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最常见的严重主动脉疾病,年发病率为(5~30)例/10万人,在美国每年约有1万例[1]。我国尚缺乏有说服力的发病率资料,但由于高血压控制率低,实际发病率可能高于美国。AD是一种高病死率疾病,未经治疗的AD患者发病48 h内平均每小时病死率增加1%[2],2周内病死率为80%。不同类型的患者病死率稍有差别,其中Stanford A型(A型)患者约2/3在急性期内死于夹层破裂或心包填塞、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多数患者死于发病后的早期,5年生存率约19%[3]。然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并发心包积液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00例AD并发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胸痛伴发或首发晕厥或黑矇、呼吸困难、心悸、脉压减小、主动脉瓣区杂音、胸腔积液者应考虑并发心包积液可能性。对于A型AD合并心包积液患者,好转率明显低于不合并心包积液患者(29.6%vs59.1%,P<0.05)。对于AD合并心包积液患者,药物保守治疗的好转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或支架介入治疗好转率(32.4%vs57.6%,P<0.05;32.4%vs100%,P<0.05),其病死率明显高于外科手术治疗(32.4%vs3.9%,P<0.05)。结论:对AD合并心包积液患者,不论是否出现心包压塞症状,及时早期确诊、采取积极的介入或手术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宝寅  秦雷 《山东医药》2008,48(26):102-103
主动脉夹层(A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确诊、合理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994年7月~2007年10月,我院共收治52例AD患者,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旨在为 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急性期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D)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我院近10年A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0例AD患者中A型AD63例(45%),B型AD77例(55%),平均年龄(53.2±11.8)岁,男女性别比3.4:1,急性期院内病死率29.3%,A型AD并发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低血压(休克)、主动脉瓣返流是AD急性期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开展腔内隔绝术后B型AD病死率从25.9%下降到8%。结论:A型AD胸腔积液、急性心包积液、低血压(休克)、主动脉瓣返流是导致患者急性期院内死亡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腔内隔绝术是治疗B型AD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17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分析179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征、误诊和治疗情况.方法:对179例AD患者按DeBaKey分型分为Ⅰ型(67例)、Ⅱ型(22例)、Ⅲ型(90例),本组患者中男女之比为4∶ 1,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AD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54.7%,其次为长期吸烟、饮酒和马凡综合征.35.2%的AD患者有发病诱因.AD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和(或)背痛,Ⅰ型和Ⅲ型者尚伴有腰、腹痛.有31.8%的AD患者合并心脏受累,包括心肌梗死、心包积液、胸腔积液、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心力衰竭.在经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UF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的患者中,有57.1%的患者伴有其他血管受累.本组患者中共发生误诊57例,各型间误诊率无显著区别.较多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胰腺炎、高血压.Ⅲ型AD患者中有54.4%的患者予内科保守治疗,部分接受外科手术或介入性支架治疗.Ⅰ型89.6%,Ⅱ型91.9%的患者行手术治疗.34.1%的患者联合应用了3种或3种以上的降压药.结论:高血压、长期吸烟和饮酒为AD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高.正确诊断和积极的内科治疗以及根据临床分型和病情采取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可减少病死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重组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比观察瑞替普酶(reteplase rPA)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11月~2002年5月,共26例AMI患者随机接受rPA或rt-PA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溶栓后2h再通率rPA为92.86%,rt-PA组为75%(P>0.05),90min rPA组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全部再通,rt-PA组3例冠状动造影显示仅1例再通,35d rPA组病死率为14.29%,rt-PA组病死率8.33%(P>0.05),两组各有1例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再闭塞,rt-PA组1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P>0.05)。结论rPA为国人治疗AMI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缺乏有效的药物和方法。本研究旨在观察头针和体针结合调神益智针刺法治疗轻度AD患者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自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轻度AD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其中治疗组:男7例,女11例,AD病程平均(1.40±0.62)年,平均年龄(73.44±3.37)岁,平均受教育年限(8.42±1.31)年,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1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高白细胞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0月至2006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6例原发高白细胞型APL患者和152例非高白细胞型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高白细胞型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了分组比较。结果高白细胞组APL患者早期病死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分别为30.3%,57.6%和31.8%,均高于非高白细胞组(7.2%,38.1%和21.1%)(P<0.05),而完全缓解(CR)率较低(63.6%对88.2%)(P<0.05)。高白细胞组患者中61例接受了诱导治疗,其中31例单用维甲酸治疗,21例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9例单用亚砷酸治疗,各组早期病死率分别为27.3%,14.3%和55.6%,CR率分别为67.7%,81.0%和44.4%。61例患者中41例在接受诱导分化治疗的同时加用化疗,其CR率为80.5%,总病死率为19.5%;而未加用化疗的20例患者其CR率为45.0%,总病死率为5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原发高白细胞型APL较非高白细胞型APLCR率低,早期病死率高,DIC、RAS发生率高。维甲酸加亚砷酸双诱导并联合小剂量化疗是治疗高白细胞型APL的最有效的方案,可明显减少早期病死率,提高CR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观察120例AD(AD组)和90例无AD(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根据其临床特征,分析AD的临床死亡风险因素。结果AD组急性期院内病死率17.5%;其收缩压、BMI、脂蛋白a、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高血压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女性、舒张压、hs-CRP及并发意识障碍、心包填塞症状在死亡与存活患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手术+支架治疗者病死率低。结论舒张压、hs-CRP、意识障碍及心包填塞是导致AD患者急性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支架治疗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治疗不及时,病后48h内,病死率每小时达l%~2%[1]。18%~30%的患者有神经系统损害[2],早期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4例AD患者首诊误诊分析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强化对主动脉夹层(AD)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降低患者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A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AD最常见的原因为高血压(27/30);剧烈疼痛是最主要的首发症状(22/30);CT检查准确率高(30/30);外科治疗2例及支架置入12例均成功;内科药物治疗16例,死亡1例。