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表皮干细胞对Ⅳ型胶原的黏附特性,评价重复利用Ⅳ型胶原以差速黏附法在分选表皮干细胞中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6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基础部完成。①包皮来自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25岁行包皮环切术患者。②未包被胶原的培养瓶作为对照1组,首次Ⅳ型胶原和3次Ⅳ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瓶分别作为对照2组和实验组1,将包被Ⅳ型胶原并曾黏附细胞的培养瓶消化后作为实验组2。③人角质形成细胞分别接种其上,15min后对贴壁细胞进行显微摄像并计数;对贴壁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活性进行观察;并用β1整合素、鼠抗人角蛋白19对贴壁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①胶原包被组的贴壁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并于5d铺满培养瓶底,而对照1组2d后仍未铺满瓶底。对照1组15min细胞贴壁数显著低于对照2组、实验1组、实验2组[(119.0±3.0),(246.3±19.6),(241.3±15.3),(262.0±11.1)个/100倍视野,P≤0.01];对照2组与各实验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贴壁细胞β1整合素和鼠抗人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结论:表皮干细胞对Ⅳ型胶原具有较好的黏附特性,回收利用Ⅳ型胶原对表皮干细胞的黏附特性几乎无影响,并可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2.
重复利用Ⅳ型胶原以差速贴壁法分选表皮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表皮干细胞对Ⅳ型胶原的黏附特性,评价重复利用Ⅳ型胶原以差速黏附法在分选表皮干细胞中的效果。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6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基础部完成。①包皮来自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25岁行包皮环切术患者。②未包被胶原的培养瓶作为对照1组,首次Ⅳ型胶原和3次Ⅳ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瓶分别作为对照2组和实验组1,将包被Ⅳ型胶原并曾黏附细胞的培养瓶消化后作为实验组2。③人角质形成细胞分别接种其上,15min后对贴壁细胞进行显微摄像并计数;对贴壁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活性进行观察;并用β1整合素、鼠抗人角蛋白19对贴壁的细胞进行鉴定。 结果:①胶原包被组的贴壁细胞数明显增多沪≤0.05),并于5d铺满培养瓶底,而对照1组2d后仍未铺满瓶底。对照1组15min细胞贴壁数显著低于对照2组、实验1组、实验2组[(119.0&;#177;3.0),(246.3&;#177;19.6),(241.3&;#177;15.3),(262.0&;#177;11.1)个/100倍视野,P≤0.01];对照2组与各实验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贴壁细胞β1整合素和鼠抗人角蛋白19表达阳性。 结论:表皮干细胞对Ⅳ型胶原具有较好的黏附特性,回收利用Ⅳ型胶原对表皮干细胞的黏附特性几乎无影响,并可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Ⅳ型胶原黏附法体外快速分离人表皮干细胞,利用其特异性标记物β1整合素及角蛋白19鉴定所培养细胞是否为表皮干细胞。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3在南昌大学医学院烧伤研究所完成。①包皮来自行包皮环切术的儿童,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取手术刚切下的新鲜包皮,剔除皮下组织,采用DispaseⅡ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法分离出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第2~3代成纤维细胞的上清液,过滤除菌后与角朊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等比例混合,再加入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5μg/L、氢化可的松400μg/L、氯化钙0.05mmol/L、L-谷氨酰胺0.1mol/L、牛垂体提取物1.0mg/L,组成表皮干细胞培养液。分离的表皮片浸入2.5g/L胰蛋白酶-0.2g/L乙二胺四乙酸消化液中5min,所得细胞以表皮干细胞培养液悬浮。③将获得的角朊细胞悬液接种于预铺Ⅳ型胶原的六孔板中,每孔接种约1.5mL,室温静置10min,吸除未贴壁细胞,磷酸盐缓冲液漂洗至无细胞悬浮,即为富集分离的人表皮干细胞。加入人表皮干细胞培养基常规培养,第3天换液,后每隔1d换液一次。以同一标本同一批次培养的角朊细胞作为对照。④通过检测β1整合素、角蛋白19的表达水平及其克隆形成率和克隆维持时间,对其进行鉴定,以角朊细胞作为对照。结果:①人表皮干细胞形态学观察:倒置显微镜下,从角朊细胞中分离出的表皮干细胞体积小,呈单个、圆形贴壁,分散生长;培养12d后呈克隆样生长。②人表皮干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与同一标本同一批次培养的角朊细胞比较,人表皮干细胞的克隆形成率高[(8.72±0.73)%,(17.04±1.01)%,P<0.01],克隆维持时间更长[(9~10)d,(15~18)d,P<0.01]。