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6月-2013年9月所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235例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胆道镜在其应用中的技巧。结果在本研究中,胆总管结石阳性探查192例,经腹腔镜取出胆总管结石176例,结石嵌顿胆总管下端,取石未果中转开腹16例;43例阴性探查者术毕均行胆总管一期缝合。167例腹腔镜术毕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其余病例术毕均安置T管引流;术后随访无胆道损伤、腹腔感染、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胆道镜应用技巧,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彦俊  汤东  傅文杰  王道荣 《武警医学》2008,19(12):1090-1093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效果.方法 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其中34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40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补液量、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住院费用,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者性意义(P<0.05);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胆漏、腹腔引流时间,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4-06~1998-12期间共进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254例,其中34例不按常规放置T型管引流而行胆管壁的一期缝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4例病人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26~68岁(平均46岁),其中胆总管结石26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8例,均择期行手术治疗,8例结石性胆囊炎病人因术中见胆总管扩张明显,管壁增厚而行胆总管切开探查,34例病人均同时切除胆囊。术中取净结石后,探查胆总管内无残余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术中应用“挤冲探三步法”取石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22年3月我院通过“挤冲探三步法”取石的7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6例患者中结石取尽74例(97.37%),残余结石发生2例(2.63%),胆漏发生1例(1.32%),门诊随访期间发现术后胆道狭窄1例(1.32%)。手术时间(131.00±32.50)分,住院时间(8.72±3.82)天,术后VAS疼痛评分(2.01±0.84)分。血清总胆红素在术后第4天可见明显下降(P<0.05)。发生胆漏和残余结石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在高海拔地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采用“挤冲探三步法”取石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提供前提保障,值得在高海拔地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 ic common bile duct exp loration,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其中T管引流术24例,一期缝合术2例。结果:24例获成功,中转开腹术2例。其中21例合并胆囊结石,3例合并胆囊息肉。手术时间为80~140 min,平均120 min,住院时间为8~14d。2例术后胆漏,保守治愈。5例胆道残余结石,术后胆道镜取净。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胆总管探查术后行一期缝合术与T型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间笔者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12例,其中56例在胆总管探查术后行一期缝合术,为观察组;另外56例在胆总管探查后行T型管引流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的相关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种手术术中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后补液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5 d各项生化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间比较各项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结石残留或胆管狭窄情况。结论胆道探查术术后在条件适宜的前提下,采用一期缝合术能获得与T型管引流术相当的治疗效果,且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安全性好。但其普适性仍差于T型管引流术,对于相对禁忌的患者应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0月—2014年10月106例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和胆总管直径大小分为两组,A组51例,胆总管直径<0.8cm,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1周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组55例,胆总管直径≥0.8cm,行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术。结果 A组51例患者中49例获得成功,有1例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治愈后行LC,余1例取石失败中转开腹手术。B组55例患者均成功,其中一期缝合23例,有2例术后第3~5天出现胆漏,经腹腔引流管引流后治愈,无再次手术,余32例患者T管引流术后10~14天行T管造影并逐步夹闭,在医生的指导下间断夹闭T管并于4~5周后拔管。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比较,LC联合ERCP+EST较适用于胆囊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而胆总管直径<0.8cm患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更适合于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且胆总管直径≥0.8cm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11-07-2013-12收治的1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取石的"一步"微创治疗临床资料。结果:135例患者均安全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中转开腹率5.2%(7/135)。128例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1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0ml,其中13例(10.2%)经胆囊管完成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取石,115例(89.8%)经胆总管切开完成手术。术后主要并发症:胆漏,均为一过性,发生率为8.6%(11/128),经腹腔引流管引流痊愈;结石残余,发生率为7.0%(9/128),均采用胆道镜经窦道成功取出;另有2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治愈;1例胆道出血,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Oddi括约肌狭窄,经内镜括约肌切开(EST)治愈。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取石,可以"一步"解决胆囊和胆管结石,充分发挥微创外科安全、有效、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胆囊切除时选择性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 3 9例的临床资料 ,根据传统观念这些病例均有胆总管探查的指征。结果 造影阳性 19例 ,其中结石征象 16例 ,胆总管下段狭窄 3例 ,阳性率 48.72 % ;手术探查阳性者 14例 ,其中胆总管结石 12例 ,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 1例 ,胆总管下段肿瘤 1例 ,造影准确率73 .68% ;手术探查阴性 5例 ,造影假阳性率 2 6.3 2 % ;造影阴性的 2 0例病人 ,未行胆总管探查而随访未发现异常。