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RNA(hTR)、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在神经母细胞瘤自然逆转成熟及恶性增殖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4例神经母细胞瘤、5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8例神经节细胞瘤、16例胎儿肾上腺髓质、20例新生儿肾上腺髓质中hTR、hTERT基因的表达。结果hTR、hTERT基因在病理分型F型中的阳性表达均为46.15%(6/13);uF型中阳性表达分别是85.71%(18/21)、90.48%(19/2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05,P〈0.05;X^2=8.10,P〈0.05)。在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中hTR、hTERT基因的阳性表达均为20%。神经节细胞瘤中hTR、hTERT基因的阳性表达分别是25%、12.5%;二组与神经母细胞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1.70,P〈0.05;X^2=10.81,P〈0.05)。在胎儿及新生儿肾上腺髓质中hTR、hTERT基因为弱阳性及阴性。结论在神经母细胞自然逆转成熟及恶性增殖是时hTR、hTERT起了重要的作用,当hTR、hTERT基因表达减弱,神经母细胞具有自然逆转成熟的趋势,当hTR、hTERT基因表达阳性,提示神经母细胞增殖力增强,因此hTR、hTERT基因的表达可作临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肝脏损害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2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肝脏受损情况进行总结。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肝脏损害的发生率为10.48%。ALT均在1—3周恢复正常。肝脏损害与年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8.86,P〈0.01);与脱水、酸中毒差异无显著性(x^2=1.6,P〉0.05);与发热差异无显著性(x^2=1.00,P〉0.05)。结论病毒血症可能是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肝脏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工作者在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治过程中,应注意肠道外的肝脏受损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早期足量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出院时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足量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出院时体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适于胎龄的存活低出生体重早产儿2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8例,治疗组应用早期足量胃肠道外营养,对照组应用传统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计算两组患儿各营养指标及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除生后第7天热卡与对照组相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营养指标,如生后体重下降幅度、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每天体重增长克数、经胃肠达到摄入标准时间、应用胃肠道外营养天数、生后第3天热卡、平均住院天数等均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出院时发生EUGR60例,发生率为46.9%,对照组出院时发生EUGR87例,发生率为68.0%(X^2=11.65,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足量胃肠道外营养,可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的发生率,为今后实现追赶性生长打下良好基础。且未见有严重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方法选择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常规治疗+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对照组(常规治疗+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检测治疗前后睡眠时的潮式呼吸肺功能。主要参数为: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静态顺应性(Crs)和气道阻力(Rrs)。结果治疗组雾化吸入治疗前后潮式呼吸的各项参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变TPTEF/TE(t=2.08,P〈0.05),VPEF/VE(t=2.84,P〈0.05),Crs(t=2.33,P〈0.05),Rrs(t=2.98,P〈0.05),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潮式呼吸参数TPTEF/TE及VPEF/VE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08,P〈0.05;t=2.35,P〈0.05),Crs与Rr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1.20,P〉0.05;t=1.26,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Crs及Rrs发生了明显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t=2.25,P〈0.05;t=2.09,P〈0.05)。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对肺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液或混悬滴剂(以下简称美林)治疗儿童高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有高热症状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美林)80例,对照组80例(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退热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经统计学处理X^2=3.87,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的退热效果及退热持续时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一过性不良反应,经停药及适当补充水分后迅速改善。结论美林退高热起效快,持续时间长,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负荷与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3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就诊或住院的以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为主诉的儿童311例,年龄3~17岁,男153例,女158例,行HUTT及24h动态血压检查。按血压负荷分为〈10%及≥10%两组。