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中老年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4— 9月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29例中老年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弹性量表简版、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老年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中老年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得分为(71.17±; 16.42)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家庭所在地、3年内丧亲经历、急诊经历、死亡态度、心理弹性进入回归方程(均P<; 0.05),共解释中老年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总变异的49.7%。结论 本组中老年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重点关注农村、3年内无丧亲经历、无急诊经历的中老年急性期脑卒中女性患者,提升心理弹性水平,引导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死观,以提高其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基于灵性情感为导向的照护模式对冠心病病人消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冠心病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照护,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基于灵性情感为导向的照护模式,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后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生活质量量表测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及精神健康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病人采用引入基于灵性情感为导向的照护模式,有助于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年轻型痴呆症(又称早发型痴呆症)患者及其照护者互动与疾病体验,为制订针对该群体的精准干预和支持策略提供证据支持。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月—6月选取12对年轻型痴呆症患者及其照护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结合配对访谈分析法和经典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结果 年轻型痴呆症患者及其照护者疾病体验可以归纳为年轻型痴呆症患者和照护者的困境(家庭生活质量受到负面影响、社会活动减少和方式改变、社会对疾病认知不足)、病耻感(否认疾病、渴望尊重、安全感弱、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病耻感)、资源支持匮乏(获取疾病知识及支持途径缺失、专业照护服务紧缺、社会服务和政策不适配)以及个人积极应对策略(以人为中心的照护、照护者的解压方法、主动寻求帮助)共4个主题。 结论 年轻型痴呆症患者及其照护者的疾病体验具有特异性和多样化属性。家庭、社区、医院和社会应充分联动,为这一群体提供支持。研究者应该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深入了解患者及其照护者面对的挑战与需求,针对性提升其疾病体验,改善其生活质量,帮助其更好地过渡到疾病老年期阶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姑息照护需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COPD姑息照护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姑息照护结局量表(POS量表),修订版的Borg量表,KPS卡氏功能状态量表,HAD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108例重度COP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本研究中COPD患者POS量表得分为(14.102±5.403)分;姑息照护需求与呼吸困难评分、功能状态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各评分均有显著相关性;且焦虑抑郁、肺功能分级、合并症个数是COPD姑息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 :COPD患者症状负担重,亟须进行姑息照护,应及早对其采取姑息照护措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老年患者急性期快速恢复病房是一种特殊的照护病房,以促进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功能维持为核心,达到快速恢复、尽早回归家庭的目的。该文综述了老年患者急性期快速恢复病房的起源、发展、关键要素、工作程序及使用效果等,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老年患者急性期快速恢复病房的发展方向,为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家庭照护者在长期照护过程中的身心体验。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在上海某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18名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家庭照护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半结构访谈和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提炼出主题。结果 对受访者的访谈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共解析出4个主题:照护期间的身心压力较大、自身的健康状况受到影响、家庭生活满意度降低和人身自由受限。结论 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家庭照护者的照护负担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健康状况受到影响、照护期间的身心压力较大、家庭生活满意度降低和人身自由受限等方面,建议临床工作者给予家庭照护者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指导,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邻里中心的社区介护培训指导的推广及运用。方法选取居家空巢卧床老人的照护者80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2组照护者均实施日常生活照护,观察组照护者接受社区介护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指导并考核,干预时间为6月。评价2组介护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使用的满意度,以及照护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生活护理操作落实和合格情况。结果观察组家属及居家空巢卧床老人对介护技能使用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照护者培训后疾病知识掌握、生活护理操作落实和合格情况优于对照组照顾者(P<0.05)。结论基于邻里中心开展社区介护培训指导,能促进照护者生活护理操作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固定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3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指导患者及其固定照护者掌握相关的护理康复知识及技能,照护者参与患者出院后恢复期的延续性护理与康复。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照护者每日照护患者时间。结果干预后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较干预前改善(P0.01),照护者每日照护患者时间较干预前缩短(P0.01)。结论固定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使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出院后仍能得到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与康复,促进患者肢体、吞咽及语言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多数癌症病人在生命晚期为居家生活[1].在这段时间里,虽然其病灶发生了转移,但是绝大多数晚期癌症病人仍积极地寻求照护帮助,渴望减轻症状困扰,提高生活质量[2].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居家晚期癌症病人生理、社会、功能、情感状况的生活质量以及生理、心理症状现状,进而较全面地把握其健康功能状态,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不同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以期为完善社区居家姑息照护服务,改善居家晚期癌症病人健康功能状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实施是在充分尊重患者医疗自主权的基础上帮助临终者实现符合本人意愿的治疗和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疾病终末期的生活质量。本文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从阻碍和促进的角度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进一步为我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书梅  韩金凤  黄叶莉 《护理研究》2013,(27):2960-2962
