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1例不合作但需行PICC置管的患儿采用彩超引导联合静脉全身麻醉下置管,其中置管成功30例,成功率96.8%,1例不成功患儿及时中转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儿行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34例PICC置管患儿及家属不同时期的健康需求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和内容。结果:34例置管患儿及家属对PICC的认知程度的及格率由置管前的2.9%上升至置管后1周的61.8%,出院时达97.1%,出院时与置管前、置管后1周结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系统完善的健康教育,改变了患者对PICC置管的认知程度,提高了置管的依从性,保证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行PICC置管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PICC置管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倒。对照组运用传统模式进行PICC置管的相关教育;试验组运用前馈控制方案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相关教育。比较2组选择置管依从性、血管保护率、术中体位配合、置管成功率、24h穿刺点出血情况。结果试验组80%患儿家属主动选择PICC置管,术前血管保护率91.7%,术中能主动配合体位为86.7%,首次置管成功率为93.3%,90%患儿24h穿刺点无出血,各项指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前馈控制方案,系统化地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能有效控制负性因素,充分调动患儿及家属共同参与的主动性,从而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改善24h穿刺点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置管方式与导管维护对早产儿PICC置管的影响。方法:将行PICC置管的7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测量长度从穿刺点沿静脉走行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隙,每6 h使用1 U/ml的肝素盐水脉冲式冲管一次,每日输液完毕使用1 U/ml的肝素盐水正压封管;观察组从穿刺点沿静脉走行至右胸锁关节,置管后每6 h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一次,每日输液完毕使用1 U/ml的肝素盐水正压封管。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PICC置入深度均符合要求,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X射线下T4-8),出现1例堵管;对照组置入过深9例,进入右心房(X射线下T9-10),出现9例堵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早产儿PICC置管测量长度从穿刺点沿静脉走行至右胸锁关节,每6 h使用灭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1次,每日封管时使用1 U/ml的肝素盐水正压封管,每周更换1次透明敷料。  相似文献   

5.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最终到达上腔静脉。利用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管流速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首选贵要静脉[1],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PICC在体内最长可以留置1年,由于留置PICC管的并发症较多,如果护理不当,必然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以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白血病化疗患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接受PICC置管的白血病化疗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肿瘤化疗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治疗时间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治疗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缩短治疗时间,从而提高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疗游戏辅导在肿瘤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肿瘤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PICC置管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医疗游戏辅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程度、配合度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儿配合度和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医疗游戏辅导能有效减轻患儿PICC置管的焦虑,提高患儿配合度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10.
恶性肿瘤患儿应用PICC置管的特点及改进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可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 (5d~ 1年 )的治疗通道[1 ] 。PICC置管应用于成人肿瘤化疗、TPN、新生儿早产儿治疗等已有诸多论述[2~ 5] ,在儿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却少见报道[6 ] 。我院从 2 0 0 2年 4月起开展小儿肿瘤PICC置管术 ,共置管 4 1例 ,成功率 92 .7%。但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 ,在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作者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儿童特点进行了操作方法上的改进 ,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4 1例患儿中男 2 7例 ,女 1 4例 ,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肿瘤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置管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置管期间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期间意外风险事件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PICC置管依从性、满意率、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导管滑脱率、导管堵塞率、护理纠纷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肢体肿胀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提高小儿肿瘤化疗PICC导管置管安全性,降低PICC置管风险,提高患儿置管依从性,能有效预防静脉炎发生,有利于提高患儿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ICU患者外周中心静脉(PICC)置管避免导管异位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院重症监护室接受床旁局麻PICC置管(APACHEII>15)危重症患者512例。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危重症患者265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肘部血管盲穿置管方式。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危重症患者247例为干预组,置管过程中使用超声引导、脉冲冲管同时予以送入导管。比较两组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病情危重度、所选择穿刺血管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导管尖端位置X线摄片显示在T5下至T8上水平,导管异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成功为危重症患者静脉药物治疗提供保障,实施置管过程干预是防止导管尖端异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老年患者PICC置管留置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人PICC管留置时间的因素,探讨如何延长PICC置管时间和保障老年患者输液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356例需留置PICC管的60岁以上老年人,按规程进行PICC置管、输液和日常护理,详细记录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3例置管成功占98.1%,平均留置时间(57.9±27.0)d;提前拔管43例占12.2%,拔管原因有堵管、静脉炎、感染或疑似感染.结论 强化置管及使用操作者的护理技能培训,严格操作规程,可以减少静脉炎、堵管和感染并发症,延长PICC留置时间,保证治疗完成,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儿发生PICC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儿282例,记录置管1个月内CRBSI发生情况。根据CRBSI发生情况,将282例血液肿瘤患儿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82例PICC置管患儿中25例发生CRBSI,发生率为8.87%;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组穿刺次数≥2次、留管时间≥20 d、合并并发症、PICC维护不规范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置管季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次数≥2次、留管时间≥20 d、合并并发症、PICC维护不规范是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儿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儿CRBSI发生率较高,穿刺次数≥2次、留管时间≥20 d、合并并发症、PICC维护不规范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低PICC常见并发症效果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3例行PICC置管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制作健康教育手册,加强并发症预防教育方式,对两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置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其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置管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作健康教育手册,加强并发症预防教育,可有效提高病人置管时间,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PICC置管并发症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陆宏  吕利  李志菊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5):1472-1473
2002年1月~2005年2月,我们对121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探讨相关因素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老年患者PICC置管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2月~2009年10月,我们对15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老年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留置PICC老年患者15例,均为男性,年龄60~92岁;血液系统疾病13例,其他疾病2例.  相似文献   

19.
正临床研究证明,PICC的使用为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带来了信心,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但PICC置管后不仅影响患者置管侧手臂的屈伸动作,而且影响睡眠以及日常生活[1-2]。李全磊等[3]通过对肿瘤患者选择留置PICC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发现患者对PICC置管的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是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将PICC置管患者舒适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喜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816-7816
PICC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留置时间较长,穿脱衣服时,导管末端会被拉出或自行脱出,3M敷贴易于卷边。一旦导管脱出,不仅使患者身体痛苦,也增加了经济负担。为防止导管脱出患者常将衣袖卷起,小心翼翼地穿脱,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科采用弹力丝袜保护PICC置管,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