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病灶及背景实质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价值。方法 收集41例接受乳腺DCE-MRI检查的患者(共45个病灶),其中良性病变21个(良性组),恶性病变24个(恶性组),测量病灶及背景实质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浆分数(Vp),对2组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各参数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效能。结果 恶性组病灶Ktrans和Kep、背景实质Ktrans和Kep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2组病灶Vp和背景实质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诊断乳腺恶性病变时,背景实质Ktrans的AUC较其他参数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76.19%。所有参数联合的Logistic回归模型AUC值最高,为0.86(P<0.001)。结论 DCE-MRI相关参数中,背景实质Ktrans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定量分析DCE-MRI数据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其背景实质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有望成为无创诊断乳腺病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E)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乳腺NME病灶的MRI,参考2013年BI-RADS观察并比较良恶性病变间分布方式、内部强化特征、脂肪抑制T2WI信号、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的差异,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NME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良性28例,恶性6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内部强化方式上,良恶性病变间表现为均匀强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在脂肪抑制T2WI信号上,良恶性病变间表现为高信号和等信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45);在TIC类型上,良恶性病变间表现为Ⅰ型和Ⅲ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脂肪抑制T2WI等信号和TIC Ⅲ型是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5.228和10.841。结论 MRI征象对鉴别乳腺良恶性NME病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MRI特征及ADC值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良恶性病变的预测能力,并尝试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MRI诊断为BI-RADS 4类病变、并取得病理结果的79例乳腺病变患者(82个病变)。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MRI特征和ADC值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统计学意义,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回归模型预测BI-RADS 4类病变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肿块型病变中,将边缘、内部强化及ADC值纳入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中(P均<0.05,伪R2=0.62),其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的ROC曲线AUC为0.981,敏感度为87.80%,特异度为100%。非肿块型病变中,无预测变量纳入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P均>0.1)。结论 乳腺MRI特征(边缘、内部强化)及ADC值对预测肿块型BI-RADS 4类病变的良恶性具有一定意义;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可有效鉴别BI-RADS 4类肿块型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与常规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比较,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是否能进一步提高肿块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能力。方法 24例良性乳腺病变(22例女性)和31例恶性乳腺病变(27例女性)均进行DCE-MRI和IVIM检查。在常规DCE-MRI中计算初始强化率(IER)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在IVIM中计算组织弥散系数(D)。结果恶性病变IER的平均值均高于良性病变(P<0.001),但D平均值均低于良性病变(P<0.001)。恶性病变中Ⅲ型TIC更为常见而Ⅰ型TIC更为少见。在鉴别诊断肿块样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D的曲线下面积(AUC)(0.98)、敏感性(93.55%)、特异性(100.00%)和诊断准确率(96.36%)最高。D和TIC联合使用的AUC高达0.99。结论在肿块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面,IVIM较常规DCE-MRI更具优势。而IVIM和DCE-MRI结合使用将进一步提高肿块样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价值。方法 对99例患者(110个乳腺病灶)行术前VTIQ成像和钼靶X线检查,获得病灶的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WVmean),并进行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SWVmean、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比较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AUC的差异。结果 乳腺良性病灶SWVmean为(3.03±0.78)m/s,恶性为(5.61±2.1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WVmean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截断值为3.93 m/s,钼靶X线为BI-RADS 4B类。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AUC分别为0.870 、0.749 和0.873,VTIQ技术与钼靶X线、二者联合与钼靶X线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15),二者联合与VTIQ技术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8)。结论 VTIQ技术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合成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基于笛卡尔采集的K空间共享三维容积快速动态成像(DISCO)增强扫描鉴别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病灶,术前乳腺合成MRI(采用MAGiC技术)、DWI及DISCO增强图像共诊断89个BI-RADS 4类肿块,包括63个恶性病变(恶性组)及26个良性病变(良性组);比较组间MAGiC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DISCO增强扫描病变形态学特征及时间-强度曲线(TIC)的差异。针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AGiC、DWI、DISCO增强参数及三者联合鉴别良恶性BI-RADS 4类肿块的效能。结果 组间病变形态、内部强化特征及TIC、ADC、T2及R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MAGiC、DWI及增强DISCO建立模型。相关参数中,ADC鉴别BI-RADS 4类肿块的良恶性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45;而MAGIC+ADC+DISCO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08。结论 合成MRI、DWI及增强DISCO对鉴别BI-RADS 4类肿块良恶性均有一定价值;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双指数体素内相位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及扩散峰度成像(DK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DWI、IVIM扩散成像及DKI,获得ADC、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平均峰度(MK)、轴向扩散峰度(AK)及径向扩散峰度(RK)值。