者,探讨MSCTA对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选择性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把来我院就诊的82例经桡动脉穿刺选择性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包括手术前对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和细致的心理护理,为防止出血,手术进行完毕后严密观察患者的术肢和桡动脉穿刺伤口是否正常,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护以时刻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82例手术中共有80例获得成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97、5%,2例经桡动脉穿刺失败后改为经股动脉手术顺利,手术过程中1例患者桡动脉搏动消失,1例患者前臂皮下有瘀斑,1例患者心绞痛,手术后1例患者穿刺点渗血,经过及时的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全部消失。冠状动脉支架一共植入95枚。结论对经桡动脉选择性冠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手术患者,做好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和心理护理,手术后做好观察穿刺口和术侧肢体的护理,不但可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患者痛苦,而且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必要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1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患者387例观察其成功率。结果经桡动脉完成冠脉造影376例,成功率97.2%,经桡动脉完成介入治疗192例,成功率100%。发生桡动脉痉挛29例,短阵室速25例,室颤3例,急性支架内血栓2例,肘窝血肿1例,全部处理成功。结论县级医院开展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对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进入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24例(陈旧性心梗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稳定型心绞痛6例)CTO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的情况。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支病变9例,双支病变5例,单支病变10例;24例完全闭塞血管共24支,其中左前降支CTO11例,左回旋支CTO3例,右冠状动脉CTO9例,第一对角支CTO1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为CTO后,即经桡动脉应用PT-Graphix或Shonibi导丝和over-the-wire球囊对慢性闭塞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脉内支架植入。结果20例(83.3%)获得成功,共植入支架25枚。4例未成功(左前降支2例,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各1例)。失败原因是指引导丝未能通过病变部位或进入夹层。术后发生前臂血肿1例,桡动脉闭塞1例,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治疗CTO安全方便,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的介入病例探讨在基层医院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7年6月开展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现将我科900例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PCI)的病例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成功行经皮冠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后再次行冠脉造影,以原病变冠脉直径狭窄程度≥50%为支架内再狭窄,按有无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6例和非再狭窄组66例。比较2组胆红素等临床血清学指标及临床资料,探讨血清胆红素是否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结果再狭窄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非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尿酸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总胆红素是再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高水平总胆红素可能降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6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次出现明显狭窄的病人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 冠脉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病人可以考虑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住院的96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CAG)成功92例,成功率达到95.83%,造影成功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其中对62例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置入支架86枚,成功治疗患者60例,成功率达96.77%。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是安全可行的,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功能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经验。方法58例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中,32例选用多功能导管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检查术,26例选用常规左、右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检查术。结果58例患者均经桡动脉进行介入诊疗手术。其中32例选用多功能导管成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其中2例因右桡动脉穿刺困难改由左桡动脉穿刺成功行介入诊疗手术。26例选用常规左、右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其中7例发生桡动脉血管痉挛,经处理后3例改为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诊疗手术。结论采用多功能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具备头软、支撑好、柔韧性好特点,术中减少交换导管等步骤从而减少血管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有利于介入治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本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24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0例患者均首先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CAG),成功232例,失败者改为经股动脉途径造影,总成功率为100%。造影成功者中对154例患者行PCI,成功置入支架268枚。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TRI)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心脏介入手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等,通过在股动脉或桡动脉行血管穿刺术,逆着血流把心脏支架放入到冠状动脉里,撑起狭窄的血管,从而恢复冠状动脉的血供,达到改善症状、“起死回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急诊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双 《中国实用医药》2011,6(8):208-20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ereutaneous transluminalcoronary angioplasty+stenting,PTCA+s)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回顾分析。结果通过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除1例患者术后死于心脏破裂,1例死于肺部感染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较佳的护理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分别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和不良情况。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冠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在术后下床时间、穿刺部位及血管及并发症、心理状态及发生不良情况明显优于经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冠脉介入诊疗术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手术依从性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病变部位38处施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植入支架37枚。结果支架植入成功36枚,成功率97.3%,血管直径由术前0.45±0.28mm增至术后3.32±0.31mm(P<0.001),血管狭窄程度由术前的(92.5±5.2)%降至(-5.0±8.5)%(P<0.001),冠脉血流达到TIMI3级。随防7.6±4.5月,大多数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心电图缺血情况改善,均无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3例4~6个月后出现心绞痛。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率高,安全性较好,但左冠脉主干病变支架植入应从严掌握,CABG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张晓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265-126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300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植入支架329枚,发生并发症37例,其中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2例,短阵室速2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低血压10例.心包填塞1例,皮下淤血12例,血肿7例。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发生迅速,后果严重。有效预防和及时准确处理.可有效地防止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岩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129-130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行对照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70 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股动脉途径400 例,桡动脉途径380 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后血管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躯体不适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经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