结论 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安全方便 ,效果确切 ,对预防术中残留结石及因盲目胆总管探查而损伤胆道 ,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胆囊手术质量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2004年5月42007年12月行LTCBDE的1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均顺利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05min;术中出血20-100ml;无出血、胆管损伤、腹腔脓肿等并发症;15例恢复良好,术后发生胆漏1例,经引流后愈合。术后40d左右拨管,发现残余结石2例,胆道镜经窦道成功取石,无胆道狭窄、梗阻及胆管炎症状和结石复发。结论:LTCBDE可达到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微创特点,有望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1.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一期缝合19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889年Kehr首次创用T管引流以来,在胆道切开探查后放置T管沿用至今,并成为国内外胆管手术的经典术式。早期曾有人尝试一期缝合胆总管,因易引起结石残留、胆漏等并发症未被广泛采用,随着胆道镜及生物材料无损伤缝合器的应用,一期缝合已成为可能并被广大学者所接受。我院自1992年7月-2006年4月施行腹腔镜胆囊手术和胆管手术56086例,2001年5月-2006年6月,行胆总管切开手术1021例,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引流766例(74%),有选择地对胆总管扩张疑有病变的198例(19%)行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其中腹腔镜手术57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道探查后免T管、腹腔引流管(双管)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随机将170例胆总管结石择期手术患者分为一期缝合、免双管组与T管引流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和并发症.结果 免双管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应用镇痛药物、术后并发症均显著优于T管引流组(P<0.05).结论 严把手术适应证,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管、免除双管是低创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赵辉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2):168-169
目的:总结胆总管探查术后行胆总管Ⅰ期缝合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我院自2008-01~2009-12行胆总管探查术后Ⅰ期缝合胆总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27例患者资料。结果:2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8个月无胆漏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胆总管在严格掌握手术指证的前提下,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选择性腹腔镜联合小切口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安全性及其优势。方法对2004年5月~2010年8月采用腹腔镜联合小切口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75.3±16.4)min,出血(50.0±20.0)ml,住院(8.0±3.5)d,术后无胆漏、出血、腹腔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经B超、胆道镜、T型管造影等检查,未见残余结石、胆管狭窄,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联合小切口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具有微创、安全、快捷、疗效好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困难LCBDE表者,可作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的补充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8例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手术.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没有出现严重胆漏、出血、死亡等并发症.结论:胆总管探查胆管一期缝合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胆汁外引流时间,从而加速患者痊愈.胆总管一期缝合可以在急诊条件下和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胆管逆行造影/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ERCP/EST)+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RCP/EST+LC+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30例,ERCP/EST术后0~5d行LC或LC+LCBDE。结果成功完成“三镜”联合治疗219例,成功率95.2%;LC中转开腹11例,EST取石失败6例,其中5例行LCBDE、1例LC中转开腹+胆道镜取治愈石,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均行一期缝合。出现1例严重并发症,经处理后最终顺利出院。结论ERCP/EST+LC+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而且具有微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肝左外叶切除并胆道探查与开放手术治疗肝左外叶胆管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5年6月-2019年6月行肝左外叶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共50例患者,根据其手术形式将其分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组(A组)与开腹手术组(B组)各25例.统计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  相似文献   

18.
随着腹腔镜和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微创术式已逐渐替代传统的开腹手术,特别是在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上有极大优越性。我们对1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行一期缝合而不置T管引流.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西藏高原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2至2018-06武警西藏总队医院收治的48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胆总管切开后的处理方式,分为一期缝合组及T管引流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一期缝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T管引流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胆计漏发生率、拨出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腹腔内少量胆囊窝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西藏高原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悬吊胆囊管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4例造影证实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悬吊胆囊管,并经胆囊管行胆道镜胆总管取石。结果:24例患者均顺利取出结石,无胆漏、感染及胰腺炎等并发症,随访3~32月无结石复发。结论:通过经皮悬吊胆囊管可以提高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术成功率,相对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