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癫痫发作时海马神经元凋亡变化。方法:采用红藻酸氨(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模型,观察行为学及脑电图变化;用神经元尼氏体亚甲蓝特殊染色法观察大鼠癫痫发作时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情况;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观察癫痫发作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及苯巴比妥干预后神经元凋亡的变化。结果:KA注射后大鼠出现严重边缘性惊厥,脑电图表现为持续性癫痫样放电。海马细胞在KA注射后8h开始出现凋亡阳性细胞,48h达高峰,主要表现在CA1区锥体细胞,经苯巴比妥干预后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结论:癫痫发作后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很可能经由凋亡途径,早期终止癫痫发作可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压氧对于脑外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进的Feency自Fh落体法建立脑外伤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外伤组、高压氧治疗组。在预定时间点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3组细胞的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伤后第1,7,24天细胞凋亡率均低于脑外伤组。各时间点Bcl-2染色阳性细胞率均高于脑外伤组,各时间点Bax染色阳性细胞率均低于脑外伤组。结论 高压氧可明显提高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及可能内在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PKA抑制剂(H89)组和电针+生理盐水(NS)组,每组又分为7d、14d、21d 3个亚组。制备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模型;电针百会穴(GV20)和大椎穴(GV14);通过TUNEL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观测海马神经元凋亡及Bax蛋白、Bcl-2蛋白表达量。结果:各组大鼠组内3个时间点间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相比,模型组14d组、21d组较7d组显著增加(P<0.05);其余各组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量比较,电针组21d组较14d组Bcl-2蛋白量显著增多(P<0.05)。其余各组各个评价指标在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间点各组大鼠间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比较,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增加(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电针+H89组较电针+NS组均显著增多(P<0.05)。同时间点各组大鼠间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量比较,模型组较假手术组Bax蛋白量均显著增高(P<0.05),而Bcl-2蛋白量均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Bax蛋白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Bcl-2蛋白量均显著增加(P<0.05);电针+H89组较电针+NS组Bax蛋白量均明显增多(P<0.05),而Bcl-2蛋白量明显降低(P<0.05),但在14d时2组Bc-2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百会穴和大椎穴可抑制Bax蛋白表达,促进Bcl-2蛋白表达而减轻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给予H89后电针的作用被抑制,说明电针抗凋亡作用的内在机制可能与激活PKA-CRE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时谷氨酸诱发电流改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时谷氨酸诱发电流的改变,探讨脑缺血神经元损伤的兴奋毒性机制,为中枢神经损伤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为标本,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观察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时谷氨酸诱发电流改变。结果:当钳制电压为-60mV时,100μmol/L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分别诱发一内向电流(INMDA、IAMPA),模拟缺血处理后的神经元INMDA,IAMPA明显增大。结论:升高的兴奋性氨基酸激活突触后膜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后引起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
背景:先前实验中已经证实补肾活血化痰中药健脑安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2~24h内糖皮质激素含量增高,降低高糖皮质激素的促神经细胞凋亡毒性作用。这一作用是否在受体环节也有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中药健脑安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明确健脑安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的作用靶向;并与复方阿米三嗪进行阳性对照。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心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2-07/2003-03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心实验室进行。取SD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和拮抗剂组5组,每组16只,每组又分为再灌注2,6,12和24h4个时点,每个时点4只。方法:①给药:除模型组外,其他4组大鼠于造模前7d开始灌胃给药,1次/d。假手术组给予7μL/(g·d)蒸馏水;阳性对照组予复方阿米三嗪7.39mg/(kg·d);治疗组予健脑安(肉苁蓉、石菖蒲、大黄等组成)生药6.7g/(kg·d);拮抗剂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10g/(kg·d),7μL/g。②给药7d后用大脑中动脉阻塞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麻醉后,剥离颈总动脉后缝合,不予进栓线。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在再灌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变化,计算CA2区3个200倍视野内阳性细胞数。结果:8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假手术组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损伤侧与健侧双侧对称,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无明显差别。