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IVIM及DKI参数的统计学差异,并利用ROC曲线评价其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44例病例共52个病灶,其中恶性30个,良性22个。良恶性病灶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IVIM参数中,恶性病变D值显著下降(P<0.001),而D*值和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KI参数中,恶性病变MK值和AK值显著升高(P均<0.001),而R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D值、MK值及AK值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942,0.957和0.975,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81.82%,90.90%、88.89%和95.50%、88.78%。结论 IVIM和DKI参数中的D、MK及AK值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在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BI-RADS 4类共126个病灶(良性66个,恶性60个),行常规超声检查及VTI。对所有结节分别按照BI-RADS 4类亚分类及VTI标准进行评分,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比较BI-RADS 4类亚分类、VTI与联合评分(VTI与BI-RADS 4类亚分类分值相加)对BI-RADS 4类乳腺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良、恶性BI-RADS 4类病灶的VTI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5),VT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0。以VTI≥4分作为诊断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50.00%(30/60)、90.91%(60/66)、71.43%(90/126)。良、恶性病灶的联合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5),联合评分的AUC为0.806。以联合评分≥6分作为诊断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1.67%(37/60)、93.94%(62/66)、78.57%(99/126)。BI-RADS 4类亚分类的AUC为0.689。联合评分与VTI评分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P>0.05),但联合评分与BI-RADS 4类亚分类评分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P<0.05)。结论 VTI在BI-RADS 4类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常规超声的重要辅助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联合DWI对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单纯微小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显示为BI-RADS 3~5类单纯微小钙化病变的患者101例(104个病变)。对患者均行乳腺FFDM和MR检查。计算病灶ADC值与正常腺体ADC值的比值(nADC值)。对病变进行BI-RADS分类。采用ROC曲线计算ADC和n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分别计算FFDM、DCE-MRI和DCE-MRI联合nADC值3种方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恶性病变40个,良性病变64个。ADC值及nADC值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和0.89。FFDM归为BI-RADS 3类病变,FFDM、DCE-MRI、DCE-MRI联合nADC值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BI-RADS 4类病变3种方法诊断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E-MRI诊断的特异度明显高于FFDM ,DCE-MRI联合nADC值诊断的特异度高于DCE-MRI。3种方法均正确诊断BI-RADS 5类病变。结论 对于FFDM检出的微小钙化病变,DCE-MRI联合nADC值有助于检出BI-RADS 4类的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拉伸指数模型DW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58例乳腺病变患者,共63个病灶(良性33个,恶性30个),行多b值DWI及动态增强MRI (DCE-MRI)扫描。计算ADC、扩散分布指数(DDC)和扩散异质性指数(α)值,并生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比较良恶性病变间各参数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病变ADC、DDC和α分别为(1.01±0.19)×10-3 mm2/s、(0.89±0.23)×10-3 mm2/s和0.75±0.09,良性病变分别为(1.41±0.27)×10-3 mm2/s、(1.49±0.29)×10-3 mm2/s和0.87±0.07,恶性病变均低于良性病变(P均<0.01)。各参数中DD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958),最佳诊断界值1.22×10-3 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67%、81.82%,DDC与TIC联合所得AUC为0.976,对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3%、93.94%。结论 拉伸指数模型DWI参数DDC、α能够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DDC与TIC联合的诊断效能高于ADC和DC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乳腺动态增强MRI定量和半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鉴别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效能。方法 采用杂合动态增强MR序列对59例患者共66个乳腺病变进行扫描,获得半定量参数和定量参数。半定量参数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初始增强曲线下面积(IAUGC)、最大增强斜率(MaxSlope)、对比增强比率(CER)及正向增强积分(PEI);定量参数为前向容积转移常数(Ktrans)、反向容积转移常数(Kep)和每单位体积组织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Ve)。以非参数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间各参数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66个乳腺病变中,恶性31个(恶性组),良性35个(良性组),2组间Ktrans、Kep、TIC、IAUGC、MaxSlop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PEI、C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trans、Kep、TIC、IAUGC、MaxSlope的AUC均>0.7。半定量参数联合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AUC较单个参数均有显著提高(P均<0.05);定量参数联合后的AUC较Ktrans无显著提高(P=0.134),较Kep和Ve有显著提高(P均<0.001)。半定量联合与定量参数联合诊断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4)。结论 Ktrans、Kep、TIC、IAUGC及MaxSlope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效能;多参数联合,乳腺动态增强MRI半定量和定量参数诊断效能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DWI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90例腮腺肿瘤患者共94个病灶,其中良性75个、恶性19个。对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WI和DCE-MRI检查,分析各病灶的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绘制ROC曲线,比较ADC值、TIC及两者联合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肿瘤的ADC值[(1.02±0.25)×10-3 mm2/s]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的ADC值[(1.38±0.44)×10-3 mm2/s;t=5.170,P<0.001]。