随着我国正"跑步"进入老年社会,老年病人的健康需求对现行的医疗服务体系提出了巨大挑战。临床工作存在许多急危重症老年疾病病人,在急性疾病治疗完成以后,虽已脱离生命危险、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基本达到急性期出院标准,但常因疾病治疗或卧床等原因而产生身体功能退化,其身心功能经常不足以立即返家,仍需要一段积极恢复病人生活自主能力的整合性医疗服务来协助其独立生活,用于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我国居家照护养老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方法通过文献复习,从居家照护的内涵、支持性策略、效果评价角度进行文献综述。结果失能老人居家照护内涵方面需将其与家庭照护加以区别;支持性策略包括公共资源支持、智慧支持、专业团队或技术支持;应用效果上,肯定了支持性策略有利于失能老人身体功能改善和失能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结论下一步研究可侧重建立统一、标准化的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流程、质量控制体系,以及本土化的照护需求专业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过敏性鼻炎患儿免疫功能、家属照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72例,利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免疫功能、家属照护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显著提升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照护能力、患儿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过敏性鼻炎患儿实施基于三位质量结构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其家属照护能力和免疫功能,进而改善患儿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缓和照护[1](palliative care,PC)旨在解决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和照护者身体、心理、社会和灵性等四个方面的需求,相较于常规照护[2],其可明显改善患者和照护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医疗系统资源再分配,因此各大指南推荐[3]将缓和照护整合至癌症治疗过程中。尽管缓和照护有诸多好处,但在急需这些服务的癌症患者中,却未得到充分利用([4]。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时机理论为框架,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病人的照护者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照护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50名处于不同照护阶段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病人家属进行非结构访谈。并以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按时机理论提炼出5个关于慢性肺心病病人照护者不同阶段照护体验的主题,①诊断期:震惊;焦虑。②治疗期:有获得照护技能和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疲乏、生活质量下降;委屈和愤怒。③出院前准备期:轻松和愉悦;对将要独自照护病人没有自信;因客观条件不足带来的担忧。④调整期:对独自决策的正确性不能确定;负性情绪积累。⑤适应期:积极向上乐观满足;期望社区医疗能够更完善;生活质量严重受损,身心疲惫。[结论]慢性肺心病病人的照护者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照护体验是动态变化的,且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改善慢性肺心病病人的家庭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期照护(ACE)风险管控模式对慢性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老年患者自理能力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旨在加强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自理能力的恢复及预防住院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期间老年科入院患者纳入ACE组共85例,按照相近的入院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1)以1∶1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早产儿家庭照护者对出院后的需求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11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家庭护理需求调查分析.结果 照护者对出院后家庭护理有较高需求,随访方式希望采用电话随访,占比62.5%.生活中对喂养知识需求较高,占比67.3%.出院后照护者希望能对其心理进行照护,特别是照护压力方面.结论 早产儿照护者对家庭照护需求迫切,需求内容包括:喂养知识、小儿抚触、疾病护理,对知识和后续长期的护理需求,亟待建立健全完善早产儿家长中心式照护体系,完善院前、院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微信功能定时向脑卒中家庭照护者发送相关康复知识和康复技能操作视频,以提升照护者的照护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主要家庭照护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照护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出院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由专科护士利用微信功能向照护者发送康复锻炼技能视频、康复知识、彩色食谱、药物饮食指导等,比较两组照护者出院后3个月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服药的正确性、患者饮食合理性、患者功能锻炼正确性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3个月后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服药的正确性、患者饮食合理性、患者功能锻炼正确性及患者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微信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家庭照护者的照护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哮喘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疾病照护需求。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以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并采用Miles&Huberman 的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哮喘患者疾病照护需求呈现5个主题:需要专业的疾病知识指导;需要生活指导;期待更方便的健康教育途径;需要心理指导;希望得到持续的照护支持。家庭照顾者疾病照护需求析出1个主题:需要专业的疾病知识指导。结论 哮喘患者出院后疾病照护状况值得关注,医护人员应重视住院期间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的健康教育,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延续护理为患者提供知识、技能、心理的支持,以促进哮喘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社会适应状况,为促进照护质量和健康结局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质性与量性结合法,对18例符合标准的老年 AMI 病人于患病入院1周及出院1个月时各访谈1次,并以世界卫生组织残障评定量表Ⅱ评价其健康相关功能障碍或困难程度,对访谈笔录和障碍程度分别进行内容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 AMI 急性期社会适应主要表现为社交适应、心理适应、学习适应、生活方式调整及遵医行为,出院后1个月与住院7 d 时相比,在生活活动、社区参与、四处走动及自我照顾方面的困难有差异(P <0.05)。[结论]老年 AMI 急性期面临复杂的社会生活适应挑战,亟需获得有针对性的支持以尽快适应疾患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