结果血压负荷在〈10%组及≥10%组,全天平均收缩压负荷[65.35%(132/202)VS59.63%(65/109),X^2=0.992,P〉0.05]、全天平均舒张压负荷[65.37%(168/257)vs 53.70%(29/54),X^2=2.607,P〉0.05]、日间平均收缩压负荷[65.48%(165/252)vs 54.24%(32/59),X^2=2.592,P〉0.05]、日间平均舒张压负荷[64.04%(187/292)VS52.63%(10/19),X^2=0.997,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负荷[66.30%(122/184)VS59.05%(75/127),X^2=1.234,P〉0.05]、夜间平均舒张压负荷[64.35%(148/230) vs 60.49%(49/81),X^2=0.382,P〉0.05]对HUTT阳性结果预测未见统计学差异,对HUTT阳性反应类型的预测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以HUTT结果为因变量、血压负荷为自变量,未能拟合出线性回归方程。结论血压负荷对HUTT结果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甲甙对实验性小鼠柯萨奇B3病毒(CVB3)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Balb/c小鼠8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干预组(30只)、对照组(20只)。模型组和干预组小鼠1次/月腹腔接种CVB3,共3个月;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积不含病毒的培养液。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每日以饮用水喂养,干预组小鼠以加有羧甲基纤维素钠助溶的黄芪甲甙饮用水(质量浓度为300mg/L)喂养,观察小鼠生存率。3个月后处死所有存活小鼠,HE染色进行心肌病理检查、苦味酸天狼星红胶原染色后以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胶原容积积分(CVF),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其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心肌CVB3 RNA和心肌组织凋亡检测。结果模型组生存率为59.7%,干预组生存率为76.7%,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26P〈0.05);模型组与干预组病理积分分别为(3.86±0.47)、(1.72±0.56),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21 P〈0.01);模型组与干预组CVF分别为(17.4±1.2)%、(8.6±0.9)%,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38P〈0.05);模型组与干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9.6±5.2)%、(4.3±2.5)%,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5.16 P〈0.01)。干预组心肌组织中CVB3 RN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0.69±0.38)vs(1.24±0.57),t=4.26 P〈0.01]。结论黄芪甲甙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Balb/c小鼠慢性CVB3心肌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超短波辅治支气管肺炎患儿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超短波在支气管肺炎患儿综合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患儿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的影响。方法支气管肺炎患儿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加超短波胸部辐射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观察两组病情改善情况及TNF-α、IL-6变化。结果肺部X线改善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X^2=1.803 P〉0.05);肺部Ⅱ罗音改善情况两组有显著性差异(X^2=4.75 P〈0.05)。各组治疗后TNF-α、IL-6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超短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与调节机体炎症免疫反应有关,其在支气管肺炎的综合治疗中可加速肺部炎性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9.
儿童支气管哮喘与遗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哮喘发作和其他呼吸道疾病住院的255例成人患者的3~14岁亲生子女272人进行调查,观察两组儿童哮喘患病率。结果亲代为哮喘儿童46名的调查对象有19名诊断为哮喘,发生率为41.30%;2.亲代为非哮喘患者226名的调查对象中13名确诊为哮喘,发生率为5.75%。两组儿童哮喘发生率有显著差异(X^2=46.538 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子代患支气管哮喘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子代。诊断时应注意询问家族史。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南京市儿童过敏性鼻炎(AR)及相关下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04年3~5月用南京市儿童呼吸道疾病问卷调查表对随机选择的南京市7所小学三年级学生(9~10岁)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筛选AR可疑患者.第二阶段对可疑患者进行专科检查确诊。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087份.回收989份.应答率91%.有效答卷942份;2.南京市9~10岁儿童AR现患率为5.1%,其中男5.6%(27/484)、女4.6%(21/458),男与女发病率无差异(X^2=0.480 P〉0.05);按ARIA 2001年分类标准:持续性45.8%(22/48).其中轻度20.8%(10/48).中-重度25.0%(12/48):间歇性54.2%(26/48).其中轻度45.8%(22/48)、中-重度8.4%(4/48):3.AR患儿并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现患率(分别为40.0%、25.0%、2.0%)均较非AR儿童现患率(分别为39%.8.4%、0.1%)高.两组问并哮喘(X^2=75.141 P〈0.001)、气管炎(X^2=10.678 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并支气管扩张现患率两组问无显著差异(X^2=0.053 P〉0.05)。结论南京市9~10岁儿童AR现患率为5.1%,与哮喘、支气管炎密切相关.因此应特别关注对上下呼吸道疾病的一致性和治疗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PH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价值。方法 1996年3月~2005年12月收住PICU,符合1994年欧美制订的ARDS诊断标准确诊为ARDS的患儿27例,分为治疗组12例,采用PHV通气,维持PaCO2在45~55mmHg(1mmHg=0.133kPa)之间;对照组15例,常规通气方式。监测机械通气24、48h的呼吸机参数、血气值和氧合指数(PaO2/FiO2,OI),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死亡例数。结果 (1)治疗24、48h后,治疗组PIP、PEEP、MA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I、pH及PaO2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PaCO2较对照组显著高(P〈0.01)。(2)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对照组5例发生气漏较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25%比26.7%,P〉0.05)。结论 PIV法治疗ARDS较传统通气方式可减低并发症、缩短通气时间,病死率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当P〈0.05(或P〈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x2=4.68,F=6.79等);  相似文献   

13.