模型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拮抗剂组损伤侧较健侧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明显减少,亦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拮抗剂组在再灌注各时间点的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健脑安对糖皮质激素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含量的调节有选择性,不能调节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与复方阿米三嗪相似;但健脑安可通过降低血浆和脑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及行为的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及对照组,手术组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30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两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手术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CA1区胆碱能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减少,空间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建立简单、稳定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分离出生24hr大鼠海马组织,采用机械吹打法或胰蛋白酶消化法制备单细胞悬液,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接种.24hr后更换含2%B27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饲养,每3d全量换液,观察神经元形态.培养第7d检测神经元纯度,MTF法测定神经细胞活性,比较两种操作方法的培养效果。结果:机械吹打法可缩短实验操作时间.减少培养污染率,降低了操作难度,培养出的神经元纯度高、活性好。结论:机械吹打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是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时谷氨酸诱发电流的改变,探讨脑缺血神经元损伤的兴奋毒性机制,为中枢神经损伤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为标本,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观察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时谷氨酸诱发电流改变。结果:当钳制电压为-60mV时,100μmol/L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分别诱发一内向电流(INMDA,IAMPA),模拟缺血处理后的神经元INMDA、IAMPA明显增大。结论:升高的兴奋性氨基酸激活突触后膜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后引起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背量:先前实验中已经证实补肾活血化痰中药健脑安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2-24h内糖皮质激素含量增高,降低高糖皮质激素的促神经细胞凋亡毒性作用。这一作用是否在受体环节也有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中药健脑安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明确健脑安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的作用靶向;并与复方阿米三嗪进行阳性对照。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心实验室。 材料:实验于2002啊07/2003—03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心实验室进行。取SD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和拮抗剂组5组.每组16只.每组又分为再灌注2,6.12和24h 4个时点,每个时点4只。 方法:①给药:除模型组外,其他4组大鼠于造模前7d开始灌胃给药。1次/d。假手术组给予7μL/(g&;#183;d)蒸馏水;阳性对照组予复方阿米三嗪7,39mg/(kg&;#183;d);治疗组予健脑安(肉苁蓉、石菖蒲、大黄等组成)生药6.7g/(kg&;#183;d):拮抗剂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10g/(kg&;#183;d),7μL/g。②给药7d后用大脑中动脉阻塞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麻醉后,剥离颈总动脉后缝合,不予进栓线。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在再灌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噩白表达的变化,计算CA2区3个200倍视野内阳性细胞数。 结果:8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假手术组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损伤侧与健侧双侧对称,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无明显差别。模型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拮抗剂组损伤侧较健侧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明显减少,亦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拮抗剂组在再灌注各时间点的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健脑安对糖皮质激索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含量的涧节有选择性,不能调节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与复方阿米三嗪相似;但健脑安可通过降低血浆和脑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草果知母汤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广西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和广西医科大学电镜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动物均以戊四唑慢性诱导复制癫痫模型,造模同时给药,中药组每天给予草果知母汤(草果10g,知母10g,厚朴10g,半夏10g,黄芩10g,甘草10g等,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研制,批号:20050108)灌胃,5g/kg;西药组每天给予苯巴比妥混悬液灌胃,60mg/kg;模型组和正常组每天均以双蒸水灌胃2mL/kg;1次/d,持续5周。从第2周开始,每周末造模后1h,各组抽取2只大鼠,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纳入大鼠32只,实验过程中,模型组有2只大鼠因惊厥发作而死亡;中药组、西药组各有1只大鼠不明原因死亡,进入结果分析28只。①模型组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显著,从第3周开始,神经元数目逐渐减少,至第5周,海马区出现较多的暗细胞,胶质细胞数目增多,神经元出现髓样变性,周围的线粒体肿胀,线粒体棘及其上的颗粒明显减少,滑面内质网空泡化,粗面内质网膨胀,其上的核糖体数量减少,高尔基体肿胀,胞内溶酶体数量增多,染色质浓染,核仁浓缩、变小,突触的数量明显减少,突触间隙及前后突触体内的囊泡的数量明显减少。