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的QT离散度。方法:以体表心电图描测15例肥厚性心肌病及42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的QT离散度(QTd)和经校正的QTd(QTCd),并与高血压无左室肥厚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心室肥厚患者的QTd和QTcd均明显高于高血压元左室肥厚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2)两组心室肥厚者间以上诸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QTd>60ms的患者中,两组心室肥厚患者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发生率间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高血压病无左室肥厚者。结论: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左室肥厚均与QT离散度的增加相关,并可能为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潜在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测量和比较正常健康人70例(1组),80例高血压病非LVH组(Ⅱ组),和68例高血压伴LVH组(Ⅲ组)的QTd与校正的QTd值(QTcd)。结果:Ⅲ组的QTd、QTcd值较Ⅰ、Ⅱ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高血压病伴LVH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和其它并发症的可能与QTd、QTcd值的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QT离散度与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测量70例高血压非LVH(组Ⅰ)、62例高血压病LVH患者(组Ⅱ)和80例健康人(组Ⅲ)的QTd与校正的QTd(QTcd)及心率变异指数(HRVI),并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组ⅡQTd、QTcd较组Ⅰ、Ⅲ显著延长(均P<0.01),组ⅠHRVI较组Ⅲ显著减低(P<0.01),组Ⅱ较组Ⅰ、Ⅲ的HRVI显著减低(均P<0.01)。结论:高血压病LVH的发生及其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可能与其QTd、QTcd的延长及HRVI的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T离散度(QTd)的变化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126例EH患者,其中72例伴左室肥厚(LVH),54例左室正常;健康对照组40名。所有患者均进行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测定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QT离散度与左室正常组、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正常组QT离散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时QT离散度增大,表明QT离散度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密切相关。早期检测及时逆转左室肥厚,降低QT离散度对预防严重心律失常事件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对伴左室肥厚(LVH)的高血压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将97例伴LVH的高血压病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A组)52例和对照组(B组)45例。B组接受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三月后的12导联心电图,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QTd、心率校正QTd(QTcd)。结果两组治疗后的QTd和QTcd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A组较B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能有效缩短伴LVH高血压病者的QTd,使心肌复极趋向同步,从而减少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张霞  何彬  沈卫萍 《山东医药》2002,42(20):66-66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 ,高血压左室肥厚者 QT离散度(QTd)明显延长 ,并与恶生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有关 ,本文通过对 6 4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心电图 QTd和心率校正 QT离散度 (QTcd)变化的分析 ,以探讨 QTd、QTc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一般资料 :本组 6 4例 ,男 4 5例 ,女 19例 ,年龄 4 6~ 74岁 ,平均 5 8岁。均符合 WHO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除外电解质紊乱、房颤、束支阻滞、心肌梗死等影响 QRS或 ST- T的因素。所有患者均未服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 6 4例患者均予超声心动检查 ,以左室心肌重量指数 >134g/ m2 (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中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50例分为非室性心律失常组39例(A组)和室性心律失常组11例(B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各组的QTd及心率校正后的QTd(QTcd)数值。结果 A组QTd及QTc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和对照组的QTd及QTcd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d及QTcd显著增加,QTd及QTcd可作为预测该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0例高血压病人口服美托洛尔50~200mg/日,对照组口服复方降压片,3~6片/日。疗程均为16周。在治疗前后测量QTc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美托洛尔可明显缩小QTd及QTcd(P<0.01),对照组则QTd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美托洛尔对高血压LVH患者QTd有明显缩小作用,对预防因QTd增大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室重量与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测定8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计算QT间期离散度(QTcd)及QTcd%变化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关系,结果: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组的QTcd及QTcd^均明显高于无LVH组的;QTcd及QTcd%随LVMI增高而增高(r=0.7718,r=0.6798),但与血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人QTcd的增加不是血压变化结果,而是左室肥厚所致。  相似文献   

10.
近期研究表明,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是引起心性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这常源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QT离散度(QTd)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匀,心室肌复极的不均匀易在心室肌内形成多发性折返引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为探讨高血压伴LVH与QTd的关系,本文选取66例高血压患者,观察伴LVH的QTd变化,并与22例血压正常对照组对比,以了解心肌肥厚与QT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左室肥厚的QT离散度及左室Tei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及左室Tei指数的关系。方法高血压病组109例(非左室肥厚组83例,左室肥厚组26例),正常组30例,测定QT离散度及左室Tei指数。结果高血压病组无论有无左室肥厚,其QT离散度及左室Tei指数均显著大于正常组(QTd:43.9±15.1ms,69.2±16.9msvs36.2±11.3ms,p<0.05;Tei指数:0.54±0.06,0.60±0.14vs0.38±0.07,p<0.05)。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的左室Tei指数及QT离散度较非左室肥厚组有增大的趋势(QTd:69.2±16.4msvs43.9±15.1ms,p<0.05;Tei指数:0.60±0.14vs0.54±0.06,p>0.05)。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时,QT离散度及左室Tei指数增大,表明高血压左室肥厚可导致QT离散度增大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2.
