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龋敏感人群唾液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收集患龋人群(DFS≥6)18例和无龋人群22例腮腺唾液,经Lowry法测定,两组人群腮腺唾液蛋白总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唾液蛋白的组成,发现两组人 唾液蛋白组成不同,碱性电泳B5、B6、B7蛋白带在高龋组的出现率显著训于无龋组(P〈0.05),且B5、B6对羟磷灰石有很强的吸附力,提示该蛋白在龋病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唾液蛋白对维护口腔功能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人类唾液蛋白在人群表现的多样性、口腔中分布特点、不稳定性及其生物学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4岁无龋儿童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中IgA、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总蛋白含量的差异,为研究婴幼儿的唾液成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北京市区94名3~4岁无龋儿童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各2ml,测定唾液中的IgA、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总蛋白的含量。结果:女性非刺激性唾液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男性(P<0.05);其余各成分在男性和女性唾液中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刺激性唾液中IgA含量显著低于非刺激性唾液(P<0.01),而乳酸脱氢酶和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非刺激性唾液(P<0.01);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中,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4岁儿童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中蛋白成分不同,男女间唾液蛋白成分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4.
牙周病是口腔常见病,近年来有关口腔唾液蛋白中的非特异性蛋白成分在牙周病防治中的作用的研究颇多,尤以唾液含半胱氨酸蛋白、富组蛋白为甚。本文拟就对上述两种蛋白以及其它几种唾液蛋白近年来的研究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釉质吸附的机理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吸附学说之一是“钙桥”学说,即静电作用学说。通过静电引力为其主要结合力。其二是离子学说,认为蛋白与羟基磷灰石间的吸附是离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此外,本文还就影响吸附的几个因素,诸如蛋白的吸附量、釉质的量、溶液中的pH值、时间以及反应时的温度等进行了论述,认为上述因素与吸附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测定儿童唾液中的蛋白水解酶活性,研究其与性别和龋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底物反应法和考马斯亮蓝蛋白含量测定法,分别测定不同性别,不同龋敏感性儿童唾液中亮氨酸氨肽酶、甘氨酰脯氨酸二肽酶和胰酶样蛋白酶的活性及总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7.
唾液富脯蛋白对致龋细菌附着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已提纯的唾液富脯蛋白(PRPS)和全唾液作为实验性获得性膜成分,观察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和茸毛链球菌对羟磷灰石(HA)的附着情况,结果发现PRPS具有促进变链菌对HA附着的作用,对茸毛链球菌的附着则无促进作用。本研究还发现EDTA、SDS具有抑制变链菌附着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服用糖皮质激素(GC)后唾液蛋白含量变化对龋齿的影响。方法:设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收集试验组服用GC前(T1)和服用后(T2)及正常对照组首次(C1)和12个月后(C2)混合唾液样本,检测其中溶菌酶(LZM)、免疫球蛋白A(IgA)、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检查2组患龋情况并计算龋失补牙面数、龋失补牙数、龋蚀指数。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用GC后,LZM、Ig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LDH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服用GC前后,唾液蛋白的变化与龋失补牙面数、龋失补牙数、龋蚀指数显著相关。结论:服用GC后,LZM、IgA、LDH含量发生改变。LZM、IgA、LDH作为口腔重要的免疫成分,参与龋齿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比较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非刺激性全唾液(WUS)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 采集5名慢性牙周炎患者和5名健康者的WUS,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蛋白,将二者之间的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结果 通过软件对2组样品的双向胶上的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7个差异点,经质谱鉴定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健康人1 d内唾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质量浓度的变化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进行检测、分析,确定唾液蛋白成分较稳定的时间段,并比较此时间段健康人与慢性牙周炎患者非刺激性全唾液中的蛋白质量浓度及A/G的变化,为以唾液为基础的疾病诊断学方法建立和临床应用提供参照。方法 分别采集37名健康受试者(健康组)8:00、9:30、11:30、13:00、16:30、21:00的全唾液,并取24名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早晨的全唾液。使用BCA法在酶标仪上检测总蛋白质量浓度,用GF-D800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唾液白蛋白的质量浓度,然后计算球蛋白质量浓度及A/G。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唾液蛋白成分在早晨(8:00)空腹时较为稳定。在这段时间,健康组总蛋白(1 354.35±389.52)μg•mL-1、白蛋白(139.55±27.19)μg•mL-1、球蛋白(1 211.80±360.73)μg•mL-1、A/G 0.126 3±0.041 7;牙周炎组总蛋白(2 611.56±231.62)μg•mL-1、白蛋白(296.27±17.34)μg•mL-1、球蛋白(2 315.69±221.67)μg•mL-1、A/G 0.156 2±0.017 3。健康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质量浓度在1 d内不同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主要体现在饭前与饭后的差异,但A/G在1 d内基本稳定。对健康组与牙周炎组的唾液蛋白及A/G进行比较,牙周炎组的唾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质量浓度较健康组明显升高,但A/G无明显差异。结论 唾液蛋白成分在早晨空腹时较其他时段稳定,可为样本采集时间提供参考。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唾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质量浓度较健康人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阻鼾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评价Snoreguard治疗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OSAS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多导夜间睡眠监测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标和睡眠结构的变化。结果①Snoreguald治疗OSAS客观有效率是90%。②OSAS患者睡眠结构紊乱,反复出现唤醒,治疗后明显改善:REM期的比例增加(P<0.01),NRE M期中深睡眠比例增加(P<0.01),浅睡眠比例减少(P<0.01),睡眠效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使用Snoreguald治疗OSAS应对患者有所选择,并由口腔专科医师进行。低角或下颌元明显后下旋转,夜间睡眠以鼻呼吸为主,无大张口呼吸习惯的轻中度OSAS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低龄儿童龋(ECC)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实现对龋高危儿童的早期预测和预防干预是控制ECC的有效手段.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唾液蛋白正展现出用于疾病预测和早期诊断的强大优势.唾液蛋白通过多种天然防御机制调节口腔微生态环境,在ECC的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水平高低与宿主龋易感性相关,是潜在的...  相似文献   