危重症患儿应激性溃疡出血持续时间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应激性溃疡出血持续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PICU收治的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重症患儿91例。观察应激性溃疡出血持续时间,按应激性溃疡出血持续时间长短分为≤12h、〉12-48h、〉48h 3组。患儿均根据原发病给予相关治疗,确诊应激性溃疡后立即予14g/L的碳酸氢钠洗胃,后予西咪替丁胃内保留等治疗。随访3组患儿的预后,分析应激性溃疡出血持续时间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组患儿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3.521 P〈0.01);≤12h组患儿病死率与〉12~48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2.431 P〈0.01);〉12~48h组患儿病死率与〉48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991 P〈0.05);≤12h组与〉48h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χ^2=34.011 P〈0.01)。结论危重患儿应激性溃疡出血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缩短危重患儿应激性溃疡出血持续时间,有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发作类型癫疴患儿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4例癫疴患儿治疗前后及38例正常儿童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部分发作组、全身发作组及分类不明发作组血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2/32)、28.6%(8/28)、33.3%(12/36)、30.0%(6/20),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98,P〈0.05);部分发作组、全身发作组及分类不明发作组血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癫痫不同发作类型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部分发作组、全身发作组及分类不明发作组癫痫患儿在治疗后血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χ^2=5.39,P〈0.05;χ^2=14.40,P〈o.01;χ^2=11.67,P〈0.01)。结论癫痫患儿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水平增加,提示癫痼发作中可能存在自身免疫异常;治疗后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水平降低,为癫痫的有效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监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促炎因子/抗炎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uminex液相分析平台,对72例MODS患儿第1、3、7天3个时点的血清促炎(IL-lβ、IL-2、IL-6、IL-8、TNF-α)及抗炎因子(IL-4、IL-10、GM-CSF)水平进行测定,并设立50例健康体检儿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ODS组第1天血清IL-6、IL-8、IL-10均显著升高(P〈0.05),且为3个时点中最高点;IL-2、TNF-α则3个时点均显著下降(P〈0.05),第3天为最低点;GM-CSF第7天最高(P〈0.05);IL-1β、IL-4无显著波动(P〉0.05)。MODS存活的患儿IL-6、IL-8、IL-10在第1天呈显著升高,第3、7天却显著下降(P〈0.05);GM-CSF则在第7天较前两个时点显著升高(P〈0.05);而恶化的患儿上述4个细胞因子3个时点均呈高水平状态,各时点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ODS形成初始阶段已存在强烈的促炎与抗炎反应,且促炎/抗炎系统已失衡;动态监测MODS的血清IL-6、IL-8、IL-10、GM-CSF等炎症因子的变化趋势可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价值,前三者如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而GM-CSF在病程后期逐渐升高,提示病情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压氧、脑苷肌肽和婴儿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足月HIE新生儿随机分成A、B、C3组,3组均给予高压吸氧和常规治疗,A组增加脑苷肌肽注射和婴儿抚触,B组只加婴儿抚触,c组只加脑苷肌肽注射。结果经NBNA测定,SPECT检查,3组间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A组优于B组,B组明显优于C组(X^2=5.87、P〈0.05;X^2=4.68,P〈0.05)。结论高压氧、脑苷肌肽和婴儿抚触对促进HIE患儿神经系统功能恢复,降低患儿死亡率、伤残率都有明显作用,而三者并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治疗中对肺氧合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评价。方法将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NRD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即保护通气组(PV组)和传统通气组(CV组),每组20例。