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卒中后患者负重及平衡能力均差,致步行能力受到较大影响,有报道脑卒中后有1/3—1/2的患者在3个月内不能恢复独立步行[1]。偏瘫患者的步行质量与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紧密相关,恢复步行能力是偏瘫患者的主要康复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训练方法促进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减重支持系统训练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已有大量  相似文献   

2.
早期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 探讨早期平衡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平衡功能训练,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分(MBI)在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和MBI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平衡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容易出现肌力低下、负重能力不足、平衡能力差,以及异常运动模式等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均造成严重影响,如何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一直是康复领域研究的热点及难点[1]。步行功能通常被认为是决定脑卒中后生存质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及由此引起其他系统的机能改变,均易导致平衡失调[1],同时脑卒中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偏瘫步态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2]。表现为步态异常、行走[3]  相似文献   

5.
刘烜玮  赵娜娜  肖鹏 《中国康复》2012,27(5):361-362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75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训练组同时进行腰、胸椎后伸及旋转训练等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前后2组患者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BBS及Holden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两组患者步行训练时间均为30min/d,5d/周,持续4周,其余康复治疗如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出院后3周予以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同时选用足印步态分析法测量患者的步行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AC和BBS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步行参数(平均步长、步宽及步速)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各量表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周再次评定时,组内比较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后有所提高,但观察组内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内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可以更好的改善其平衡及步行功能,并且疗效持续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平衡功能及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平衡组、等速组及联合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平衡组、等速组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分别辅以平衡功能训练或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组患者则辅以平衡功能及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及10m步行时间对各组患者步行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8周后平衡组、等速组及联合组患者其FAC分级及10m步行时间[分别为(35.97±8.49)s,(36.03±8.62)s和(31.61±6.64)s]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并且联合组患者FAC分级及10m步行时间亦显著优于等速组及平衡组(P<0.05)。 结论平衡功能训练及等速肌力训练均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平衡能力、促进步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下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采用运动想象的方法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进行简式Fugly-Meyer评定(FMA下肢运动功能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功能步行分级(FAC)和6min步行测试(6MWT)。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BBS、FAC、6MW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FMA、BBS、FAC、6MWT分别为(29.12±1.33)分、(28.68±1.25)分、(4.67±0.28)级、(305.25±7.98)米,分别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另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运动想象的方法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张国兴  刘四文 《中国康复》2011,18(6):418-420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0例,均采用物理、运动、作业、语言、传统中医等疗法,并配合矫形的应用等治疗。B组在患者能站立情况下加入全身振动训练。分别评定2组Berg平衡量表(BBS)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周后,BBS及FAS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0.01),2组间比较,B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助全身振动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肌肉运动的表现能力,使其平衡和步行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水中运动训练与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患者76例,分为水中运动训练组40例和减重步行训练组36例.水中运动训练组进行水中偏瘫体操训练、扶杠步行训练和水中跑步机训练等治疗;减重步行训练组进行平衡训练和减重步行训练.2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定综合运动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定步行能力.结果 2组治疗后FMA评分、步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水中运动组训练疗效优于减重步行训练组(P<0.05).结论 水中运动训练及减重步行训练均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水中运动训练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治疗条件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PNF技术、Bobath技术、姿势控制训练等,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动作进行训练,每天50min。B组按照A组相同训练计划每天训练30min,加用悬吊运动疗法进行训练20min,持续治疗30个工作日。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简易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功能评分(BBS)、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FMA、BBS、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并且B组下肢FMA、BBS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的改善幅度较A组显著(均P0.05)。结论: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步行和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偏瘫病程>6个月,且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级2~4级)]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偏瘫病程>6个月,且FAC评级为2~4级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步行和平衡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包括平衡仪、平衡板和木板上一字形步行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FAC评级、Berg平衡量表(BBS)、跌倒指数(FI)测试、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平地45m最大步行速度(MWS)、上下24阶楼梯、上下50米斜坡及模拟上下公交车阶梯计时评测。 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BBS评分、MWS、GTUP和上下楼梯所用时间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BBS评分、FI跌倒指数和MWS、GTUP、上下楼梯、上下斜坡以及模拟上下公交所用时间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FAC分级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达到5级,对照组仅5例患者达到5级,组间改善情况比较,以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步行平衡功能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Bobath球训练偏瘫患者躯干、骨盆及下肢,对其改善运动功能、平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8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Bobath球训练患者的躯干、骨盆及下肢。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e mayer评定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时间(10MWT)、6min内步行距离测定(6MWT)、Holden步行功能评定(FAC),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BBS、MBI、FAC与6MW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10MWT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Bobath球训练偏瘫患者,可以改善其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初次发病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营养药物、神经发育疗法、主/被动牵伸、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必要的矫形器应用、传统中医治疗、言语心理治疗、康复教育等;观察组,在基础康复治疗基础上,利用电动步行浴槽水中平板步行运动系统(Hydro Physio系统型号FOCUS 565/005001)进行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20min以提高步行能力为目标的治疗师辅助步行训练;所有治疗均5次/周,1次/天,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对患者患侧下肢肌痉挛状况、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用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具体评价方法: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价、Fugl-Meyer平衡功能评价、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价及采用6min步行测试进行评价。结果:经过4周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训练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和6min步行测试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和6min步行测试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两组患者训练后患侧下肢股直肌和腓肠肌肌痉挛评分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侧下肢股直肌和腓肠肌肌痉挛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训练后功能性步行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功能性步行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中平板步行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8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CIMT对下肢功能进行强化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连续治疗8周。采用Berg平衡量表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用“起立-行走”计时测定(TUGT)及最大步行速度(MWS)分别测定起立行走和10m最大步行速度来评价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果:经“CIMT”治疗后,试验组Berg平衡量表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UGT的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 MWS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MT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7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及步行速度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经8周治疗后,发现其FAC分级及步行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平衡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4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平衡功能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评定中的平衡功能评定法和Holden功能步行分类对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均不能独立步行,平衡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衡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独立步行达到71%,而对照组独立步行为5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对改善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冯畑  岳翔  陈勇  方征宇 《中国康复》2024,39(1):36-38
目的:观察使用Flexi-bar主动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3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Flexi-bar主动振动训练。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10m步行测试 (10MW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2组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10MWT、TUGT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BBS明显升高 (P<0.05),且治疗4周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Flexi-bar主动振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改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
骨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骨盆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骨盆训练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下肢的步行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骨盆训练组患者的功能改善(优良率93.3%)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骨盆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