③人表皮干细胞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的表达:β1整合素及角蛋白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呈阳性。结论:①应用Ⅳ型胶原黏附法可对人表皮干细胞进行体外快速分离。②结合细胞形态学、细胞高克隆形成率和特异性标记物阳性表达等多种手段,鉴定所培养细胞为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表皮干细胞对基底膜的黏附性,利用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作为递质,探索提取和培养表皮干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取新生1~3d的Wistar大鼠全层皮肤,通过酶消化法获得幼鼠表皮,并制成单表皮细胞悬液。以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作为基底膜的替代物,利用表皮干细胞对基底膜的吸附性筛选表皮干细胞。结果:与角质细胞对照,表皮干细胞对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吸附性很好,克隆形成率较高。用SABC法对其进行整合素β1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广谱角蛋白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克隆的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的阳性表达。结论:用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可从大鼠皮肤分离和富集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皮肤组织工程中表皮干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表皮干细胞对基底膜的黏附性,利用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作为递质,探索提取和培养表皮干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取新生1~3d的Wistar大鼠全层皮肤,通过酶消化法获得幼鼠表皮,并制成单表皮细胞悬液。以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作为基底膜的替代物,利用表皮干细胞对基底膜的吸附性筛选表皮干细胞。结果:与角质细胞对照,表皮干细胞对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吸附性很好,克隆形成率较高。用SABC法对其进行整合素β1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广谱角蛋白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克隆的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的阳性表达。结论:用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可从大鼠皮肤分离和富集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6.
背景:如何获得高纯度的表皮干细胞以及维持其干细胞表型和体外增殖特性,是目前表皮干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目的:建立人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的技术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于2005-03/2006-05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完成。材料:所用包皮来自2~12岁行包皮环切术的患者,患者无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方法:取包皮皮片,采用DispaseⅡ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法分离出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富集分离表皮干细胞。收集处于指数生长期第二三代成纤维细胞的上清液,过滤后与角朊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等比例混合,并加入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牛垂体提取物等组成表皮干细胞培养液,用以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以角朊细胞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传至第2代,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计算克隆形成率和克隆维持时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的表达。结果:①与同一标本同一批次培养的角朊细胞相比,人表皮干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升高,克隆维持时间延长(P〈0.01)。②表皮干细胞β1整合素及角蛋白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呈阳性。结论:应用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及人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对人表皮干细胞成功进行了体外分离和培养。  相似文献   

7.