1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手段,研究无鼾正常人群戴入阻鼾器后上气道及周围软组织结构的影像学变化,探讨阻鼾器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因机制及对其阻塞部位定位诊断和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无鼾正常年轻人30例,在严格固位条件下进行核磁共振扫描。利用核磁共振设备的固有软件及特定公式进行测量和计算,分析戴入阻鼾器后上气道及周围软组织结构的影像学变化。结果获得阻鼾器戴入前后上气道各段及周围组织形态的线距、面积和体积等各项测量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戴入阻鼾器后,上气道各段(鼻咽、腭咽、舌咽、喉咽)的平均截面积、最小截面积及体积明显增大;上气道各段宽度增加;气道周围软组织形态改变,软腭最大面积、软腭厚度及软腭长度、舌体长度、舌体最大面积减小,舌体高度增加,舌体更直立,软腭前移。结论戴入阻鼾器后上气道大小和形状可发生改变,提示阻鼾器是治疗OSAS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 3H-标记的粘性放线菌不同菌株 ,对 7种唾液蛋白包被羟基磷灰石的粘附实验 ,来筛选菌毛 及菌毛 的唾液蛋白受体。结果发现 :富脯糖蛋白 (PRPG)、酸性富脯蛋白及富酪蛋白是粘性放线菌菌毛 的受体 ;PRPG、SIg A是菌毛 的受体 ;PRPG是两种菌毛共同的受体 ;同时还发现不同唾液蛋白成份对不同的菌株粘附影响有差异 ,新分离的粘性放线菌菌株的粘附能力比参考株强。  相似文献   

18.
无鼾人群开口过程中上气道变化的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索下颌开口运动中上气道截面积的逐步变化,并进一步研究下颌形态特征对其的影响。方法 受试者为14名无鼾成年男性。使用特制口腔装置从下颌最大前伸位的75%(F_(75)V_0)开始,依次调节至50%(F_(75)V_(50)),75%(F_(75)V_(75)),100%(F_(75)V_(100))的张开量处。在包括初始位置在内的5个位置上进行上气道的磁共振影像扫描。为消除体格差异,上气道各平均截面积变化量(mean%)和最小截面积变化量(min%)为相对于初始上气道的计算校正值。使用头影测量分析下颌形态特征。结果与结论 在下颌开口运动中,尽管消除了体格影响,上气道的变化仍然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上气道的改变量与某些下颌特征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林艺华  张玮 《口腔医学》2012,32(8):465-467
目的 探讨无鼾人群的用力吸气流量(forced inspiratory airflow, FIF)是否受到头位及体位变化的影响,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患者的睡眠体位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氧减饱和指数测量结果筛选出15名无鼾人群,在下颌正中位和下颌前伸位分别进行下列5种头位及体位的FIF测量:直立位、仰卧位、侧卧位、仰卧-头偏转位和俯卧-头偏转位。测量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各项分析的检验水准均为α=0.05。结果 在下颌正中位和下颌前伸位,直立位均比其他4种头位及体位获得更高的FIF。在其他4种头位及体位中,仰卧-头偏转位可以得到相对较高的FIF。相同头位和体位下,下颌正中位和下颌前伸位的FIF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无鼾人群的各种睡眠体位中,仰卧-头偏转位可以获得较高的FIF,改善气道通气,此头位和体位可以作为OSAS患者的参考睡眠体位。  相似文献   

20.
采用^3H-标主民的粘性放线菌不同菌株,对7种唾液蛋白包被羟基磷灰石的粘附实验,来筛选菌毛Ⅰ及菌毛Ⅱ的路液蛋白受体。结果发现:富脯糖蛋白、酸性富脯蛋白及富酪蛋白是粘性放线菌菌毛Ⅰ的受体;PRPG、SIgA是菌毛Ⅱ的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