将表现为A型(流入型)、B型(廓清型)和D型(平坦型)曲线判为良性肿瘤、C型(平台型)曲线判为恶性肿瘤时,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为0.62,特异度为0.92;C型曲线患者中,以ADC<1.36×10-3 mm2/s诊断恶性肿瘤时,敏感度为0.92,特异度为0.95。结论 良恶性腮腺肿瘤间ADC值存在重叠,鉴别诊断时不应单纯依赖DWI;TIC表现为A、B、D型多提示良性肿瘤,C型常提示恶性肿瘤;TIC曲线为C型时,联合ADC值可明显提高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中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curve,TIC)类型、早期强化率及扩散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40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的术前磁共振以及临床病理资料,依据病理分为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的TIC类型及早期强化率有无差异;并比较两组间ADC值的差异性。结果140个病灶中良性病变43个病灶,恶性病变97个病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TIC类型、第一期早期强化率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平均ADC值[(0.965±0.215)×10^-3 mm^2/s]低于良性病变平均ADC值[(1.335±0.266)×10^-3 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阈值取1.085×10^-3mm^2/s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7,其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3.2%,特异性为86.0%,准确性为77.1%。TIC曲线、第一期早期强化率及ADC三者联合诊断,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3.5%,特异性为79.1%,准确性为78.5%,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高于其他三者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0.728、0.562、0.857)。结论动态增强成像中的TIC曲线类型及第一期早期强化率与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三者联合进行诊断,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量化分析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女性乳腺疾病患者62例,所有病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并选取1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均行MRI常规成像及DCE-MRI。观察分析病变在MRI动态增强后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测量并计算早期强化率(EER),最大线性斜率(Slope)及最大线性斜率比值(SlopeR)等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结果1.动态增强后,TIC类型中,Ⅰ型和Ⅳ型曲线多见于乳腺良性病变,Ⅲ型曲线多见于乳腺恶性病变,Ⅱ型曲线良恶性病变均可见。若以Ⅱ型和Ⅲ型曲线作为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其准确性77.0%,敏感性90.9%,特异性71.2%。2.采用ROC曲线确定EER、Slope及 SlopeR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EER阈值为83.35%,其诊断准确性为77.0%,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71.2%;Slope阈值为1.39%/s,其诊断准确性为67.6%,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3.8%;SlopeR阈值为12.14,其诊断准确性为77.0%,敏感性为36.4%,特异性为94.2%。结论1.DCE-MRI后乳腺病变的TIC类型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2.DCE-MRI定量参数EER、Slope、SlopeR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Slope的敏感性最高,SlopeR的特异性最高,EER的敏感性较高,稍低于Slope。3.对DCE-MRI进行量化分析,可提高MRI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在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4级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用ARFI对68例共75个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级的乳腺肿块进行成像,测量声触诊组织成像(VTI)模式下肿块面积与常规二维超声肿块面积比值(AR),并测量声触诊量化成像(VTQ)模式下肿块剪切波速度(SWV);以病理结果(恶性34个,良性41个)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评价ARFI的2种成像模式对BI-RADS 4级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结果 良、恶性BI-RADS 4级乳腺肿块的A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40%、80.50%、81.30%。良、恶性BI-RADS 4级乳腺肿块的SW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V值AUC为0.86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30%、85.40%、85.30%。二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7,P>0.05)。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20%、87.80%、88.00%。 结论 ARFI对鉴别BI-RADS 4级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较高价值;联合应用VTI和VTQ可以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高b值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及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10月发表的关于高b值DWI评估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中英文文献,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及数据提取。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各研究间异质性,绘制森林图及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 最终纳入18篇文献。高b值DWI评估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合并敏感度为0.88,合并特异度为0.84,合并诊断比值比为51.97;SROC的AUC为0.94,Q指数为0.88。结论 高b值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用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应用MR动态增强成像(DCE-MRI)与联合应用1 H-MRS及DCE-MRI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1 H-MRS及DCE-MRI表现,包括恶性肿瘤33例,良性肿瘤17例,并与病理及临床随诊结果进行对比。对所有患者分别行常规扫描、1 H-MRS扫描及注射对比剂后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和胆碱(Cho)峰的显示情况。结果以TIC类型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为100%(33/33),特异度为58.82%(10/17),准确率为66.00%(33/50);应用1 H-MRS联合DCE-MRI诊断的敏感度为100%(33/33),特异度为88.24%(15/17),准确率为96.00%(48/50),与单纯DCE-MRI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2)。结论 DCE-MRI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和准确率较低。1 H-MRS与DCE-MRI联合应用可提高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