背景:毛囊干细胞在体内膀胱及周围组织环境作用下有可能向尿路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化,成为目前研究较新的干细胞之一。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简单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毛囊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取大鼠触须部皮肤组织,体式显微镜下分离出毛囊组织,中性蛋白酶Ⅱ与胰蛋白酶和乙二胺四乙酸混合液"两步酶法"消化;所得细胞悬液中添加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Ⅳ型胶原差速贴壁法筛选毛囊干细胞,20min以内贴壁的细胞作为实验组,未贴壁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待筛选后的细胞生长至70%~80%汇合后,进行传代培养。结果与结论:筛选后的细胞形态均匀一致,折光性强,呈典型的"铺路石状"。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处于原始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CD34和β1整合素的表达分别为(39.52±19.57)%和(93.46±4.73)%,对照组相应为(19.20±11.53)%和(63.57±14.4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联用显微分离技术、二步酶法及差速贴壁法筛选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毛囊干细胞。CD34和β1整合素表达是较理想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毛囊干细胞在体内膀胱及周围组织环境作用下有可能向尿路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化,成为目前研究较新的干细胞之一。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简单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毛囊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取大鼠触须部皮肤组织,体式显微镜下分离出毛囊组织,中性蛋白酶Ⅱ与胰蛋白酶和乙二胺四乙酸混合液"两步酶法"消化;所得细胞悬液中添加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Ⅳ型胶原差速贴壁法筛选毛囊干细胞,20min以内贴壁的细胞作为实验组,未贴壁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待筛选后的细胞生长至70%~80%汇合后,进行传代培养。结果与结论:筛选后的细胞形态均匀一致,折光性强,呈典型的"铺路石状"。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处于原始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CD34和β1整合素的表达分别为(39.52±19.57)%和(93.46±4.73)%,对照组相应为(19.20±11.53)%和(63.57±14.4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联用显微分离技术、二步酶法及差速贴壁法筛选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毛囊干细胞。CD34和β1整合素表达是较理想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获取更合适的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可使皮肤功能得到更好的修复。目的:分离、培养表皮干细胞和毛囊干细胞,并比较两种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2月龄新西兰兔表皮干细胞和毛囊干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2,3,6代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结果与结论:毛囊干细胞较表皮干细胞贴壁快,具有更高的增殖活性。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毛囊干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19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表皮干细胞。提示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毛囊干细胞较表皮干细胞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分离表皮干细胞,为组织工程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5-07/12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国家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完成。健康3个月龄恒河猴2只,分离与培养猴表皮细胞,获取第2~4代的细胞,消化后,将细胞重新放回原瓶中,培养箱中静置20min,获得的贴壁细胞即为快吸附的表皮细胞。①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选前细胞和快吸附细胞。②对20min快吸附的表皮细胞进行整合素α6和CD71流式细胞仪检测,以未经吸附分选的细胞作为对照。③20min快吸附的表皮细胞和分选后未黏附细胞分别制作3组细胞爬片,进行整合素β1、K15、和K10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④20min快吸附的表皮细胞和分选后未黏附细胞进行K15、整合素β1和K1(K10对应角蛋白)的m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检测。结果:①分选后的细胞体积较小,核浆比例较大。②流式细胞仪的结果显示快吸附细胞以干细胞为主(α6briCD71dim为82.5±1.641),也含有少量的短暂扩增细胞(α6briCD71bri为4.9±2.125),有丝分裂后细胞及终末细胞则检测不到(α6dim)。③免疫组化可见快吸附细胞呈K15和整合素β1阳性,K10阴性;分选后未黏附细胞K10为阳性,而K15和整合素β1均为阴性。④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示吸附分选后的快吸附细胞高表达K15和β1整合素,K10没有表达;而分选后剩余的细胞只表达K10。