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比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 12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以胰岛素泵强化治疗,B组患者每日三餐前予以门冬胰岛素+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C组患者三餐前予以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三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FPG、2h 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FPG及2h P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A组低于B、C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Hb A1c、HOMA-I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三组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92,P=0.072)。结论门冬胰岛素基础剂量与餐前剂量1︰1注射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案能够更加迅速地控制血糖水平达标,减少胰岛素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治疗方案。方法选取85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采取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治疗后随机分为药物组(42例)与胰岛素组(43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年胰岛素组、药物组Hb Alc分别为(6.12±0.41)%、(6.20±0.40)%,随访2年分别为(6.99±0.59)%、(6.28±0.51)%。对比强化治疗后基线资料,两组HOMA-IS明显改善(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口服药物、采用基础胰岛素均能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强化降糖治疗方案对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探寻简便、有效、安全的胰岛素强化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应用甘精胰岛素,1次/d,三餐前应用门冬胰岛素治疗;B组应用甘精胰岛素,1次/d,三餐前应用瑞格列奈治疗;C组应用甘精胰岛素,1次/d,三餐前应用阿卡波糖治疗。在血糖达标(空腹血糖7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的情况下,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三组治疗前后体重、Hb 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C、TG、LDL-C、胰岛素敏感指数、低血糖事件、甘精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前后体重、Hb 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C、TG、LDL-C、胰岛素敏感指数、甘精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 A1c、ISI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10次;B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 A1c、ISI及甘精胰岛素剂量均明显降低,餐后CP 2 h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3次;C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 A1c、ISI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0次。B组治疗后的餐后CP 2 h明显降低于C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分别联用门冬胰岛素、瑞格列奈、阿卡波糖强化治疗初治2型糖尿病,其降糖疗效相当,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餐后胰岛功能,减少甘精胰岛素剂量,发生低血糖次数少。从效果、安全、方便的角度考虑,三种强化治疗方案中,甘精胰岛素联用瑞格列奈值得临床上首先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吡嗪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口服降糖药(格列吡嗪控释片和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并记录两组的糖代谢情况,血糖达标时间,发生低血糖次数。结果:140例患者经过12周治疗后,FPG(空腹血糖),2 h PG(早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明显下降,FCP(空腹C肽)、2 h CP(餐后2 h C肽)均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FPG、2 h PG以及Hb A1c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治疗组的FCP、2 h CP增加水平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增加发生低血糖风险,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均小于5.8%,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吡嗪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平稳,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二甲双胍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的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使用二甲双胍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在治疗之后的Hb A1c、HOMA-IR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FPG、2 h FPG、FINS、2 h FINS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血压平稳下降到正常水平,胰岛素水平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血糖控制及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6例。对照组单独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及血清APN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BG、2 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hP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AP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PN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肥胖,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血清APN,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重症糖尿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重症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及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维持达标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及睡前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达标血糖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96,P=0.009)。结论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重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胰岛素泵更利于患者血糖控制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行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Ic)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组患者FBG、2h PBG、Hb AIc及体重均显著下降,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塞那肽是一种有效的降糖药物,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减轻患者体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分别接受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PBS2、GHbA1c以及空腹C肽四项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5.9±0.8)mmol/L,PBS2(8.2±1.4)mmol/L,GHbA1c(8.7±1.4)%,空腹C肽水平(1.8±0.2)μg/L;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9.2±1.4)mmol/L,PBS2(14.6±1.3)mmol/L,GHbA1c(11.3±1.2)%,空腹C肽水平(0.9±0.3)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称重饮食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1月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集团)收治的92例新诊断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称重饮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胰岛功能,低血糖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929,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应用称重饮食,能够较好地改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在早期起到一定的逆转效果,低血糖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05/2015-05于我院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n=54)与对照组(n=54).联合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治疗.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72.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 1c、FPG、餐后2 h PG水平方面比较,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HOMA-β水平方面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HOMA-IR明显降低、HOMA-β明显增高,且观察组HOMA-IR明显低于对照组、HOMA-β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在用药期间均未发现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卡波糖对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L组,n=29)和胰岛素组(Y组,n=29)。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TC、TG、LDL-C、HDL-C)、BMI水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BG、2 h PG、Hb A1C、TC、TG、LDL-C、HDL-C、BMI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治疗组的TC、TG、LDL-C、HDL-C、BMI较胰岛素治疗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和胰岛素均能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但是利拉鲁肽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的观察,探寻对该病疗效产生影响的因素及分析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5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78例,传统护理)和观察组(78例,针对性护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年龄、并发症、心理因素及联合用药等都是影响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血糖控制时间同护理前比较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产生血糖未达标率,提升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使用方案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糖控制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脑卒中急性期伴糖尿病的患者。研究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达标时间;两组胰岛素使用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肢体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岛素使用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17.35±2.34)分、(43.85±5.93)分、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17.46±2.61)分、(44.01±6.34)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8.34±1.53)分、(96.34±12.82)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13.42±1.97)分、(84.86±9.64)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相比,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控制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效果更优,同时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达英与二甲双胍联合对胰岛素抵抗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PCOS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28例。A、B、C组患者分别以二甲双胍、达英-35、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服用。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卵巢体积、卵泡刺激素(FSH)等指标。结果:A组治疗前后的卵巢体积、T、FINS、FPG及HOMA-I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6、5.737、10.239、3.548、9.189,P0.05)。B组治疗前后的卵巢体积、LH、T、FINS、FPG及HOMA-I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4、4.921、19.411、10.532、2.842、12.558,P0.05)。C组治疗前后的卵巢体积、LH、FSH、T、FINS、FPG及HOMA-I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1、7.070、4.257、34.610、12.720、6.623、20.805,P0.05)。三组患者的卵巢体积、LH、T、HOMA-IR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281、7.328、6.820、6.829,P0.05)。三组月经恢复率、排卵率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12.349、6.921、5.927,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对于胰岛素抵抗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脆性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联合胰岛素泵治疗("3C"疗法)和快速血糖监测及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记录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日胰岛素使用总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日胰岛素使用总量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C疗法能够精细调整胰岛素用量,平稳快速的使血糖达到控制标准,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11月我院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A组)与对照组(B组),各39例,治疗组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等指标以及体质、BMI等体重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的运用,能更有效的控制血糖,减轻体重,疗效更佳,而且没有低血糖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研究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相关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餐后2h血清C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相关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降糖方案为瑞格列奈与阿卡波糖口服。研究组加用二甲双胍。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超敏CRP、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超敏CRP、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超敏CRP、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注射预混型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A组),短效胰岛素央似物联合睡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B组)以及普通人胰岛素联合睡前中效胰岛素(C组)三种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0例,采用三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比较动态监测血糖,比较整体血糖控制水平、低血耱发生率,以及达标天数和住院时间等。结果三种方案均可使血糖达标,A组、B组和C组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以及三餐后平均血糖值分剐为A组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3.9mmol/L)发生率C组最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A组最短。结论三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控制血糖的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