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恢复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镜像疗法组、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组,每组各25例。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运动疗法、常规作业疗法和物理因子治疗等治疗;镜像疗法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训练;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组在镜像疗法组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Wolf运动功能测试、屈肘和伸腕肌最大等长收缩均方根值和积分肌电值、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上肢功能状况。结果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ugl-Meyer量表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分、屈肘和伸腕肌最大等长收缩均方根值和积分肌电值、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治疗前提高,且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组优于镜像疗法组和常规治疗组,镜像疗法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和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且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难度大,所需时间也相对较长[1]。已有临床研究证实,机器人技术对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川平疗法——反复促通疗法(repetitive facilitative exercise)[3]是日本鹿儿岛大学教授川平和美提出的新型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理念。本研究旨在探讨上肢机器人结合川平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镜像疗法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对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4周、12周时,观察组上肢运动及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镜像疗法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至少有85%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偏瘫症状,其中至少有65%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受到损伤。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 MT)是一种采用让患者专注于镜子反射的健侧肢体活动影像,利用视错觉效果让患者产生双侧肢体共同对称运动的感觉,对患者相应大脑感觉运动皮层产生刺激,有助于大脑功能重塑[1]。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镜像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表明,大约85%的患者有上肢功能缺损,仅28.3%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灵活[1]。传统的康复训练只强调单一动作的完成,而缺乏连贯性和实用性,与日常生活脱节[2]。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3]通过限制使用健侧上肢,强制使用和训练偏瘫侧肢体,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脑循环偏瘫功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cerebral stroke)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为特点,常伴有严重的后遗症[1—2]。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后遗症,其中上肢功能障碍的出现率较高并难以治愈[3]。调查显示,高达80%的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就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即使经康复治疗后,也仅有5%—20%患者上肢功能获得不同程度恢复[4]。同时大部分脑卒中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5]。动作观察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手段,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6]。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和手康复的影响。方法一例右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间断接受常规康复3个月,效果不满意。采取经颅磁刺激结合镜像疗法康复6周。采用Brunnstrom分期(手/上肢)、Fugl-Meyer评定量表、偏瘫上肢功能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明尼苏达协调性测试和Jebsen手功能测试等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提高,明尼苏达协调性测试与Jebsen手功能测试时间缩短,痉挛缓解。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住院期间对照组患者,在原有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持续6个月。采用Brunnstrom分期、偏瘫侧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和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偏瘫侧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偏瘫侧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能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正>脑卒中是世界上导致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全世界每年有脑卒中患者1500万人,其中500万人永久性残疾~[1]。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大约有55%—75%的患者在脑卒中后3—6个月遗留上肢功能障碍~[2],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怎样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一直是脑卒中康复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本文采用神经松动术联合简易上肢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  相似文献   

10.
正脑卒中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70%—80%的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多种功能障碍[1],上肢功能障碍成为脑卒中后明显的后遗症之一,而手功能的恢复更为困难[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其重返社会的康复目标难以实现,故目前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成为目前康复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在脑卒中患者的手功能康复训练中,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调控内脏活动,以使患者对自身肌肉收缩予以有效控制,运动导向性训练依据功能缺陷,行针对性治疗措施[3]。本文将两者同步结合起来,用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旨在明确应用优势,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上肢机器人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将56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镜像疗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FMA-UE、WMFT和M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t 2.959, P 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 4.732, P 0.001)。结论上肢机器人结合镜像疗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功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丹  刘玲玉  靳令经  王茹 《中国康复》2023,38(10):621-625
<正>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脑卒中是我国乃至全球成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2]。脑卒中患者常遗留肢体运动功能障碍[3],73%~88%的首次脑卒中患者和55%~75%的慢性脑卒中患者可遗留上肢运动障碍[4-5],尽管物理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等多种康复治疗技术已经应用于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仍有约20%~30%的患者不适用这些康复策略[6]。因此,探索新的、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而且恢复较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康复治疗技术及方法进展进行综述。主要的康复技术和方法有双侧上肢训练、镜像疗法、体操棒训练方法、音乐疗法、运动想象疗法、上肢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游戏、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经颅磁刺激和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回顾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在Medline、Pub Med、CINAHL、OT seeker、PEDro、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系统检索2006年1月~2016年5月研究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疗效的研究,纳入随机对照研究,排除不以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主要结局指标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采用Rev Man 5.3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随机对照研究。相比对照治疗,镜像疗法可提高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SMD=0.81,95%CI=0.43~1.20,P0.001,I2=64%),在剔除仅纳入严重偏瘫的2篇文献后,效应提高(SMD=0.96,95%CI=0.59~1.34,P0.001,I2=51%),且不同镜像疗法亚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4)。镜像疗法也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动作研究量表评分(SMD=0.33,95%CI=0.01~0.64,P=0.040,I2=0)、组块测试评分(SMD=0.70,95%CI=0.03~1.37,P=0.040,I2=62%),还可提高患侧上肢Brunstrom分级(SMD=1.56,95%CI=1.07~2.06,P0.001,I2=41%);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MD=0.93,95%CI=0.62~1.24,P0.001,I2=0)。尚无证据表明镜像疗法可改善患侧上肢肌张力(SMD=-0.22,95%CI=-0.73~0.28,P=0.890,I2=0)。结论镜像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生存患者7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存在[1],其中超过50%的卒中患者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2]。研究发现,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损害要重于下肢,况且其恢复也较下肢困难[3]。尽管目前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水平使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预后有所改善,但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仍然较低[4]。因此,在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恢复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康复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本研究目的在于探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导致偏瘫的主要原因,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最佳时间是发病后3个月,超过这个时期,上肢恢复将很困难[1],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的出现,为卒中后上肢运动的恢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康复方法。Wolf进行了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临床实验[2],研究表明,强制性运动可明显促进患侧上肢的恢复,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起因多为脑血管阻塞、破裂,导致神经细胞及组织受损,临床多表现为偏瘫.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通常较下肢困难,因此研究更为有效的康复技术意义重大.近年来研究发现,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优于神经发育疗法及传统治疗效果[1].我们对我院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50例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并与传统治疗相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最严重的残障情况之一,常使患者处于相对拘束的生活状态,跌倒风险较高,自我效能低下,回归社区生活困难。边远地区脑卒中患者受限于康复成本、交通不便、医疗资源缺乏等问题,往往难以实现出院后在监督下长期规范性的康复。远程康复家庭应用运动想象疗法因其经济、方便和较高的安全性特点受到日益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侧重于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下肢方面研究较少,适用范围仅限住院期间。本研究对国内外运动想象疗法在下肢远程康复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探讨国内脑卒中患者远程应用运动想象疗法进行下肢康复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国内远程康复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指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约1242万~([1])。此外,研究报道大约80%脑卒中患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而且其中约65%的患者在后遗症期仍遗留手与上肢功能障碍~([2—3])。手与上肢功能改善将能最大限度促进脑卒中患者整体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4])。因此,脑卒中后手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应是我国康复医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偏瘫型脑瘫上肢功能的康复是目前儿童康复的难点和热点。镜像疗法作为上肢功能康复的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成本低等优势,近年来也被国内外学者应用于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康复。本文旨在通过综述镜像疗法在偏瘫型脑瘫儿童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偏瘫型脑瘫上肢康复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