结论:原瓶黏附分选方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分选表皮干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应用原瓶黏附分选表皮干细胞的方法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分离表皮干细胞,为组织工程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5—07/12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国家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完成。健康3个月龄恒河猴2只,分离与培养猴表皮细胞,获取第2-4代的细胞,消化后,将细胞重新放回原瓶中,培养箱中静置20min,获得的贴壁细胞即为快吸附的表皮细胞。①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选前细胞和快吸附细胞。②对20min快吸附的表皮细胞进行整合素α6和CD71流式细胞仪检测,以未经吸附分选的细胞作为对照。③20min快吸附的表皮细胞和分选后未黏附细胞分别制作3组细胞爬片,进行整合素β1、K15、和K10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④20min快吸附的表皮细胞和分选后未黏附细胞进行K15、整合素β1和K1(K10对应角蛋白)的m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检测。结果:①分选后的细胞体积较小,核浆比例较大。②流式细胞仪的结果显示快吸附细胞以干细胞为主(α6^briCD71^dim为82.5&;#177;1.641),也含有少量的短暂扩增细胞(α6^briCD71^bri为4.9&;#177;2.125),有丝分裂后细胞及终末细胞则检测不到(α6^dim)。③免疫组化可见快吸附细胞呈K15和整合素β1阳性,K10阴性;分选后未黏附细胞K10为阳性,而K15和整合素β1均为阴性。④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示吸附分选后的快吸附细胞高表达K15和β1整合素,K10没有表达;而分选后剩余的细胞只表达K10。结论:原瓶黏附分选方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分选表皮干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成体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成体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技术方法。为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 通过中性蛋白酶消化成人包皮获得表皮细胞,再通过胰蛋白酶与乙二胺四乙酸(EDTA)消化并制成单个表皮细胞悬液,接种至人胎盘Ⅳ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瓶内.以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F12(DMEM/F12,1:1)作为表皮干细胞培养基置培养箱内培养,37℃静置10~l5min,留用快速贴壁细胞继续培养,所得细胞分别以能否呈克隆状生长、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及β1-整合素、角蛋白19(K1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结果 人胎盘Ⅳ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瓶内快速贴壁细胞继续培养24h后细胞呈克隆状生长;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示非成熟细胞特征;细胞周期分析示,第2代中静息期/DNA合成前期(G0/G1期)细胞占86.83%。β1-整合素、K1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结论 成体表皮干细胞在体外得到成功分离与培养。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在创面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有关糖尿病皮肤来源的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特性研究较少。目的:探索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及其生物特性,为糖尿病难愈创面的防治及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取成模糖尿病和正常大鼠背部全层皮肤,采用酶消化联合Ⅳ型胶原黏附法分离培养大鼠表皮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克隆形成,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计算克隆形成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软件鉴定K19、β1-integrin阳性表达和测定阳性细胞的积分吸光度(IA)值。结果与结论:糖尿病组大鼠表皮干细胞原代贴壁数量较少,其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皮干细胞的K19、β1-integrin均呈阳性表达,糖尿病组阳性细胞的IA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运用酶消化联合Ⅳ型胶原黏附法可以实现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较正常皮肤增殖能力弱,这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创面难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背景: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在创面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有关糖尿病皮肤来源的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特性研究较少。