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学青  贾健 《中国临床康复》2013,(17):3140-3147
背景:直接Xa因子抑制剂开始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低分子量肝素相比其在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血栓形成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尚不清楚. 目的:探讨直接Xa因子抑制剂和低分子量肝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优劣. 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BM,CNKI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查找国内外比较直接Xa因子抑制剂和低分子量肝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手册提出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统计软件Stata12.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与结论:直接Xa因子抑制剂较低分子量肝素可显著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P〈0.05),且不增加出血风险,2组患者肺栓塞和随访期内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全膝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中,直接Xa因子抑制剂较低分子量肝素更加安全、有效和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吲哚美辛对预防全髋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疗效.方法:选择北京世纪坛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120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38~82岁,平均66.9岁;均计划行全髋置换.全部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41):没有接受抗凝预防治疗;低分子肝素组(n=40):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以患者的体质量计算,给予皮下注射范围1900~3800 U/d;吲哚美辛组(n=39):接受吲哚美辛治疗,剂量为2次/d,口服25 mg/次,均从置换前1d至出院当天.对比观察各组患者全髋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在全髋置换后第1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65例患者有深静脉血栓(54%),其中18例深静脉血栓发生在非手术侧肢体.在手术侧肢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18例有临床症状(28%),在非手术侧肢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未见临床症状.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71%,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组48%和吲哚美辛组45%(P<0.05).结论:全髋置换前应用低分子肝素或吲哚美辛明显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3.
背景:大量文献研究表明,空气波压力治疗在预防髋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8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加个人行为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置换后第2天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双下肢;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周,试验组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明显减少,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缓解患肢肿胀,改善凝血综合指数,改善患者的血凝状态,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相结合,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经验.方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药物预防与物理预防相结合,引导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各项预防措施,同时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淤斑以及疼痛变化情况,必要时结合彩超检查,及时明确有无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 使患者治愈满意度好,疾病周期缩短,在临床试验住院和随访中无一例血栓的发生.结论 为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提供了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经验。方法:患者严格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术中避免对静脉过度牵拉、挤压及热损伤;术后应用足底静脉泵,早期主动锻炼并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结果:1例患者术后24h出现小腿及足踝轻度肿胀,经治疗5d症状消失,46例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手术前后健康教育指导及预防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李红  王桂珍  付其美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8):1283-1284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经验.方法患者严格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术中避免对静脉过度牵拉、挤压及热损伤;术后应用足底静脉泵,早期主动锻炼并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结果1例患者术后24h出现小腿及足踝轻度肿胀,经治疗5d症状消失,46例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手术前后健康教育指导及预防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膝关节疾病也随之增多,而医学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日渐成熟,因此,在膝关节疾病的严重期,特别是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导致膝关节破坏或畸形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地选择人工假体关节置换.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及其继发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等对患者机体的危害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国外方面,Young-HooKim等[1]研究发现,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约为50%-70%,病死率约为0.10%-0.38%;在国内方面,余楠生等[2]研究报道,2001年-2005年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20.6%,膝关节置换术后为58.2%.另外,以DVT为基础病因的肺栓塞发生率也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13%上升到1998年后的68%[3].  相似文献   

8.
背景:现中国临床上常用抗凝药物为利伐沙班,但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同时,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具有良好预防效果,但对于能否将其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常规用药至今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比较阿司匹林和利伐沙班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324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于置换后12 h,分别用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干预治疗14 d。所有患者均随访4周。 结果与结论:与低分子肝素组相比,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P0.05)。结果证实,利伐沙班拥有较强抗凝效果,但并发症发生率高。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相比疗效和安全性均无差异。阿司匹林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多模式抗凝治疗的一部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研究确认大宗人群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与季节有明确相关性,但没有关于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季节因素的相关研究。 目的:分析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季节的相关性。 方法:对866例行全髋及全膝人工关节置换的1114个关节进行回顾性分析,共506个髋关节,608个膝关节。其中,男313例420个关节,287髋、133膝;女553例694个关节,219髋、475膝。平均年龄(60.98±0.87)岁。关节置换后3,7,10 d复查彩超检测下肢和盆腔深静脉行下肢多普勒彩超检查,分析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季节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夏冬季差异最明显(χ2=7.190,P=0.007),春夏(χ2=6.995,P=0.008)、秋夏季(χ2=5.663,P=0.01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表明季节与关节置换后血栓发生率有明显的相关性,冬季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全膝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能及时妥当地诊断及处理会引起患者病情迁延不愈,甚至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国内外研究并未确定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后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目的:观察高血压是否会影响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因膝骨关节炎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高血压,将其分为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在置换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两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否有差异,分析高血压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系。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25例患者,高血压组219例,对照组306例。全膝关节置换后20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8%,其中高血压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2.5%),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1.3%)。通过卡方检验分析,高血压组全膝关节置换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对照组患者的2.7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术前患有高血压病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其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高于术前血压正常患者。  相似文献   