②中药组、西药组神经元数目略减少,形态结构未见明显改变。③正常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戊四唑慢性诱导癫痫发作可致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明显损伤,草果知母汤具有良好地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原代无血清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方法,为进行海马神经元的体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离18d胎龄SD大鼠胎鼠的海马区,经机械吹打,细胞计数后,采用无血清培养基接种于24孔板。每天在显微镜下进行神经元的形态观察。第7天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采用B27无血清培养基,神经元生长良好,第7天神经元纯度达95%以上。结论:机械分离无血清培养神经元的方法具有简便可行,结果稳定的优点,可作为神经元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得适用于膜片钳技术的单个海马神经元。方法:实验于2005-09/11在新乡医学院机能学研究室完成。应用酶消化及机械分离法,急性分离出生3~6d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在倒置显微镜下,选取已贴壁直径约10~15μm的锥体形神经元观察其急性分离效果和细胞活性状态。电生理学的鉴定采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模式记录电流反应,首先在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诱发出内向离子流。在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诱发出内向离子流后,通过程控灌流系统在细胞外液中加1μmol/L的钠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灌流同一神经元,记录内向离子流的变化。结果:①该法可获得形态良好的单个海马神经元,海马锥体细胞具有锥形胞体穴10~20μm雪和厚墩的顶树突特征。活性较好的海马神经元熏胞体呈三角形或椭圆形,表面光亮,细胞膜完整、清晰的,立体感较强。一般有1个较长的顶树突和2个以上较短的基树突。②利用膜片钳技术内向电流被诱发,用1μmol/L河豚毒素完全阻断该电流,说明该内向电流为钠电流。结论:该法可获得形态和生理特性良好的单个海马神经元,证实该方法适用于海马神经元膜片钳研究,对深入探讨药物和毒物对海马离子通道及信号转导机制的作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获得适用于膜片钳技术的单个海马神经元。 方法:实验于2005-09/11在新乡医学院机能学研究室完成。应用酶消化及机械分离法,急性分离出生3~6d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在倒置显微镜下,选取已贴壁直径约10~15μm的锥体形神经元观察其急性分离效果和细胞活性状态。电生理学的鉴定采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模式记录电流反应,首先在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诱发出内向离子流。在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诱发出内向离子流后,通过程控灌流系统在细胞外液中加1μmol/L的钠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灌流同一神经元,记录内向离子流的变化。 结果:①该法可获得形态良好的单个海马神经元,海马锥体细胞具有锥形胞体(10~20μm)和厚墩的顶树突特征。活性较好的海马神经元,胞体呈三角形或椭圆形,表面光亮,细胞膜完整、清晰的,立体感较强。一般有1个较长的顶树突和2个以上较短的基树突。②利用膜片钳技术内向电流被诱发,用1μmol/L河豚毒素完全阻断该电流,说明该内向电流为钠电流。 结论:该法可获得形态和生理特性良好的单个海马神经元,证实该方法适用于海马神经元膜片钳研究,对深入探讨药物和毒物对海马离子通道及信号转导机制的作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草果知母汤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草果知母汤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广西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和广西医科大学电镜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动物均以戊四唑慢性诱导复制癫痫模型,造模同时给药,中药组每天给予草果知母汤(草果10g,知母10g,厚朴10g,半夏10g,黄芩10g,甘草10g等,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研制,批号:20050108)灌胃,5g/kg;西药组每天给予苯巴比妥混悬液灌胃,60mg/kg;模型组和正常组每天均以双蒸水灌胃2mL/kg;1次/d,持续5周。从第2周开始,每周末造模后1h,各组抽取2只大鼠,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纳入大鼠32只,实验过程中,模型组有2只大鼠因惊厥发作而死亡;中药组、西药组各有1只大鼠不明原因死亡,进入结果分析28只。①模型组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显著,从第3周开始,神经元数目逐渐减少,至第5周,海马区出现较多的暗细胞,胶质细胞数目增多,神经元出现髓样变性,周围的线粒体肿胀,线粒体棘及其上的颗粒明显减少,滑面内质网空泡化,粗面内质网膨胀,其上的核糖体数量减少,高尔基体肿胀,胞内溶酶体数量增多,染色质浓染,核仁浓缩、变小,突触的数量明显减少,突触间隙及前后突触体内的囊泡的数量明显减少。(参中药组、西药组神经元数目略减少,形态结构未见明显改变。(固正常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戊四唑慢性诱导癫痫发作可致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明显损伤,草果知母汤具有良好地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栝楼桂枝颗粒(GLGZG)抗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及原代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其治疗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谷氨酸诱导原代海马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MTT、LDH法测定GLGZG对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活性和LDH活性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检测GLGZG对原代海马神经元及大鼠海马组织中Caspase-3、Bcl-2、Bax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用不同浓度(100μg/m L、200μg/m L、300μg/m L)的GLGZG分别作用于原代海马神经元24 h,3个剂量组细胞存活率较谷氨酸组细胞存活率升高,其中GLGZG 200μg/m L、300μg/m L 2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P0.01);3个剂量组LDH活力较谷氨酸组显著降低,其中GLGZG 200μg/m L、300μg/m L 2组可显著抑制谷氨酸损伤神经元LDH的释放(P0.05,P0.01)。