目的:探索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及其生物特性,为糖尿病难愈创面的防治及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取成模糖尿病和正常大鼠背部全层皮肤,采用酶消化联合Ⅳ型胶原黏附法分离培养大鼠表皮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克隆形成,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计算克隆形成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软件鉴定K19、β1-integrin阳性表达和测定阳性细胞的积分吸光度(IA)值。结果与结论:糖尿病组大鼠表皮干细胞原代贴壁数量较少,其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皮干细胞的K19、β1-integrin均呈阳性表达,糖尿病组阳性细胞的IA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运用酶消化联合Ⅳ型胶原黏附法可以实现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较正常皮肤增殖能力弱,这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创面难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背景:采用多种人工合成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存在着创面愈合后不耐受摩擦、瘢痕增生及挛缩严重、缺乏皮肤附件等不足.而表皮干细胞尽管在体内可无限增殖分化以维持皮肤更新,但在体外普通培养条件下易发生终末分化.目的:为抉得稳定生长的鼠表皮干细胞,拟建立或完善能够调控其增殖分化的体外培养体系.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于2007-05/11在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清洁级1~3 d龄Wistar大鼠20只用于制备表皮于细胞.方法:采用两步酶消化法获得单个表皮细胞悬液,Ⅳ型胶原快速贴壁法分选贴壁细胞,加入含胎牛血清、0.05 mmol/L CaCl2以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腺苷、胰岛素、氢化可的松、霍乱毒素等复合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原代分离细胞时胎牛血清体积分数为0.2以维持细胞活性,第2次换液时改为0.1.主要观察指标:光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目的细胞角蛋白19和P63整合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β1整合素和CD71的表达,通过细胞周期及生长曲线观察其增殖能力.结果:①Ⅳ型胶原筛选的细胞在复合DMEM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细胞活性>98%,培养6 d后形成含100-200个细胞的大克隆,呈鹅卵石样铺满瓶底.②角蛋白19和P63均呈阳性表达,β1整合素表达率为98.57%,CD71表达率为9.05%.③94.99%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呈指数增长.结论:两步酶消化 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可成功分选稳定生长的鼠表皮干细胞.含霍乱毒素、腺苷、胰岛素等因子的复合DMEM培养基可维持表皮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其中合适的血清浓度及Ca2 浓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研究少儿与成年人大面积重度烧伤后瘢痕组织表皮干细胞分布与表达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14,10(K19,K14,K10)的特征与规律。方法分别取4~12岁少儿及35~53岁成年人2组健康皮肤及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瘢痕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特异表达的β1整合素和K19以及分化表皮细胞表达的K14和K10。结果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表达β1整合素与K19的阳性细胞数较健康皮肤明显减少,阳性强度降低。瘢痕组织表皮中表达K14的阳性细胞仅位于表皮底部二三层,明显少于健康皮肤,而K10表达阳性细胞则较健康皮肤分布广泛。结论瘢痕组织表皮的增殖能力下降,细胞的分化行为紊乱,这可能是瘢痕组织表皮结构与功能改变、愈合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毛囊隆突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多存在细胞分离纯度不高、活力差等缺点,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毛囊隆突部细胞能否克服上述缺点?目的:本实验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毛囊隆突部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设计、时间及单位:单一样本设计,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于2007-03/08在中国医科大学组织工程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15只雌性Wistar大鼠,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用表皮生长因子、Hoechst33342购自美国Sigma公司,SABC-小鼠IgG抗体免疫组化试剂盒、SABC-Cy3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试剂盒、DAB显色刑、SABC-FITC免疫荧光组化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方法:利用显微分离的方法将大鼠触须部皮肤分离,剪开真皮和皮下组织,将毛囊与周围组织钝性分离取出毛囊,剪开结缔组织鞘,用显微外科镊取出毛囊外根鞘bulge区,移入培养板中进行组织块培养,应用0.25%胰酶 0.02?TA消化分离大鼠毛囊bulge区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毛囊隆突部细胞K15、β1整合素和P63的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隆突部细胞增殖能力.