12.
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40例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实验组术后当日即行功能锻炼;对照组术后1周开始功能锻炼.术后1、4、7 d时对2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经过7 d治疗,出现DVT,实验组1例、对照组5例(5%,25%,P<0.05);患肢肿胀程度,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轻(P<0.05).结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减少DVT的发生率及患肢的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策略。方法:对4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结合原发疾病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深静脉血流情况,并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4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出现轻度肿胀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后症状缓解。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列军 《护理与康复》2005,4(6):450-45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40%以上.它不仅影响患者手术后的顺利康复,而且可能引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本院施行TKA患者16例,针对DVT发生的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老年病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总结15例老年病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通过分析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强调实施术前健康教育、术后观察与护理、应用药物及机械预防方法,包括肌力增强训练、关节被动活动及预防性使用外来性充气压迫法等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手术效果及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李宗婷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0):1072-107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及足底静脉泵(A-V泵)系统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6月~2005年6月行THR的患者40例,20例应用低分子肝素,20例间歇性应用A-V泵。全部患者于术前第1天、第3天及第7天晨测下肢髌上、髌下、踝上10cm周径,术后7d用多普勒超声仪来诊断DVT。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下肢周径明显增加(P<0.05),第3天时足底静脉泵组下肢周径明显较低分子肝素组小(P<0.05),7d后两组逐渐缓解,与术前无明显差异。在低分子肝素应用组,4例发生DVT(20%),其中2例为近端血栓、2例为远端血栓;A-V泵组,1例(5%)发生DVT,为近端血栓。两组中血栓总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A-V脉冲系统可以显著地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血栓形成范围。  相似文献   

17.
背景:深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并发症,随着髋关节置换的广泛应用,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逐渐升高。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和发生机制以及药物治疗效果,为临床患者提供更好的防治选择。方法:对髋关节置换后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用免疫生化检测的方法检测髋关节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水平,明确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并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明确防治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高龄、女性、肥胖、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治疗时采用全身麻醉、应用骨水泥型假体、长期卧床、合并各种代谢性疾病均是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大多数文献研究显示O型血型属于保护因素。在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提示血栓发生的风险。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降低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髋关节置换的适应证为髋关节严重疾患,最常见有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原发性或继发性骨关节炎、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全髋关节置换的目标是缓解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改善功能,重建髋关节正  相似文献   

19.
背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危险并发症之一,药物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临床上正逐步规范用药方案,以取得最佳的预防效果。目的:探索置换后预防血栓的规范化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固原市人民医院骨科2010-01/2011-05接受髋关节置换者110例,应用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及华法林防治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用药方案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09版)》的要求。将上述临床结果与2007-01/2009-12接受骨科髋关节置换后不规律用药者12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无因注射抗凝药物而产生明显不适症状。两组中均有少量病例在置换后出现不同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不规律用药组和规律用药组D-二聚体检测分别有45,29例阳性。不规律用药组与规律用药组的深静脉血栓主要发生在置换后4周内,随着置换后用药时间的延长,血栓发生率出现下降趋势。置换后12周时规律用药组发生血栓人数明显低于不规律用药组(P<0.05)。提示在髋关节置换后规律应用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及华法林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韦利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947-4947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前术后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针对DVT形成的三大因素,对全髋置换术(THA)患者在术前术后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即早期预防及早期实施系统功能锻炼。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THA患者发生率明显比文献报道的低。结论早期预防及早期实施系统功能锻炼对预防DVT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