QT离散度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130例有或无左室肥厚(LVH)高血压病患者的QT离散度(QTd)和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发现:室性心律失常(VA)检出率为54.62%;VA、复杂VA及室透(VT)患者QTd显著高于无VA者(分别P<0.05、<0.01、<0.01);LVH者QTd显著高于无LVH者(P<0.05);并发现LVH又QTd<60ms者VA、复杂VA及VT检出率均显著高于LVH但QTd<60ms者(均P<0.01)。提示QTd对于预测高血压病LVH者发生VA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QT离散度(QTd)的变化,以期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受累情况与HRV及QTd之间关系。方法选择伴有左心室肥厚(LVH)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及不伴有LVH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4例,与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24h HRV时域指标及室性心律失常,同时进行QTd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LVH组HRV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也低于不伴LVH组(P<0.05)。不伴LVH组中: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及24h内连续5min节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NNinde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伴LVH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CVA)发生率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不伴LVH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后两者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QTd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伴LVH组QTd及校正的QTd(QTcd值)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不伴LVH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RV降低程度、QTd增大及CVA发生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受累程度相一致,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室水平的自主神经调节及心室肌本身的病变状态,对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QTcd)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6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包括左心室肥厚(LVH)21例,非左心室肥厚(NLVH)39例,分别测量QTcd等,并与38例单纯2型糖尿病及60例正常组进行对照。应用相关分析及多因素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各组的QTcd、QTd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其中LVH组较NLVH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的QTcd、QTd的延长更为显著(P<0.001)。相关分析表明,QTcd与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糖尿病病程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QTcd主要决定于LVMI、糖尿病病程和空腹胰岛素水平。结论 影响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QTcd的主要因素为左心室肥厚、糖尿病病程及空腹胰岛素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成功患者和未溶栓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再通A组(41例)和未溶栓B组(36例)。分析两组患者QTd和QTcd(心率校正后的QTd)的变化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QTd及QTcd较B组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QTd及QTcd减小,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d(QTcd)对肥厚型心肌病(HCM)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预测。方法 分析59例HCM(A组)和无心血管疾病者59例(B组)同期检查QTd、QTc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A组较B组QTd、QTcd明显增大。结论 HCM者QTd、QTcd增大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其发生与广泛心肌纤维化致心电生理异常致QTd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的 QT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 32例老年健康人和 9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体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 ,作 QT离散度测定。结果  (1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的 QT离散度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及高血压非左室肥厚组。 (2 )高血压伴心律失常组的 QT离散度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及高血压非心律失常组。 (3)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其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的 QT离散度明显增高 ,其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年轻人单纯性周围型肥胖与心电图QT离散度(QTd、QTcd)的关系。方法测量年轻人单纯性周围型肥胖者(A组)和体重正常者(B组)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间期,并通过计算机数字转换得出QTd、QTcd。结果 年轻人单纯性周围型肥胖组QTd、QTcd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年轻人单纯性周围型肥胖的QT离散度(QTd、QTcd)显著增大,可能与肥胖致心室肌肥厚及心肌脂肪浸润等引起除极和复极不均一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左室肥厚(LVH)与其QT间期离散度(QTd)的关系,以及氯沙坦对二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人伴有左室肥厚的30例和无左室肥厚的32例.服用losartan 50 mg qd共6月.治疗前后,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测左室相关参数计算出左室重量(LVM),从心电图上计算出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结果 EH伴有LVH病人组的QTd(54±16 ms)、QTcd(67±22 ms)、LVM(345.6±101.2)明显大于无LVH组的QTd(38±13 ms)、QTcd(42±18 ms)、LVM(168.6±67.2 g)(P均<0.05). QTd(54±16 ms)、QTcd(67±22 ms)、LVM(345.6±101.2)分别呈正相关(r=0.74, P<0.001及r=0.63, P<0.001).治疗6月后有LVH组的QTd(54±16 ms /40±12 ms,该分子式表示治疗前的数据/治疗后的数据,下同)、 QTcd(67±22 ms/49±17 ms)、LVM(345.6±101.2g/238.8±89.2g)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且ΔQTd(15±13 ms)、ΔQTcd(18±15 ms)即两者减少的幅度与 LVM降低的幅度(107.8±90.2 g)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60, P<0.001及r=0.56, P<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可引起QTd、QTcd增大,他们可评估左室肥厚的程度.氯沙坦对二者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泓  谢菁 《临床内科杂志》2001,18(3):199-201
目的 研究长期使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肥厚时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2 4例高血压病 (EH)合并左心室肥厚 (LVH)者 ,服用依那普利 (10mg 1次 /d) 3年 ,用标准 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 (QTc)、QT间期离散度 (QTd)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 (QTcd) ;用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测定有关心血管参数。结果 依那普利不仅能迅速降压 ,而且能逐渐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达 3 9% (P <0 .0 0 1) ,显著提高左心室泵血功能 ;同时明显缩短QTd[从 (61± 2 1)到 (41± 15 )ms、QTcd从 (67± 2 7)到 (46± 18)ms] ,QT及QTc也同样明显缩短。结论 长期用依那普利治疗EH合并LVH ,能明显使患者左心室肥厚回缩 ,提高其左心室收缩功能 ,并通过降低QTd及QTcd ,进一步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