对两组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结果、肺氧合功能指标、并发症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PV组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和氧浓度显著低于CV组(P均〈0.05);呼气末正压高于CV组(P〈0.01);两组通气频率(RR)差异无显著性(P〉0.05)。(2)Pv组PaCCh高于CV组(P〈0.01);pH低于CV组(P〈0.01);两组Pa02差异无显著性(P〉0.05)。(3)Pv组上机后48h与72h氧合指数明显低于CV组(P〈0.01),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氧分压的比率在机械通气后72h也高于CV组(P〈0.01),PaO2/FiO2在各监测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4)Pv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病率低于CV组(P〈0.05)。(5)两组脑室内出血及动脉导管开放的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V组上机时间均短于CV组(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改善肺部气体氧合,维持适当血氧分压,减少并发症,缩短上机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不增加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开放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生素K选择性应用在预防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胶乳凝集半定量法对90例婴儿脐血血浆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阳性状况进行筛检。实验组(选择性维生素K1干预组)45例纯母乳喂养婴儿根据检测结果,采用不同剂量、不同疗程、不同方式的维生素K予以选择性补充;对照组(常规维生素K1干预组)45例纯母乳喂养婴儿采用一次性肌注维生素K。1mg的常规方法补充。至出生后第45、90天时复查血浆PIVKA-Ⅱ浓度,观察结果。结果90例婴儿中有42例脐血PIVKA-Ⅱ呈阳性,阳性率为46.7%。实验组和对照组脐血PIVKA-Ⅱ阳性者分别为19例、23例,阳性率分别为42.2%、51.1%(X^2=0.71,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生45、90d时血浆PIVKA-Ⅱ阳性发生率分别降为0%、33.3%(x^2=18.00,P〈O.001)和0%、15.6%(x^2=5.58,P〈0.05)。经脐血筛查后选择性补充维生素K1的干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一次性肌注维生素K1的干预方法。结论维生素K选择性应用对母乳喂养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的预防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A)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enleinpurpura,HS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91例急性期HSP患儿(HSP组)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的血清进行IgG型ACA(IgG—ACA)和IgM型ACA(IgM—ACA)检测,并对两组ACA阳性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91例HSP患儿中有16例ACA阳性,其中IgM.ACA阳性13例,IgG-ACA阳性3例,总阳性率占17.6%,且均无抗磷脂综合征(APS)表现;而健康体检儿未检出ACA阳性者。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6.078,P〈0.05)。HSP组中50例伴有腹痛的患儿中其13例ACA阳性,阳性率为26.0%;而41例不伴腹痛的患儿中仅3例ACA阳性,阳性率为7.3%,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5.426,P〈0.05)。26例肾脏受损者中ACA阳性4例;65例无肾脏受损者中ACA阳性12例,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χ2=0.002,P〉0.05)。结论ACA可能与儿童HSP发病及腹痛症状有关、与HSP肾损害无关;APS可能与儿童HSP无关。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剖宫产分娩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在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监测经皮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比较剖宫产与非剖宫产娩出新生儿发生高胆的情况。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包括:剖宫产、母乳缺乏、生后头3天体重下降明显、高龄初产、胎龄、宫内窘迫等,剖宫产组新生儿高胆发生率为36.9%,非剖宫产组新生儿高胆发生率为21.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组中母亲有妊高征者新生儿高胆发生率略高于母亲无妊高征者,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合并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吸入综合征、感染等疾病对高胆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可能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