结论影像学检查是确诊AD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安理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安理申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疗效。方法采用配对双盲法进行。42例AD和32例MCI患者入组,其中37例用安理申片5mg,每晚1次;另37例用吡拉西坦片800mg,3次/d,疗程均为12周。结果安理申组总有效率70%,吡拉西坦组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理申组AD患者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功能水平量表(FAQ)分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安理申不良反应轻。结论安理申治疗AD和M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卡托普利早期治疗 4周对心肌梗死 (MI)患者远期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对中国心脏研究 (CCS 1)急性期入选随机治疗 4周的急性MI患者进行远期随访 ,选择急性试验中完成观察 2 0例以上的单位随访。结果 计划随访 80 0 0例 ,实际随访 70 79例 ,随访率为 88.5 %。卡托普利治疗组 (n =35 5 4)与安慰剂对照组 (n =35 2 5 )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情况相似 ,故有可比性。平均随访 (2 3.3± 16 .9)个月 ,平均年龄 (6 3.6± 10 .6 )岁 ,男性占 76 %。累积总病死率为 16 .0 % (n =5 6 8)与17.9% (n =6 31) ,治疗组明显减少 (10 .6 % ;P =0 .0 3) ;心血管性死亡 (14.7%vs16 .6 % )明显减少 (P=0 .0 3) ,其中心力衰竭死亡 (4 .5 %vs 6 .0 % )减少更显著 (P =0 .0 0 4) ;早期每治疗 10 0 0例急性MI患者 ,累积可挽救患者生命 19人。治疗组早期病死率 (9.0 %vs 9.6 % )减少 6 .3% (P =0 .31) ;远期病死率 (7.0 %vs 8.3% )减少 15 .7% (P =0 .0 5 ) ,其中心力衰竭死亡减少更显著。结论 急性MI患者早期应用卡托普利治疗 4周 ,可显著减少MI患者累积及远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5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临床疗效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动脉血压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57.1%(P0.05)。试验组患者病死率为4.8%,低于对照组的23.8%(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73例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依据是否使用纳洛酮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8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pH、PO_2、PCO_2、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有效脱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88.57%vs 68.42%,P0.01),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7 d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可以提高有效脱机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分离17例的诊断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动脉夹层分离 (AD)是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急症 ,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急性期死亡率高 ,未经治疗的 AD2 4h内病死率高达 2 1% [1 ]。AD的年发病率平均为 0 .5~ 1万 / 10万。 AD最常发生在 5 0~ 70岁的男性。由于 A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因此 ,掌握 AD临床特征 ,了解其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对提高确诊率 ,进而为患者提供进一步治疗机会有重要意义。我院于 1993年~ 1999年共收治 17名AD患者 ,总结临床诊断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发病年龄为 33~ 84岁 ,平均 6 8.5岁 ,男 11例 ,女 6例 ,多数起病急 ,其…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高危冠心病患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6年6月入院的98例(年龄≥65岁)冠心病(冠心病组)和20例非冠心病(非冠心病组)患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用IABP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8例患者死亡37例,总病死率为31.36%,其中冠心病组患者死亡23例,病死率为23.47%,非冠心病组患者死亡14例,病死率为70.00%。术前应用IABP的冠心病患者死亡2例,病死率为6.45%,明显低于术中和术后应用IABP的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12例(30.00%)和9例(33.33%)]。结论老年高危冠心病患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用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循环方式,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68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预后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41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治愈14例、好转19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19.51%(8/41);27例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治愈10例、好转12例、死亡9例,病死率为33.33%(9/27)。结论有效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及转归的关键是早期、及时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左心室功能低下(EF<40%)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的疗效,改进左心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以来我院手术组对37例左心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行OPCAB后手术前后疗效的对比。结果:2例患者死亡,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病死率5%。21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IABP),其中7例在术前放置,14例在术中或术后放置。35例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径均较术前下降(P<0.05)。结论:对于左心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OPCAB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以及合理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的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该院接受治疗的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同时进行重组链激酶静脉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RA再通率为45.71%(16/3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IRA再通率65.71%(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4.29%(5/35),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7.14%(6/35),两组患者病死率之间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胸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观察组患者的BS、T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泵衰竭、感染和房室传导阻滞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室速/室颤、梗死后心绞痛、出血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比非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患者差,在对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对症治疗措施,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