②毛囊隆突部细胞K15、β1整合素和P63的表达.结果:①大鼠隆突部细胞胞体积较大,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生长迅速,活力好,3-4d即可传代,具有增殖能力强、细胞纯度高等特性.②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培养的细胞胞浆角蛋白15阳性,细胞的胞膜β1整合素阳性,细胞的胞核P63阳性.结论:组织块法结合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培养毛囊降突部细胞,细胞可同时表达K15、β1整合素和P63,纯度高,活力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Ⅳ型胶原黏附法分选表皮干细胞的分选效果及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门诊包皮环切手术患者的皮肤标本5份(患者知情同意),进行表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取培养的二三代表皮细胞,消化后加入铺有100mg/LⅣ型胶原的培养瓶中分选。取分选细胞悬液于培养箱中过夜培养,第2天取出爬片,磷酸缓冲液冲洗3min×2次,去除残留培养液,4%多聚甲醛室温下固定10min,磷酸缓冲液冲洗3min×2次,以含0.1%Triton-100的3%山羊血清封闭、透膜20min,滴加稀释好的角蛋白K19/β1整合素抗体进行双标,4℃过夜孵育,磷酸缓冲液冲洗3min×2次,加入配置好的双标用二抗,37℃下孵育20min,磷酸缓冲液冲洗3min×2次,加入5mg/L的Hochest33258,标记细胞核,37℃下孵育5min,磷酸缓冲液冲洗3min×2次,滴加含40%甘油的碳酸氢钠缓冲液,盖玻片封片,以上步骤均在暗室中操作,同时以磷酸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同时表达角蛋白K19、β1整合素认为是表皮干细胞。分别取分选前及筛选后细胞各4×106个,检测表皮干细胞(α6briCD71dim细胞)、短暂扩增细胞(α6briCD71bri细胞)及终末分化细胞(α6dim细胞)的百分率及分选前后的细胞周期。结果:①分选后细胞体积小,均匀一致,核浆比例大,免疫荧光检测同时表达K19、β1整合素。②与分选前细胞比较,分选后细胞中表皮干细胞α6briCD71dim细胞、短暂扩增细胞α6briCD71bri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高,差异显著[(9.41±0.31)%,(38.74±1.09)%;(43.66±1.12)%,(48.92±2.49)%,P<0.01]。③与分选前细胞比较,分选后细胞G0/G1期所占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显著[(80.80±1.69)%,(94.37±1.32)%,P<0.01]。提示分选后细胞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表皮干细胞所占比例高。结论:Ⅳ型胶原黏附分选出的细胞含有高纯度的表皮干细胞,此分选方法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能够为组织工程皮肤构建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9.
体外分离、纯化人表皮于细胞促进皮肤的功能生理性修复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李剑  戴育成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1620-1621,F002
目的 表皮干细胞是皮肤发生、修复、重建的关键“种子细胞”,因而研究建立人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非常重要。方法 通过本科消化法,分离小儿包皮的表皮与真皮层,表皮制成单细胞悬液,以高糖低钙的DMEM培养基,补充100ml/L的干细胞培养专用胎牛血清(FBS),0.05mmol/L氯化钙,10ng/ml表皮生长因子,1&;#215;10^-6mol/L氢化可的松进行培养,在实验之前用胶原Ⅳ包被直径35mm的培养皿,其中有些放置消毒盖坡片以制“细胞玻片”,置4℃冰箱中放置30min以上,吸干胶原Ⅳ,再将培养皿置室温下自然干燥半小时以上,备用。调整细胞含量为2&;#215;10^6/ml,接种于包被好胶原Ⅳ的培养皿中快速黏附10-15min(37℃),弃去未黏附细胞,保留快速黏附细胞继续培养。培养至21d对所培养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α6、CD71表型鉴定,角蛋白19(K19)、角蛋白5(K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以及形态学观察、克隆计数。结果 在胶原Ⅳ包被的细胞化学染色鉴定以及形态学观察、克隆计数。结果 在胶原Ⅳ包被的培养皿中快速贴壁细胞经继续培养,可见细胞克隆数增多,细胞传代次数达8-10次,培养时间达2个月。K19,K5免疫化学染色阳性,α6^briCD71^dim细胞占细胞总数的40%左右。结论 研究表明用胶原Ⅳ快速黏除法可从包皮分离和富集表皮干细胞,用此体外培养体系,可较好地扩增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载入Ⅰ型胶原促血管新生作用,探讨黄芪多糖与Ⅰ型胶原的协同作用。方法通过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实验测定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和胶原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并测量细胞迁移率;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血管生成素-1(Ang-1)、整合素蛋白αvβ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黄芪多糖浓度20μg/mL时促进HU-VEC生长作用最明显,此后随着浓度的升高,促生长的作用逐渐降低,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黄芪和胶原合用,对细胞的促生长有协同作用,显著高于20μg/mL胶原组(P〈0.05)。20μg/mL黄芪多糖+20μg/mL胶原时HUVEC迁移能力最强;Western Blot结果提示Ang-1、VEGF和integrinαvβ3的表达随着黄芪和胶原浓度的增加而升高;20μg/mL黄芪多糖+胶原组达到最高。结论黄芪多糖能促进HUVEC的增殖和迁移,并上调Ang-1、VEGF和Integrinαvβ3的表达,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且黄芪多糖和胶原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