GLGZG 200μg/m L、300μg/m L 2组干预后,与谷氨酸组比较可显著降低原代海马神经元Caspase-3 m RNA、Bax m RNA的表达(P0.05,P0.01),升高Bcl-2 m RNA的表达(P0.05),蛋白表达的趋势与m RNA相似;GLGZG组与模型组比较,可降低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Bax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升高Bcl-2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GLGZG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及原代海马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其抗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海马标本观察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超微结构改变,以期探讨不同亚区神经元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方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于再灌注后24h,72h,7d取材,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HE染色作常规神经病理检查。结果再灌注24h锥体细胞内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消失,细胞核内异染色质稍浓缩;再灌注72h锥体细胞内异染色质浓缩,变暗,颗粒细胞出现核膜凹陷及局部扩张,再灌注7d锥体细胞表现为核碎裂等,颗粒细胞染色质浓缩呈圆形团块。再灌注7d的海马CA1区在光镜下可见锥体细胞呈核固缩等常规病理改变。结论海马不同区对缺血性损伤的易感性不同,CA1区锥体细胞最敏感,显示了以迟发性坏死为主的超微结构改变,齿状核颗粒细胞显示了凋亡样改变。  相似文献   

17.
吗啡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从离子通道角度研究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作用,以探讨吗啡镇痛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神经元.采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吗啡对其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及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影响.结果①吗啡可明显增强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加吗啡后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发放频率增加了207.8%(t=42.182 8,P<0.01).此作用可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阻断;②吗啡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发放频率及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幅度没有明显影响(t=0.962,t=0.791,P>0.05);③吗啡可明显抑制神经元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纳洛酮可拮抗吗啡作用(P<0.01).结论吗啡对海马神经元的兴奋作用不是由于吗啡直接作用于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突触传递过程,而是可能由于抑制了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间接产生的兴奋达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形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以及线粒体形态改变程度及性质。方法:建立老年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30min再灌注6h(B组)、12h(C组)、24h(D组)、48h(E组)和7d组(F组),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线粒体形态计量分析。结果:B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与A组相同,E组和F组海马神经元损伤较重;E组和F组线粒体体密度、数密度、比表面和嵴膜密度较A组明显减少(P<0.05),线粒体平均体积和平均截面积较A组明显增大(P<0.05)。结论:老龄大鼠脑缺血后产生延迟性神经元死亡,其线粒体的形态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直接与脑缺血再灌注时程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癫痫大鼠海马氧化应激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等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褪黑素低剂量组和褪黑素高剂量组。模型组侧脑室注射马桑内酯50μg/kg,褪黑素低、高剂量组分别于腹腔注射褪黑素20 mg/kg和60 mg/kg后30 min,侧脑室注射马桑内酯50μg/kg。癫痫持续60 min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电镜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及其线粒体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出现明显超微结构损伤,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多(P0.001),海马SOD显著降低(P0.001),MDA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褪黑素低剂量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有所改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SOD升高(P0.05),MDA降低(P0.05);褪黑素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改善,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P0.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SOD显著升高(P0.001),MDA显著降低(P0.001)。结论给予外源性褪黑素可明显减少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高剂量效果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褪黑素对抗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神经元、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20.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形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以及线粒体形态改变程度及性质。方法:建立老年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30min再灌注6h(B组)、12h(C组)、24h(D组)、48h(E组)和7d组(F组),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线粒体形态计量分析。结果:B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与A组相同,E组和F组海马神经元损伤较重;E组和F组线粒体体密度、数密度、比表面和嵴膜密度较A组明显减少(P&;lt;0.05),线粒体平均体积和平均截面积较A组明显增大(P&;lt;0.05)。结论:老龄大鼠脑缺血后产生延迟性神经元死亡,其线粒体的形态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直接与脑缺血再灌注时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